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室效應導致全球氣候變暖 因紐特人或因此痛失家園

2020-12-25 中國網

  溫室效應——因紐特人即將失去自己的家園?

  自工業革命以來,由於人類活動釋放大量的溫室氣體,使得大氣中溫室氣體的濃度急劇升高,結果造成大氣中的溫室效應日益增強,科學家們把這種人為活動引起的溫室效應稱為「增強的溫室效應」,這正是全球環境科學家們密切關注和擔憂的溫室效應。隨著大氣溫室效應不斷加劇,全球平均氣溫也必將逐年升高,最終導致全球氣候變暖,產生一系列現在科學不可預測的全球性氣候問題。

 

  居住在酷寒地區的人們最先受到了全球氣候變暖的影響。在2003年的時候,居住在加拿大和美國阿拉斯加地區的因紐特人表示,他們向總部設在華盛頓的泛美人權委員會狀告美國布希政府,指控後者單方面退出《京都議定書》、拒絕減少美國溫室氣體排放量的行為侵犯了因紐特人的人權。

  的確,對於在北極圈內的冰雪世界生活了數千年的因紐特人來說,由溫室氣體引起的全球氣候變暖已經使他們的家園遭到了無以復加的破壞。

  在義大利米蘭召開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九次締約方大會,就氣候變化領域內的技術開發與轉讓、資金支持、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的關係等議題進行了磋商。因紐特人將布希政府告到泛美人權委員會的消息正是在這次會議上宣布的。他們同時邀請泛美人權委員會的官員前往因紐特人生活的北極圈地區,親眼看看全球變暖對他們家園造成的破壞。

  因紐特人在這片土地上生活了幾千年。以往,在一月份這裡的弗羅比舍灣早已是千裡冰封,因紐特人的冬季狩獵活動也已經開始,但如今,弗羅比舍灣依然是海水清澈。氣候變暖使得海水溫度上升,造成冰凍期的推遲和解凍期的提前。即使是結了冰,冰層也很薄,有時甚至捕獵海豹的因紐特獵人們會因踩破冰層而掉進海裡,無法進行正常的冬季狩獵活動。

  伊卡盧伊特地區的海水溫度上升到4攝氏度,而且還下了雨,這在以前是從來沒有過的。此外,因紐特人還面臨著永久凍結帶開始融化的問題。他們房屋的地基因此受到破壞,海岸線逐漸向陸上推進,機場、公路和海港等基礎設施被淹沒,以致人們不得不向內陸地區遷移。

  因紐特人的生活正在受到氣候變化的衝擊。沒有冰雪,人們的生活方式也將一去不返。人們都在擔心因為沒有賴以生存的冰原,北極熊會在2070年滅絕,而因紐特人也將面臨同樣的命運,那就是瀕於滅絕。人類和周圍的環境和諧共存了數千年,希望人們明白,人類並不是坐以待斃的犧牲者,在生死攸關的時刻,必須採取嚴厲的措施放緩全球變暖。

相關焦點

  • 「全球變暖正在殺死我們」因紐特人狀告美政府
    居住在加拿大和美國阿拉斯加地區的因紐特人11日表示,他們正在向總部設在華盛頓的泛美人權委員會狀告美國布希政府,指控後者單方面退出《京都議定書》、拒絕減少美國溫室氣體排放量的行為侵犯了因紐特人的人權。的確,對於在北極圈內的冰雪世界生活了數千年的因紐特人來說,由溫室氣體引起的全球氣候變暖使他們的家園遭到了無以復加的破壞。有人甚至發出這樣的警告:全球變暖也在殺死因紐特人!
  • 地理乾貨丨常見的地理效應之溫室效應與陽傘效應
    據相關的氣候變化評估報告,包括人類活動在內,所產生的煙塵粒子造成的「陽傘效應」,其降溫值相當於全球大氣溫室效應升溫值的20%。換句話說,如果沒有煙塵粒子的「陽傘效應」,人類活動造成的全球變暖幅度將更大。「陽傘效應」的影響一方面具有一定的破壞性;另一方面,這種現象的存在,也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一定的幫助。溫室效應READING溫室效應·定義溫室效應,又稱「花房效應」,是大氣保溫效應的俗稱。
  • 北極變了:因紐特人切身感受全球變暖
    「全球氣候變暖」這個概念對普通人來說,可能多少有些模糊。不過,對於居住在北極圈附近的因紐特人(也稱愛斯基摩人)來說,氣候變暖已經切實影響到了他們的生活。     北極變了,這是住在北極圈附近的因紐特族獵人諾厄·麥圖克的切身體會。     麥圖克每年都會去加拿大的坎伯蘭灣捕魚。
  • 氣候變暖加速全球洋流
    同時,這些環流似乎開始加速:近25年來,洋流一直在快速加速,部分原因是全球變暖。  據《科學》報導,2月5日發表於《科學進展》的一篇論文提出了這一結論。結合模型的觀測結果,從1990年到2013年,海洋洋流能量每10年增加15%。
  • 全球氣候變暖導致中國冬季變短 夏季變長
    海底3000米也發生了氣候變暖跡象他指出,全球氣候變暖已經引起了季節的變化,對人類的穿衣起居也產生了影響。董文杰說,科學證據表明,在過去的一百年中,全球的溫室上升了0.74度。如果單純看這個數據,我們可能會說,上升一度對人類會有什麼影響?需要說明的是,這個一度不是我們說的一天的變化,或者是一個地方的變化,而是整個地區平均起來的變化。這個變化影響是很大的,因為有些地方溫度在升,有些地方是在降。
  • 全球變暖停止,我們不用再擔心溫室效應了?科學家:別太天真了
    自從20世紀末科學家發現人類活動導致地球變暖以後,很多人都非常著急,因為我們知道溫室效應的後果很嚴重,不僅僅只是溫度變化一點那麼簡單,還會融化兩極冰川,造成海平面上升,到時候會有很多人類居住的陸地被淹沒,會給人類帶來毀滅性的打擊。
  • 地球有過三個高溫期 全球變暖並非溫室效應
    與歷史記錄、樹木年輪、湖泊沉積、珊瑚沉積、黃土、深海巖芯、孢粉、古土壤和沉積巖等可提取過去氣候環境變化信息的介質相比,冰芯以其保真性好(低溫環境)、解析度高(可達到年)、記錄序列長(可達幾十萬年)和信息量大,而受到地球科學家的青睞。到本世紀初,南極俄羅斯東方站(Vostok)附近鑽探深度已經達到3300米,據此科學家們可以一窺42萬年以來地球的冷暖變化。
  • 美四百因紐特人或成為首批氣候難民 (1/ 8)
    美四百因紐特人或成為首批氣候難民 ( / 8)中國網 china.com.cn  時間: 2013-08-01 8據美國《每日紐約新聞》7月31日報導,美國陸軍工程兵團預測,因受全球氣候變暖導致海平面上升,美國阿拉斯加州小鎮基瓦利納將會到2025年時消失,鎮上400名因紐特人將成為美國有史以來第一批氣候難民。
  • 全球氣候變暖,瑞典專家竟然鼓吹「吃人肉救地球」
    全球變暖一直是全世界人民關心的一個話題,究竟是什麼原因引起的,一直也有很多種說法,但是近幾年,外媒卻一直給中國甩鍋,稱中國人吃肉增多致全球變暖:溫室氣體增加。回過頭來看看,關於全球氣候變暖這個問題,中國可沒少背鍋。早在2016年,德媒就稱中國人肉類需求不斷增加,導致相關溫室氣體排放隨之增加,影響到全球變暖加劇。而吃肉與全球變暖有什麼關係?據聯合國糧農組織數據顯示,全球人類製造的溫室氣體中14.5%來自於畜牧業,包括從飼料的種植與加工、牲畜棚圈供暖、肉類加工到運輸至消費者整個產業鏈。
  • 溫室效應愈來愈嚴重 全球氣候逐漸升高
    但是隨著全球社會經濟發展的快速進程,我們一直提及的溫室效應越發嚴重。野生動物生活在野外。如果人類不主動破壞棲息地,其實,人類社會和野生動物保護區完全可以互不幹涉,這便是最好的保護。古人就有過保護環境的智慧「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有節制的向自然索取,自然資源本身就會不斷產出。
  • 氣候變暖加速全球洋流—新聞—科學網
    同時,這些環流似乎開始加速:近25年來,洋流一直在快速加速,部分原因是全球變暖。   2月5日發表於《科學進展》的一篇論文報導了這一結論。根據結合模型的觀測結果,從1990年到2013年,海洋洋流能量每十年增加15%。
  • 研究:溫室效應或致海平面在2300年之前上升0.9米
    研究:溫室效應或致海平面在2300年之前上升0.9米 溫室效應或致海平面在2300年之前上升0.9米。
  • 從南極高溫20℃來了解全球氣候變暖
    熱點解讀以熱點事件為背景,主要考察全球氣候變化的特點、全球氣候變暖原因、全球氣候變暖造成的危害、全球氣候變暖對水循環、工業、農業、氣候、生態環境的影響、緩解全球氣候變暖的措施。1.全球氣候變暖的原因自然原因:地球正處於氣溫較高的間冰期人為原因:人類燃燒大量礦物燃料,排放CO2等溫室氣體;砍伐森林等造成植物對CO2吸收的減少;氟氯烴化合物等溫室氣體增多。
  • 中國氣象局局長:全球氣候變暖是一場騙局?
    極端的意見甚至認為,全球氣候變暖是一場鬧劇和騙局。這些情況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困惑。氣候變化科學問題爭論和質疑的焦點,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近百年來以變暖為主要特徵的全球氣候變化是否真實?二是這一變暖現象在多大程度上是由人類活動導致的?全球地表平均氣溫呈波動式變化、總體升溫的特徵。全球地表年平均氣溫的變化是一種自然現象,也是地球大氣運動的客觀規律。
  • 氣候變暖主因受質疑 科學家提議修改評估模型
    核心提示:很多人將氣候變暖的主要原因,歸結於人類活動,包括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排放、過多的工業活動等等。可是最近,有些新聞似乎和上述在人們腦海中根深蒂固的印象唱反調。不斷湧現的新研究卻讓我們不禁想,評估全球氣候變暖的模型,是不是該改改了?
  • 北極的天氣和氣候
    經過艱苦寒冷的艱苦寒冰,漂浮在浮冰上,他被「野人」(現在的因紐特人的祖先)救了出來。僅僅一年之後,他回到了阿梅蘭德,這個經歷更豐富,但最重要的是一種幻覺更加貧窮。現在的氣候變化及其後果問題是中心問題,因為北極的變暖比地球上其他地區快得多。北極因此也被稱為地球的溫度計。嚴酷的北極氣候北極地區大部分是由海洋(北冰洋)由陸地(阿拉斯加,加拿大,格陵蘭島,西伯利亞)和氣候方面所包圍的冰,雪和霜為主的。
  • 溫室效應日益加劇,全球變暖,冰川中的古老病毒正在甦醒
    轉眼間2020年已經過去了近一半,在過去的5個多月裡,我們見證或經歷了前所未有的自然災害:新冠肺炎疫情,已經致全球四百多萬人感染,三十萬人死亡,目前數字還在不斷攀升。溫室效應、全球變暖、冰川融化,大家可能感受不到,對我們來說最直觀的感受就是一年比一年熱了,以前的冬天經常可以見到雪,現在想看雪,不去北方都不行了。一想到南、北極這兩個極地地區,大家自然會聯想到冰川。冰川中也有很多古老的存在,其中就有位於崑崙山上的古裡雅冰川,其末端底部冰層的年齡可達7.4萬年 ,其存在的時間比人類還要久。
  • 研究揭示氣候變暖影響植物秋枯過程生態效應
    原標題:研究揭示氣候變暖影響植物秋季枯萎過程生態效應  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高山生態學科組史長光、副研究員孫庚等人在青藏高原東部典型的高寒草甸採用開頂式溫室模擬秋季氣候變暖方式, 研究了4種典型的草本植物秋季枯萎過程中葉片及莖中葉綠素和N的動態變化過程以及根系中非結構性碳水化合物(TNC)的貯存量,同時跟蹤觀測了這些物種第二年的生長和物候變化
  • 全球變暖:9個最重要的問題和答案
    萊昂納多·迪卡普裡奧製作了一部關於環境問題的紀錄片,美國總統唐納·川普稱全球變暖是一場「騙局」。反過來,Vox的編輯們也了解了關於這樣一個模稜兩可的話題最受歡迎的問題的答案。首先,讓我們用術語來定義「溫室效應」和「全球變暖」之間的區別。
  • 受全球氣候變暖影響,「梅雨」可能成日本「第五季」
    【環球時報記者 方晴】據日本《富士晚報》7日報導,受全球氣候變暖影響,日本的「梅雨」有可能成為一個獨立的季節。在過去,異常天氣一般每30年才發生1次,而現在,特大降雨、颱風等異常天氣狀況經常發生。此外,以往不應該有梅雨季節的北海道經常迎來梅雨,這都不是正常的氣候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