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氣候變暖,瑞典專家竟然鼓吹「吃人肉救地球」

2020-12-24 海疆在線

全球變暖一直是全世界人民關心的一個話題,究竟是什麼原因引起的,一直也有很多種說法,但是近幾年,外媒卻一直給中國甩鍋,稱中國人吃肉增多致全球變暖:溫室氣體增加。

近日,針對氣候變暖現象,一名瑞典專家更是語出驚人:不如吃人肉吧,引發一片譁然。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5日報導,瑞典電視頻道TV4邀請斯德哥爾摩經濟學院營銷學教授麥格納斯·瑟德隆德舉辦研討會,討論吃人肉的可能性。

當主持人問及吃人肉引起的本能噁心感時,瑟德隆德居然平靜地回答道:「首先要確定被吃的人已經死亡。」他聲稱,人肉行業未能發展起來主要有幾個原因,如西方世界禁忌太多,特別是有很多褻瀆屍體的禁忌,此外人們比較保守,總是喜歡吃熟悉的食物。但他認為,為了阻止氣候變化、拯救地球,吃人肉最終會提上日程。

言論一出,隨即引發網友爭議。有網友表示,這是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實在噁心——

有網友點出:這是名副其實的「食人族教授」,2019年的漢尼拔

作為一名專家,居然在公共場合發出如此荒謬的言論,誤導受眾,違背自然規律,實在不配稱之為「教授」。回過頭來看看,關於全球氣候變暖這個問題,中國可沒少背鍋。

早在2016年,德媒就稱中國人肉類需求不斷增加,導致相關溫室氣體排放隨之增加,影響到全球變暖加劇。而吃肉與全球變暖有什麼關係?據聯合國糧農組織數據顯示,全球人類製造的溫室氣體中14.5%來自於畜牧業,包括從飼料的種植與加工、牲畜棚圈供暖、肉類加工到運輸至消費者整個產業鏈。畜牧業已經成為了繼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燃燒之後的全球第二大溫室氣體來源,每年製造的溫室氣體總量產生的升溫效應相當於71億噸二氧化碳量。

其中,作為肉類和奶製品來源的牛是最大的氣體製造者。平均每生產1千克牛肉蛋白質相當於排放了300千克二氧化碳量,而就綿羊和山羊而言,這個數字是165千克,如果是生產牛奶、禽類製品和豬肉的話,其二氧化碳量均低於100千克。

圖片來源:中國氣象報社

就是因為這些數據,給了外媒造謠中國的機會,他們都覺得中國是食肉量第一國,但是,聯合國糧農組織數據顯示,2015年全球年人均消費肉類43.4公斤。其中,排名第一的是紐西蘭,以人均年消費肉類126.9公斤穩居寶座;排名第二的是澳大利亞,以人均年消費肉類121.2公斤位列第二;排名第三的是美國,人均年消費肉類117.6公斤,就算在十名開外的名單上,也未見中國身影。

而發文稱中國人吃肉增多導致全球氣候變暖的德國,雖未在2015年「吃肉」排行榜上位列前十,但其2014年官方數據顯示德國年人均消費肉類88千克,即便隨著素食主義和環保主義的興起,肉類消費有所下滑,但從其國民飲食結構來看,依然為「無肉不歡」。

眾所周知,全球氣候變暖將導致海平面上升,降水重新分布,改變當前的世界氣候格局;其次,全球氣候變暖影響和破壞了生物鏈、食物鏈,帶來更為嚴重的自然惡果......

全球變暖,冰川融化,北極熊的生存環境變得岌岌可危。

冰雪融化

全球氣候變暖是一個嚴峻的問題,需要各國齊心協力共同合作面對,這種合作,絕對不能體現在污衊任何一個國家以求嘴快,又或者是提出稀裡古怪的建議之上,而應該是真正,踏踏實實地做出點什麼來保護我們這個共同生活的家園。

相關焦點

  • 專家稱全球氣候變暖將使東京紐約倫敦等城市消失
    專家稱全球氣候變暖將使東京紐約倫敦等城市消失近日,一個關於全球氣候變化的學術會議在德國召開,英國政府首席科技顧問大衛-金博士在會上指出,全球氣候變暖將使地球的面貌發生重大變化。另有科學家指出,許多知名的城市,例如倫敦、紐約、東京、孟買、加爾各答(印度東北部城市)等都將從地球上消失。    據報導,許多部長、高級官員以及學術團體的負責人都參加了此次會議。
  • 全球氣候變暖下的幸運兒,中國英國均上榜
    全球氣候變暖使得世界葡萄酒版圖悄然發生了變化。NASA和哈佛的一項研究發現,溫度的上升使得法國提前採收葡萄的情況越來越頻繁。一般來說,氣候變暖有利於葡萄更快成熟,從而釀造出更高質量的葡萄酒。
  • 專家稱全球氣候變暖將使東京等大城市消失
    國際在線報導:據紐西蘭先驅報消息,看過美國大片《後天》的人們也許不會忘記影片中描寫的氣候變化帶給美國的深重災難。近日,一個關於全球氣候變化的學術會議在德國召開,英國政府首席科技顧問大衛-金博士在會上指出,全球氣候變暖將使地球的面貌發生重大變化。
  • 中日韓超長雨季或因氣候變暖 韓國專家:與全球變暖有關
    韓國專家認為,東亞遭遇的這些極端天氣與全球變暖不無關係。  韓聯社4日稱,韓國濟州道今年梅雨季從6月10日持續至7月28日,共49天,刷新歷史新高。韓國南部地區梅雨季從6月24日至7月31日,共38天;中部地區降雨天氣已持續41天,有可能將超過2013年(49天)的歷年最長紀錄。中國、日本同樣遭到強降雨襲擊。7月初,日本九州地區暴雨造成70多人死亡,中國南部地區也遭遇嚴重的洪災。
  • 從瑞典「氣候少女」看中國的氣候治理
    其三,巴黎氣候協定落實力度不夠。且不說目前談判還未結束,即使全面落實這份協定,全球氣溫預計仍將上升3.2攝氏度。總而言之,匯總各權威機構的科學預測,氣候變化問題再發展下去,地球只能採取革命性的非常規對策,否則人類將面臨諾亞方舟時代。
  • 全球變暖 芬蘭熱得快
    芬蘭氣象學會22日說,過去166年間,芬蘭氣溫升高速度是世界其他地區的近兩倍,有力佐證了緯度越高受全球氣候變暖影響越大的理論。這一機構援引東芬蘭大學研究成果說,自1847年以來,芬蘭的平均氣溫升高了超過兩攝氏度,「在觀測期間,芬蘭每十年的平均氣溫升高0.14攝氏度,是全球平均水平的近兩倍」。
  • 從南極高溫20℃來了解全球氣候變暖
    熱點解讀以熱點事件為背景,主要考察全球氣候變化的特點、全球氣候變暖原因、全球氣候變暖造成的危害、全球氣候變暖對水循環、工業、農業、氣候、生態環境的影響、緩解全球氣候變暖的措施。1.全球氣候變暖的原因自然原因:地球正處於氣溫較高的間冰期人為原因:人類燃燒大量礦物燃料,排放CO2等溫室氣體;砍伐森林等造成植物對CO2吸收的減少;氟氯烴化合物等溫室氣體增多。
  • 氣候專家:全球變暖正在加劇冰川融化
    研究發現,氣候變化和全球變暖正在融化喜馬拉雅山脈的冰川,有可能引發致命的洪水,並暴露未能攀登珠穆朗瑪峰的登山者的屍體。由於全球變暖,喜馬拉雅冰川的融化在過去40年裡急劇「加速」。隨著冰的融化和退縮,長期失蹤的登山者屍體和骨頭開始浮出水面。
  • 變暖!變冷!誰在忽悠地球?
    (見圖一)同時,一些科學家發出警告,世界正經歷氣溫急速下降時期,必須為「全球變冷」做好準備。  從預測全球氣候變暖導致「北極無冰覆蓋」到實際上「北極冰蓋面積大幅增加」,人們被警告做好應對「全球變冷」準備,這一頗具戲劇性的反差,著實讓人心中產生大大的疑問:「地球到底是在變暖還是在變冷?」
  • 專家:全球氣候變暖嚴重威脅亞得裡亞海及周邊區域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新加坡「聯合早報網」12月2日報導,克羅埃西亞科學家近日警告,全球氣候變暖導致的海平面上升,正嚴重影響亞得裡亞海及其周邊區域。當地正面臨島嶼被淹、外來物種侵襲、經濟作物減產等威脅。薩格勒布大學地球物理系前主任、海洋學家奧爾利奇教授說,全球氣候變暖已使得亞得裡亞海的港口城市威尼斯面臨被淹威脅。
  • 美發布全球氣候評估報告:人類活動是地球變暖主因
    美發布全球氣候評估報告:人類活動是地球變暖主因 2017-11-04,報告認為,氣候變化是真實存在的, 而這些變化是人類造成的。
  • 中國氣象局局長:全球氣候變暖是一場騙局?
    極端的意見甚至認為,全球氣候變暖是一場鬧劇和騙局。這些情況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困惑。氣候變化科學問題爭論和質疑的焦點,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近百年來以變暖為主要特徵的全球氣候變化是否真實?二是這一變暖現象在多大程度上是由人類活動導致的?全球地表平均氣溫呈波動式變化、總體升溫的特徵。全球地表年平均氣溫的變化是一種自然現象,也是地球大氣運動的客觀規律。
  • 你以為全球在變暖嗎?專家:不!地球正在變冷,而且持續20年
    2.溫室效應讓地球變暖進入工業時代,人類開始大量使煤炭等能源,大量溫室氣體排出室外,人類生存環境受到巨大影響,溫室效應逐漸顯現,全球氣候正在變暖。全球氣溫的上升,導致了大量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低海拔地區將面臨被淹沒的危險。以目前冰川融化的速度來看,300年以內將全部消融,到時日本將全部淹沒消失。
  • 全球氣候變暖七宗"最" 不僅僅是溫度升高
    11月6日,為期12天的2006年聯合國全球氣候變化大會在肯亞召開,與會代表就全球氣候變暖所帶來的影響進行討論。本文將從多角度歷數全球變暖帶來的各類影響,比如文化遺蹟遭破壞、冬季運動項目走向衰亡、太平洋島國面臨滅頂之災……通過以下列數的七宗「最」改變人們普遍的觀點――即全球變暖帶來的不僅僅是更高的溫度。
  • 人民日報:應對氣候變暖 還需持續攻堅
    「中國是全球氣候變化的敏感區和影響顯著區」  「全球溫室氣體濃度持續上升引起的溫室效應,疊加在地球自然變化因素之上,是造成全球變暖的主要驅動因子」  「中國所做出的承諾會百分之百完成,而且會爭取做得更好一些」  「投入其中,參與進去,從身邊小事做起,我們都能為應對氣候變化做出貢獻」  影響——  未來全球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可能更大
  • 全球變暖若再不受控,2030年後地球將迎毀滅性氣候
    原標題:全球變暖若再不受控,地球只有11年「好日子」了……作者:陳爽2018年10月,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甩出一記重磅警告:若不把全球升溫幅度需控制在1.5℃以內,2030年之後,地球會迎來毀滅性氣候。
  • 國內外氣候變化專家名錄
    11 Jagdish Shukla(賈格迪什·蘇克拉) 美國 全球環境與社會研究所專家澳大利亞 極端氣候專家 澳大利亞氣象研究中心負責人 極端氣候事件 18
  • 全球氣候變暖 格陵蘭人種草莓
    隨著全球氣候變暖,格陵蘭島人吃上了自己種的多種蔬果,覺得氣候越暖越好。不過,氣候變暖也帶來不少煩惱。種類豐格陵蘭島五分之四在北極圈內,年平均氣溫在零攝氏度以下,最低可達零下70攝氏度。不過,近年來這裡的夏季越來越長,越來越暖和,這意味著可以種植一些以前沒法種的作物。三月,格陵蘭島的溫度雖然只有零下20攝氏度,但陽光明媚,空氣靜好,讓人感受到春天的氣息。
  • 間隔年結束,瑞典環保少女重返校園,此前引領了全球氣候抗議
    瑞典環保少女格雷塔在經歷了一年的「間隔年」後重返校園。在這一年裡,她成為努力拯救地球免遭全球變暖影響的年輕人的代言人,同時也成為那些在變革問題上拖後腿的政客們的芒刺。
  • 比全球氣候變暖更加棘手的問題,日本和許多國家已經身臨其境
    地球是人類的母親,它需要人類不斷的滋養和灌溉,而不是拼命的摧殘。全球氣候變暖,南北極冰川開始融化,這已經是個不爭的趨勢。在人類近200年的發展史中,快速、高效的發展,使得各種尾氣排放、工業汙染、核汙染等問題加劇。地球已經岌岌可危,地球上的物種也整在漸漸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