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全球變暖的氣候變化模型是正確的30年前

2021-01-13 小建視頻剪輯

一項研究發現,即使在30年前,氣候變化模型在預測未來全球變暖方面也做得相當不錯。

以前,氣候變化否認者曾使用模型不一致之處來質疑溫室氣體排放與全球變暖之間的關係。科學家說,他們的研究發表在《地球物理研究快報》上,「應該有助於解決公眾對過去氣候模擬工作表現的困惑。」

該團隊來自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麻省理工學院和美國宇航局,他們發現1970年至2007年間產生的17種氣候模型中的14種在其預測中大致正確。

根據世界氣象組織的數據,自工業革命開始以來,全球溫度已升高1.1攝氏度,這一趨勢是由人類活動特別是溫室氣體排放驅動的。同一份報告顯示,2015年至2019年之間的全球平均溫度比2011年至2015年之間高0.2攝氏度。

預測未來將發生的事情很棘手,因為有許多未知因素需要考慮,而且作為全球社會,我們可能會選擇採取幾個方向。準確地說,模型不僅依賴於固體物理學,而且還取決於未來排放水平的精確預測。

這就是詹姆斯·漢森(James Hansen)1988年為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設計的模型的地方。該預測是不準確的,因為他對未來排放量的預測並未考慮到一年後生效的《蒙特婁議定書》。這意味著他對未來變暖的預測也是錯誤的。

《蒙特婁議定書》禁止使用氯氟烴或氟氯化碳,它們是有力的溫室氣體,正在消耗臭氧層。

豪斯法特說:「如果考慮到這些因素,然後看看他的模型中溫度與輻射強迫(二氧化碳和其他溫室氣體)之間的關係,他就會死定了。」 「所以他的模型的物理原理是正確的。大氣層中有多少二氧化碳與您得到多少變暖之間的關係是正確的。他只是弄錯了未來的排放量。」

他補充說:「我們能理解的物理學是一個確定性的系統;未來的排放取決於人類系統,而不一定是確定性的。」

這就是為什麼許多氣候模型經常提供低排放和高排放情景的原因。

在這項研究中,Hausfather及其同事在計算較舊模型的準確性時考慮了兩點:他們如何預測未來的溫度,以及如何預測溫度與溫室氣體水平變化之間的聯繫。

研究人員說,有些人預測的增溫太少,而另一些人預測的增溫太高。但是,對於預測全球變暖,特別是考慮到排放量預測的差異時,大多數人通常是正確的。

研究小組寫道:「我們沒有證據表明本文評估的氣候模型在其預測期內系統地高估了或低估了變暖。」

「由於當時觀察到的變暖跡象有限,1970年代模型的投影技巧尤其令人印象深刻,因為過去幾十年來世界一直在降溫。」

Hausfather補充說:「真正的信息是,我們經歷的變暖幾乎完全符合氣候模型所預測的30年前的情況。這確實使我們更有信心,今天的模型在很大程度上也可以使事情變得正確。」

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拉特羅布河谷燃煤電站的排放。新研究表明,即使最早的氣候模型在預測溫室氣體排放與變暖之間的關係上也大體正確。

相關焦點

  • 氣候變暖加速全球洋流
    同時,這些環流似乎開始加速:近25年來,洋流一直在快速加速,部分原因是全球變暖。  據《科學》報導,2月5日發表於《科學進展》的一篇論文提出了這一結論。結合模型的觀測結果,從1990年到2013年,海洋洋流能量每10年增加15%。
  • 中國氣象局局長:全球氣候變暖是一場騙局?
    認清主流 把握趨勢——關於當前氣候變化若干關鍵科學問題的認識自2009年底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大會前發生「氣候門」事件以來,部分科學家和媒體對氣候變化的關鍵科學問題提出了質疑,甚至徹底否認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第四次評估報告的核心結論
  • 氣候變暖加速全球洋流—新聞—科學網
    同時,這些環流似乎開始加速:近25年來,洋流一直在快速加速,部分原因是全球變暖。   2月5日發表於《科學進展》的一篇論文報導了這一結論。根據結合模型的觀測結果,從1990年到2013年,海洋洋流能量每十年增加15%。
  • 【地理探究】雪崩和氣候變暖的關係,關於氣候變暖,你所要知道的...
    但是雪崩一定與全球變暖有著直接的關聯嗎? 其實並不是。 雪崩是瞬間發生的事件,而全球氣候變暖是一個長期過程。雪崩和全球變暖並不一定直接相關。雪崩需要有物質來源,即高山區的降雪。實際上,高山區的降雪量在時間和空間上差異很大,目前並不能夠用「氣候變暖」來詮釋。
  • 氣候變化:大趨勢中的不確定性
    不確定性並不代表我們可以忽視未來,不採取任何行動絕非明智的選擇英國氣象局哈德利中心的傑夫·奈特(Jef Knight)和他的八名同事發現,全球變暖在過去10年裡發生了停頓。從1999年到2008年,世界變暖了0.07°C±0.07°C,並不是預測中的0.20°C。
  • 12000年前的天氣如何幫助我們預測未來氣候的變化
    大約在12000年前的上一個冰河時代末期,出現了最後的寒冷期——新仙女木期。斯堪的那維亞大部分地區仍被冰覆蓋著,橫跨歐洲的山脈擁有比今天更多、更大的冰川。在蘇格蘭西部有大片的冰原,橫跨不列顛群島的許多山脈上都有冰川。毫無疑問,當時的氣候更冷,尤其是在冬天,英國的氣溫會降至零下30攝氏度甚至更低。
  • 尼加拉瓜拒絕作出氣候變化承諾 稱全球註定變暖
    參考消息網12月7日報導 外媒稱,600萬尼加拉瓜人已經有一段時間沒做什麼令全球矚目的事了。據英國《金融時報》網站12月7日報導,但在近日的巴黎氣候變化大會上,這個中美洲國家卻突然躍上國際舞臺,成為全球首個宣布無意發布一項遏制全球變暖的全國計劃的國家。
  • 專家稱全球氣候變暖將使東京等大城市消失
    國際在線報導:據紐西蘭先驅報消息,看過美國大片《後天》的人們也許不會忘記影片中描寫的氣候變化帶給美國的深重災難。近日,一個關於全球氣候變化的學術會議在德國召開,英國政府首席科技顧問大衛-金博士在會上指出,全球氣候變暖將使地球的面貌發生重大變化。
  • 全球變暖導致俄羅斯針葉林植被發生變化
    一項新研究顯示,隨著全球變暖和區域氣候的改變,這片森林的植被正在發生變化,且速度加快。這種變化會造成區域繼續變暖。  俄羅斯針葉林面積與美國相當。而據科學博客報導,過去幾十年,這片森林經歷了顯著的氣溫升高,更能承受溫暖天氣的樹種因此向北遷移,而喜寒樹種數量減少。
  • 專家稱全球氣候變暖將使東京紐約倫敦等城市消失
    近日,一個關於全球氣候變化的學術會議在德國召開,英國政府首席科技顧問大衛-金博士在會上指出,全球氣候變暖將使地球的面貌發生重大變化。另有科學家指出,許多知名的城市,例如倫敦、紐約、東京、孟買、加爾各答(印度東北部城市)等都將從地球上消失。    據報導,許多部長、高級官員以及學術團體的負責人都參加了此次會議。
  • 從南極高溫20℃來了解全球氣候變暖
    熱點解讀以熱點事件為背景,主要考察全球氣候變化的特點、全球氣候變暖原因、全球氣候變暖造成的危害、全球氣候變暖對水循環、工業、農業、氣候、生態環境的影響、緩解全球氣候變暖的措施。2.全球氣候變暖的影響1.全球氣候變暖對自然環境的影響(1)對海平面和海岸帶的影響全球氣候變暖會使冰川融化和海水受熱膨脹,導致海平面上升,具體影響如下圖所示:
  • 氣候緊急狀態!萬名科學家發布警報:全球變暖或帶來「無盡痛苦」
    儘管很多人仍然相信,全球變暖和氣候變化只不過是一個因為政治而出現的「偽概念」,但事實上,全球變暖和氣候變化的確正在地球上發展——無論誰從全球氣溫數據還是各種極端天氣事件的出現,都作證著這些變化。但如何說服全球所有人認真處理氣候變化問題?
  • 海螺溝冰川每年消退25~30米!四川首發應對氣候變化需求清單
    1966—2009年,「蜀山之王」貢嘎山冰川面積減少11.3%,海螺溝冰川平均每年消退25—30米……來自中國科學院的數據顯示出氣候變化帶來的嚴峻挑戰。根據《四川省氣候變化監測公報》,1961年以來,全省年平均氣溫呈現顯著升高趨勢,平均每10年升高約0.17℃,近20年是有氣象記錄以來最熱的時期。分季節看,冬季平均氣溫升高最快,每10年升高大約0.21℃;分區域看,攀西地區升溫最快,每10年升高0.29℃,高於全球和全國平均水平。 區域氣候變暖帶來了系統性影響。
  • 遏制全球氣候變暖 《京都議定書》今日生效
    南方網訊 旨在遏制全球氣候變暖的《京都議定書》於16日正式生效。議定書要求全球工業化國家到2012年將溫室氣體排放總量在1990年排放總量的基礎上削減5. 2%,每個國家的具體目標由各國根據現狀決定。目前全球已有141個國家和地區籤署議定書,其中包括30個工業化國家。  然而,作為發起國之一的美國後來宣布退出,澳大利亞沒有籤署。
  • 青藏高原:全球氣候變化敏感區
    原標題:青藏高原:全球氣候變化敏感區 青藏高原地勢高聳,平均海拔超過4000米,最高海拔超過8800米,構成全球獨一無二的「第三極」主體骨架,也是地球獨特的寒旱高極。然而,隨著全球氣候變暖,青藏高原正變得越來越溫暖、溼潤。 不僅如此,由於其獨特的地理環境,它也成為了全球氣候變化的預警區、敏感區。
  • 東京大學教授渡部雅浩:氣候變暖停止了嗎?
    針對Hiatus現象,記者採訪了東京大學大氣海洋研究所氣候系統研究系副教授渡部雅浩,他在日本文部科學省氣候變暖研究項目「氣候變化風險信息創生項目」中,擔任近未來氣候變化預測研究課題代表。(採訪人:田中太郎,《日經商務周刊》) 深海在吸熱 ——最近天氣變冷,讓人幾乎忘記了氣候變暖問題。
  • 聯合國:少吃肉、多吃素將緩解全球變暖 氣候變化跟我們吃什麼也有關
    聯合國:少吃肉、多吃素將緩解全球變暖 氣候變化跟我們吃什麼也有關  olivia chan • 2019-08-10 09
  • 全球氣候變暖加劇 人間天堂馬爾地夫或被淹沒(圖)
    隨著全球氣候變暖,海平面上升,旅遊勝地馬爾地夫面臨消失的命運印度洋群島國家馬爾地夫當選總統穆罕默德納希德說,馬爾地夫將積累旅遊業部分年收入以購買土地,防止全球變暖、海平面上升使民眾失去家園。他告訴英國《衛報》記者,如果氣候變化繼續按當前速度推進,馬爾地夫1000多個島嶼可能被海水淹沒。那將意味著30萬馬爾地夫人可能最終被迫到別處定居。馬爾地夫大部分國土海拔不足兩米。「靠自身能力,我們無法阻止氣候變化。因此,我們必須在別處買土地。這是針對最糟情況的『保險單』。」《衛報》10日引述納希德的話說。
  • 非洲——氣候變暖重災區
    張慶陽         一、非洲是全球氣候變暖重災區在社會日趨進步和富裕的今日,貧窮和飢餓在非洲仍是一個難以解決的問題,而近年全球氣候變暖,更令非洲的貧窮和飢餓問題進一步惡化。
  • 與氣候變暖息息相關
    這不是社交媒體造成的錯覺,而是全球氣候變暖造成的真實後果。11月11日的《自然》雜誌刊登的最新研究報告顯示,氣候變化正導致登陸的颶風(根據登陸地點的不同,它也被稱為颱風或旋風)強度更大、持續時間更長。 研究顯示,由於全球變暖,海水溫度升高,近年形成的颶風比以往攜帶了更多的水分,因此在登陸後強度會持續更長時間。這意味著,在未來,隨著世界繼續變暖,颶風更有可能到達內陸更遠的地區,破壞力也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