清代畫家第一次見到奇異的海洋生物,畫下了這幅異魚怪草圖

2021-01-10 說史可還行

1861年,三十三歲的趙之謙應友人之邀,同時也為了躲避戰亂,來到了溫州。在那裡,趙之謙見到了以前未曾見過的新奇花卉和海洋生物,然後將它們一一寫入畫中。被稱為有「奇趣」《異魚圖》就是那個時候的作品。

趙之謙是清代的著名畫家,和任伯年、吳昌碩並稱「清末三大畫家」。但其實他是多面發展的人才,不僅是繪畫領域,在書法、篆刻上都有很高的成就,他所謂的「三絕」就是指這些。

春滿枝頭

要說到趙之謙的繪畫,也是獨具風格,他善於花鳥畫,賦色鮮明,渾厚嫻靜,開創了海派畫風。潘天壽在《中國繪畫史》中寫道:「會稽撝叔趙之謙,以金石書菌作花並,宏肆古麗,並前海派之先河。」

花卉是他的強項,《異魚圖》這樣的主題畫起來他也是得心應手。由於第一次來到溫州,三面環山一面臨海的地理環境給了趙之謙不一樣的體驗,他被這裡的獨特的風土人情和奇異的動植物吸引,因而多次尋訪考證,仔細觀察這些奇異生物,並一一描繪出來。

《異魚圖》中,趙之謙畫了有十五種海生物,內容豐富,都是些趙之謙之前沒見過、沒聽過的海洋生物。落款上則寫著「鹹豐辛酉,撝叔客東甌,見海物有奇形怪狀者,雜圖此紙,間為考證名義,傳神阿堵,意在斯乎。」

《異魚圖》中各種海中生物大小不一,構圖卻是疏密交錯,繁而不亂。趙之謙取象寫意,筆墨飽滿,設色清雅明淨,他通過疏密、輕重、濃淡的合理安排來取得畫面平衡,使得這幅畫雅俗共賞,極富生氣,成為歷代藏家都看重的作品。

畫中「章拒」
章魚

《異魚圖》上面有多處題跋,這是因為趙之謙曾多次將圖拿給其他人觀賞。離開溫州後,趙之謙便一直帶著《異魚圖》南下北上,在這期間,有幾個人先後欣賞了這幅畫,並留下了題跋。

比如叔,趙之謙和他雖然相識不是很久,但很聊得來,兩人之間有很多共鳴,算是知音友人。趙之謙還曾將同樣在溫州繪製的《甌中物產卷》贈給江弢叔,並請其為《異魚圖》題跋。

江弢叔的跋文是這樣寫的:

疏草木,注蟲魚,非我撝叔事,然且為之枉其心矣。今天下之怪物不在鱗介,亦既時產於海濱,撝叔今年客瑞安,既飽見之,使能以筆為刀而盡膾焉。棄其殘者於海,必且化為十百千種異魚而為畫所不能盡矣!時叔方佐東甌戎幕,故記之如此。辛酉十月九日,長洲。

畫中「琴蝦」
現實對比

《異魚圖》被稱為「奇趣」,不僅是因為趙之謙的繪畫技巧和思想上,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因為畫中的千奇百怪的異魚,這些魚並不常見,因而能給人一種新奇的體驗。畫前人所未畫,同樣在上面題跋的劉焞和陳寶善便都指出了這種奇物異草所帶來的「奇趣」感。

趙之謙在畫《異魚圖》時,都是經過他親自取材考證的,他在溫州親眼見到的各種海洋生物。也許對於當地來說是一種常見的生物,但對趙之謙來說,這些卻是全新的生物。因而在畫這幅圖的時候,趙之謙並不僅僅是記錄下異魚怪草,也帶有對一地物產與風俗的考證目的。

畫中鬼蟹
鬼蟹

因而我們還可以看到,在這幅畫中,不論是大魚還是小蝦,每個生物下面趙之謙都細緻地貼上了考證題識,這便使得此幅畫成為了一種考證資料。

在日常繪畫中,他的取材對象都是自然生活中的常見之景之物,親眼所見,親身所感,然後繪於畫中。他的作畫宗旨是:「學由博返約,畫以繁入簡,丈夫為其難,無取悅俗眼。」其藝術風格對後世有著很深遠的影響。

相關焦點

  • 清雅秀美,花鳥畫家也能畫全景山水,清代鄒一桂繪《溪山行旅》
    古代畫家喜歡臨仿前人作品,這樣的創作習慣有優點也有缺點。缺點無需多言,優點除了可以傳承技法也可以讓後人通過臨仿作品窺見前人的精妙畫作。比如宋代《宣和畫譜》中著錄了二百多位畫家,六千餘幅作品,這些作品早已下落不明,後人想要看到,只能通過一些臨仿作品去推測真跡到底什麼樣。
  • 注重山水布局,突出文人審美,清代畫家朱昂之繪《山居忘憂》
    傳統畫家面對一個題材時,往往會進行細緻的規劃,從草圖開始做起。這樣的創作流程很容易讓畫家在創作中失去激情。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發生,畫家往往通過臨摹古人的作品強化自己的創作能力。這樣一來,即便在創作中無暇進行反覆推敲,也能按照標準化程式畫出好看的作品。
  • 什麼背景下,莫奈畫出了這幅畫,《威斯敏斯特橋下的泰晤士河》?
    這副畫作成品於約1871年,是布面油畫,尺寸是47cm×73cm。1870年,30歲的年輕畫家克勞德·莫奈從法國來到倫敦。這一年,普法戰爭爆發,莫奈為了不被徵兵入伍,「逃難」至英國。這是莫奈平生第一次來倫敦。看到英國川流不息的人群,莫奈驚訝得張大了嘴。
  • 清代畫家:雙眼碧綠,白天也能見鬼怪,他畫的鬼魅圖有何特殊?
    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揚州八怪,這是清代時期畫風比較接近的幾位畫家,一般認為主要有八位,揚州八怪的稱呼由來已久,但說法眾多,簡單來講,就是清代時期的一些畫風比較奇怪創新的畫家的稱呼。在清代中期的揚州畫家群中,羅聘是最年輕的,同時也是一位才能比較全面的畫家,不管是人物、山水、花卉還是佛像,羅聘沒有不精通的,尤其是畫鬼。
  • 三百年前,一畫家畫下300多種生物,畫中「人魚」至今無人見過
    這就不得不提及三百年前的一個生物學家——聶璜,當然,此人絕不僅僅只是當時罕有的生物學家,還是一位曾在文人畫方面下了大功夫的傳統畫家。聶璜大約出生於明崇禎年間,順治二年聶璜入私塾求學,在給老師敬上六禮束脩時,他的父親還額外贈送了一隻大龍蝦給私塾先生,這大概是聶璜第一次對海洋生物的記憶。
  • 清代女畫家陳書:閨閣獨秀譽一時(組圖)
    該圖縱30.4釐米,橫708釐米,以時間為序,將四季花卉集於一堂,姿態繽紛、生機盎然,流露出畫家對大自然的無限熱愛和頌揚之情,有著強烈的藝術感染力。這幅畫的作者是清代著名詩人兼畫家錢載,而他的啟蒙老師則是雍乾年間享譽一時的閨閣畫家陳書。  閨閣畫家鬻畫維生  錢載(1708—1793),浙江秀水(今嘉興)人,字坤一,號籜石,工詩善畫,是清中葉秀水詩派的領軍人物。
  • 海南日報數字報-清代女畫家陳書:閨閣獨秀譽一時
    該圖縱30.4釐米,橫708釐米,以時間為序,將四季花卉集於一堂,姿態繽紛、生機盎然,流露出畫家對大自然的無限熱愛和頌揚之情,有著強烈的藝術感染力。這幅畫的作者是清代著名詩人兼畫家錢載,而他的啟蒙老師則是雍乾年間享譽一時的閨閣畫家陳書。  閨閣畫家鬻畫維生  錢載(1708—1793),浙江秀水(今嘉興)人,字坤一,號籜石,工詩善畫,是清中葉秀水詩派的領軍人物。
  • 畫家為酒店畫了一幅畫,掛在大堂60年,如今這幅畫值2億
    華僑酒店創建伊始,就承擔著諸多重要的接待事務,為提升酒店的人文氣息,特邀畫家潘天壽為酒店畫了一幅「鎮店」之畫,也就是在掛在酒店大堂長達六十年的那幅山水。,但沒想到的是,這幅畫卻在隨後不久擺脫了與酒店休戚與共的命運。
  • 清代著名畫家有哪些?清代畫家概述
    說起清代畫家,大部分人可能只知道鄭板橋,其實清代畫壇非常繁榮,清代有接近300年的歷史,名家輩出,名氣最大的有鄭板橋,還有四王,四僧等等。今天小編給大家講一下清代畫家。
  • 讓周公子:周迅感動的這幅畫「風」的畫到底是哪幅?
    穿著蓑衣說明有雨,蓑衣橫著說明有風,猜測這張作品有可能是風雨歸舟圖。風雨歸舟圖是很多畫家都喜歡畫的一個題材。「掛帆涉滄波,瞬息三萬裡。蓬萊有會期,莫為風雨止。」南宋家鉉翁的這首詩《風雨歸舟圖》,就很有畫面感,大概也是這個題材受歡迎的原因之一。
  • 女畫家畫一肖像畫,三次售出都被退貨,這幅畫有何不同?
    這位女畫家以她獨特的繪畫風格被大家熟知,她的知名度也因為她的畫一路高漲,只要是她的畫作一經發售,大批粉絲就會立刻「上線」將它們搶購一空。不過,這盛世之景只持續到她大火的幾年時間,在她的那幅令人感到「恐懼」的畫作發行之後,她就立刻跌下了神壇,甚至還被稱為了「女巫畫家」。
  • 水墨描繪唐詩意境,清代畫家奚岡繪《深山尋幽》
    王維還是一位畫家,他寫的詩很有畫面感,後代畫家在創作詩意圖的時候常常選用王維的詩句為主題。詩意圖不應該僅僅是圖解文字,還要用畫面表現詩中的情調,只有學養深厚的畫家才能駕馭這種題材。明清兩代畫家很喜歡畫詩意圖,明代吳門畫派的名家大多有深厚的文學底蘊,他們創作的詩意圖成為清代畫家的學習對象。清代中期江南畫家奚岡才學過人,詩書畫印樣樣精通,這幅《深山尋幽》是他根據《過積香寺》畫的一幅詩意圖。
  • 約翰·康斯坦布爾:英國最偉大的風景畫家,把風景當作歷史來畫
    這幅朦朧的畫作喚醒了人們對夏日鄉村的情感。這就是藝術家約翰康斯坦布爾度過快樂童年的地方。這片流淌著一條淺溪的風光,包括馬上的兩個人物,似乎不會引起任何爭議,但是當這幅作品於1821年在倫敦首次展出時,它卻代表了在繪畫主題和技法上對傳統的極端背離,並且沒有得到嚴肅的對待。直至三年多後它才在巴黎得到認可,而且奪得金獎,獲得交口稱讚。
  • 一年只畫一幅畫的畫家—超寫實畫家冷軍作品欣賞
    冷軍,湖北武漢著名畫家,在國內可謂是如雷貫耳,在國外也是聞名遐邇!這位一年只畫一幅畫的畫家—超寫實畫家冷軍,據說畫老婆,把老婆頭髮上的頭皮屑都畫出來了,還有乾裂的嘴唇,也是一目了然!而且因為畫得太逼真,據說遭到了美術老師投訴,說他把畫拍成照片辦展覽!這樣寫實的油畫,照相機也感到慚愧啊!聽說畫家畫老婆,一張微笑的賣了112萬,穿薄紗的賣了3136萬,不穿衣服的賣了3450萬,就一件睡衣之隔,相差了324萬!
  • 鄒一桂:一個清代進士畫花卉,一般畫家達不到這種境界!
    他的一生也在踐行這八個技法,所以他的花卉在當時蜚聲南北,雖然畫面只有一花一葉,但是氣韻是一般畫家所達不到的境界。這樣的繪畫讓整幅畫呈現出搖曳生姿之感,硬筆乾淨利落,清晰地表達出花卉的美麗與自然。鄒一桂花卉局部在清代的畫壇上擅於花卉的畫家有很多,但是能夠超越鄒一桂的人卻不多。
  • 慈谿草根畫家三年半畫成《百虎圖》
    他,被坎墩街道的老百姓稱之為「草根畫家」。他花了整整三年半時間,畫就一幅寬1.2米、長30米的《百虎圖》。而且100隻老虎神態各異、無一重複,老虎毛都是用毛筆一根一根勾勒的,栩栩如生,令人驚嘆。之後為了維持生計,開了兩年的畫店,背著畫板到各個鄉鎮跑,給人畫畫像賺錢。文化大革命時期,何百非老人又憑著別人給他的一句指點「油畫不能用線條」,開始嘗試用油畫的方式畫毛主席像。之後,為了維持生計,他從事了別的行業,但畫畫的愛好一直沒有磨滅。退休後,何百非老人決定重拾畫筆,還專門在家弄了一個工作間。與畫結緣的一輩子,唯獨對畫虎情有獨鍾。
  • 彩墨山水明快雅致,清代畫家朱鶴年繪《梅花書屋》
    文人畫家在創作中也喜歡畫書齋,畫文人雅士的生活片段,明四家很擅長這類題材。在他們看來日常生活中的精緻可以陶冶性情,提升自身操守。到了清代,喜歡畫書齋的畫家依舊很多,這幅《梅花書屋》就是清代中期畫家朱鶴年畫的一幅書齋山水。朱鶴年出身寒門,青年時代就離開家鄉前往京城謀求發展。在京城期間,他結實了著名畫家法式善,並為其代筆,由此在京城站穩了腳跟。
  • 著名版畫家李福來病逝 中原福塔全景畫成其絕筆
    ▶但讓人悲痛的是,著名版畫家、中原福塔全景畫《錦繡中原》主要作者李福來先生,1月8日因病逝世,《錦繡中原》成為他最後一幅全景畫作品。 如今,每天都有大量遊客前往中原福塔參觀這幅在中國知名度很高的宏偉畫作,但很少有觀眾知道,這幅畫的作者,正是以李福來先生為代表的魯迅美術學院13位畫家。 張世俊說,李福來先生從1995年起開始了全景畫創作。中國第一個全景畫《攻克錦州》就是他的團隊製作的。
  • 中國人自己的海洋生物圖鑑,畫風有點萌萌噠
    聶璜是清代康熙年間的畫家兼生物愛好者,可以說,他簡直就是清代的「博物君」。他遊歷了河北、天津、浙江、福建等地,在沿海地區居住了很長時間,他對沿海生物非常感興趣,但卻發現自古以來都沒有海洋生物的畫冊、圖譜流傳,於是決定自己畫一本。
  • 來自民間的宮廷畫家,清代張宗蒼繪《溪山無盡》
    清代早期,很多畫家都受到四王畫風影響,由此四王畫風也被稱為畫壇正統派。這種精緻飽滿的畫風從民間逐漸走入宮廷,成為清代宮廷繪畫的主流風格,從康熙朝延續到乾隆末年。清代宮廷畫家有一部分來自於民間,康熙、乾隆都曾經南巡,在駕臨江南期間遇到名家獻畫往往會將畫家召入內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