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著名畫家有哪些?清代畫家概述

2020-12-16 騰訊網

說起清代畫家,大部分人可能只知道鄭板橋,其實清代畫壇非常繁榮,清代有接近300年的歷史,名家輩出,名氣最大的有鄭板橋,還有四王,四僧等等。今天小編給大家講一下清代畫家。

清代統治中國時間比較長,國家太平,社會發展相對繁榮昌盛,並且大部分皇帝都喜愛文藝,受此影響,清代繪畫達到一個空前繁榮時期。清代文人畫非常流行,山水畫和水墨寫意技法盛行,現在人以為水墨山水就是國畫代表的概念就是受此影響形成的。因為康熙和乾隆的推進,清代宮廷畫也發展出了新的面貌。

清代繪畫有崇古和創新兩種趨向,各有代表,都發展出各自的風格流派,名家名作不斷湧現。

清代具有代表性的畫家,有包括「四王」在內的清初六家,王時敏、王鑑、王翬、王原祁、吳歷、惲壽平,「四王」是清代畫家崇古的代表,他們學習元明畫風,以董其昌為師,寄情山水,借畫抒懷,強調筆墨技法,追求蘊藉平和的意趣,在當時畫壇佔據正統地位。

清代還有一批明朝遺民畫家,他們遁跡山林,潔身自好,重視師法自然,廣泛學習前人之長,以繪畫揭示山川之美,抒發真切感受,善於創新,作品具有清新怡人的意趣。

石濤 溪橋野色

「四僧」是指石濤、八大山人、髡殘和弘仁,其中石濤(朱若極)、八大山人(朱耷)是明宗室後裔。四僧借畫抒發身世之感和抑鬱之氣,寄託對故國山川之情。他們勇於創新,衝破當時畫壇摹古的樊籬,振興了畫壇。

鄭板橋《信手拈來都是竹》

揚州八怪(金農、鄭燮、黃慎、李鱓、李方膺、汪士慎、羅聘、高翔。)是清代南方國畫「揚州畫派」的代表人物,他們大多家境貧寒,清苦清高,狂放不羈,他們的作品大多是抒發心胸志向、表達真情實感的媒介。揚州八怪作畫不拘古法,大膽創新,近現代有很多書畫名家受他們的影響。

清代的宮廷繪畫也得到發較大的發展,其實比較有名的宮廷畫家有焦秉貞、冷枚、唐岱\丁觀鵬、金廷標、徐揚、張宗蒼等人,清代還有一些從西方來的宮廷畫家如郎世寧、王致誠、艾啟蒙,他們主要為皇家繪製人物肖像,裝飾畫,歷史繪畫,紀實繪畫,宗教繪畫等,留下大量的作品。

郎世寧《弘曆觀畫圖》

清代的文人畫、山水畫、宮廷繪畫並行發展,國畫藝術空前繁榮,本文談到只是部分代表性的畫家,他們對後世的國畫藝術和畫家都有著深刻的影響,清代繪畫名家非常多,他們共同鑄就國畫藝術的又一個高峰。

相關焦點

  • 清代九位著名畫家的花鳥山水圖冊
    清代湧現了一大批著名畫家,其中有宮廷畫家,也有民間畫家,宮廷畫家在藝術受到皇帝的認可和提倡,因此被尊為「正宗」。而一些平民畫家雖命運坎坷,但他們在藝術上的成就影響至今。今天為大家盤點了九位清代畫家的簡介及繪畫圖冊。
  • 清代著名畫家鄭板橋喝茶的趣聞故事
    原標題:清代著名畫家鄭板橋喝茶的趣聞故事   在民間有一則關於鄭板橋喝茶的趣事,充分反映了鄭板橋的性格特點。傳聞,有一天,清代著名的畫家鄭板橋來到集市上的一家茶館準備喝茶。
  • 清代畫家 鄭板橋
    清代畫家 鄭板橋 鄭燮(1693年11月22日-1765年),清代著名畫家。字克柔,號板橋,也稱鄭板橋。乾隆時進士,曾任濰縣縣令,書畫史。江蘇興化人,應科舉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舉人,乾隆元年(1736)進士。
  • 來自民間的宮廷畫家,清代張宗蒼繪《溪山無盡》
    清代早期,很多畫家都受到四王畫風影響,由此四王畫風也被稱為畫壇正統派。這種精緻飽滿的畫風從民間逐漸走入宮廷,成為清代宮廷繪畫的主流風格,從康熙朝延續到乾隆末年。清代宮廷畫家有一部分來自於民間,康熙、乾隆都曾經南巡,在駕臨江南期間遇到名家獻畫往往會將畫家召入內廷。
  • 彩墨山水明快雅致,清代畫家朱鶴年繪《梅花書屋》
    文人畫家在創作中也喜歡畫書齋,畫文人雅士的生活片段,明四家很擅長這類題材。在他們看來日常生活中的精緻可以陶冶性情,提升自身操守。到了清代,喜歡畫書齋的畫家依舊很多,這幅《梅花書屋》就是清代中期畫家朱鶴年畫的一幅書齋山水。朱鶴年出身寒門,青年時代就離開家鄉前往京城謀求發展。在京城期間,他結實了著名畫家法式善,並為其代筆,由此在京城站穩了腳跟。
  • 水墨描繪唐詩意境,清代畫家奚岡繪《深山尋幽》
    王維還是一位畫家,他寫的詩很有畫面感,後代畫家在創作詩意圖的時候常常選用王維的詩句為主題。詩意圖不應該僅僅是圖解文字,還要用畫面表現詩中的情調,只有學養深厚的畫家才能駕馭這種題材。明清兩代畫家很喜歡畫詩意圖,明代吳門畫派的名家大多有深厚的文學底蘊,他們創作的詩意圖成為清代畫家的學習對象。清代中期江南畫家奚岡才學過人,詩書畫印樣樣精通,這幅《深山尋幽》是他根據《過積香寺》畫的一幅詩意圖。
  • 花開富貴,祥瑞吉兆,清代畫家蔣廷錫繪《群芳獻瑞》
    錢選是一位全能型的畫家,他畫的最好的作品是花鳥畫,傳世有《八花圖》、《群芳獻瑞圖卷》等作品。到了清代,《群芳獻瑞圖卷》入藏宮中。有一次康熙皇帝設宴,把錢選的這卷畫賞給了朝中大臣張廷玉。由於這卷畫十分華美生動,賞賜之後康熙有點後悔,於是他就讓擅畫花鳥的蔣廷錫臨摹了一卷。皇帝收藏複製品,真跡賞給了大臣,這件事一時之間傳為美談,張廷玉無比感恩戴德。
  • 清代女畫家陳書:閨閣獨秀譽一時(組圖)
    文\本刊特約撰稿 譚淑敏  陳書(1660—1736)  字復庵,晚年自號南樓老人,是清代著名的閨閣畫家該圖縱30.4釐米,橫708釐米,以時間為序,將四季花卉集於一堂,姿態繽紛、生機盎然,流露出畫家對大自然的無限熱愛和頌揚之情,有著強烈的藝術感染力。這幅畫的作者是清代著名詩人兼畫家錢載,而他的啟蒙老師則是雍乾年間享譽一時的閨閣畫家陳書。  閨閣畫家鬻畫維生  錢載(1708—1793),浙江秀水(今嘉興)人,字坤一,號籜石,工詩善畫,是清中葉秀水詩派的領軍人物。
  • 運用寫意技法,注重線條的表現力,清代畫家李鱓繪《忠孝圖》
    李鱓是清代著名畫家,名列揚州八怪。李鱓出身名門,他的祖上是明代宰相李春芳,到了李鱓這一代,雖然家道中落,但也衣食無憂。李鱓小時候就喜歡詩文書畫,中舉為官之後也沒有放棄書畫創作。據說李鱓為人執拗,就是認死理兒,做事喜歡按照自己心意,追求率性灑脫。
  • 時代不同,文人畫家眼中的山水也不同,清代方士庶繪《夏山幽居》
    清代康雍乾三朝的繪畫中心在揚州,這裡商貿繁華、人文薈萃,聚集了來自於天南地北眾多有才華的人。揚州畫家最出名的是揚州八怪,他們在創作中求新求奇,開創自然天真的繪畫風格。與此同時,畫壇中還有一大批繼承傳統山水技法的畫家,也在孜孜不倦地探求古雅靈秀畫風。
  • 注重山水布局,突出文人審美,清代畫家朱昂之繪《山居忘憂》
    這樣創作缺點和優點都十分明顯,缺點在於常畫千篇一律的作品會讓畫家丟掉進取心,優點是可以快速完成作品,解決溫飽問題。甚至有些傳統畫家,幾乎沒有實景寫生經歷,每一筆都是前人的風格,通過優化名家作品的細節完成創作。這種情況到了清代越發嚴重,畫家們把主要精力都放到了臨古仿古上面了。
  • 海南日報數字報-清代女畫家陳書:閨閣獨秀譽一時
    文\本刊特約撰稿 譚淑敏  陳書(1660—1736)  字復庵,晚年自號南樓老人,是清代著名的閨閣畫家
  • 清代論述中西繪畫異同的名家,乾隆朝畫家鄒一桂繪《秋鸝圖》
    清代的畫譜比較多,比如大家熟知的《芥子園畫譜》、《晚笑堂畫傳》,還有一本專門介紹如何畫工筆花卉的畫譜知道的人可能就不多了,這本畫譜叫做《小山畫譜》。《小山畫譜》的作者是著名畫家鄒一桂,這部畫譜分上下兩卷,包含技法說明、繪畫理論、花卉圖例以及鄒一桂在創作中的心得體會。
  • 清代康雍乾三朝的「兼職畫家」:董邦達、錢維城、鄒一桂
    清代的宮廷繪畫發端於清初,以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為盛,嘉慶之後逐漸衰落。宮廷中的專職畫家一般都被視為「南匠」或「畫畫人」,集中於「如意館」,代表畫家有焦秉貞、冷枚、陳枚、丁觀鵬、禹之鼎、徐璋、金廷標、唐岱等。
  • 歷史那些事,鄭板橋是清代著名的畫家,稱為「揚州八怪」之一
    鄭板橋是清代著名的畫家、書法家。他在書法、繪畫、詩文、印石等方面均有建樹,其中成就最高的當數他的書法和繪畫藝術。他被稱為「揚州八怪」之一。陸種園品行高潔,才華橫滋,書法很有個人風格,又搜長填詞。鄭板橋就跟他認真地學習書法、繪畫和填詞。在名師的指點下,鄭板橋很快在書法、繪畫、填詞等方面取得長足進步,成為當地有名的秀才。 鄭板橋自26歲開始,在真州設私塾教書。為謀生計,他不得不變賣書畫。1723年,鄭板橋的父親去世,他卻已窮困落魄,無法厚葬自己的慈父,於是,鄭板橋產生了求取功名的意圖。
  • 副業比主業出色,清代官員畫家董邦達繪《秋山草堂》
    在清代早期,宮廷畫院還沒有正式成立的時候,皇帝喜歡讓擅長繪畫的官員創作一些作品以供賞玩。這個習慣一直延續到乾隆年間,於是康雍乾三朝,有很多朝中大臣,上朝可以議政,下朝可以妙筆丹青搞創作。董邦達 秋山草堂如果拋開面子,這些官員畫家應該學會感恩,他們有作品傳世,直到現代還有人記得他們的名字。
  • 雙面人格的鄭板橋,清代著名的畫家大咖竟有這一面,傲嬌又奸詐
    說到鄭板橋,大家都知道,是清代有名的畫家,而且一生只畫蘭竹石,自己也說是千古不變的。他的詩書畫,也是被稱為「三絕」。鄭板橋也是歷經了康熙、乾隆、雍正三朝,做官期間政績顯著,也是很有天分,但是還是閒雲野鶴,晚年在富饒的揚州定居,專門賣畫,更是「揚州八怪之一」。
  • 春到江南,萬物復甦,清代畫家翟大坤繪《江南春》
    有一幅清代的山水畫很符合這首詩意,這幅作品就是翟大坤畫的《江南春》。翟大坤主要生活在清代乾隆年間,他是嘉興人,久居蘇州。翟大坤出身於書香門第,擅畫花卉、山水,畫風精妙雅逸。他的兒子翟繼宗也是一位畫家,二人均是留名畫史的名家。翟大坤的山水畫多以江南風光為主題,既有宋代院體嚴謹細緻的風貌,又有明代吳門畫派的文人情懷。
  • 清雅秀美,花鳥畫家也能畫全景山水,清代鄒一桂繪《溪山行旅》
    古代畫家喜歡臨仿前人作品,這樣的創作習慣有優點也有缺點。缺點無需多言,優點除了可以傳承技法也可以讓後人通過臨仿作品窺見前人的精妙畫作。比如宋代《宣和畫譜》中著錄了二百多位畫家,六千餘幅作品,這些作品早已下落不明,後人想要看到,只能通過一些臨仿作品去推測真跡到底什麼樣。
  • 受金石學派影響的大畫家,清代張熊繪《深山訪友圖》欣賞
    張熊是清代中晚期的著名金石書畫收藏家,他出生於嘉慶年間,病逝於光緒年間。清代中期有一項學術研究日益興起,這就是影響極廣的「金石學」。清代中期出土了大量的青銅器、碑刻石跡,這些文物的出土引起了讀書人的極大興趣,由此誕生了專門研究出土金石的「金石學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