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環球網報導 記者 邢曉婧】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日本迎來「3·11東日本大地震」九周年,日本政府取消原定於3月11日舉行的紀念儀式。受災嚴重的巖手、宮城和福島三縣也接連取消紀念活動或縮小規模。當地民眾在接受環球時報-環球網記者採訪時稱,新冠肺炎疫情關乎日常生活,其關注程度大於「3·11九周年」。對9年前的那場災難,他們表示,災後重建工作雖然取得一定進展,但距離振興災區經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日本厚生勞動省信息顯示,截至目前福島縣和宮城縣各出現1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均來自「鑽石公主」號郵輪。福島縣地域醫療科媒體負責人本田10日告訴環球時報-環球網記者,政府第一時間明確了確診患者的感染路徑,並採取了有效措施,因此當地新冠肺炎疫情不算嚴重。福島縣向民眾發放了預防傳染病的宣傳手冊,開設諮詢熱線,協助疑似患者及時就診。本田介紹說,福島縣政府設有國際交流協會,提供中文版防疫手冊,配有中文翻譯人員,可充分為當地華僑華人提供支援。
「福島縣的華僑華人非常關注疫情走向。」福島華僑華人總會副會長兼事務局長王伶在接受環球時報-環球網記者採訪時稱,「除有1例確診案例外,此前『鑽石公主』號郵輪上的部分確診患者還被安排在福島縣接受治療,考慮到輿論影響,日本政府未曾公布醫療設施的相關信息,這反而引起民眾不安」。
王伶說,日本採取的防控防疫措施不如中國國內嚴格,唯有加強自身防護。一般的胃病、腿疼,就吃國內帶來的胃藥,貼幾片膏藥,儘量不去醫院。平時開私家車出行,佩戴兩副口罩,注意休息,增強免疫力。現在往返中日要分別在兩國接受為期14天的隔離,十分麻煩,當地華僑華人幾乎沒人回國躲避疫情,都選擇留在日本。
福島居民清野女士對環球時報-環球網記者說,當地民眾對新冠肺炎疫情的關注程度甚至超過「3·11」九周年,因為疫情之下出臺的系列新規切實關乎自身生活。清野在一家公司從事財務工作,每天照常上班,可女兒的學校卻停課了,只能把孩子送去託管班。託管班裡孩子多、空間小,從早到晚處於密閉環境中難免擔心,卻別無他法。此外,口罩、衛生紙等物資的「搶購狂潮」也讓她頭疼不已。清野說,「在『3·11東日本大地震』中失去親友的人肯定難以走出陰影,但對於普通民眾來說,早已回歸了正常的生活軌跡」。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宮城、福島等地的華人立刻展開行動,為祖國捐資捐物。王伶身在福島依然時刻關注家鄉撫順的情況,她聯合當地華人四處奔走,籌措了9900隻口罩,幾經周折通過撫順市政府外事辦捐贈給家鄉人民。仙臺華僑協會會長李研在接受環球時報-環球網記者採訪時說,宮城縣的華人群體利用特殊渠道購置口罩、防護服、護目鏡、一次性手套等物資,捐贈給了武漢的醫療機構。李研說,疫情中當地華僑華人儘量待在家中,基本停止了人員流動。
據日媒報導,日本首相安倍晉三7日訪問福島縣,視察部分解除避難指示的地區,試乘了JR常磐線從富岡站到雙葉站的區間線路,全長約15分鐘。JR常磐線是貫穿宮城縣、福島縣、茨城縣、千葉縣直達東京的鐵路大動脈,預計3月14日時隔9年全線通車。王伶對環球時報-環球網記者說,開通前期車次非常少,一天只有幾班,但這可以看作日本災後重建工作取得的一項重要進展。
日本復興廳統計數據顯示,震災迎來第九年,災區仍有約4.8萬人在繼續避難生活。環球時報-環球網記者三年前去福島採訪時,看到很多受災民眾住在條件艱苦的臨時住宅區。王伶說,日本政府提供的臨時住宅有年頭限制,很多已經拆除,新建了其他住宅設施。民眾可以選擇搬進新設施,也可以租房、買房,日本政府提供部分資金支持。
災難發生一年後,環球時報-環球網記者在宮城縣仙臺市看到很多龜裂的建築物,臨時被打上「補丁」繼續使用。李研對環球時報-環球網記者說,現在在仙臺已經看不到這樣的建築了,沿海地區也修建了防護高臺。
「9年過去了,硬體上的重建工作取得一些成效,但在恢復經濟方面還是不行。」李研稱,地震和海嘯帶來的工廠損壞、電力供應不足、生產材料欠缺等因素直接導致當地產業鏈長期斷裂。外界關於核輻射的擔憂也讓「東北三縣」的產品陷入滯銷的尷尬境地。當地民眾的收入受到影響,由此形成了當地消費速度放緩的惡性循環。
李研介紹說,災區經濟復興的規模跟不上,直到現在仍舊缺乏商店街、購物中心等商業設施。他說,「3·11」之後,災區華人連年減少。要麼回國尋求發展,要麼去東京、大阪等大城市工作,儘管「東北三縣」嚴重缺乏勞動力,非常好找工作,選擇留下的還是少數。
接受採訪時,清野女士正在家中指導女兒練琴,她對環球時報-環球網記者說,時間過去9年,在「3·11東日本大地震」中失去親友的人肯定難以走出陰影,但無論自然災害還是恐怖事件,每年都有各種悲劇上演。電視上依然在播出關於「3·11九周年」的內容,可普通民眾對此的記憶已經逐年淡化,因為無論如何,生活還得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