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美術館是獨立的公益性藝術機構,將致力於國際化當代藝術平臺搭建
展覽匯聚了10位當代藝術家共28件展品 本版圖片均由主辦方供圖
開館首展「趁景·當代藝術邀請展」現場
9月1日下午,東莞萬江壹號美術館正式開館
東莞時間網訊 (記者 沈漢炎)9月1日下午,東莞萬江壹號美術館正式開館。開館首展——「趁景·當代藝術邀請展」,展覽匯聚了中國當前最具國際影響力的10位當代藝術家,共28件各式近作,給東莞市民帶來獨特的藝術享受。
據了解,該美術館是服務於公眾,獨立的公益性藝術機構,由一座廢舊廠房改造而來。開館後,將致力於國際化當代藝術平臺搭建,對接最前沿當代藝術。
舊廠房變身國際化藝術平臺
走近萬江壹號美術館,首先就被其工業感的外形所吸引,古樸斑駁的外牆、仰天聳立的煙囪,搭配藝術家延伸到美術館外的大型竹子藝術作品,帶給人們強烈的藝術的美感。
該館館長陳小燕告訴記者,萬江壹號美術館是一座服務於公眾,獨立的公益性藝術機構,該館總面積達3000平方米,其原本是一座廢棄的鍋爐工廠,當她第一眼在萬江邊上看到這座建築時,就深深被它所吸引,經過改造,這個舊工廠變身為萬江壹號美術館,這裡代表著東莞「世界工廠」的過去和轉型,有著異質文化的對話與交融,進而改變了城市的人文肌理與生態結構,美術館本身就像是矗立在東江邊上的一件當代藝術作品。
首展匯聚10位國際化當代藝術家作品
新成立的萬江壹號美術館開館首展,匯聚了蒼鑫、鄧箭今、江衡、李邦耀、石磊、史金淞、王紹強、蕭昱、謝曉澤、許仲敏10位走向國際的中國當代藝術家28件作品。這些作品各具特色,有由不鏽鋼、音樂立體裝置、特殊鏡面做成的橢圓形藝術作品反射著的絢麗的燈光,也有造型獨特的雕塑和用竹子搭建的大型藝術作品,更有用色彩構成和當代水墨製作成的影像作品,頗具最前瞻的當代藝術魅力。
陳小燕表示,該館開館後,將搭建國際化當代藝術平臺,與中國本土及國際範圍內的知名和新銳藝術家廣泛合作,舉辦學術性的展覽和公共項目等豐富的活動,致力於持續性地為中國當代藝術的發展、促進國際交流貢獻一份努力,為每位到訪的參觀者呈現最前瞻的藝術和文化。
搭建東莞高端當代藝術平臺
對於「趁景」展覽的主題設定,展覽策展人孫曉楓表示是來自於萬江傳統龍舟賽的啟發。他認為,對於水路密布的東莞,龍舟賽既是傳統民俗,也是居於精神層面的象徵,糅合了記憶、觀念、禮儀、經驗、宴樂、競技、倫理與社群認同等不同的層面,這其實也契合了當代藝術在當下中國的複合身份。
孫曉楓還表示,東莞經過改革開放四十年的發展,特別是在上一世紀末,東莞工廠林立,是人力市場的集散地之一,這種特定的社會階層構造在輸出巨大的產能之外也生產出種種複雜的社會議題,其豐富性與深刻性,為研究中國的城市化進程,研究文化地理,討論社會分工與財富分配,這為當代藝術的批判機制提供了差異化的、立體的角度與素材。「這些藝術家代表著中國當代藝術走向國際的力量,而萬江壹號美術館能將這些藝術家引到東莞,證明了這座美術館的獨特魅力。」孫曉楓說。
「趁景邀請展不僅展現了萬江壹號美術館的藝術資源,也展現了其搭建東莞高端當代藝術平臺的定位。我們希望通過美術館這個平臺,讓最前沿的當代藝術與東莞產生碰撞,從而迸發出新的藝術效果。」陳小燕解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