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顧名思義,雙重之慶。她是一座山城,建築依山而建,錯落有致,這對城市規劃者的創造力是極大的挑戰。
她是西部的風情妖嬈而又充滿現代氣息的絕世女子,她被稱為8D魔幻都市、網紅城市,是多少人鍾情嚮往的地方。
重慶是直轄市,是西部的樞紐城市,重慶在人們印象中,有麻辣的火鍋、原始森林、輕軌、立交橋、高樓上的廣場等等。
去重慶,絕對是一次美食之旅、人文之旅、美景之旅!會讓你大呼過癮,不虛此行!
去重慶,有哪些好玩好看去處呢?
1、磁器口古鎮
磁器口古鎮是中國歷史文化名街,重慶"新巴渝十二景",巴渝民俗文化旅遊圈。於重慶市沙坪垻區嘉陵江畔,始建於宋代,擁有"一江兩溪三山四街"的獨特地貌,形成天然良港,是嘉陵江邊重要的水陸碼頭。曾經"白日裡千人拱手,入夜後萬盞明燈"繁盛一時。
磁器口古鎮蘊含豐富的巴渝文化、宗教文化、沙磁文化、紅巖文化和民間文化,各具特色。一條石板路,千年磁器口,是重慶古城的縮影和象徵,被讚譽為"小重慶"。這裡有什麼美景和沒事呢?
古碼頭明清時期轉運物資的古渡碼頭。位於嘉陵江邊,形成於唐宋,繁榮於明清,民國達到極盛。[1]
九石缸河灘位於嘉陵江畔,傳為明末農民起義首領張獻忠攻入重慶的寶地,有"石缸對石鼓,黃金萬萬五,誰人能知曉,買下重慶府"的民謠流傳至今。河灘上留有新石器時代的石器,1939年,中央大學曾在河灘旁發掘漢代崖墓群,墓壁上有"永壽四年"(即公元158年),"延熹五年"(即公元162年)的題記,並出土陶俑、陶器若干。[1]
茶館書場茶館,又稱藝人茶館,是品茗欣賞民間藝術的地方。書場茶館戲曲品種不少:有川劇坐唱(打圍鼓)、四川清音、四川竹琴(揚琴)、荷葉清唱更普遍是說書茶館。坐茶館的人絡繹不絕,座無虛席。
翰林院磁器口翰林院原為鯉魚石學舍,清末在此辦學授課,後來考中三個舉人。所以,翰林院是當時讀書人嚮往之地。房屋現還保存在中院,內庭有一座小拜月臺,是當年主人舉行家庭祭祀的地方。
巴渝民居館館內濃縮著磁器口古鎮建築的精髓,通過木、石、磚的建構,形成圍合的空間與恬靜的院落。史料記載,鍾家大院是慈禧太后管家鍾雲婷所建,距今有120年歷史;該大院還具備中國北方四合院與南方四合院的特色。
寶輪寺"寶輪寺"又名龍隱寺,建於唐初,大雄寶殿正梁上刻有"尉遲恭建修"字樣。寺地範圍較大,由大雄寶殿,至馬鞍山,一直到童家橋,都是寶輪寺範圍,到處都修建有神殿廟宇,氣勢恢弘。
文昌宮文昌宮是九宮十八廟的聖地。有這樣一個說法:磁器口香火最旺的寺廟是寶輪寺,最熱鬧的道觀就是文昌宮。
鍾家院鍾家院建成於1890年左右,主人是在磁器口長大的鐘雲亭老先生。整個院子既有北方四合院韻味,又極具南方民居精緻典雅的特色。院內展示的明清古床、花好月圓桌等古代文物,是清代民居的重要展示場所。[2]
寶善宮寶善宮是磁器口九宮十八廟的著名道觀,是善男信女祈福求願之地。在民國期間改為嘉陵小學,丁肇中先生曾就讀於此。現該院改建為陶瓷館,系統展示陶瓷與磁器口文化發展的歷史輪廓。[2]
吊腳樓吊腳樓:一江兩溪三山四岸的地理條件,造就了豐富的吊腳樓景觀,她與四合院民居反映北京人的大氣和安穩,與石庫門建築反映上海人的精細和開放,顯然很不相同。今天,吊腳樓不再是重慶人居住的處所。而磁器口吊腳樓,作為生態符號的建築形式,供人們觀賞回顧,透射著老祖先頑強的精神和不屈不撓的意志。[2]
小重慶碑小重慶碑位於古鎮丁字路口,系國民黨主席林森遊覽磁器口,見其繁榮有感而題。[2]
磁器口美食
毛血旺毛血旺系重慶特色小吃,乃磁器口名特三絕之一,是將毛肚、血片、鱔魚、鴨血旺一起煮。民間有到磁器口不吃毛血旺,等於沒到"磁器口"的說法,只有在磁器口才吃到地道的毛血旺。
千張皮古鎮千張的製作非常講究。都選上好的黃豆,再取深水井的水浸泡,在石磨上細磨成豆漿後,再用細白布濾出漿汁;然後滾水下鍋,文火熬煮,不用膽水;漿汁燒老後用細麻布鋪一層濾一層,榨上一天後,再一張一張的揭下來。千張由此而成。[8]
椒鹽花生燒酒一壺鹽花生。即椒鹽花生。用上好的紅皮花生(又稱冬花生、小花生、小河花生,籽皮鮮紅,小而飽滿,籽碎化渣,一般一枚有三四粒籽,多產於嘉陵江上遊的遂寧一帶。磁器口過去也有栽種)用鹽水浸泡,入味後取出曬乾,再用河沙炒好即食,是下酒飲茶的好東西。另外重慶天氣潮溼,喜吃花椒,也有人用花椒、鹽巴和醬油來煮花生,風乾即食的,這叫椒鹽花生。
陳麻花磁器口麻花指重慶市磁器口所產麻花。瓷器口麻花有八個品種:甜、椒鹽、麻辣、蜂蜜、海苔、五香、蔥油。甜味,香甜可口,入口即化,老少皆宜;椒鹽麻花,口味純正,酥脆化渣;麻辣麻花,重慶口味,集甜、麻、辣於一體,回味無窮;蜂蜜麻花,口味純正,含有豐富的礦物質元素。因其選料上乘,採用全手工製作,具有香、酥、脆、爽,久放不棉等特點,男女老少都愛吃,有人形容說"嚼著驚動十裡人"。正緣於此,古鎮陳麻花於清朝末年間在巴渝大地流傳開來。[3]
餈粑
2、解放碑步行街
解放碑步行街是重慶最繁華的商業圈,被稱為西部第一街。這裡百貨公司、酒飯店數量眾多,是購物、美食和逛街的好去處,更是打望重慶美女的絕佳去處。這裡商場多,小吃多,美女多,是步行街「三多」。在步行街上你幾乎能吃到所有的重慶美食和小吃,而當你步行街上閒逛時,沒走幾步,就會有一位身材高挑,皮膚白皙的重慶美眉從你身邊閃過。無論你是重慶本地人,還是來重慶的遊客,在步行街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快樂。
3、洪崖洞商業街
洪崖洞位於重慶市核心商圈解放碑滄白路、長江、嘉陵江兩江交匯的濱江地帶,坐擁城市旅遊景觀、商務休閒景觀和城市人文景觀於一體。以具巴渝傳統建築特色的"吊腳樓"風貌為主體,依山就勢,沿江而建,解放碑直達江濱。
洪崖洞擁有2300多年的歷史。"洪崖洞民俗風貌區"項目是2005年重慶市政府"八大民心工程"之一,總面積4.6萬平方米,是"重慶市重點景觀工程"和"AAA級重點旅遊項目工程"。
該景區以擁城市旅遊景觀、商務休閒景觀和城市人文景觀於一體而聞名,並以最具巴渝傳統建築特色的"吊腳樓"風貌為主體,依山就勢,沿崖而建,讓解放碑直達江濱,是遊吊腳群樓、觀洪崖滴翠、逛山城老街、賞巴渝文化、看兩江匯流、品天下美食的好去處,也是解放碑的會客廳。
4、白公館
白公館位於重慶市沙坪垻區,原是四川軍閥白駒的別墅。1939年軍統局將此改建為看守所關押政治犯。原一樓一底的十餘間住房改為牢房,地下儲藏室改為地牢。
1943年中美特種技術合作所成立,白公館作為中美合作所第三招待所,關押人員被移往附近的渣滓洞。抗戰勝利後,白公館被作為特別看守所。1947年春,渣滓洞"人犯"又遷回白公館關押。抗日愛國將領黃顯聲、同濟大學校長周均時、共產黨員夫婦及幼子"小蘿蔔頭"都曾被囚於此。
5、渣滓洞
在重慶市歌樂山麓,距白公館2.5公裡。渣滓洞原是重慶郊外的一個小煤窯,因渣多煤少而得名。渣滓洞三面是山,一面是溝,位置較隱蔽。1939年,國民黨軍統特務逼死礦主,霸佔煤窯,在此設立了監獄。分內外兩院,外院為特務辦公室、刑訊室等,內院一樓一底16間房間為男牢,另有兩間平房為女牢。
關押在此的有"六一"大逮捕案、"小民革"案、"挺進報"案、上下川東三次武裝起義失敗後被捕的革命者,如江竹筠、許建業、何雪松等,最多時達三百餘人,此地還曾居住過"小蘿蔔頭"和他們一家人。1949年11月27日國民黨特務在潰逃前夕策劃了震驚中外的大屠殺,僅15人脫險。有文藝作品《烈火中永生》《紅巖》《江姐》等以此為原型。
6、長江索道
7、武隆天坑地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