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說起成都北門的時候,我總會想起一個段子:
關於成都地鐵的規劃,大概是東到太平洋東岸,西到歐洲西部,南到南極洲,北,到升仙湖。
如果說南門是極其的現代,東門是老牌和新潮並存,西門有一批鎮地豪宅……而北門,則有點像是另一個世界。
半夜的北門
不過最近,我卻發現了成都北邊兒非常特別的的一個地帶——荷花池周圍——解放西路和紅花東路的外來人口聚集區。
就在北一環和北二環中間:
正北偏東的這裡
這裡集中居住的外地人們,都是當年來蓉到荷花池做生意,後來定居在成都的。他們大多從沿海地帶遷來。
所以走在這邊的街上,會發現好多奇奇怪怪的館子名:
閩南風味小吃/潮州小吃
峽山麵湯/潮州醬料
溫州飯攤/東海海鮮
……
發現這塊寶地之後,我在一個月內就去了好多次。
有吃到幾家特別有意思的,也有踩雷。現在一併分享給你們。
這家潮州小吃的店鋪很小,而且我跑了三次才吃上。第一次太晚了賣完了,第二次國慶沒開門,第三次終於~
右邊那間
門面裡頭只有兩張桌子,門口則是一左一右:
左邊是老闆娘的地盤,一隻燉著骨頭湯的大鍋,一隻炒鍋,分別用來下面、下米粉、炒粿條。
右邊則是老闆在做腸粉,往米漿放好雞蛋、肉末、小蔥,還有一種類似蘿蔔乾或者大頭菜的嘎嘣脆的玩意兒,塞入蒸箱。
當然,整好以後還是要到老闆娘的地盤上澆兩勺汁~
雖然有面、米粉和粿條三種主食可以選,不過包括腸粉在內,味道沒得挑。湯麵湯米粉還可以選豬雜or牛肉,炒的只有一種雞蛋肉絲。
腸粉也只有剛剛說的那一種口味。
潮州的粿條類似河粉,不同之處在於粿條比河粉的米比例更高一些,吃起更有米香味。
而他們的面則非常像方便麵,但是卻完全沒有方便麵最討厭的油hao氣,有點類似非油炸,吃起來軟而有略帶勁道的感覺,挺好吃~
牛肉的裡面加的是牛肉塊和潮汕牛肉丸,豬雜則是現汆的豬心、豬肝和豬肩膀上那一塊帶筋的肉、肉丸以及一種魚糕類的切片。
相比之下,我更喜歡後面這種搭配,各種雜都好新鮮吶!
腸粉的米香十足,軟糯鹹鮮。裡面的配料有點嘎嘣脆的口感也很棒。
口味不重可以減少醬汁,免得過鹹。
炒米粉就略有點幹啦。
總的來說,如果開在我家附近,我的早飯就有著落了哎呀~
第二家我想說的,就是上面那家的隔壁。
從地理位置上來說,閩南也正好在潮州的隔壁,這個雙重關聯真是特別可愛了。
這家的門面雖然看上去要大一些,不過裡面坐的位置也不多,右邊那一片都可以算是廚房,裡面有個阿婆在裡頭忙活。
菜單也是沒有的,主營都寫在招牌上了,當然你也可以看著食材和鍋裡的東西來點單~
當然…也有可能看了食材也是一頭霧水,那就讓閩南口音很重的阿婆給隨意搭配吧。
我們去的那天晚上所剩的東西也不多了,三個人點了4個菜花了130,量有點多所以還打包了。
這個被挑嘴的領導驚呼好吃的是蟶子肉炒豆芽,最後加入雞蛋煎成兩面焦的海鮮餅。
吃起來的話,是一種蛋餅的焦香,加上蟶子的海鮮鮮味,另外還帶著豆芽的汁水和清脆。
我們是直接吃的,想像了一下感覺配飯也一定很好吃!
這個長得像漢堡又像馬卡龍的東西你肯定猜不到是什麼哈哈——
其實~它就是雞蛋啦,中間勒住的是小腸。剛才那道菜配這個蘿蔔小腸湯來吃,吃一口海鮮蛋餅喝一口清湯,就剛好特別搭。很舒服。
閩南地區的燒排骨和燒豬蹄都帶有藥膳的味道,讓我想起肉骨茶,不過它的做法是紅燒。
豬蹄軟糯Q彈,排骨很大一塊,肥瘦相宜還帶著骨頭。醬香回甜,是我喜歡的味道。
去這家的那天晚上剛開始降溫,小腸湯喝完一碗整個人都熱乎了。
碗裡見底的時候問阿婆能不能加蘿蔔加湯,她特別爽快的給每個人都舀了好多,更覺特別暖~
我一直都覺得,食物是我認識世界的方式。吃到一個未知之地的美食,我就對這個地方的認知提升了三分。
比如在這一塊,我才了解了一個地方叫溫嶺~
一開始還以為溫嶺是溫州的別名什麼的,結果它是一個縣級市,屬於浙江台州,東臨東海。
別看這家是個酒樓,好像現在大家都不愛去的那種,但是他們家幾乎是每天晚上都妥妥需要訂位,我們國慶去的,中午也是坐得滿滿當當。生意超級好。
作為一個酒樓大館子,這兒的海鮮非常豐富,各種魚類蝦類貝殼類,冰鮮+活海鮮,數一數都有幾十種。
點菜的方式也是看著食材點,比較好的是有點評可以參考,但是沒吃過的看著做法還是會比較一頭霧水想像不出來味道的。
我們人少,所以點的都不是大菜,最好吃的是這兩個:酸菜魷魚和韭菜河蝦。
先說韭菜河蝦,雖然成都也有河蝦,但是像華東地區這麼飽滿的,真的比較少。味道非常清鮮,但是並不清淡,蝦肉+韭菜非常下飯。
酸菜魷魚也是:
華東的酸菜也和成都的鹹菜或者泡菜有點不一樣,吃起來非常脆,魷魚也是口感很贊。(經提醒這個是雪裡蕻!)
可惜他家米飯不行,打包回家我是真的可以吃三碗。
還有一個我想隆重說一下的是——這碗泡椒小田螺。
真實的酸辣刺激,喝一口下去那個泡椒的味道太酸爽了簡直讓人受不了。
所以正確的打開方式是:把小田螺撈出來吃肉。
因為湯底濃重,所以田螺非常難得的入味了,比起現在成都市面上一水兒的福壽螺,這種小田螺的肉才是Q彈好吃嘛!
看我上手就停不下來——
另一半是扎嘴的河蝦頭
不過他家有個巨大的雷區是點評上排名靠前的紅燒小黃魚,是真的……很腥。慎點。
這家還有我非常喜歡的溫州炒粉幹,可惜炒得完全不行~不值得一吃~
這家店,傳說是成都最早的一家潮汕牛肉。遠在前幾年那一波潮汕熱之前就在北門這裡藏著,曾經是很多老饕的心頭愛。
就算到現在,它也是營業到凌晨2點,後半夜還會迎來一波吃夜宵的老顧客。
他們家的菜品很豐富,除了潮汕牛肉之外,聽說還有蛇等野味。海鮮粥這種夜宵慰藉少不了,而且還可以對著食材冷櫃點菜。
現在成都的潮汕牛肉浮浮沉沉,在淘汰了一大批之後,剩下的肉供貨也是相當不穩定。
不過這家老店,牛肉竟然還蠻不錯,一看就知道品質很好:
成都市面上少見的湯底,看得出上面漂的是什麼吧?
汆燙幾秒入口,牛肉香味很夠,人少點2盤就OK了,沙茶醬也比較香甜。
他們家還有個我喜歡的菜:炸的普寧豆腐。
普寧這個地名,我也是從這道菜認識的~
雖然是油炸,但其實油很薄,外層是脆中帶酥,裡面嫩嫩的。
蘸水是淡淡的醋酸+韭菜鮮,蘸一點點咬開,裡頭升騰起一絲嫩嫩的豆香。
他們家的海鮮粥就比較中規中矩啦,米粒不會很融,不過蝦和蟹都是很新鮮的,這種冷天喝一碗還是胃裡很舒坦~
這一片還有南京灌湯包、武漢熱乾麵、廣式燒鵝…有些我們吃了覺得一般,還有些沒有吃到,如果有補充,十分歡迎!
以上的餐館消費信息,一併給在這裡:
北門外地美食集
第一家:潮州小吃,地址是解放西路11號附8號,人均 10-20;
第二家:閩南風味小吃,地址是第一家潮州小吃隔壁,人均大概 30-40;
第三家:溫嶺人家,地址是紅花北路43號,人均就看你點什麼了,我們3個人點了5個菜,人均 70;
第四家:林老四牛肉火鍋,地址是紅花東路47號,人均大概是 80-120。
吃一個地方的美食就是認識這個地方的開始,感受這個地方的風土人情,感知這個地方的人文個性……
我喜歡成都這一片飲食完全不「成都」的地方,因為它完整了那個溫柔和包容的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