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聚粵港澳三地藝術家作品 廣東美術館新展呈現當代水墨生態

2021-01-08 廣州日報

近日,由廣東美術館主辦、皮道堅擔任策展人的「臆象——當代水墨藝術譜系(2000-2020)」在廣東美術館舉行,並將持續展出至2021年1月15日。

本次展覽首次以粵、港、澳作為區域性水墨研究樣本,在相關學術背景下,對粵、港、澳當代水墨藝術彼此促進的脈絡和未來發展的可能獲得更加清晰的把握。展覽以「臆象」為主題,意在凸顯粵、港、澳當代水墨「自出胸臆」的藝術特質及其與傳統水墨之「意象」美學的文脈關係。而作為方法的「譜系」則是為了觀察、梳理近二十年來粵、港、澳當代水墨藝術的發展面貌,以進行階段性的記錄小結。

展覽現場

48位藝術家作品展

本次「臆象——粵港澳當代水墨藝術譜系(2000-2020)」共邀請來自粵、港、澳地區的48位優秀藝術家的作品參展。參展的廣東藝術家作品中,包括王璜生《風之痕》、黃一瀚《北京少年》、梁銓《六柿圖》等;香港藝術家作品中,包括王無邪《庚子山水之九》、靳埭強《上善》、韋邦雨《念念浮光》等;澳門藝術家作品中,有楊大名《蓮花獻瑞》、吳衛鳴《瞬間》、唐重《飛不起的鳥》等。

展覽現場

21世紀以來,中國藝術領域從傳統中國水墨畫向當代水墨藝術轉型,並逐漸成為一種相當國際化的當代藝術表達方式。

展覽現場

這其中,廣東地區以其「沿海性」區域屬性形成了開放、包容的廣東精神,其當代水墨探索也充分體現出「當代性」實踐,呈現藝術家觀念性思考,表達當代意識與精神。而港、澳地區甚至擁有比內地更早的實踐經驗,早期以「水墨會」為代表的群體構建逐步影響港、澳兩地形成了當代水墨文化的氛圍,營造出良性健康的當代水墨生態。

這些當代水墨藝術家獨立又敢為人先

「在水墨創作的現代化表達與國際化觀念的發展過程中,粵、港、澳地區的當代水墨實踐既獨立又敢為人先。粵、港、澳三地的當代水墨形態,既各自獨立,又具有一定的互通性,呈現出一種較為綜合的當代水墨文化形式,不斷產生傑出的藝術家和優秀作品,對其他地區的當代水墨藝術發展產生推動與引領作用。」策展人皮道堅說道。

靳埭強《上善》

參展畫家靳埭強就是香港當代水墨的代表性人物之一。對於水墨,他坦言有著「不解之緣」,其水墨畫從西方素描水彩入門,實驗現代波普風格水墨新貌,進而回歸山水傳統,同時長期受到現代設計概念的影響,創造性地將東方傳統水墨情趣與西方設計思維融匯於一的現代風格,開闢出文字山水畫的新領域,他將書畫融合成一體,字中有畫,山水成字。無論一字、一詞、一句或一詩皆成畫。

唐重《飛不起的鳥》

澳門畫家唐重的水墨畫走出了自己自成體系的當代水墨風格。唐重竭力避開的是對客觀事實的描摹,完全以個人的眼光和角度去探索發現。這些特點使他的作品看起來分外質樸、自然而又富於韻味。一方面,唐重的繪畫是在這個紛繁複雜世界裡對質樸天真心靈境界的嚮往,另一方面也是對閒適平靜生活的一種反映,有時候於這種平淡中還能體會到一絲幽默和怡然自得。作品《飛不起的鳥》就體現了他在畫中所映照的生活意趣。

林於思《搜山圖》(局部)

廣東畫家林於思則探索如何將傳統水墨的精粹傳承下去的同時,結合現代審美語言,讓更廣闊的觀眾層面得以體會水墨的意境與無限可能性。此次參展作品是他今年新創作的長卷作品《搜山圖》,創作緣起是「是向歷史名作《搜山圖》致敬」,他表示,「這樣一個故事裡幾乎囊括了東方繪畫的敘事性和場面感,對作者的造型能力和造境能力和想像力有很高要求。在這次的創作中,題材上我把山精野怪改為了動物,加入了動畫電影的味道,還把每個角色和鬥爭的畫面處理得更有親和力,是想表達我們這一代人在繪畫氣質上的特性。」

作為第一個以粵港澳為區域性水墨研究樣本的案例展,廣東美術館館長王紹強表示,希望此次展覽能為觀眾提供諸多與以往不一樣的進入當代水墨藝術的路徑,深入感知近20年來粵、港、澳三地當代水墨藝術的共生與對話。同時也希望能在相關學術背景下,對粵、港、澳當代水墨藝術彼此促進的脈絡和未來發展的可能獲得更加清晰的把握,構建多元而富有活力的粵、港、澳藝術生態。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李巧蓉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李巧蓉

廣州日報全媒體視頻記者李巧蓉

部分圖片來源:主辦方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李亞妮

相關焦點

  • 萬江一舊廠房化身當代美術館 首展匯聚10位當代藝術家作品
    開館首展——「趁景·當代藝術邀請展」,展覽匯聚了中國當前最具國際影響力的10位當代藝術家,共28件各式近作,給東莞市民帶來獨特的藝術享受。據了解,該美術館是服務於公眾,獨立的公益性藝術機構,由一座廢舊廠房改造而來。開館後,將致力於國際化當代藝術平臺搭建,對接最前沿當代藝術。
  • 「水墨新浪——當代青年水墨畫展」在杏壇美術館開幕
    出席本次展覽的部分藝術家和嘉賓在開幕式上的合影2018年6月23日下午,「水墨新浪——當代青年水墨畫展」巡迴展首展在北京杏壇美術館開幕。谷曉偉-蓬萊系列之一、之三-紙本水墨-95×43cm×2-2017-2018年「水墨新浪——當代青年水墨畫展」自2015年秋於北京杏壇美術館首展以來,已歷經三個春秋。
  • 「春生夏長」紮根中關村,看青年實驗水墨藝術家的當代回應
    展覽將中國實驗水墨領域中21位最具代表性的青年畫家匯聚一堂,展出他們的近百件作品,呈現了中國當代水墨發展狀態的一個切面,也帶來了他們在水墨領域最新的探索成果。 「春生夏長」一詞較早見於《鬼谷子·持樞·全篇》一文,指代壹美美術館的籌建與開展,也意味著參展藝術家所處的創作盛期,這裡或許蘊含著中國當代水墨的未來。
  • 中國當代水墨年鑑五周年特展亮相南藝美術館
    展覽海報近日,「檔案:逐漸形成的閉環——2020中國當代水墨年鑑五周年特展」在南京藝術學院美術館開幕。展覽由南京藝術學院美術館館長李小山擔任藝術總監,南京藝術學院美術館學術部主任林書傳擔任策展人,共邀39位當代水墨藝術家參展,展出80餘件作品。
  • 深圳美術館新展來了,部分展出作品搶先看
    深圳美術館又有新展 " 上線 " 啦!據深圳美術館微信公號消息," 素紈密語一當代工筆女畫家作品邀請展 " 今起在深圳美術館展出,展覽將持續至 9 月 13 日。" 素紈密語 ——當代工筆女畫家作品邀請展 " 展示了女性藝術家在當代文化語境下,以工筆畫傳統繪畫語言和媒材,表達對傳統與當代、過去與未來、真實與隱秘等生活中諸多方面的探尋與思考。
  • 「檔案」與「閉環」:中國當代水墨年鑑五周年特展亮相南藝美術館
    此次展覽由南京藝術學院美術館館長李小山擔任藝術總監,南京藝術學院美術館學術部主任林書傳擔任策展人,共邀39位當代水墨藝術家參展,展出作品80餘件。 35年前,李小山在《江蘇畫刊》發表的《當代中國畫之我見》中指出「中國畫已到了窮途末路的時候」。 35年後,水墨已經發展成一個龐大的概念,且還在繼續擴張。面對這樣的狀態,我們談什麼,從何談起?
  • 「十一」來西安當代美術館看畫展 還能體驗水墨創作樂趣
    西安當代美術館青年藝術家系列展覽。西部網訊(記者 凌旎)記者今天(9月29日)從西安當代美術館獲悉,「十一」期間,青年藝術家系列展覽將繼續對公眾開放。同時,西安當代美術館策劃了一系列公共教育活動,藝術家們將為觀眾教授水墨技巧,引導觀眾體驗水墨焦、濃、重、淡、清創作樂趣。「我們希望通過解讀作品以及親身體驗,對觀眾進行理論與實踐的引導,提升大眾的鑑賞能力、藝術修養等,從而構建多元、豐富、開放的文化態度,讓藝術教育走進群眾之中,讓更多人走進美術館,感受藝術的魅力。」西安當代美術館執行館長邢茜說。
  • 藝術資訊 |《當代青年水墨畫展》在北京杏壇美術館開幕
    水墨新浪——當代青年水墨畫展 6月23日北京杏壇美術館開展「水墨新浪——當代中國畫青年藝術家年度提名展」自2015年秋於北京杏壇美術館首展以來,已歷經三個春秋。這一展事顯現了杏壇美術館在常年展示名家名作的同時,不斷推陳出新、推薦新人新作的文化主旨與使命意識。本屆提名展由北京杏壇美術館協同國家藝術基金共同主辦,意在向國內外推廣展示中國當代水墨藝術,建構中國當代文化自身的價值標準與語言風格。展覽的構想與策劃思路是帶有理想性與使命感的,而具體的作品評審與遴選又是謹密嚴肅的。
  • 廣東美術館三大精彩展覽將延長三周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朱紹傑圖/廣東美術館提供受疫情影響閉館近兩個月後,廣東美術館今天(3月19日)開始恢復對公眾開放,年前開展的三大精彩展覽均將延長展期展館現場廣東美術館將先開放一樓展廳、內庭院雕塑園和南廣場,為公眾呈現《花語@春風——廣東美術館迎春花木主題特展》和公共區域的雕塑作品。
  • 周五在武漢美術館看「水墨文章」
    長江網12月9日訊(記者萬建輝 通訊員李霞)由武漢美術館策劃的「水墨文章——我法像心:當代水墨研究展(第六回)」將於本周五(12月11日)在該館開幕,將展出田黎明、邢慶仁、張江舟、張望、周京新、武藝六位藝術家的116件藝術作品,為觀眾呈現21世紀當代中國水墨畫卷。
  • 中國美術館呈現香港「水墨運動」的先驅者呂壽琨作品
    3月16日,「自我有乾坤——呂壽琨與早期水墨運動」:呂壽琨水墨畫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幕。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稱其是20世紀在香港藝壇大放異彩的藝術家,是香港「水墨運動」的先驅者,是促發香港本土現代主義藝術運動的重要奠基人之一。此次展覽從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及香港藝術館挑選展出51件上世紀4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呂壽琨的代表性作品。
  • 德國當代藝術家作品在中央美院美術館展出
    中青在線訊(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程璨)9月16日下午,「德國8」之《藝術之規——德國當代藝術》展覽在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舉行。在40天的展出時間裡,包括弗朗茨·阿克曼、霍斯特·安特斯等在內的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德國當代藝術家的近90組作品與公眾見面。
  • 傳統古建碰撞當代水墨 「2020中國當代水墨年鑑五周年特展平行展...
    此次展覽由薛家鎮人民政府、中國當代水墨年鑑組委會攜手主辦,由華夏藝博園、臨平書院、大川文化、謀道文化共同承辦,王冬齡、許龍森、丘挺、沈勤、王天德、劉慶和、陸春濤、朱偉、周名德、羅擁軍、杜松儒、徐華翎、王煜、單鼎凱共14位當代水墨藝術家參與,展覽跳出傳統的美術館展覽模式,走進百年老宅薛家吳氏中丞第。
  • 從黃永砅到肖魯,17位當代藝術家作品回望紅磚美術館五周年
    以當代藝術家黃永砅《千手觀音》作品為同名展的北京紅磚美術館五周年館藏展「千手觀音」日前在京開幕。展覽通過奧拉維爾·埃利亞松、丹·格雷厄姆、何子彥、黃孫權、黃永砅、加藤泉、安德裡亞斯·穆埃、蘿拉·普羅沃斯特、肖魯等17位藝術家的作品對美術館的五年進行一次回顧與展望。
  • 莫蘭迪、坂本龍一、何翔宇——木木美術館2021年新展發布
    新展發布會海報中的莫蘭迪+坂本龍一元素義大利畫家喬治·莫蘭迪,日本音樂大師坂本龍一,中國新銳青年藝術家何翔宇——三位藝術家,三場大型個展,揭開了木木美術館2021年度新展的重要版圖莫蘭迪的瓶子靜物作品和由此提煉出的部分「莫蘭迪色」12月,木木美術館798館即將帶來莫蘭迪在中國的首次美術館個人回顧展,展出80件藝術家的油畫、版畫和紙上作品。
  • 新橋美術館有新展開幕啦!
    上海新橋美術館有新展開幕啦!「通玄佳境」展覽將於本周六(7月18日)開幕,此次展覽邀請11位工作生活於上海的國際藝術家參加,共同探討當代語境地理遷移中文化疊合的更新可能性。展覽期間,將同時呈現與此次展覽主題相關的多場藝術活動。
  • 書畫家影像網|繪夢——當代藝術家·吳釗作品欣賞
    繪事活動記錄 2019年5月10號,北京,琉璃廠汲古閣《汲古納新》優秀青年畫家邀請展第一季,2019年1月6日,天津,天津市榮寶齋《不忘初心》全國書畫邀請展,2019年1月1號,北京,雲笈閣《得之象外》中國畫青年藝術家邀請展,2018年12月15號,廣東
  • 「2020水墨新浪」學術提名展亮相杏壇美術館
    11月25日,「2020水墨新浪——當代中國畫家年度學術提名展」開幕式暨學術研討會在北京杏壇美術館舉行。「2020水墨新浪」匯聚了33位「七八九零後」當代水墨畫壇鮮活的有生力量,展覽共展出了參展藝術家85幅佳作,他們的藝術創作以當代文化情懷關照傳統,以新視野追尋水墨藝術的本體價值,以堅守之本和赤誠之心弘揚中國水墨藝術精神,進一步豐富了水墨的內涵並同時拓展了水墨的外延。
  • 武漢美術館年度壓軸大展來襲 六位藝術家奉上中國水墨人物畫巨片
    由北京畫院院長吳洪亮擔任策展人,邀請六位藝術家,強強組合,用作品講述他們的水墨探索和變革之路。他們分別是:中國美協副主席周京新,中國國家畫院副院長張江舟,中國美協中國畫藝委會主任田黎明,山東省美協主席張望,陝西省美術博物館館長邢慶仁,中國國家畫院實驗水墨研究所副所長武藝。展覽展出他們的代表作品百餘件。
  • 武漢美術館2020年度壓軸大展來襲,六位藝術家奉上中國水墨人物畫巨片
    在這樣的背景下,尋找具有個人特質的「我法」成為水墨畫家的迫切願望。 這次展覽,正是對「我法」的一次面對當下、重拾初心的思考,選取了田黎明、邢慶仁、張江舟、張望、周京新、武藝六位藝術家參展。作為當代中國人物畫壇頗具影響力的畫家,他們普遍出生於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經歷了國家重大歷史變化時期。與蔣兆和等前輩藝術家不同,這一代中國畫家面對著更加複雜的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