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驥才:古城亦新城 即墨復建模式可作全國範例

2021-01-15 半島網官網

  

 嘉賓名片

  馮驥才,全國政協常委、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執行副主席、國務院參事,中國小說學會會長,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國際民間藝術組織(IOV)副主席,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央副主席,當代著名作家、文學家、藝術家、民間文藝家、畫家。  

馮驥才訪談時侃侃而談

  核心導讀

  「震撼」,這是即墨古城給馮驥才的初見印象。他認為,即墨古城是新城,也是老城,即墨市尊重傳統文化,注重文化經濟融合發展,在改善人居環境的同時,復建古城並留給後人,這種尊重歷史、整體原址復建的古城建設模式,目前尚屬國內唯一,可作為全國成功範例。

  「歷史的鴻鵠飛走後,即墨古城早已沒有蹤影,只留下一片片彩色的羽毛,遺落在這片土地上,似乎歷史在此沒有發生過一樣,即墨憑什麼來建這座古城?」

  ……  

晨曦中的即墨古城牆外。(張龍 攝)

  2015年10月31日下午,即墨古城學宮會客廳,馮驥才與即墨古城規劃建設者和市民談笑風生,暢談《文脈與傳承》。

  當日,馮驥才首次到即墨古城。2014年冬以來,作為即墨古城的文化顧問,他一直在時刻關注著古城復建,不斷出謀劃策。

  「看了即墨古城,我心裡的兩個問號找到答案了,這個答案超乎我的想像!」實地調研之前,馮驥才心存疑問:即墨市到底為什麼要建古城?即墨恢復重建古城用什麼方法?什麼標準?尺度?  

即墨市通過復建古城,找回歷史的感覺、尊嚴和精神,這是馮驥才之前沒想到的,也恰恰是他所希望的

  馮驥才之前曾擔心,即墨同很多城市一樣,重建僅僅是為了旅遊,借歷史的由頭建一個更適合旅遊、不倫不類的所謂古城。

  「即墨市沒有這麼做,而是用恢復重建的辦法解決歷史建築問題,就像二戰之後聖彼得堡的重建。」馮驥才說,當年,聖彼得堡嚴格按照史料記載復建,不僅恢復了俄羅斯的尊嚴,也找回了俄羅斯的城市精神。  

漫步即墨古城,馮驥才情不自禁拍照存檔。(寧友鵬攝)

  這些年,馮驥才的足跡遍步許多國內外的古城和古村落,讓他感到失望的也很多。馮驥才認為,即墨古城總體規劃設計起點高,嚴格參照史料記載復建,統籌考慮建成運營管理,建築質量高且精緻、有品位,古城建設者勇於鑽研與擔當的為民情懷給他留下深刻印象。

  馮驥才說,市場經濟時代,城市發展擔負著很大的經濟責任和目標,還要關乎民生,注意社會精神的傳承,即墨市出於對文化傳承的責任和經濟飛速發展時期的精神需求,恢復重建古城,找尋歷史文化的根源與自信,這些所作所為讓他心生欣慰。

  近幾年,即墨經濟社會發展突飛猛進,但這座城市留下的歷史遺蹟不多,缺乏歷史的直觀形態,無法觸摸。即墨人民迫切需要一種精神,一種文化身份,所以該市通過恢復重建古城,找回歷史的感覺、尊嚴和精神。這,是馮驥才到即墨之前沒想到的,也恰恰是他所希望的。  

一座古城與一個浪漫的故事,保持對歷史的尊重和延續;建好即墨古城,將這筆歷史財富留給後人,並在某些節點適度「留白」

  在即墨,馮驥才盛讚一個浪漫的故事,感慨一句令他吃驚的話。

  這個浪漫故事和德國老太太有關。她叫吳淑曼,今年70多歲,是德國漢堡大學的教授。幾年前,即墨市從吳淑曼手中獲贈幾十張清末民初時期即墨古城的老照片。這些照片收藏於柏林博物館,是德國傳教士當年所拍攝。

  「真沒想到,即墨的古城遺存沒有了,憑一個德國老太太提供的照片,引發出一個關於古城的浪漫故事。」馮驥才認為,憑老照片等史料恢復重建古城的想法非常好。「我看到即墨古城的老牌坊、城門樓等建築,嚴格按照史料記載的建築形態恢復,在建築細節把握上非常負責,保持了對歷史的尊重和延續。」

  令馮驥才吃驚的那句話是:建好即墨古城,將這筆歷史文化財富留給後人。此話,出自即墨市這項宏偉工程的決策者們。「我很欽佩即墨市有此胸懷,他們重視古城復建,就是要恢復歷史尊嚴,尋找文化身份,傳承一種精神。」  

復建中的即墨古城風景如畫。(張濟平攝)

  馮驥才說,幸好即墨古城還沒建成,他接著談了自己的見解。

  「一座古城是有生命的,需要長期積累,期間可能經歷戰爭或大規模建設,是線性的、複雜的發展過程。恢復重建即墨古城,可以為後人在某些節點適度留白,留下追尋的空間,也許他們未來比我們更有智慧,一代代不斷去豐富,完成一個城市生命的過程。」聽到即墨古城在縣衙中軸線兩側已適度留白,馮驥才翹起大拇指。  

一邊恢復重建,一邊思考古城價值和文化訴求,為全國古城、古建、社區或群體復建提供有價值的範本

  「即墨古城是全國首個尊重歷史、整體原址復建的古城,復建模式將成為範例。」馮驥才如此評價。

  他一再囑咐,即墨市要堅持一邊恢復重建,一邊思考古城價值和文化訴求,積累工作經驗,將來為全國古城、古建、社區或群體復建,提供有價值的範本。

  馮驥才解釋,復建古城,不能僅僅為了旅遊價值,而犧牲別的價值。文化有多種價值,歷史文化因為與經濟結合,將旅遊提前了,實際上歷史文化是不能排隊的,首先它是一個城市的立體見證,另外它有研究價值,還有欣賞價值、旅遊價值。

  「即墨古城的體量這麼大,做得這麼精緻,是我沒想到的。」馮驥才認為,恢復重建古城,不一定完全用歷史上的材料,可以在確保原有形態的基礎上運用現代材料。他呼籲更多的專家積極參與即墨古城復建。譬如,建築方面,應該研究膠東半島的建築形態、製作工藝等特點,用哪些古代元素,放哪些現代因素,需要專家用心研究。文化界人士可以幫助即墨總結各方面有形的、無形的文化特色。  

建一個老城博物館「留住鄉愁」, 講述關於即墨古城的故事,將老百姓對這方土地的情懷與古城緊緊相連

  「即墨應該建一個老城博物館,陳列這方土地上出土的文物,原住民最有紀念意義的生活用品,以及具有地方特點的各類物件,向人們講述即墨古城復原的故事,以及發生在古城的故事」,馮驥才支招道。

  老百姓看得見山、看得見水,所謂鄉愁,就是對這片土地的情懷。獲知即墨古城原住民很支持古城建設,紛紛捐贈珍藏的一些老物件和對古城研究有價值的成果,古城還為捐贈者印製收藏章,他對此連聲說好。「還應該進一步號召動員原住民,捐出家譜、瓷器、文書等代表這片土地特徵的東西,將捐贈人姓名一併放進博物館,代代相傳,一百年,甚至五百年,將他們的感情和靈魂與古城緊緊相連。」

  馮驥才認為,原先在老城區生活的一萬多名居民,每個人的記憶都值得保護,這是無形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可以對原住民進行口述歷史記憶採訪,留存影像證據,把離我們漸漸遠去的歷史召喚一下,回過頭來正面看一眼,多獲得一些資源,這非常重要。」

  他強調,即墨的歷史遺蹟較少,每一個歷史年代遺落的「羽毛」都要搜集下來,像考古發現的康熙年間的文廟碑、乾隆年間的詩文碑等文物,可以用玻璃封起來,安裝上燈照亮,讓來即墨古城的人近距離觸摸歷史。  

即墨古城,既是古城,又是新城,與安置房毗鄰,猶如原住民的城市客廳;現代與歷史深度融合,是一個成功的獨特範例

  在馮驥才眼中,即墨古城,既是古城,又是新城,有歷史元素,也有時代特徵,是一座有「生活溫度」的古城,因與安置房毗鄰,猶如原住民的城市客廳。現代與歷史的深度融合,很多地方總是做不好,而即墨古城將是一個成功的獨特範例。

  馮驥才說,他不希望復建後的即墨古城,是一個仿古建築拼接起來的古城、供人旅遊的粗劣化老城,而應該是當地老百姓喜歡去,外地人也喜歡去,有了人氣後,慢慢會形成獨特的生活習俗和特有的文化氛圍。他相信,當大批遊客來到即墨說「古城真好」,即墨的原住民心裡肯定也很自豪;原住民的親朋好友來到即墨,他們也一定會帶著到古城裡走走、看看!

  即墨之行,給馮驥才留下深刻印象。來之前,他專門查看了地圖,發現這裡發展優勢得天獨厚,交通便捷,山環水抱,與日韓隔海相望,當年先人選擇在此耕種牧漁,非常明智。

  到即墨後,馮驥才發現,這座城市環境優美,空氣清新,氣候宜人,乾淨整潔,文明程度較高,大街上看不到一個隨手丟掉的菸頭。「我對即墨人的印象『蠻好』,這裡的風土人情非常吸引我,作為一個北方人、文化人,我為即墨老百姓感到高興!」

  採訪結束,馮驥才說,他期待著,在今後的某個時候再來即墨古城……

  (寧友鵬)

   [編輯: 王泯蘇]

相關焦點

  • 即墨古城
    《史記》中蘇秦曾贊曰:「齊有琅琊、即墨之饒。」即墨故城雄偉壯觀,富庶繁榮。整個古城核心區集古文化、特色小吃和展覽館為一體,打造文化商都的概念,即墨古城項目重點復建縣衙、展館、文廟、城隍廟、財神廟、,坐落在古城東南隅,因為處於縣城科舉考試場所———考院而得名。
  • 即墨文廟完成復建 將成儒家文化傳播承載地
    記者日前從即墨古城片區規劃建設指揮部了解到,始建於元代的即墨文廟,被毀於戰火近百年後又重新 「復活」。 4月15日,即墨古城在孔子誕生地——曲阜尼山夫子洞,將聖土聖水恭請至即墨古城。隨著今年上半年文廟的正式開廟,即墨古城也將重新擔負起傳統文化特別是儒家文化的傳播任務。
  • 即墨回答何為「古城+」古城音樂綜合體國內首創
    、如何引入人流、如何賦能,這是即墨古城乃至全國同類項目都在探索的命題。2013年即墨古城開始復建,探討如何讓古城火起來、活起來就成為擺在古城團隊面前一個現實而緊迫的課題。所謂的「古城+」,就是在古城引入軟性的文化內容,即墨古城選擇了民謠,選擇了民謠延伸而來的音樂產業鏈,正如烏鎮有戲劇、平遙有攝影展、電影展,而即墨有民謠。
  • 即墨回答何為「古城+」,古城音樂綜合體國內首創
    年10月揭開面紗,2019年2月建設工程基本完工並正式開放;而後期如何注入內容、如何引入人流、如何賦能,這是即墨古城乃至全國同類項目都在探索的命題。2013年即墨古城開始復建,探討如何讓古城火起來、活起來就成為擺在古城團隊面前一個現實而緊迫的課題。所謂的「古城+」,就是在古城引入軟性的文化內容,即墨古城選擇了民謠,選擇了民謠延伸而來的音樂產業鏈,正如烏鎮有戲劇、平遙有攝影展、電影展,而即墨有民謠。
  • 古城音樂綜合體國內首創 即墨回答何為「古城+」
    即墨古城自2016年10月揭開面紗,2019年2月建設工程基本完工並正式開放;而後期如何注入內容、如何引入人流、如何賦能,這是即墨古城乃至全國同類項目都在探索的命題。2013年即墨古城開始復建,探討如何讓古城火起來、活起來就成為擺在古城團隊面前一個現實而緊迫的課題。所謂的「古城+」,就是在古城引入軟性的文化內容,即墨古城選擇了民謠,選擇了民謠延伸而來的音樂產業鏈,正如烏鎮有戲劇、平遙有攝影展、電影展,而即墨有民謠。
  • 青島即墨回答何為「古城+」古城音樂綜合體國內首創
    2013年即墨古城開始復建,探討如何讓古城火起來、活起來就成為擺在古城團隊面前一個現實而緊迫的課題。所謂的「古城+」,就是在古城引入軟性的文化內容,即墨古城選擇了民謠,選擇了民謠延伸而來的音樂產業鏈,正如烏鎮有戲劇、平遙有攝影展、電影展,而即墨有民謠。
  • 何為「古城+」音樂綜合體,即墨給出這一答案
    古城南門裡左拐第三戶,「十三月民謠家」音樂民宿開門納客,這可不是普通的民宿,裡面有酒吧、小舞臺、兩個頂級錄音棚、排練室以及紛至沓來的音樂圈名人,比如欒樹、比如今年最紅的西北民謠歌者張尕慫。老闆盧中強,真正的身份是十三月文化創始人、近三屆即墨古城民謠季策劃人,他已經把公司的一半人馬從北京搬到了古城,連同他的貓,和一隻名為「十三月」的鸚鵡。
  • 即墨古城:打造傳統文化教育「研學樣板」
    經過持續六年的精工細作,即墨古城復建完成,全部對外開放。  2019年,青島市教育局公示了《青島市首批中小學生研學旅行基地名錄》,即墨古城赫然在列,至此,一場歷史與現代交融,傳統與文化碰撞的研學之旅拉開帷幕。
  • 來即墨古城,優雅並豪放著
    即墨古城正在嘗試給出答案。本周五,由即墨古城主辦的「悅即墨,夜古城」——即墨古城夜經濟啟動儀式將舉行,正式拉開為期130天的時尚活力夜經濟系列活動。屆時,以文帶旅、以旅興商、以商促文的夜生活模式,盤活文旅融合的這「一池春水」,藉助小吃街、特色演出、古城巡遊、淘寶夜市、光影秀等形式,持續釋放著這座古城的時尚創意。
  • 青島即墨古城,發現新大陸
    「即墨」是膠東半島上的一個古老的地名,它載荷著豐富而沉重的歷史內容。「即墨」之名稱,最早出現在《戰國策》、《國語》、《史即墨古城改造項目規劃用地約98公頃,分為「即墨古城」和「安置區」兩大部分。以即墨老縣衙為中心,北、西、南三個方向分別為即墨古城安置區的蓮花居、文富居、文昌居三個項目區,56棟高層已高高矗起,已經全部封頂。據介紹,即墨古城項目將重點復建縣衙、展館、文廟、城隍廟、財神廟、真武廟、牌坊街(21座牌坊)、教堂等公共建築,打造「一城、兩街、十景、十三坊」的整體格局。對公共建築內部空間進行布展。
  • 青島即墨古城遊記
    早聽說即墨古城景觀不錯,但由於離市區遠,一直沒有機會去轉,大前天有事去即墨區才得以見到真顏,真是名不虛傳!來到這千年古城,有一種一下子穿越到古代的感覺,先看到的是高大的牌坊,牌坊旁邊是一大塊橢圓形的石頭,上面寫著「即墨古城」的字樣,隨後映如眼帘的是城門和高大的古城牆,古城牆約有6米厚,高約10米,前門周圍的城牆上插滿了古旗,使古城更顯得威風凜凜。
  • 臺兒莊vs即墨,誰將成為今夏最熱古城?
    臺兒莊古城,地處京杭大運河的中心點、魯蘇豫皖四省交界地帶,憑藉「天下第一莊」的名氣吸引八方遊客。臺兒莊古城夜景即墨古城,位於青島市即墨區,2016年開始復建、2018年7月正式全面開門納客,這座年輕的千年古城儼然成為青島文化商業旅遊新地標。
  • 逛即墨古城、竹子庵,採摘葡萄,即墨一日遊開始報名
    逛即墨古城、竹子庵,宮家村採摘葡萄,中午在即墨吃農家宴……周末想去即墨一日遊的親們即日起開始報名了!本次活動60元/人+大巴費用20元/人,共計80元/人,報名電話:80889362。上午驅車前往即墨古城遊玩。百年青島,千年即墨。自2013年以來,本著修舊如舊的原則,即墨復建的古城再現千年繁華。
  • 點墨成金(系列一)——活力新城,即墨力拔江北第一縣 打造四大千億級產業集群
    山、海、泉、島,造物主似乎十分偏愛這個地方,將好的自然資源毫不吝嗇地饋贈;這片土地上勤勞的人們又懂得乘勢發展,延續千年的商貿古城發展到如今,從青島藍谷到汽車產業新城,從即墨古城到即墨國際貿易城,在這陸地面積1780平方公裡的土地上,一個活力、誠信、美麗、幸福的即墨已然崛起。中國社科院發布的中國縣域經濟發展報告認為,即墨市綜合競爭力排名位居全國第九,且呈迅猛上升趨勢,未來可期。
  • 即墨古城歷史研究:民謠溯源——簡述即墨古城民謠節的淵源
    中華民族是多民族國家,地域廣闊,民謠表現形式更加多元豐富,語言質樸平易,不用華麗的詞藻來雕琢修飾反映即墨歷史的史書分別是編纂於明朝萬曆八年的《即墨志》、編纂於乾隆二十八年的《即墨縣誌》、編纂於同治十一年的《即墨縣誌》,這三部縣誌是至今記載即墨人類文明的主要史料,也是我們研究即墨古城歷史的主要依據,保存了大量關於即墨地區政治、經濟以及科技文化資料,對即墨地區民俗(民謠)的記載,為研究民俗活動找到了原始依據
  • 即墨回答何為「古城+」:古城與民謠共生共榮
    所謂的「古城+」,就是在古城引入軟性的文化內容,即墨古城選擇了民謠,選擇了民謠延伸而來的音樂產業鏈,正如烏鎮有戲劇、平遙有攝影展、電影展,而即墨有民謠。即墨古城自2016年10月揭開面紗,2019年2月建設工程基本完工並正式開放;而後期如何注入內容、如何引入人流、如何賦能,這是即墨古城乃至全國同類項目都在探索的命題。
  • 2019來即墨古城過大年,坐交運旅遊直通車、接駁車直達古城!
    2019來即墨古城過大年新聞發布會現場1月7日,2019來即墨古城過大年新聞發布會在古城學宮召開。發布會上,詳細解讀了2019來即墨古城過大年將開展的一系列活動,以及即墨區攜手穩居全國道路運輸企業之首的交運集團有限公司,試點開通 12 條旅遊直通車、觀光 11 號旅遊公交線路,實施車票兼古城公建門票等優惠政策。
  • 青島又有新景點,文旅新地標——即墨古城
    2013年即墨古城啟動原址再造,建設「一城、兩街、十景、十三坊」的整體格局,青磚黛瓦,古樸大氣;古縣衙、學宮、文廟、城隍民俗館、財富民俗館、真武民俗館、準提文化館、勞山書院、考院、牌坊街,、教堂、城牆和三門四閣等公共建築。
  • 不出即墨吃遍全國 來即墨古城小吃街體驗舌尖上的美味
    去一個地方旅遊少不了的環節就是吃當地小吃,吃完正餐不來點小吃簡直對不起自己,就是任性不想吃飯想來點小吃……那麼,好消息來啦:即墨多了一個吃小吃的絕佳去處——即墨古城小吃街。不出即墨就能吃遍全國小吃!    魯網青島8月21日訊(實習記者 於建軍) 去一個地方旅遊少不了的環節就是吃當地小吃,吃完正餐不來點小吃簡直對不起自己,就是任性不想吃飯想來點小吃……那麼,好消息來啦:即墨多了一個吃小吃的絕佳去處——即墨古城小吃街
  • 即墨古城今年7月正式納客 這些好玩的項目將面世
    古城牌坊街青島新聞網4月3日訊(記者 王爽)百年青島,千年即墨。自2013年以來,本著修舊如舊的原則,即墨復建古城,再現千年繁華。古城按著「一城、兩街、十景、十三坊」的格局規劃建成,把即墨古城分成公共建築、精品商業、院落居住三個功能板塊,並通過一個貫穿全城的,集文化、旅遊、休閒和景觀於一體的綠色步行環廊串聯起來。未來將承擔即墨商業、文化、旅遊之重任,令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