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間2020年已經過去了近一半,在過去的5個多月裡,我們見證或經歷了前所未有的自然災害:
新冠肺炎疫情,已經致全球四百多萬人感染,三十萬人死亡,目前數字還在不斷攀升。
澳大利亞山火,持續了4個多月,面積相當於2個上海,無數動物喪生在山火之中,給澳大利亞帶來巨大經濟損失的同時也帶來了無數的二氧化碳,更加劇了溫室效應。
美國流感,已有2000多萬人感染,死亡人數上萬。
非洲蝗蟲,非洲遭遇了70年來最大的蝗災,目前蝗蟲還在遷移中。
從上面的數據中看出人類在大自然眼中有多麼渺小,更讓人類意識到環境保護、與大自然和平相處的重要性。
溫室效應、全球變暖、冰川融化,大家可能感受不到,對我們來說最直觀的感受就是一年比一年熱了,以前的冬天經常可以見到雪,現在想看雪,不去北方都不行了。
一想到南、北極這兩個極地地區,大家自然會聯想到冰川。
冰川中也有很多古老的存在,其中就有位於崑崙山上的古裡雅冰川,其末端底部冰層的年齡可達7.4萬年 ,其存在的時間比人類還要久。
這數萬年不化的古老冰川中究竟隱藏這些什麼?其實早在2015年科學家就對這一古老物體深入研究過。
科學家從古裡雅冰川底部去除了一段古裡雅冰芯,融化後共發現了18種細菌和33種病毒,其中29種病毒是人類從未遇見過的種類。
在新型冠狀病毒籠罩的陰影下,人們對神秘未知病毒的恐懼愈演愈烈,那麼在將來全球變暖,冰川融化之際,我們需要擔心這未知的古老病毒嗎?
答案是不必的,因為病毒並不是越古老越厲害。相反,相對於它來說,我們是地球的新生物,在古老病毒活躍期時並沒有我們的存在,因此便不具備感染我們的條件,所以不必擔心冰川中的古老病毒。
那麼,我們能真的放任溫室效應日益加劇,等到冰川全部融化嗎?
答案必然是否定的,因為一旦放任溫室效應加劇,致使全球變暖,其帶來自然災害產生的連鎖反應是人類很難承受的。
海平面上升,今年南極的溫度創下了20℃的記錄,隨著南北極冰川的融化,海平面上升是不可避免的。經科學家預測,2100年時,海平面比現在要高6米,一些海拔較低的島國很有可能被淹沒,如:孟加拉國,斐濟,吐瓦魯等國。
熱帶風暴更加頻繁,在短短的30年裡,四、五級的颶風的產生率幾乎翻了一倍。溫暖的海水增加了熱帶風暴產生的可能性,在過去的幾年中,很多沿海國家就頻繁遭到各種超強風暴的襲擊,其直接帶來的經濟損失不可謂不大。
物種滅絕,隨著氣溫的上升,很多生物都失去了自己的棲息地,如北極熊、南極企鵝等。土地沙漠化更是縮小了我們人類的生存空間,據統計,我國荒漠化土地面積為261.16萬平方公裡,將近我國三分之一的國土面積。
上述只是舉了個別全球變暖後果的例子,因此保護環境刻不容緩。
大家可以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塑膠袋重複使用,杜絕使用一次性筷子,多乘坐公共汽車,多植樹造林,大家都行動起來為人類的可持續性發展盡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