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硯文化 端硯中天然形成石品上的各種獨特花紋介紹

2020-12-24 天九九吖

端硯之所以名貴,除了有獨特的石質外,還有豐富多彩、變化莫測的石品花紋(又稱石品)。這些石品花紋由於某些礦物質成分的局部聚集,在端硯石中由白、青、藍、紅、褐、綠等顏色組成的各種圖案,有的成塊狀,有的成斑狀,有的成花點狀,有的成線狀。端硯藝人們依據這些花紋的大小、形狀、色彩,分別用與自然界某些物象相似的名稱來命名,比如青花、翡翠、石眼。冰紋、金銀線、翡翠紋、黃龍紋。鷓鴣斑、五彩釘、硃砂釘、鐵捺、鐵線、油、蟲蛀等

蕉葉白是端硯名貴石品之一。蕉葉白又稱蕉白,其特點如蕉葉初展,一片嬌嫩,白中略帶青黃色,最佳的蕉葉白呈含露欲滴、成片(即成半圓形)狀。蕉葉白的四周大多有紫紅色的火捺,有的成片,有的稍次,其中如含露欲滴的,為最理想的蕉葉白。蕉葉白多出現在老坑巖、坑仔巖、麻子坑和冚羅蕉坑等。

鷓鴣斑也稱麻雀斑,是呈橢圓形的小斑點,疏密不一地灑落在硯石上,斑點有白中帶黃色,黃中帶褐色或青中帶黑色,恰似鷓鴣或麻雀身上毛色的斑點,故名。

金、銀線恰似線條狀橫斜或豎立在硯石之中。黃色者為金線,白色者為銀線。金、銀線是水巖硯中獨有的一種石品花紋(麻子坑、坑仔巖偶然也有發現)。

端硯石品花紋繁多。這篇先介紹三種,在隨後的文章中還會一一介紹,也希望喜歡端硯的朋友關注,評論,留言,

相關焦點

  • 端硯石品鑄就非物質文化遺產之肇慶端硯
    麻子坑在離老坑四裡之遙東南方的山腰上,洞口有多個,是清朝乾隆年間一陳姓麻子所發現開採。其質地高潔、嬌嫩,細膩優質,石色油潤,色青紫略帶藍,色彩豐富。  宋坑早在宋代開採,其石色紫紅如豬肝,石質潤滑,細密、堅實,石品多樣。優質的宋坑石有大如飯碗的珍貴魚腦凍,有鮮豔奪目的翡翠點,有維妙維肖的大火捺。
  • 端硯文化 端硯石品上的翡翠,黃龍紋,五彩斑,各個精美絕倫
    前幾天前前後後一共介紹了幾種在端硯石品中的各種花紋,其實端硯中的各種花紋實在是有十多種之多,今天在介紹三種在端硯石品中的翡翠五彩斑。黃龍紋。五彩斑(又稱五彩釘) 唯老坑獨有的花紋,白質地色中夾雜綠色,墨綠色、黃色、赭石色、青藍色、紫色的結晶斑塊狀,猶如鑲嵌在硯石中,十分堅硬,拒刀鑿。不過五彩班雖然是石疵,但可作為辨別老坑硯石的特徵之一,有時也可以在創作設計中派上用場。翡翠在端石中呈翠綠色的圓點,橢圓點斑塊或條狀。
  • 端硯文化 端硯石品賞析介紹「魚腦凍」
    端硯之所以名貴,除了有獨特的石質外,還有豐富多彩、變化莫測的石品花紋。而這些石品花紋又是需要經過長久的歲月積累和不同礦物質的碰撞才能形成。又各具特色。如魚腦凍。石眼。冰紋。天晴、蕉葉白等等等。各具特色的石品花紋加上能工巧匠的構思雕刻才能形成一塊美輪美奐的端硯魚腦凍不僅因為有很高的欣賞價值,還因它與發墨有直接的關係。魚腦凍是產在含鐵質水雲母頁巖中,夾有極細的泥質扁豆體,經過成巖作用過程,發生鐵質的遷移和聚集。使之有大量的赤鐵礦分布其間成火捺花紋。在經過歲月的積累而慢慢的形成的一種石品特質。
  • 端硯文化 端硯石品賞析介紹天之眼-石眼
    端硯石品中所說的石眼其實就是在天青或青紫色的硯石上,天然生長的象眼睛一樣的「石核」。 端硯石眼呈翠綠、黃綠、米黃、黃白或粉綠等色,大小不一,顏色呈青綠和翠綠略帶為黃的色澤,瞳子碧黑,深淺相同,形體園正或尖長。
  • 端硯:工藝之外看石品
    特殊的地理環境,讓每一塊經過精心挑選的硯石都具有獨一無二的石品。   「端硯為什麼比其他硯材好呢?特別是我們端硯的老坑,化學成分裡含有水雲母。用它製作的硯臺,研墨很快,墨汁比外省硯臺研出的墨汁亮麗許多。再比如北方到了冬天,水通常會結冰,但是由於水雲母的關係,端硯上的水即使隆冬季節也不會結冰」。   在採訪中,關紅惠反覆提到石材不可再生的特點。
  • 端硯文化 端硯石品上的翡翠,黃龍紋,五彩斑,各個精美絕倫
    前幾天前前後後一共介紹了幾種在端硯石品中的各種花紋,其實端硯中的各種花紋實在是有十多種之多,今天在介紹三種在端硯石品中的翡翠五彩斑。黃龍紋。五彩斑(又稱五彩釘) 唯老坑獨有的花紋,白質地色中夾雜綠色,墨綠色、黃色、赭石色、青藍色、紫色的結晶斑塊狀,猶如鑲嵌在硯石中,十分堅硬,拒刀鑿。不過五彩班雖然是石疵,但可作為辨別老坑硯石的特徵之一,有時也可以在創作設計中派上用場。翡翠在端石中呈翠綠色的圓點,橢圓點斑塊或條狀。
  • 端硯文化 戲說唐宋明清端硯的不同特點
    根據此說,端硯問世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歷史了。而且在許多的古人詩歌文獻中也都有歌詠端硯的詩文。在唐代初期的硯式樣也都是基本以箕形硯居多,在解放初期就分別在長沙和廣州兩地發掘的兩座唐墓中也都是發現了箕形硯。初唐時期的硯石式樣很單一,而且還沒有什麼花紋雕飾。但到了中唐之後,端硯也和其它藝術品一樣不斷演變和發展,具體反映在硯形、硯式的不斷增加,使端硯開始從純文房用品演變為實用與欣賞相結合的實用工藝品了。
  • 「中國硯都」肇慶光大古老端硯文化
    四大基地勾勒端硯業未來  根據肇慶市端硯發展的規劃,到2006年,基本建成與端硯產業相配套的基礎設施,擁有一大批高素質的工藝美術人才,創作和生產一大批端硯文化精品,形成繁榮有序的端硯文化市場,形成獨具特色的端硯文化,形成四大基地:  ——端硯文化的傳播基地。
  • 【端硯】四大名硯-端硯如何分類?及其端硯的欣賞!
    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文房四寶,硯為其一。在中國所產的四大名硯中,尤以廣東省端硯最為稱著。端硯以石質堅實、潤滑、細膩、嬌嫩而馳名於世,用端硯研墨不滯,發墨快,研出之墨汁細滑,書寫流暢不損毫,字跡顏色經久不變,端硯若佳,無論是酷暑還是嚴冬,用手按其硯心,硯心湛藍墨綠,水氣久久不幹,故古人有"呵氣研墨"之說。宋朝著名詩人張九成曾賦詩讚道:"端溪古硯天下奇,紫花夜半吐虹霓。"
  • 硯之瑰寶——我所認識的端硯
    端硯是中國文房四寶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是文房四寶中的寶中之寶,是肇慶市勞動人民聰明與智慧的結晶,是古代文房與中國書法、繪畫必備的書寫工具。端硯以其石質的優良、精湛的技藝,集雕刻、篆刻、文學、歷史、書法、繪畫、藝術為一體,形成獨特的地方風格,享譽國內外,是既有實用價值又有欣賞價值與收藏價值的藝術珍品,是具有深厚文化內涵的傳世國寶,深受歷代文人墨客、收藏者推崇與喜愛。
  • 端硯綜述
    兩宋時期,端硯的石品花紋受到人們的關注,出現了「天青」、「魚腦凍」、「蕉葉白」、「石眼」、「冰紋」等專門用於描述端硯石品花紋的專用術語,端硯的設計與雕刻也通過精巧構思與巧施妙手,將這些天然石品呈現在端硯的不同部位,如硯堂、硯池、硯額、硯面、硯底。這種設計理念與雕刻技法,促進了端硯形制樣式的多樣化,而且對端硯形制的確立奠定重要基礎。
  • 重達1噸端硯現身中國翰園碑林 端硯上雕刻了「翰園八景」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李聯勝 通訊員 圓和近日,一塊重達一噸的端硯現身中國翰園碑林,在這塊端硯上精工雕刻了「翰園八景」,準備在國慶假期以及菊花藝節期間供八方來賓欣賞。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文房四寶,硯為其一。在中國所產的四大名硯中,尤以廣東省端硯最為稱著。作為以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為核心的中國翰園碑林,為了更好詮釋南北傳統文化的精髓,特地請廣東制硯大師梁偉明,在重達1噸的端硯上精工雕刻「翰園八景」,巧奪天工,令人嘆為觀止。
  • 四大名硯之葫蘆形端硯介紹及其價值
    眾所周知,「文房清玩」中尤以硯為勝,而硯中則以端硯為首。端硯是中國四大名硯之一,與甘肅洮硯、安徽歙硯、山西澄泥硯齊名。出產於唐代初期端州(今廣東肇慶市東郊的端溪),故名端硯,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歷史。端硯之所以稱雄於世一千餘年,滿譽天下,主要是它具有質剛而柔的優良石質和豐富多彩的天然石品花紋。
  • 端硯投資收藏五大攻略
    端硯的坑口龐雜,初入行者對端硯的認識有限,什麼坑口的硯石都收藏,容易上當。只收藏那些特徵明顯、石品好、坑口無爭議的名坑,才不用白交「學費」。這是一個迴避風險的好辦法。若干年後,隨著對端硯認識的加深,可以陸續擴大到收藏一些其他坑口的硯石。甚至可以收藏一些坑口似是而非、石品花紋奇特的「異品」,主要是用來作教材和標本,以提高自己識別坑口的能力。必要的知識準備,是成功的基礎。
  • 中國端硯博物館今天開館
    新落成的中國端硯博物館,將進一步向海內外人士展現端硯文化獨特魅力,帶動端硯文化和端硯產業發展,進一步擦亮中國硯都文化名片,為古端州煥發新活力注入強勁動力。該館也一舉成為目前國內以端硯為主題最大的博物館。
  • 端硯石茶盤特點有哪些?
    在長時間使用以後,茶盤的表面會形成一層包漿,使整個茶盤變得明淨動人,溫潤如玉;2、極高的藝術欣賞價值端硯石深埋地低,集億萬年日月精華,山川靈氣,孕育出色彩斑斕的石品花紋,並輔以雕刻師巧奪天工的雕飾,使之成為融實用、繪畫、書法、雕刻、金石於一體的具有極高欣賞價值的藝術品;3、深厚的文化底蘊
  • 中國名硯之首,肇慶(端硯)書畫大家必備的文玩墨寶
    端硯,廣東省肇慶市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端硯是中國四大名硯之一,與甘肅洮硯、安徽歙硯、山西澄泥硯齊名,出產於唐代初期端州(今廣東肇慶市東郊的端溪),故名端硯,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歷史,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文房四寶,硯為其一 在中國所產的四大名硯中,尤以廣東省端硯最為稱著,端硯以石質堅實、
  • 中國名硯之首:端硯的鑑別小技巧
    現3種較為簡單鑑別端硯真假的方法:一看石色,二看石眼,三看石品。二看石眼,「無眼不成端」「無眼不成端」是自古以來端硯的評判標準之一,在1985年《廣東省肇慶市端硯地質調查報告》中提到端石「石眼」是一種含鐵質結構體,在成巖早期摻和進去,被礦物質或黏土包裹,最後形成不同顏色的外殼,譬如紫端、綠端。
  • 盤點廣東省博物館端硯系列1(1/4)——坑口
    很多書法愛好者都以有一方石質上好的硯臺為人生一大樂事。觀印山房,硯臺倒是有一些,端硯、歙硯、地方雜石頭如黃石硯、砣磯硯也有。但是上好的老坑,倒是沒有。老坑石色青灰略帶紫藍,石質細滑嬌嫩, 緻密堅實,石品花紋豐富,較常見的石品 有冰紋、金線、銀線、火捺,有魚腦凍、 冰紋凍、蕉葉白、天青、青花以及石眼的 則更加珍稀,是最受追捧的名貴硯石。
  • 端硯的鑑別分四步
    >一、坑別的辨別:端硯常見的有十幾個坑種,其中老坑、麻子坑、坑仔巖,這三個就是人們所說的三大名坑。老坑石分上中下三層,上層稱為頂石,中層稱為石肉,下層稱為底板,所以中層的石質是最好的,稱為石肉,厚約20至30cm左右),石色紫中帶藍是最好的,在陽光下或放在水中看石色最為明顯突出;其次是紫帶青和紫帶赤也是好料,如果用其它坑石互相對照就更為明顯。麻子坑石色紫中帶青,特別水巖麻子坑帶有天青凍是最為名貴的,石質滋潤、細膩。坑仔巖紫中帶赤,以上三大名坑有「紫玉」等美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