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在我們炎黃子孫的心裡看來是非常重要的,它不僅單單只是個傳統節日,他還是承載著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文化。那麼過年是怎麼來的呢?今天萬年曆小編為大家整理了有關過年的資料,大家快隨小編漲知識吧。
春節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來自農業,古時人們把谷的生長周期稱為「年」,《說文。禾部》:「年,谷熟也:。在夏商時代產生了夏曆,以月亮圓缺的周期為月,一年劃分為十二個月,每月以不見月亮的那天為朔,正月朔日的子時稱為歲首,即一年的開始,也叫年,年的名稱是從周朝開始的,至了西漢才正式固定下來,一直延續到今天。但古時的正月初一被稱為「元旦」,直到中國近代辛亥革命勝利後,南京臨時政府為了順應農時和便於統計,規定在民間使用夏曆,在政府機關、廠礦、學校和團體中實行公曆,以公曆的元月一日為元旦,農曆的正月初一稱春節。
簡單概述以上文字,最初的春節是指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且夏、商、周與秦朝所定歲首之日也不同,直至漢武帝太初元年才以農曆正月為歲首,在辛亥革命以後便採用公曆計年,將農曆正月初一稱為「春節」。
當然過年還有一個我最最愛的習俗那就是長輩給的壓歲錢了。你們知道過年為什麼要給壓歲錢嗎?故事的有來是這樣的
逢過年,民間百姓中有用紅紙包錢給晚輩的風俗,稱壓歲錢。舊時的壓歲錢是用紅線串上百枚銅錢,取其長命百歲之意,串成鯽魚形、如意形或龍形等吉祥形,取「錢龍」、「錢餘」之意。傳說很早以前,有種叫「祟」的小妖怪,除夕深夜出來,喜歡用手摸睡得正香的孩子頭,孩子往往被嚇得哭起來。到了第二天,不是頭疼發高熱,就是變成呆子,弄得民間有小孩的人家不敢睡覺,燈點到天亮,叫做「守祟」。有戶人家夫婦倆,五十多歲才生了一個寶貝兒子,八仙路過此地,算到這家孩子有難。八仙於是變成八枚銅錢,守在小孩身邊。孩子入睡後,夫婦倆用紅紙把銅錢一包,放在孩子枕頭旁邊,並吹滅燈上了床。半夜,「祟」出來,剛伸手去摸孩子的頭,枕頭邊就發出一道道閃閃金光,嚇得「祟」慌忙逃命而去。次日老夫妻把用紅紙包銅錢的事,告訴了左鄰右舍。以後家家效仿,逐漸就演變為「壓歲錢」。
雖然現在還沒有到春節單身小編在在這裡提前祝大家新年快樂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