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鄒一桂《翠柏雙喜圖》

2020-12-21 陽陽說畫

《翠柏雙喜圖》軸,清,鄒一桂繪,絹本設色,縱226cm,橫113.8cm,現藏於天津博物館。

畫面左上作者自題詩一首,署款「癸未春王,二知一桂寫並題。」時在乾隆二十八年(1763),作者時年78歲。

《翠柏雙喜圖》寫秋野景物,草樹坡石,布置生動,畫面將兩隻喜鵲在枝頭叫鬧的場景描繪的惟妙惟肖。喜鵲的身軀用濃墨渲染,表現出圓渾的明暗光感。身體局部施以白粉,增強了立體效果。樹木的枝葉、花、草均受風而有傾俯之姿,更增添了活潑生動的聲勢與神韻,勃勃生機呼之欲出。

《翠柏雙喜圖》是清代著名畫家鄒一桂的代表作品。畫面以逸筆寫樹石、花卉、禽鳥,造型準確、設色淡雅、風格明麗、生動自然。與山水畫相比,鄒一桂在花鳥畫的創作上更具成就,畫風精細,頗為講究,本畫即是其成功的花鳥畫作品。

鄒一桂(1686年-1772年),清代官員,畫家。字原褒,號小山,晚號二知老人,江蘇無錫人。雍正五年二甲第一名進士,授翰林院編修。歷官雲南道監察御史、貴州學政、太常寺少卿、大理寺卿、禮部侍郎,官至內閣學士。擅畫花卉,學惲壽平畫法,風格清秀。曾作《百花卷》,每種賦詩,一經進呈,皇上亦賜題絕句百篇,一桂複寫一卷,恭錄御製於每種之前,而書己作於後,藏於家。著有《小山畫譜》、《大雅續稿》。

相關焦點

  • 鄒一桂 | 春去花還在 人來鳥不驚
    鄒一桂能詩善畫,尤擅工筆花卉,間作山水。山水效法宋人,花卉學惲南田,清潤秀逸,別具一格。鄒一桂是惲壽平(當時「清六家」之一)之婿,得其真傳。曾精心繪製百種花卉,每花題一詩,集成《百花卷》進呈乾隆帝,深受贊裳,乾隆帝並為《百花卷》題了百首絕句。
  • 清,鄒一桂《杜牧詩意圖》
    《杜牧詩意圖》軸,清,鄒一桂,紙本設色,縱129釐米,橫51釐米,天津博物館藏。乾隆辛未小春臣鄒一桂恭寫。」乾隆款識:「停車楓阪坐移時,霜葉飛來引綺思。詩寫牧之不重詠,為他七字括無遺。蕭蕭落葉打頭巾,坐喜秋光清絕倫。小杜纖穠老杜老,畫家意究屬何人。庚寅秋月御題。」鄒一桂(1686年-1772年),清代官員,畫家。字原褒,號小山,晚號二知老人,江蘇武進人(今江蘇省常州市)。
  • 賞讀鄒一桂《牡丹圖》
    款識:時乾隆戊子初夏,二知老人鄒一桂  鈐印:上左角名款下方,一桂之印(白文)  左下角收藏家印章,京兆(朱文 葫蘆形)、張伯駒珍藏印  (朱文)   右下角,畫禪頤壽(白文)  鄒一桂(1688
  • 鑑寶———鄒一桂八哥金魚圖軸
    花枝上八哥相靠,俯視清池,池中金魚怡然遊嬉於水藻之間。整幅畫充滿春天醉人氣息,畫右上角有「紫雪飄香」四字題識,「紫雪」當是花之名稱。落款上有「臨宋人本」之說明,由此得知,此畫並非鄒一桂之創作,而是臨摹宋人畫作之摹本。現在已經不能見到宋人原本,不能拿來同此畫對照,以評判其臨摹之優劣,但從此畫八哥之神態,花枝招展之動感,均可看到此畫臨摹之功力。
  • 惲壽平和鄒一桂,這兩位清代著名畫家,究竟有什麼關係
    鄒一桂官至尚書,做官做到尚書的位子,職位不可謂不高,鄒一桂在政事上也頗有作為,官做的不僅一點也不平庸,而且政績卓著,深受朝廷器重。為政之餘,鄒一桂勤於繪事和著述。鄒一桂的著述還是頗為豐富的。他的詩、畫作品有《小山詩鈔》、《大雅堂續稿》、《百花詩卷》、《小山畫譜》、《春華秋實圖》、《五君子圖》、《秋出蕭寺圖》、《芙蓉蓉圖》、《薔薇朱藤圖》等。
  • 淺談清代鄒一桂《小山畫譜》中的繪畫思想
    隨之而來,流弊眾生,正如鄒一桂所提出的「今之學壽平者,不師其意,專事描摹,以至枝、幹不分,苞、蒂不備,真意盡矣」。鄒一桂針對這種情況,重新強調花卉畫當擯棄描摹,重視寫生。《小山畫譜》中,多出表現了作者對惲氏尊崇備至,以形寫神、開神兼備的繪畫理論,正與惲南田思想一脈相承。    從謝赫提出「六法論」以來,「法」一直被作為指導繪畫創作、品評作品高下的概念。
  • 清代進士鄒一桂,不僅飽讀詩書,他的畫在清代也是首屈一指!
    其中清代進士鄒一桂就是這樣一個人,他在書畫上,有著深厚的造詣,尤其是他的花鳥畫,在清代首屈一指。鄒一桂是清代雍正五年二甲但第一名進士,他和揚州八怪是同時期的人。但是他與揚州八怪有著不同之處,當時的揚州八怪大多以賣畫為生額,鄒一桂憑藉著自己的才華中進士,進入了翰林。
  • 雅致是什麼樣子,看到鄒一桂作品《翠雲山房》就懂了
    看了鄒一桂創作的這幅《翠雲山房》,也許大家就會對什麼是雅致,有個直觀了解。雅致要具備三個要素,意趣、美觀、脫俗,《翠雲山房》能夠體現出這三者的妙處,的確值得仔細欣賞一番。鄒一桂 翠雲山房 鄒一桂是清代中期著名畫家,他本身又是一位官員。他在科舉考試中曾經獲得全國第四名的榮譽,學養深厚的程度可想而知。
  • 鄒一桂:一個清代進士畫花卉,一般畫家達不到這種境界!
    比如清代進士鄒一桂,他就善於繪畫,並且把花繪畫到了一定的境界,當我們說起鄒一桂這個人的時候,往往會忽略了他的進士身份,而是想起他的繪畫。鄒一桂花卉局部鄒一桂的花卉整體呈現出清新自然的特點,看似嚴謹呆板,實則富有變化。
  • 鄒一桂《玉堂富貴圖》:看了此畫,想必「人間絕色」也不過如此
    鄒一桂《玉堂富貴圖》今天我們來看一下「爭奇鬥豔」的百花圖,出自清朝著名的書畫大家鄒一桂。鄒一桂《玉堂富貴圖》這鄒一桂是何許人也?鄒一桂(1686年-1772年)清代官員,畫家。鄒一桂《玉堂富貴圖》鄒一桂生平創作畫篇無數,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莫過於這篇《玉堂富貴圖》了,《玉堂富貴圖》是一幅百花爭豔圖,圖中有牡丹、玉蘭、海棠、杜鵑花等等,百花遍布全幅,卻不繁雜
  • 既要富貴華美,也要天然雅致,鄒一桂繪沒骨花卉《長春富貴》
    鄒一桂是清代繼惲壽平之後最著名的花鳥畫家,他才華橫溢有多重身份。他是文官,官至內閣學士;其次他是一名文人,有理論著作傳世;最後他才是一名畫家,畫風與宮廷風格相互影響。鄒一桂的傳世花鳥作品多為工筆重彩,殊不知他還有一項隱藏技能,擅畫沒骨花卉。
  • 他是清代高官,他的畫與文更具有影響力:說說鄒一桂的畫與文
    鄒一桂雖然官居高位,為官時也勤政為民,大刀闊斧,政績顯著,但,幾百年之後,留給後世、影響後世,甚至於澤被後世的,還是他的繪畫作品,他的詩文著作。這也是頗為耐人尋味的事情。鄒一桂是優秀的畫家、作家。也是位勤於學習、善於學習的主兒。惲南田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書畫家,開創了沒骨花卉畫的獨特畫風,是常州畫派的開山祖師。鄒一桂師學惲南田,應該說學得還比較精到、純熟。
  • 惲壽平的嫡系傳人,鄒一桂繪《鷺鷥荷花圖》欣賞
    清 鄒一桂 鷺鷥荷花圖鄒一桂出生在官宦人家,他的祖父和父親都很喜歡書畫藝術。鄒一桂從小就接受良好的藝術薰陶。鄒一桂成年後,娶了惲壽平的女兒。有了這層翁婿關係,鄒一桂更是如魚得水,跟著惲壽平悉心學習繪畫技法,深得惲壽平的真傳。據說鄒一桂的夫人也擅長丹青妙筆,兩人夫唱婦隨,琴瑟和鳴,很是幸福。在這種安穩富足的生活中,鄒一桂的作品始終有一種清貴之氣,兼顧清潤秀雅和富貴恬淡。
  • 清代康雍乾三朝的「兼職畫家」:董邦達、錢維城、鄒一桂
    在清代康、雍、乾三朝還有一些科舉出身的文士擅長繪畫,雖然也供奉朝廷,但不隸屬於「如意館」,而居「南書房」,以此身份有別,應是「兼職畫家」,如張宗蒼、董邦達、錢維城、蔣廷錫、鄒一桂等。董邦達,字孚存,號東山,浙江富陽人。雍正十一年進士,官至禮部尚書。
  • 鄒一桂《小山畫譜》八法四知之烘暈法、樹石法、苔襯法
    鄒一桂《小山畫譜》八法四知之烘暈法、樹石法、苔襯法:六曰烘暈法。白花白地則色不顯,法在以微青烘其外,而以水筆暈之,自有以至於無。其用筆甚微,著跡不得,即畫家所謂渲也。或欲畫白花,先烘其外亦得。總欲觀者但賞玉質而不知其烘則妙矣。
  • 清麗淡雅,別具一格:評鄒一桂的書畫藝術
    鄒一桂(1686—1772年),字元褒,號小山,又號二知、讓卿,江蘇無錫人。雍正五年進士,改庶吉士,散館授編修。曾先後任職於廣西、雲南、貴州等地,後進京為官,任大理寺少卿、內閣學士及禮部侍郎。以書畫聞名,而深受皇帝賞識,出入於宮廷,並經常奉旨作畫。
  • 清雅秀美,花鳥畫家也能畫全景山水,清代鄒一桂繪《溪山行旅》
    鄒一桂 溪山行旅 這幅《溪山行旅》是清代畫家鄒一桂臨仿北宋名家燕文貴的同名畫作。鄒一桂 溪山行旅 局部鄒一桂不是專畫山水的畫家,對他而言,花鳥畫才是他的強項,他畫山水更多的是為了學習筆墨技法,進而增強在花鳥畫創作中的表現力。
  • 清代論述中西繪畫異同的名家,乾隆朝畫家鄒一桂繪《秋鸝圖》
    《小山畫譜》的作者是著名畫家鄒一桂,這部畫譜分上下兩卷,包含技法說明、繪畫理論、花卉圖例以及鄒一桂在創作中的心得體會。鄒一桂在這部畫譜中專門談到了西洋繪畫技法與傳統中國畫技法的分別,他認為中國畫強調作品的內在氣質,西洋畫追求外在的寫實,從審美角度考慮還是中國畫略勝一籌。這樣的觀點雖然略顯偏頗,但也足矣說明鄒一桂是見過西洋畫的,也對西洋畫進行過研究與分析。
  • 無錫望族鄒氏歷史遺蹟,每一處都是時代臻品,鄒家人必看!
    說到狀元府就不得不提到鄒忠倚的孫子鄒一桂,因為這座狀元府在乾隆時期也曾是鄒一桂的宅第。鄒一桂可以說是無錫鄒氏中最出名的一位人物,其人不僅為官廉潔公正而且在畫作上也造詣出眾,鄒一桂《百花卷》深受乾隆喜愛並為其提筆賜詩。鄒一桂告老還鄉之後,乾隆四次來到無錫皆由鄒一桂陪同,由此可見鄒一桂的地位非凡!
  • 運用掏藍技法,賦予工筆作品唯美韻味,清代鄒一桂繪花鳥四幀
    鄒一桂 工筆花鳥到了清代早期,沒骨花卉風靡一時,寫意淡彩花鳥畫後來居上,這一時期想要見到宋人風格的工筆花鳥畫變得十分困難。鄒一桂 工筆花鳥鄒一桂出身書香門第,他的父親和叔父都能書擅畫,在家庭氛圍的薰陶下他能分辨雅與俗的邊界。畫工筆重彩作品很容易變得「油膩」,會讓作品淪為單純的工藝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