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康雍乾三朝的「兼職畫家」:董邦達、錢維城、鄒一桂

2020-12-21 人文使者

清代的宮廷繪畫發端於清初,以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為盛,嘉慶之後逐漸衰落。宮廷中的專職畫家一般都被視為「南匠」或「畫畫人」,集中於「如意館」,代表畫家有焦秉貞、冷枚、陳枚、丁觀鵬、禹之鼎、徐璋、金廷標、唐岱等。

在清代康、雍、乾三朝還有一些科舉出身的文士擅長繪畫,雖然也供奉朝廷,但不隸屬於「如意館」,而居「南書房」,以此身份有別,應是「兼職畫家」,如張宗蒼、董邦達、錢維城、蔣廷錫、鄒一桂等。

董邦達,字孚存,號東山,浙江富陽人。雍正十一年進士,官至禮部尚書。他擅長畫山水,畫風受王時敏、王原祁等影響,有取法元人,善用枯筆,其畫作深得乾隆皇帝的賞識。

錢維城,字宗盟,號稼軒,江蘇常州人,乾隆十年參加殿試,獲得頭名狀元,歷任翰林院修撰、刑部侍郎等官職。他山水畫學董邦達,推崇元人筆墨,擅長用幹筆皴擦,花卉畫則師法惲壽平的「常州派」。

鄒一桂,字原褒,號小山,江蘇無錫人。雍正五年進士,官至禮部侍郎。他功畫花卉,作品風格明淨雅致,生動自然,著有《小山畫譜》。

相關焦點

  • 副業比主業出色,清代官員畫家董邦達繪《秋山草堂》
    在清代早期,宮廷畫院還沒有正式成立的時候,皇帝喜歡讓擅長繪畫的官員創作一些作品以供賞玩。這個習慣一直延續到乾隆年間,於是康雍乾三朝,有很多朝中大臣,上朝可以議政,下朝可以妙筆丹青搞創作。董邦達 秋山草堂如果拋開面子,這些官員畫家應該學會感恩,他們有作品傳世,直到現代還有人記得他們的名字。
  • 惲壽平的嫡系傳人,鄒一桂繪《鷺鷥荷花圖》欣賞
    鄒一桂是清代的官員、畫家,他一生活了80餘歲,歷經清代繁華鼎盛的康雍乾三朝。鄒一桂在雍正初年的科舉考試中名列二甲第一名,換句話說,他在全國性的考試中名列第四名。鄒一桂在為官期間很是清正,富有正義感,是個好官。他的仕途走的也算順暢,雖然偶有坎坷,但最終還是逢兇化吉。
  • 鄒一桂:一個清代進士畫花卉,一般畫家達不到這種境界!
    比如清代進士鄒一桂,他就善於繪畫,並且把花繪畫到了一定的境界,當我們說起鄒一桂這個人的時候,往往會忽略了他的進士身份,而是想起他的繪畫。他的一生也在踐行這八個技法,所以他的花卉在當時蜚聲南北,雖然畫面只有一花一葉,但是氣韻是一般畫家所達不到的境界。
  • 清代進士鄒一桂,不僅飽讀詩書,他的畫在清代也是首屈一指!
    其中清代進士鄒一桂就是這樣一個人,他在書畫上,有著深厚的造詣,尤其是他的花鳥畫,在清代首屈一指。鄒一桂是清代雍正五年二甲但第一名進士,他和揚州八怪是同時期的人。但是他與揚州八怪有著不同之處,當時的揚州八怪大多以賣畫為生額,鄒一桂憑藉著自己的才華中進士,進入了翰林。
  • 淺談清代鄒一桂《小山畫譜》中的繪畫思想
    隨之而來,流弊眾生,正如鄒一桂所提出的「今之學壽平者,不師其意,專事描摹,以至枝、幹不分,苞、蒂不備,真意盡矣」。鄒一桂針對這種情況,重新強調花卉畫當擯棄描摹,重視寫生。《小山畫譜》中,多出表現了作者對惲氏尊崇備至,以形寫神、開神兼備的繪畫理論,正與惲南田思想一脈相承。    從謝赫提出「六法論」以來,「法」一直被作為指導繪畫創作、品評作品高下的概念。
  • 惲壽平和鄒一桂,這兩位清代著名畫家,究竟有什麼關係
    鄒一桂官至尚書,做官做到尚書的位子,職位不可謂不高,鄒一桂在政事上也頗有作為,官做的不僅一點也不平庸,而且政績卓著,深受朝廷器重。為政之餘,鄒一桂勤於繪事和著述。鄒一桂的著述還是頗為豐富的。他的詩、畫作品有《小山詩鈔》、《大雅堂續稿》、《百花詩卷》、《小山畫譜》、《春華秋實圖》、《五君子圖》、《秋出蕭寺圖》、《芙蓉蓉圖》、《薔薇朱藤圖》等。
  • 清,鄒一桂《翠柏雙喜圖》
    《翠柏雙喜圖》軸,清,鄒一桂繪,絹本設色,縱226cm,橫113.8cm,現藏於天津博物館。《翠柏雙喜圖》是清代著名畫家鄒一桂的代表作品。畫面以逸筆寫樹石、花卉、禽鳥,造型準確、設色淡雅、風格明麗、生動自然。
  • 王嘉樂 | 藝術與權術:清康雍乾三朝的宮作松花硯_鳳凰網
    臺北故宮博物院一、內務府造辦處的制硯機構與人員清宮松花硯的收拾成造單位以造辦處硯作、牙作為主,參與制硯的造辦處匠人涉及硯匠、牙匠、璇玉匠、刻字匠、鑲嵌匠、漆匠、匣匠等諸多門類,參與制硯的機構和人員經歷康雍乾三朝的發展
  • 運用掏藍技法,賦予工筆作品唯美韻味,清代鄒一桂繪花鳥四幀
    鄒一桂 工筆花鳥到了清代早期,沒骨花卉風靡一時,寫意淡彩花鳥畫後來居上,這一時期想要見到宋人風格的工筆花鳥畫變得十分困難。鄒一桂 工筆花鳥鄒一桂出身書香門第,他的父親和叔父都能書擅畫,在家庭氛圍的薰陶下他能分辨雅與俗的邊界。畫工筆重彩作品很容易變得「油膩」,會讓作品淪為單純的工藝畫。
  • 清代論述中西繪畫異同的名家,乾隆朝畫家鄒一桂繪《秋鸝圖》
    清代的畫譜比較多,比如大家熟知的《芥子園畫譜》、《晚笑堂畫傳》,還有一本專門介紹如何畫工筆花卉的畫譜知道的人可能就不多了,這本畫譜叫做《小山畫譜》。《小山畫譜》的作者是著名畫家鄒一桂,這部畫譜分上下兩卷,包含技法說明、繪畫理論、花卉圖例以及鄒一桂在創作中的心得體會。
  • 清雅秀美,花鳥畫家也能畫全景山水,清代鄒一桂繪《溪山行旅》
    在古代,臨摹前人作品有兩個高峰時期,一個明代初期浙派畫家對兩宋院體風格進行了大量複製,另外一個時期就是清代前期到中期的對宋元作品的複製模仿。時至今日,現代人可以通過這些臨仿之作,去梳理古代名家的風格特徵。
  • 才華橫溢的清代進士——錢維城
    清 錢維城 《溪山佳境圖》軸 墨筆 瀋陽故宮藏錢維城(1720—1772)清朝官吏、畫家。初名辛來,字宗磐,一字幼安,號紉庵、茶山,晚號稼軒,江蘇武進人。乾隆十年狀元,官至刑部侍郎,諡文敏。網絡配圖書法蘇軾,初從陳書學畫寫意折枝花果,後學山水,經董邦達指導,遂成名手,供奉內廷,為畫苑領袖。曾隨乾隆帝在木蘭圍場狩獵,帝以神槍殪虎,命維城繪圖刻石紀事。著有《茶山集》。
  • 清,鄒一桂《杜牧詩意圖》
    《杜牧詩意圖》軸,清,鄒一桂,紙本設色,縱129釐米,橫51釐米,天津博物館藏。乾隆辛未小春臣鄒一桂恭寫。」乾隆款識:「停車楓阪坐移時,霜葉飛來引綺思。詩寫牧之不重詠,為他七字括無遺。蕭蕭落葉打頭巾,坐喜秋光清絕倫。小杜纖穠老杜老,畫家意究屬何人。庚寅秋月御題。」鄒一桂(1686年-1772年),清代官員,畫家。字原褒,號小山,晚號二知老人,江蘇武進人(今江蘇省常州市)。
  • 雅致是什麼樣子,看到鄒一桂作品《翠雲山房》就懂了
    清代山水畫在創作中特別注重畫面裝飾性美感,過於注重形式帶來很多不好的後果。不過對於優秀的畫家來講,在追求形式美的同時還能兼顧作品的藝術性,創作出雅致脫俗的作品。看了鄒一桂創作的這幅《翠雲山房》,也許大家就會對什麼是雅致,有個直觀了解。
  • 賞讀鄒一桂《牡丹圖》
    在清代文人畫進入宮廷的整體趨勢影響下,文人花鳥畫風格也更多地融入了宮廷院體的風格特點。鄒一桂的這幅《牡丹圖》在畫法和精神支撐上可見這種相互結合的特點。   之於牡丹的具體畫法,鄒一桂在《小山畫譜》中有精到細緻的描述:「牡丹,即木芍藥。古有芍藥而無牡丹,永嘉時始見吟詠其花。木本,高者五六尺,惟玉樓春可丈餘,花大者逾尺,小者五六寸。
  • 鑑寶———鄒一桂八哥金魚圖軸
    落款上有「臨宋人本」之說明,由此得知,此畫並非鄒一桂之創作,而是臨摹宋人畫作之摹本。現在已經不能見到宋人原本,不能拿來同此畫對照,以評判其臨摹之優劣,但從此畫八哥之神態,花枝招展之動感,均可看到此畫臨摹之功力。  鄒一桂(1686—1772)乃清代早期知名畫師,字元褒,一字原褒,號小山,一號二知,又號讓卿,江蘇無錫人。雍正五年(1727)進士,官禮部侍郎,贈尚書。
  • 既要富貴華美,也要天然雅致,鄒一桂繪沒骨花卉《長春富貴》
    鄒一桂是清代繼惲壽平之後最著名的花鳥畫家,他才華橫溢有多重身份。他是文官,官至內閣學士;其次他是一名文人,有理論著作傳世;最後他才是一名畫家,畫風與宮廷風格相互影響。鄒一桂的傳世花鳥作品多為工筆重彩,殊不知他還有一項隱藏技能,擅畫沒骨花卉。
  • 他是清代高官,他的畫與文更具有影響力:說說鄒一桂的畫與文
    鄒一桂雖然官居高位,為官時也勤政為民,大刀闊斧,政績顯著,但,幾百年之後,留給後世、影響後世,甚至於澤被後世的,還是他的繪畫作品,他的詩文著作。這也是頗為耐人尋味的事情。鄒一桂是優秀的畫家、作家。也是位勤於學習、善於學習的主兒。惲南田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書畫家,開創了沒骨花卉畫的獨特畫風,是常州畫派的開山祖師。鄒一桂師學惲南田,應該說學得還比較精到、純熟。
  • 人生贏家,朝中重臣,畫壇高手,清代錢維城繪畫《晴山秋樹》
    錢維城是清代人,出生於江蘇,縱觀他的一生精彩紛呈,堪稱人生贏家,朝中重臣,畫壇高手。唯一遺憾的是,這樣的人才只活了50餘歲。在他死後,乾隆皇帝賜予諡號,讓他享受到封建文人的最大哀榮。錢維城從小就有神通的美譽,他沒有像「傷仲永」那樣越長越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