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國際雕塑節,到文廟開廟大典,再到學童開筆禮、古城民謠節等精彩文化活動相繼在即墨古城舉辦,即墨古城已成為「文化即墨」的厚重承載地。12月底,古城迎來了更加重磅的文化活動——即墨古城大講堂。據介紹,大講堂定位為文化類講堂,側重文學、哲學、歷史、藝術、古建築、民俗等方面,邀請這些領域的一流專家學者前來演講。12月27日-28日,兩場深度演講開啟了即墨古城大講堂。著名學者葛劍雄講解地域文化;曾任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書記王國平帶來杭州旅遊經驗,在最具深度與開放視野的思想融匯間,為市民提供高品質的精神文化洗禮,為即墨的文化發展提供智慧支持。
葛劍雄:
讓後人更完整地了解這個世界
12月27日,著名學者葛劍雄在以「地域文化的魅力和前景」為主題的演講中,從概念、特點、產生原因、價值和前景五個方面對地域文化進行了豐富生動的闡述。中國地域文化的豐富魅力在葛劍雄邏輯清晰、實例生動的闡述中徐徐展現,大講堂舉辦地即墨古城學宮明倫堂裡,近300位聽眾共享了這場文化盛宴,意猶未盡。
葛劍雄認為,中國地域文化的價值在於,它更真實地反映了中國文化的實際,特別是民間的、底層的實際。
葛劍雄認為,中國地域文化的價值在於,它更真實地反映了中國文化的實際,特別是民間的、底層的實際。司馬遷在他的《史記》裡面引用了當時的一個諺語——「百裡不同風,千裡不同俗」。可見中國人對於地域文化的自覺與關注可以追溯到比司馬遷所在時代更加久遠的年代。「風」是一種流行,是多變的;「俗」即習俗、習慣,比較穩定。二者不同之處在於,小範圍的變化是「風」,大範圍的變化是「俗」,而「俗」時間久了就成了傳統。一種地域文化能不能沉澱下來成為傳統,在於其本身的內容和價值。
方言是地域文化的特點之一。方言是人際交流最重要的工具,同一個區域講同樣方言的人,會形成一種共同的文化心態。比較閉塞的地方,相對比較開放的地方,方言要更多。因為自然環境的阻隔,中國南方的方言要比北方多。
在中國歷史上,往往以方言為基礎,形成一種地域政治集團,甚至形成一個行政區。比如漢高祖劉邦是如今江蘇沛縣人,他的祖上是江蘇豐縣,所以他以豐沛兩地的老部下為骨幹形成了西漢初年的統治集團,就是所謂「豐沛故人」。劉邦將他的庶長子劉肥封為齊王,當時齊國的界限,就是根據百姓是不是講「齊言」來劃分的。
飲食是地域文化的另一特點。真正有地域特點的飲食,一定是那種既能夠就地取材,又能對生活有所幫助的民間日常飲食,而非官方的、富人的、特殊場合的飲食。
民居也是地域文化的特點。一般民間的當地建築,是適合當地環境的,它的建築材料、所需的花費,都是一般平民能夠承受的。如果盲目學外來的風格,則不可能持續。改革開放後各地房地產剛興起時,很多開發商盲目照搬發達國家,在中國北方城市也建造了很大的陽臺,結果後來全都封掉了,因為保暖性差不適應中國北方。
地域文化還具有民間信仰的特點。外國人往往說中國人沒有信仰,但是實際上中國有廣泛的民間信仰,這種民間信仰比宗教信仰更加世俗化,更加關注現實。
地域文化的產生,首要原因在於地理環境。古人常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在交通運輸條件不便和生產力不發達的年代,往往一方水土會起到決定性作用。人口是文化最活躍的載體,移民對文化的傳播起到了重要作用。
葛劍雄特別提醒說,「我們這一代人的物質生活,已經極大超出了上一代人的夢想。但是精神生活、精神境界呢?未必後來居上。今天人們的道德、倫理、素質,難道一定超過了孔子時代嗎?特別是一些傑出人物、天才人物,他們所達到的精神境界,也許今後再也沒有人能夠超越。」
活動現場,觀眾們認真聽嘉賓演講
他認為,我們對待精神文化,最好的辦法是先保存下來,不要輕易毀掉。對那些還分不清楚精華糟粕的,就先儘可能保存,不要聽任它自然消亡。到今天,本土文化必然會面臨不少挑戰。我們要靠「自覺保存」「積極保存」等方式保護物質或精神層面的,特別是優先保存瀕危、很難「自然保存」的本土文化。
談及如何挖掘地方文化、弘揚地方文化的優勢,葛劍雄強調用科學的方法,找到具體的指標、措施,而不是停留在一般的讚美或者批判上,那是沒有作用的。在葛劍雄看來,即墨很多本土文化,之所以能夠長期存在,是因為它適應了本地自然人文環境。即墨有著2500年歷史,要延續這個歷史,讓即墨人民在日常生活中保護古城歷史遺產的同時,又能夠傳承本土文化精髓,開拓「文化即墨」的品牌效應,以期在未來地域文化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
王國平:
把整座城市打造成巨型旅遊產品
12月28日,即墨古城學宮明倫堂,曾任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書記王國平「實現從『旅遊城市』向『城市旅遊』歷史性跨越」的演講,使即墨古城大講堂繼續升溫。
要達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境界,王國平認為首選載體就是旅遊。
旅遊業對一座城市有何意義?王國平分享了杭州的4點認識:旅遊業是杭州人民的「搖錢樹」;旅遊業是杭州城市的「金名片」;旅遊業是杭州發展的「永動機」;旅遊業是踐行杭州城市定位的「主抓手」。在杭州,不抓旅遊的領導就是一個不清醒的領導,不會抓旅遊的領導就是一個不稱職的領導。
王國平分析了旅遊發展面臨全新挑戰和機遇。「高鐵時代」使得傳統旅遊目的地城市可能淪為有人氣而無票房的過境旅遊城市,時間成本的縮小,使得新興旅遊小鎮可能成為廣大中遠途旅客的新選擇。
旅遊綜合體唱主角的時代,過去單一分散的歷史文化景點、自然風光景區和主題公園等旅遊產品,面臨極大的挑戰。旅遊綜合體不以體量大小或品質高低來衡量,是以功能全要素的提供來衡量。杭州的定位,就是旅遊全要素的提供者。若要把即墨古城打造成旅遊綜合體,就要按照缺什麼補什麼的原則進行研究和分析。
國家先後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旅遊戰略,這必將改變旅遊市場格局,構成對傳統旅遊城市的挑戰。海南在國家戰略部署下發展了起來,填補了中國低緯度地區旅遊產品的嚴重缺失。它的異軍突起,對杭州這樣的旅遊城市造成了衝擊。與海南旅遊的「四季歌」相比,青島、日照、煙臺和威海要打濱海牌,就要解決高緯度濱海城市只能唱「夏季歌」的問題。
活動現場,觀眾與王國平積極互動。
習近平總書記曾說,「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要達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境界,王國平認為首選載體就是旅遊。旅遊是最容易處理好產業發展與生態保護、人文保護矛盾的產業。所以國外對旅遊業有其它的別稱,最通俗的就是「無煙工業」,講得非常形象。
王國平認為,杭州留住阿里巴巴,有旅遊的功勞。馬雲很多重大的決策是在西湖邊上做出來的。馬雲多次講過,就是西湖優美的環境,給他創造了靈感。
2018文化即墨精彩繼續
從悠久的古之名邑,到2016年的江北縣域經濟第一強,再到2017年的撤市設區,即墨在經濟結構、發展模式、創新動力等方面都呈現出良性發展之勢。在科技新城、產業新區塑造的硬脊梁下,即墨也注重打造作為文化與宜居之城的獨特魅力,「文化即墨」被作為推動即墨發展的重要戰略之一。
2018年,重量級演講嘉賓將陸續登臨即墨古城大講堂,在古城展開精彩的演講。即墨古城大講堂的持續舉辦,將積累「文化即墨」的厚重品牌,為即墨的文化發展提供深度智慧與開放活力。
演講嘉賓簡介
葛劍雄,教授,歷史學博士,博士生導師。曾任復旦大學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歷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復旦大學圖書館館長。現任復旦大學特聘教授(歷史地理專業),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央文史館館員,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中國地理學會歷史地理專業委員會主任,中國史學會理事,國際地圈生物圈中國委員會委員,國際歷史人口委員會委員。
王國平
王國平,歷任中共餘杭縣委書記,中共杭州市委常委、組織部長,中共杭州市委副書記,中共嘉興市委書記,浙江省人民政府省長助理,中共浙江省委常委、省委秘書長,中共浙江省委常委、中共杭州市委書記、杭州市人大常委會主任。現任浙江省人民政府諮詢委員會副主任,杭州城市學研究理事會理事長,杭州城市學研究會會長,杭州國際城市學研究中心顧問,浙江大學兼職教授、兼職博士生導師,中央美術學院客座教授、客座博士生導師,中國浦東幹部學院兼職教授。先後獲得「創建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領導獎、中國醫藥衛生界年度十大人物、第七屆中國城市十大風雲首腦、世界休閒事業「傑出貢獻獎」、中國休閒終身成就獎、2011 低碳時代年度人物、中國文化遺產保護年度傑出人物等榮譽。
著有《城市論》(上中下三卷)、《城市怎麼辦》(1-12 卷)、《城市學總論》(上中下三卷)、《待遇論》等。編著《杭州全書》、《城市學文庫》兩大系列成果共計300餘部。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近10個。承擔全國各大城市發展規劃諮詢課題數十項。在《紅旗文稿》、《經濟研究參考》、《現代城市》、《政策瞭望》等刊物上發表論文40 餘篇。
早報記者 康曉歡 通訊員 寧友鵬
青島日報社、青島報業傳媒集團版權聲明
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