紮根山鄉三十年 甘灑熱血育英才

2020-12-16 中國教育新聞網

位於滇西北高原莽莽群山之間的雲南省洱源縣牛街鄉大松坪村委會,雞鳴三縣,是一個名副其實的高寒山區。1989年9月,高中畢業後在壩子裡代課三年並順利轉正的楊林昆毅然決然回到了老家大松坪,一幹便在家鄉講臺耕耘了整整30個年頭。

大松坪海拔2700米,年平均氣溫僅為11℃。迄今為止,一條12.8公裡的簡易公路,是村子連接山外的唯一通道,每到雨水季節,山路總會被山洪衝壞,外面的人進不來,山裡的人也出不去,於是每年至雨季,這裡就會成為一個與世隔絕的「世外桃源」。交通的閉塞、地理的偏僻,加之村民文化觀念的淡薄,大松坪教育一直較為落後。楊林昆記得,當年的學校就是由村裡的「文昌宮」改造而成,煙燻火燎,房屋被燻得黑黢黢的,光線差,塵埃多,安全係數低,下雨天還常常漏雨。

為改善辦學條件,在早年,他常常帶領老師、學生和家長自力更生,不等不靠,建設學校,用稀泥打「水泥地」,既清理了學校的積水和爛泥,又修補了校舍。30年堅守在大松坪小學,他是一個全能的人,當校長、當老師,還是兼職的電工、炊事員、木工、泥瓦匠、花匠……他不怕人嘲笑,也不怕事情艱難,心甘情願花時間精力做好每一件事。

作為校長,楊林昆最苦惱的事情莫過於山裡留不住老師,許多城裡剛畢業的大中專學生分到這裡,手機沒法打了,QQ上不了了,就似乎一下子與世界中斷了聯繫,想家、鬧情緒、謀調動,成了外來教師的「通病」。每當這個時候,楊林昆總會始終如一地對這些年輕人表現出極大的關心,常常把年輕老師帶回家裡吃飯。

他媳婦是個精細的農村婦女,幾十年間,楊林昆老兩口就把所有外來教師當作親人一般關切。前些年,家裡架了太陽能,遇上周末,老師們可常常到他家裡洗澡。每逢節慶假日,兩三天假期,老師們想家也回不去,他就把老師們約回家裡,讓老伴準備夥食。漸漸地,老師們來往得多了,就把他家當作是自己家,沒有了想家的情緒,更有了教書育人的幹勁。

大松坪村一直都屬於貧困村,除廣種薄收的種植業外,外出務工成為當地群眾的主要收入來源。於是,許多孩子都成了「留守兒童」。2011年以來,留守兒童一直佔全校學年學生人數的六成以上,有些年份高達85%,一直高居全鄉11個村級完小的首位。在國家對中小學生減免教科書及雜費以前幾年,每到開學時節,楊林昆都會東奔西忙,出入老百姓家中,或是到田頭地角喚回那些交不上學費的孩子,一時收不齊學費,楊林昆乾脆就用自己的工資墊上,直到年底父母打工回來方才歸還。作為當地教師,他還常常替代上一級學校義務行使家訪職責。每當聽到村裡哪個高中生或初中生失學回家,他便主動承擔起家訪的職責。到學生家裡,說服家長,動員一批批失學孩子重返課堂。這樣的情形,直到「兩免一補」政策實施後,才得以減少。

30年耕耘教壇,楊林昆曾先後擔任科任教師、班主任、教導主任和校長等職。他常常想,大松坪之所以貧窮,就是因為教育的落後,人才的缺乏。於是,他便像一頭不知疲倦的老黃牛,潛心鑽研教材教法,嚴格認真從教。在他的帶領下,大松坪小學成績一直較為突出,多次受到各級部門的表彰,「大理州優秀教師」……一個個榮譽既是他兢兢業業忘我工作的真實寫照,也是他勤勤懇懇育人教書的最好見證。

而今,在上級黨委、政府的關心重視下,大松坪完小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優美的校園、乾淨的校舍、一流的設施設備,讓楊林昆更加堅定信心紮根山鄉,為祖國培育更美的花朵。

《中國教育報》2020年05月05日第6版 

相關焦點

  • 抗日英烈張友清:甘灑熱血在疆場
    原標題:抗日英烈張友清:甘灑熱血在疆場   在陝西省神木市西五道巷15號坐落著一座古樸的清代院落——張氏「能忍堂」,這便是抗日英烈張友清的故居,常常有人慕名前來緬懷這位三次入獄、兩度被判死刑的英雄。   張友清,1904年出生,陝西神木人。1921年考入太原山西省立第一中學,就讀期間開始接觸馬列主義。
  • 抗疫中的感動 | 晉江一教師創作公益歌曲《甘灑熱血換吉祥》致敬...
    劉四兵,重慶萬州區人,1994年分配到福建晉江工作,英語專業,2003年取得廈門大學音樂學專業本科文憑劉四兵是公益歌曲《甘灑熱血換吉祥》的作曲,是創作這首歌曲的最初發起者。1994年到晉江,成為梅溪中學的一名音樂老師。今年是劉老師在晉江工作的第26個年頭。重慶萬州是劉老師的家鄉,這裡與湖北省鄰近。學校放假後劉老師回到家鄉,而此時父親因為身體不適住進了醫院。
  • 甘灑熱血赴國難
    原標題:甘灑熱血赴國難 鄭心凱說,他就出生於這樣一個革命「堡壘戶」,父親早年參加瓊崖工農紅軍,1928年在戰鬥中犧牲,當時鄭心凱才1歲多。在革命氛圍的薰陶下,他成為兒童團團員。 1941年7月,瓊崖抗日獨立總隊在美德戰鬥中繳獲了一挺重機關槍,部隊領導經過再三考慮,選中了機靈的兒童團長鄭心凱保管這挺機關槍。1942年,當時僅14歲的鄭心凱正式參加革命工作,並在不久後入黨。
  • 教師節詩詞專輯|熱血培桃李,清風兩袖貧
    教師節憶父親作者/湛江波六甲無私桃李育,卌秋粉筆化鋤犁。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梯。教師節吟懷作者/張萬利講壇一站四十年,教育德賢喜欣然。學子神州承大業,舞風蕩宇是英才。孔孟師千古,甘稱學子王。詠教師作者/黃保權西席銀絲白,北山桃李紅。春秋流燭淚,日月掃衣風。熱血青銅煉,高情碧玉躬。
  • 「解民生之多艱,育天下之英才」——中國農大師生紮根田野書寫奉獻...
    新華社石家莊4月22日電 題:「解民生之多艱,育天下之英才」——中國農大師生紮根田野書寫奉獻之歌新華社記者許蘇培、範世輝位於黃淮平原的河北省曲周縣,有2000多年的土地鹽鹼史,是有名的「老鹼窩」。1999年殉職後,應曲周人民的強烈要求,家人將他的一部分骨灰葬在了曲周。4月19日,中國農業大學學生在曲周實驗站做實驗。新華社記者 王曉 攝1973年,石元春、辛德惠等老一代農大人響應國家號召,在曲周建立了治鹼實驗站。
  • 周六晚間聚會|2021年2月20日 甘灑熱血傳福音(下)
    周六晚間聚會直播時間:02/20  19:30開始講員:郭  健  弟兄經文:以弗所書3:1-13題目:《甘灑熱血傳福音
  • 教師節詩詞專輯|熱血培桃李,清風兩袖貧
    教師節憶父親作者/湛江波六甲無私桃李育,卌秋粉筆化鋤犁。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梯。教師節吟懷作者/張萬利講壇一站四十年,教育德賢喜欣然。學子神州承大業,舞風蕩宇是英才。孔孟師千古,甘稱學子王。詠教師作者/黃保權西席銀絲白,北山桃李紅。春秋流燭淚,日月掃衣風。熱血青銅煉,高情碧玉躬。
  • 後宰門小學喜迎70華誕連戰欣然題詞「作育英才」
    為此,老校友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先生,日前欣然題詞母校:「作育英才」。  毗鄰著名的八路軍西安辦事處的西安市新城區後宰門小學,創建於1935年,原名北新街小學,新中國成立後,正式更名為後宰門小學。經過幾代人的不懈努力,目前學校在校生2500多名,教職工100多人。70年來學校已經為社會培養了數萬名合格畢業生。
  • 龍遊沐塵畲族鄉黨委書記田土生——紮根山鄉三十載
    4年後,縣裡招聘鄉鎮幹部,他成功考入鄉鎮工作,如今已30年整。  「喜歡《論語》,是受爺爺的影響。」田土生記得,小時候,一到農閒,爺爺就會教他背《論語》,「當時也不懂是什麼意思,工作以後,有困惑,我發現翻翻《論語》還挺管用。」  鄉鎮工作需要村幹部去具體實施,但一些村幹部責任心不強,工作推動阻力重重。「不學禮,無以立」。
  • 「關注」邊城英才 紮根黑河
    11月27日,2020年黑河市「邊城英才」專題培訓班結業式在市委黨校舉行。優選「百名研究生」、引進「雙一流」院校研究生、事業單位招聘研究生、定向選調生等近二百名「邊城英才」經過5天緊張而充實的集中培訓,圓滿完成了各項學習任務順利結業。
  • 為革命拋頭顱灑熱血 —— 陸豐河東鎮的紅色印記
    為革命拋頭顱灑熱血—— 陸豐河東鎮的紅色印記陸豐市河東鎮有五個省定紅色革命遺址,鎮、村十分重視紅色基因的傳承。近日,記者在該鎮採訪時,鎮領導介紹說,村民都願意將紅色遺址旁邊的土地捐獻出來,方便將來對紅色遺址的打造。
  • 滋蘭樹蕙育英才 桃李綻放春滿園
    日期:[2019年09月06日] -- 菏澤日報 -- 版次:[A1] 滋蘭樹蕙育英才 桃李綻放春滿園 ——菏澤信息工程學校發展側記 走進菏澤信息工程學校,校園內綠意盎然、整潔有序;教室裡傳出朗朗的讀書聲和悅耳的音樂聲;數控技術應用、計算機、電子商務等專業的標準化實訓室內
  • 「育時代英才、樹人生表率」同濟大學2020年新進教師崗前培訓開班
    「育時代英才、樹人生表率」同濟大學2020年新進教師崗前培訓開班 來源:教師工作部   時間:2020-09-25  瀏覽:
  • 濃情彩寫春秋日,育出英才助國昌——王宇法原創詩詞六首
    敬君為幼灑甘霖,收穫人間紫錦。.2020年9月10日於鄭州.二七絕•靚女妙筆——敬賞大鵬書法教育學院予時老師之墨寶.眾愛金秋溢菊香,予時妙墨更幽芳。猶龍醉舞騰江海,若鳳群飛豔莽蒼。.註:平八下平七陽2020年9月2日晨於鄭州.三七絕•藝墨之墨韻——敬賞大鵬書法教育學院藝墨老師之墨寶.墨灑江山藝墨師,神觀妙筆亦迷痴。君將志得聞天下,更借東風四海馳。.
  • 郭府祥:紮根山村育桃李
    在這裡有一位年過半百的老師,他叫郭府祥,男,中共黨員,現年55歲,學校畢業後他毅然選擇回到家鄉,教書育人,力求用知識改變山區孩子的命運,今年是他在教育戰線上默默耕耘的第37個年頭。 幾十年的辛勤耕耘,讓一個個孩子走出大山,幾十年的默默堅守,讓他相繼獲得「六盤水市優秀志願者」「明禮知恥 崇德向善『貴州好人』」等榮譽稱號。
  • 甘灑熱血潤山鄉——追記犧牲在脫貧攻堅一線的沿河大坪村第一書記...
    原標題:甘灑熱血潤山鄉 青山肅穆,綠水含悲。 7月22日18時許,海拔1200米的沿河自治縣中寨鎮大坪村。貴州沿河經濟開發區派駐大坪村第一書記文偉紅,在村辦公室處理完事務後,急匆匆趕往烤菸地裡,看看半年多來與村民艱辛培育的烤菸生長情況。
  • 袁復榮:甘灑熱血澆灌抗日之花
    袁復榮也將滿腔熱血灑在了畢生熱愛、矢志奔走的故鄉大地上。光陰侵蝕消磨,太行堤凋零殘破。但茂盛蔥蘢的草木,低徘嗚咽的夏風,似乎仍在訴說那段可歌可泣的悲壯歲月。生於殷富,心念疾苦「袁復榮的一生,宛如劃破夜空的流星,雖然短暫卻極璀璨。」曹縣黨史辦主任王明領說。
  • 著名抗日烈士趙登禹將軍:殺盡日寇平生願,甘灑熱血報民族
    文/馮玄一在山東省菏澤縣流傳著這樣一首詩:一代虎將性剛尤,赤膽忠心向神州;殺盡日寇平生願,甘灑熱血報民族。趙登禹出生於1898年5月,老家是山東省菏澤縣趙樓村。他7歲時,被家人送進私塾,開始接受教育。但是,這小孩不愛學習,沒上幾年就輟學了。由於喜歡舞槍弄棒,13歲時,他拜家鄉頗有名氣的武術教師朱鳳軍為師,從此走上了習武的路子。由於他勤學苦練,虛心向老師求教,進步很快,不到一年時間,拳腳和刀槍,都很嫻熟。清朝滅亡後,軍閥割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