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為期12天的2006年聯合國全球氣候變化大會在肯亞召開,與會代表就全球氣候變暖所帶來的影響進行討論。本文將從多角度歷數全球變暖帶來的各類影響,比如文化遺蹟遭破壞、冬季運動項目走向衰亡、太平洋島國面臨滅頂之災……通過以下列數的七宗「最」改變人們普遍的觀點――即全球變暖帶來的不僅僅是更高的溫度。
最「老」的受害者
千年文化遺蹟可能被淹沒
從古老的泰王朝遺址到12世紀非洲東海岸古蹟,這些被世界珍視的遺蹟在經受了戰爭、掠奪和自然災害的考驗後,可能將無力經受全球變暖的威脅。
「我們的世界正在變化,但是我們無路可退了。」斯德哥爾摩環境研究所的湯姆・唐寧在本次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說道。在他的報告中,他陳述了氣候變暖對遺址、海岸地區以及其他世界遺產的威脅。
在東南亞,由於氣候變暖引起的洪災嚴重破壞了擁有600年歷史的泰國古王朝遺址「素可泰」;在中美,位於大西洋―加勒比海海岸線上、長達200千米的貝里斯生物礁正在經受著日益上升的海水的「鞭笞」;在歐洲,高鹽度的海水正在侵蝕西班牙都娜娜國家公園的溼地;在非洲,肯亞唯一的文化遺產、建立於12世紀的拉姆古城可能被海水吞沒。唐寧表示這一報告向人們展示全球變暖帶來的不僅僅是更高的溫度,「所有人都會為即將失去的文明而深感失落」。
最岌岌可危的體育項目
冰地曲棍球與高山滑雪走向衰亡
去年12月,正逢聯合國氣候變化會議召開,蒙特婁舉行了一場名為「拯救曲棍球,阻止氣候變暖」的運動。年輕人搭起了一個20英尺高的冰球場,然後再讓部分冰融化,就這樣他們玩起了一場「泥濘不堪」的冰地曲棍球賽。此後,他們又為冰地曲棍球舉行了一場「葬禮」,以「哀悼」由於反常高溫天氣而被迫取消的都靈曲棍球巡迴賽。
氣候變暖人所共見,但並沒有很多人意識到冬季運動已變得岌岌可危。以冬季運動為主的國家顯得異常著急。全球變化組織的一位成員麥克・胡德馬表示:「縱觀北美和歐洲,我們的孩子接觸到下雪的日子已越來越少,我們要在溫暖氣候毀滅我們的國家運動之前採取行動。」
與冰地曲棍球一樣進入「瀕危」行列的是高山滑雪。隨著高山積雪越來越少,享有國際聲譽的滑雪勝地(主要分布在瑞士、法國、義大利和奧地利)不得不搬家,遷到離雪更近的地方。專家預測,高山滑雪會隨著氣溫的升高而走向衰亡。
最沒有明天的國度
太平洋島國將遭「滅頂之災」
「最令人傷心的是你不知道你的兒孫將住在哪兒―――水面在上升,它將很快淹沒你的家園,」獨立電影製片人桃麗斯說。在她的《上升的水平面》的影片中,她走訪了眾多太平洋島國。
聯合國報告指出,到2100年,地球平均氣溫將上升6度,海平面將提高6英寸。這一結果的直接受害者就是這些分布在浩淼太平洋上的島國以及逾700萬的人口。
今年,澳大利亞環境學家發出警告,全球變暖導致的海平面上升可能將世界第二小國吐瓦魯從地圖上永遠「淹沒」。目前,僅有1萬多人口的吐瓦魯陸地面積僅剩26平方公裡。在馬紹爾群島,當地人不斷加高堤壩以抵禦上升的海平面。姍蒂是當地的一名中學校長,她說即使是死人也不能「倖免」。「由於海水侵蝕,墓地遭到衝刷,」姍蒂說,「家人不得不收拾起露出的骨頭,把它們轉移到更高的地方,這著實令人傷感。」
如今,太平洋和加勒比海國家組成「小島嶼國家聯盟」,遊說各國採取相關措施。聯盟成員拉法勒說:「我們(島民)也許是氣候變暖的第一批受害者,但很快就會輪到你們。」
改變最多的極地人
因紐特人、愛斯基摩人因禍得福
今年夏天,北極圈內的最高氣溫竟高達31攝氏度,這讓居住在附近的因紐特人和愛斯基摩人也覺得酷熱難耐了。8月,加拿大魁北克政府決定,在政府辦公室安裝10部空調,幫25名工作人員防暑降溫。「是時候在北半球高緯度地區裝空調了,」致力於幫助極地人爭取權利的塞拉・瓦特-克盧捷說,「雖然我們的冰屋可以有效抵禦寒流侵襲,但在炎熱天氣裡,它卻不利於散熱。」
與因紐特人、愛斯基摩人享受空調相比,格陵蘭人的變化更大。《華爾街日報》記者勞瑞・艾特就撰文《對於冰雪覆蓋的格陵蘭,全球變暖也有光明的一面》。她指出由於全球變暖,原來被冰雪覆蓋的土地逐漸顯露出來,一些格陵蘭人開始種植一些蔬菜,這對於長期依賴進口的格陵蘭而言是個驚人的變化。艾特寫道:「格陵蘭代表了一個沒有被意識到的全球變暖的另一面……儘管大家在紛紛議論全球變暖後,冰雪融化,海平面上升,但對於居住在這裡的格陵蘭人來說,全球變暖不是威脅而是恩惠。」
最受影響的行業
旅遊「格局」面臨重新洗牌
「夏季,北歐人之所以喜歡到地中海度假,是因為北歐的夏季天氣反覆無常。但隨著氣候變暖,北歐的夏天將更有夏天味道。」英國一位氣候專家預言。
如今,在高緯度地區,人們對於日漸走高的氣溫已無法忍耐,像地中海這樣的地方海灘可能因溫度太高而遊客稀少,常在夏季到那裡度假的北歐人寧可呆在家裡吹空調。
無疑,全球變暖將逐漸改變世界旅遊「格局」,直接受到影響的是那些以冬季旅遊項目為主的國家。在炎熱的2003年夏季,阿爾卑斯山脈的冰川就已經「消失」了1/10。到本世紀末,如果全球氣溫再上升3攝氏度的話,可能會導致剩下的冰川消失,阿爾卑斯山不僅可能因「缺雪」而從經典旅遊項目中淡出,其融化的冰雪還將威脅附近村莊甚至瑞士的安全。
最無辜的動物
飢餓的北極熊開始互相殘殺
據美聯社今年6月的報導,受到全球變暖的影響,無冰季延長,飢餓的北極熊因無法獲得食物,只好把眼光投向自己的夥伴,開始食用同類。
美加兩國研究人員在2004年1月發現了首起北極熊食用同類事件。當時,一隻公北極熊衝進洞穴,對一隻母北極熊發起突襲。之後,公北極熊把它的獵物拖到75米遠的地方,開始食用它的屍體。
「從現場痕跡來看,發起襲擊的那隻北極熊掀翻了洞頂,一把抓住母北極熊,在它頭部和頸部咬了好幾口。當洞穴坍塌的時候,兩隻小北極熊被壓在下面,窒息而亡。」來自美國地質調查局阿拉斯加科學中心的史蒂文・阿姆斯託普表示,雖然此前也發生過北極熊自相殘殺的事情,但是像這樣把對方殺了作為食物的例子並不多見,其中一隻母北極熊在產後沒多久便慘遭殺害的例子更是前所未有。
北極熊主要以食用海豹、幼海象等海生動物為生。海上漂浮的冰塊是他們覓食、交配和生產的場所。但是由於全球變暖而導致北極冰塊減少,北極熊的生存受到嚴重威脅。此前更有環保學者指出,北極熊很可能在本世紀末消亡。
最遭殃的大洲
脆弱的非洲首當其衝
「地球變暖不是由非洲產生,但遭殃首當其衝的就是非洲。」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阿希姆・施泰納在本次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表示。
根據聯合國5日發布的《非洲的弱點和改進》最新報告,非洲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比想像中更加脆弱。如果氣溫持續上升,到了2085年,海平面將上升15釐米至95釐米,三成的沿海建築將會被海水淹沒,其中包括幾內亞灣、塞內加爾、甘比亞和埃及的基礎設施,以及南非、坦尚尼亞和莫三比克的部分城市。
與此同時,非洲大陸1/3的生物種類將會滅絕。在非洲5000多種植物當中,有80%甚至到90%的植物的生長地將會因為氣候變暖而退化。而在非洲這塊全球最飢餓的陸地,糧食作物產量也將在2080年進一步減少5%。
此外,隨著氣溫升高,海明威筆下的「吉力馬札羅的雪」也將不復存在。肯亞山、吉力馬札羅山和魯文佐裡山山頂的冰蓋不斷縮小。以吉力馬札羅山為例,山頂的冰蓋面積比起1912年已經縮小了82%,在未來15年內甚至會完全消失。
[責任編輯:wj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