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氣候變暖面臨更大挑戰

2020-12-11 人民網

世界氣象組織日前發布的最新氣候預測報告指出,2019年是全球有氣溫記錄以來第二熱的年份,僅次於2016年。由於溫室氣體水平持續上升,新的「史上最熱年度」可能在5年內出現。世界氣象組織警告稱,實現應對氣候變化《巴黎協定》確定的溫控目標面臨巨大挑戰。

世界氣象組織總部設在瑞士日內瓦,是聯合國關於天氣、氣候和水文研究的權威機構。這份名為《2019年全球氣候狀況聲明》的報告旨在綜合世界各地氣象研究,提供高質量預測信息,為決策者提供參考。

報告顯示,解決全球氣候變暖問題越來越迫在眉睫。2019年全球平均溫度僅次於2016年創下的高溫紀錄。當前,地球平均溫度已比工業化前高出了1攝氏度以上,2015年至2019年是有記錄以來最熱的5年,2010年至2019年是有記錄以來最熱的10年。未來5年內,出現一個或多個月份平均氣溫比工業化前至少高1.5攝氏度的可能性約為70%;年平均氣溫比工業化前至少高1.5攝氏度的可能性約為20%,且這種可能性在不斷增加。

未來5年,隨著全球氣溫升高,高緯度地區和非洲薩赫勒地區可能會更潮溼,南美洲北部和東部地區會更乾燥。大西洋北部地區可能有更強的西風,導致西歐出現更多風暴,全球極端天氣增多。

「這項研究表明,實現《巴黎協定》確定的溫度控制目標面臨巨大挑戰。」世界氣象組織秘書長彼得裡·塔拉斯說。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各國經濟活動「停擺」,碳排放強度減弱,但報告顯示,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並未降低。塔拉斯解釋稱,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停留時間非常長,可達上百年。2020年全球碳排放量下降,不會降低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疫情還會使人們更難以應對氣候變化帶來的災害。

隨著氣候變化加劇,全球各地不斷出現極端天氣,造成巨大經濟損失。過去5年,世界最大的經濟損失都與異常熱帶氣旋有關。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研究顯示,對年均溫度25攝氏度的中低收入國家來說,氣溫升高1攝氏度,將導致經濟增長率下降1.2%。英國氣象局哈德萊中心長期預測部門負責人亞當·斯卡菲表示,氣候變化日益加劇,各國政府和決策者了解最新的氣候風險顯得尤為重要。塔拉斯強調,氣候變化可能會威脅到人類福祉、生態系統和經濟發展,各國政府應將氣候行動納入經濟恢復計劃。

當前,全球應對氣候變化進程並不順利,美國退出《巴黎協定》,嚴重阻礙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所做出的努力。去年12月召開的聯合國氣候變化馬德裡大會上,各方沒有就《巴黎協定》第六條有關碳市場機制和合作的談判達成一致。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表示,世界氣象組織的這份報告表明,全球變暖正在加速,這是氣候變化的又一個警鐘。

(本報布魯塞爾7月13日電)

《 人民日報 》( 2020年07月14日 17 版)

相關焦點

  • 非洲——氣候變暖重災區
    在非洲,全球氣候變暖對經濟、社會和環境系統產生了嚴重的影響。這些影響的直接體現就是自然災害的頻發和非洲大陸自然環境資源的不平衡,乾旱、洪水、暴雨和其他氣候災害對人類健康,基礎設施,農業生產,食品供應,水、土壤及其他人類生活和經濟發展所必須的自然資源,帶來長久而直接的威脅。對非洲來說,全球變暖帶來的最大挑戰就是糧食安全問題。
  • 人民日報:應對氣候變暖 還需持續攻堅
    我國大力減排溫室氣體,提前3年實現碳強度下降目標  應對氣候變暖 還需持續攻堅(綠色焦點)  編者按:新一輪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12月2日在波蘭南部城市卡託維茲開幕,來自近200個國家和組織的代表就《巴黎協定》的實施細則展開談判,會議預計將持續到14日。這次大會是全球氣候治理進程的一個重要節點。
  • 人民論壇網評 | 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作出更大貢獻
    12月1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氣候雄心峰會上通過視頻發表重要講話,並提出3點倡議,為開啟應對氣候變化新徵程指明了方向,體現了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作出更大貢獻的大國擔當,為全球氣候治理提振雄心。  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園,世界各國同處一個地球村,人類命運休戚與共,在應對氣候變化等全球性挑戰中,沒有哪一個國家能夠獨善其身。新冠肺炎疫情再次說明,團結合作、攜手應對是唯一的出路。應對全球性挑戰,世界各國都應該做多邊主義的踐行者,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堅持共商共建共享,以建設性的姿態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和建設,攜手應對氣候環境領域面臨的挑戰,守護好這顆藍色星球。
  • 聯播+丨應對氣候變化 習近平「中國承諾」彰顯大國擔當
    本文轉自【央視網】;聯播+12月1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氣候雄心峰會上通過視頻發表題為《繼往開來,開啟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新徵程》的重要講話。針對全球氣候變化議題,習近平主席曾在多個場合闡述中方觀點和承諾,並積極推動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多邊進程。
  • 氣候變暖的真正挑戰,不是海平面上升,而是被釋放的遠古生物!
    眾所周知,全球氣候變暖已經成為當今人類所要面對的一大威脅和挑戰。從地球的演化史的長線來看,氣候的起落是一個正常的周期性現象。人類活動導致溫室氣體排放激增,進而造成氣候變暖,溫度升高又導致冰川和凍土消融,於是蘊藏其中的甲烷、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釋放出來,進一步加劇了氣候變暖,進而再回過頭來促進冰層和凍土融化釋放更多的溫室氣體,如此往復。如此看到,這已不是人類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所能徹底解決的問題了,即便人類一點溫室氣體不排放,從冰層和凍土中釋放的溫室氣體也會持續支撐著上述的循環。
  • 以行動的合力應對氣候挑戰
    12月1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氣候雄心峰會上通過視頻發表重要講話,闡釋應對氣候變化的中國主張,宣布中國國家自主貢獻最新舉措,為全球氣候治理提振雄心並提供新思路,彰顯中國與世界各國攜手助力《巴黎協定》行穩致遠的決心,展現了中國重信守諾、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作出更大貢獻的大國擔當。
  • 氣候變暖變溼,西北如何應對
    其實,變暖變溼是一把「雙刃劍」,降水增加的同時,冰川加速消融、極端降水增多,也會埋下一些隱患。如何科學應對這一趨勢?專家認為,一方面要抓住氣候機遇,通過人為努力讓西北更美麗;一方面也要未雨綢繆,加強對潛在風險的防控。   「對照過去我認不出了你,母親延安換新衣。」
  • 科菲·安南:應對氣候變暖須卸下特權枷鎖
    沒有什麼比我們對氣候變化集體保持緘默更需要這些品質。氣候變化堪稱是我們當前的最大挑戰。它不僅現在威脅著數億人們的福祉,而且這一數字將來還可能增加到數十億。它侵蝕著人類獲取食物、水源、健康和住所的權利,這是我們終身為之奮鬥的事業。它的影響無人能逃避,也沒有國家能倖免。但正是那些無發言權的人們才身處最危險的境地,因為他們已被邊緣化或者尚未出生。
  • 孟加拉國呼籲發達國家幫助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暖
    新華網達卡7月3日電(記者 黃亞男)孟加拉國看守政府總理法赫爾丁·艾哈邁德3日在達卡敦促發達國家無條件提供資金和技術支持,以幫助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暖問題。 艾哈邁德當天在南亞區域合作聯盟(南盟)環境部長會議開幕式上發表講話說,孟加拉國去年發生的兩次洪災以及強熱帶風暴都是氣候變暖的證明,氣候變暖將使數百萬孟加拉國人失去家園。
  • 桃樂絲:氣候變化是人類面臨的最大挑戰
    Biggest Challenge for Mankind 摘要: 全球變暖活動家米格爾
  • 聯播+丨應對氣候變化 習近平「中國承諾」彰顯大國擔當
    針對全球氣候變化議題,習近平主席曾在多個場合闡述中方觀點和承諾,並積極推動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多邊進程。目前,氣候變化仍是當前世界面臨的最嚴峻挑戰之一,儘管2020年全球都在應對新冠疫情的嚴峻考驗,但「全球變暖不會因疫情停下腳步,應對氣候變化一刻也不能鬆懈」。
  • 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作出更大貢獻
    國家主席習近平12日在氣候雄心峰會上通過視頻發表題為《繼往開來,開啟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新徵程》的重要講話,闡釋應對氣候變化的中國主張,宣布中國國家自主貢獻一系列新舉措。中國在應對氣候變化行動中,一直積極參與和推動國際團結合作。」中歐數字協會主任克勞迪婭·韋諾蒂認為,在氣候變化挑戰面前,人類命運與共,堅持多邊主義才能有效應對共同難題。「應對氣候變化將是國際合作最有希望的領域之一」。義大利經濟發展部前副部長米凱萊·傑拉奇表示,國際社會應進一步加強多邊協調與合作,共同行動、因地制宜,切實增強綠色發展的信心。
  • 學習網評:以行動的合力應對氣候挑戰
    12月1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氣候雄心峰會上通過視頻發表重要講話,闡釋應對氣候變化的中國主張,宣布中國國家自主貢獻最新舉措,為全球氣候治理提振雄心並提供新思路,彰顯中國與世界各國攜手助力《巴黎協定》行穩致遠的決心,展現了中國重信守諾、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作出更大貢獻的大國擔當。
  • 當前我國能源安全面臨的挑戰及應對
    一、當前我國能源安全正面臨新的挑戰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我國能源出現供不應求的情況。1993年我國從石油淨出口國變為淨進口國,之後能源安全問題成為國家發展戰略關注的重點,石油對外依存度過高等傳統能源安全問題一直未能得到徹底解決;同時,隨著國際能源供需格局不斷變化、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對氣候環保問題的逐步重視,能源安全正面臨新的挑戰。
  • 日本海帶面臨消失 氣候變暖或是罪魁禍首
    日本海帶面臨消失 氣候變暖或是罪魁禍首時間:2019-12-17 12:07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日本海帶面臨消失 氣候變暖或是罪魁禍首 海帶在日本被稱為昆布,是關東煮、各種涮鍋等日式料理裡面不可或缺的重要食材。
  • 為應對氣候變化注入中國力量
    新華社評論員  「讓我們繼往開來、並肩前行,助力《巴黎協定》行穩致遠,開啟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新徵程!」習近平主席12日出席氣候雄心峰會並發表重要講話,闡釋應對氣候變化的中國主張,宣布中國國家自主貢獻最新舉措,為推動全球氣候治理注入信心和力量。  氣候變化是各國面臨的共同挑戰。
  • 四川首發應對氣候變化需求清單
    7月2日是第八個全國低碳日,這一旨在普及氣候變化知識、推動落實控制溫室氣體排放任務的活動日,將氣候變化的危機再次攤開在人們眼前,那麼,如何應對氣候變化呢?「據有關專家預測,未來30年隨著氣候持續變暖,會間接對大熊貓的生存帶來更大的挑戰,比如大熊貓喜食的竹類植物分布將會往海拔較高、氣候涼爽的環境中變化,大熊貓就需要遷移。」省環境政策研究與規劃院氣候中心工程師向柳告訴紅星新聞記者。 屢破「最熱記錄」的氣候變暖,誰是背後推手?
  • 全球氣候變暖影響日本農作物生產
    受全球氣候變暖、異常天氣不斷出現的影響,日本農作物的供應區域出現了變化。獼猴桃、菜椒等的種植區域已開始從南部地區逐步向北部地區推移,蘋果、梨等不適應高溫天氣的水果產量開始下降。為應對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一些種苗企業開始積極進行新品種的研發。
  • 為應對氣候變化注入中國力量(新華社)
    「讓我們繼往開來、並肩前行,助力《巴黎協定》行穩致遠,開啟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新徵程!」習近平主席12日出席氣候雄心峰會並發表重要講話,闡釋應對氣候變化的中國主張,宣布中國國家自主貢獻最新舉措,為推動全球氣候治理注入信心和力量。 氣候變化是各國面臨的共同挑戰。
  • 海洋變暖正在改變全球波浪氣候,使海浪更加強大!
    博科園-科學科普:海洋科學類海平面上升使沿海地區處於氣候變化影響的最前沿,但新研究表明,它們也面臨其他與氣候有關的威脅。在1月14日發表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一項研究中:海浪的能量在全球範圍內一直在增長,研究發現海洋變暖和海浪能量的增加之間存在直接聯繫。許多長期趨勢和預測都帶有氣候變化的特徵,包括海平面上升、全球氣溫上升和海冰減少。迄今為止,對全球海洋氣候的分析已經確定,在兩個半球高緯度的海洋局部地區,風速和浪高有所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