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鳳網/今日女報] [
編輯:劉樂]
一個是雜技舞臺上婀娜多姿的美麗演員,演出足跡遍布世界各地;一個是臭豆腐店裡圍著油鍋炸臭豆腐的小老闆,為多賣幾片臭豆腐每天喊破嗓子!誰也不會把這兩種有著強烈反差的角色聯繫在一起。
11月18日,直到記者在長沙市黃興南路商業步行街一家狹小的「緣滋緣味臭豆腐」店裡見到美女老闆鄧力花,才相信她確實就是那個曾在世界雜技舞臺上頻頻獲獎的金牌演員。
鄧力花是怎樣由一位農家小姑娘走上世界雜技舞臺,再回到街角小巷創業當小老闆成為「臭豆腐皇后」的呢?
姑娘苦學雜技獲金獎
「80後」的鄧力花出生在湖南雙峰縣青樹坪鎮,在家她排行老三。父親是當地有名的木匠,母親是裁縫師傅,家境在當地較為殷實。鄧力花的父母心裡明白:若讓兒女們再學他們這種技術,就不可能有大出息,從長遠看,得讓孩子們走出山村進城學知識,才能成為有用之材。於是,他們相繼把大兒子和大女兒送進了大學。
直到小女兒鄧力花11歲時,鄧父認為,若再讓她考大學,那時他們夫婦已年過花甲,力不從心,無力再負擔女兒的開支,不如現在就送她出去學習一技之長,讓她早日自立自強。恰好此時,讀大學的兒子帶回來一張湖南省藝術學校的招生簡章,上面有「舞蹈」和「雜技」兩個專業。
鄧力花自小聰明漂亮,在學校是小有名氣的舞蹈特長生,所以,當父親問她想學什麼時,鄧力花想都沒想就說:「舞蹈。」可一看招生簡章上的年齡要求,一家人傻眼了:報舞蹈專業要年滿16歲,而雜技專業是8—12歲。父母商量後,決定送女兒學雜技。鄧力花當時也不懂雜技與舞蹈的區別,從小聽話的她,順從了父母的意思。
直到進入學校,鄧力花才知道什麼叫苦。每天規定完成的訓練科目動作不得偷懶,必須完成,完不成就得加班。她們沒有任何節假日。有時練得眼冒金星,累倒在地,但歇息片刻還得接著再練。特別是後來練「晃球頂技」,鄧力花不知從球上摔下來多少次,摔痛了,爬起來再練;再摔,再爬起來練……晚上,鄧力花腰酸背痛,摔傷的腿一沾床就痛得鑽心,眼淚不自覺就流了出來。她想過放棄,回家算了,可睡一覺第二天起床,要強的她又忘了苦和痛,照練不誤。她明白,如果自己就這樣回家,爸媽該多麼傷心失望啊!
每次父母來看望鄧力花,鄧力花就抱著母親哭,卻不說一句讓父母失望的話。媽媽問她:「行不行,能不能堅持?」她抹掉眼淚說:「我行啊,我能堅持。」媽媽問:「那你為什麼哭啊?」她破涕為笑:「是我想你們了。」爸爸一再鼓勵她說:「孩子,再苦再累你也要堅持,要練出真本事來。」她懂事地點點頭。鄧力花這一練就是7年,終於練出了一身硬功夫。2007年,鄧力花進入湖南省雜技團,成了團裡的臺柱子。
第二年,19歲的鄧力花被提升為湖南省雜技團演員隊副隊長,率領演員們出訪東京、倫敦、巴黎、維也納、土耳其、舊金山、紐約等地。她每年有8個月均在國外演出,足跡踏遍全世界。她也因此贏得了許多榮譽:她主演的「轉毯」,榮獲第十屆中國吳橋國際雜技藝術節金獎、朝鮮國際雜技藝術表演金獎,她還被日本授予「國際親善市民」。
靠實力打造幸福家園
雜技演員幹的是青春活,到了年齡就不能上舞臺了。
2008年,27歲的鄧力花離開雜技舞臺,在團裡改做訓練管理工作。這年秋天,一個偶然的機會,她認識了在長沙市副食品公司任技術管理員的傅延旭。
傅延旭聰明帥氣,能說會道,博得了鄧力花的好感。而鄧力花的漂亮和非凡經歷,也讓傅延旭一見傾心。兩人很快就走到了一起。
經過一段時間的接觸,鄧力花了解到傅延旭很有經商頭腦,又能吃苦耐勞,對長輩也頗有孝心和責任感。他家在瀏陽鄉下,父母都是農民,沒有任何技能,靠種水稻為生,家境貧困。為了改變家庭狀況,讓父母晚年過上好日子,傅延旭辭掉了之前在電視臺搞後勤管理的工作,跳槽到副食品公司,進入某品牌食品廠學食品加工技術。
聊到傅延旭的這段經歷時,鄧力花問他:「你為什麼要離開電視臺去學食品加工呢?」傅延旭笑笑說:「在電視臺搞管理學不到技術,不可能改變家庭現狀,學食品加工就能掌握一技之長,可以為日後創業打基礎。」
傅延旭的回答撥動了鄧力花的心弦,自己想找的男人何嘗不是這樣的?她臉色緋紅地鼓勵傅延旭:「好,有頭腦,我喜歡!」這在傅延旭看來,有點「一言定終身」的意味。
朋友得知鄧力花跟一個貧寒農家子弟談戀愛,都勸她放棄,但鄧力花下定了決心,反過來勸朋友們。
傅延旭也沒讓鄧力花失望。他一邊學加工技術,一邊帶著鄧力花跑市場,推廣公司新開發的早餐產品,賺取外快。他們每天凌晨5點起床,騎著電動車滿大街發廣告單,給餐飲店和商家運送食品,忙到7時半再各自去單位上班……一年多下來,他們竟賺到了婚房的首付款,在城裡購置了自己的房子。
「雖然很苦,但和自己心愛的人一起創業,自食其力,就感到生活有奔頭。」回憶起那段生活,鄧力花臉上笑開了花。
2009年春,兩人喜結良緣。年底,鄧力花生下了一個可愛的男孩。
情系「臭豆腐」
今年年初,傅延旭跟鄧力花商量:「我們不能再騎電動車跑單送貨了,得有自己的門店,選準一個品牌,創一番真正屬於自己的事業。」
丈夫的話再一次撥動了鄧力花的心弦,他的想法正是她所想的。原來,全省文化系統正面臨機構和人事改革,行政管理與經營企業分離,幹部職工實行分流,屬於文化廳下面的雜技團首當其衝。下一步怎麼改,上面還沒明確方案,鄧力花心裡也沒底。
不過,作為團裡有突出貢獻的臺柱子和金獎得主,她堅信領導不會讓她分流或下崗。何況這些年經常出國,她已學會了一口流利的英語,在單位搞管理或組織國外演出沒有問題。但是,鄧力花想得最多的不是留在單位搞管理,穩端「鐵飯碗」,她一直在考慮自己退役後的去向和「後路」。現在丈夫提出創業設想,她當然滿心歡喜。
可選擇什麼項目創業呢?此前,她一直夢想開一家舞蹈培訓中心。這些年她自學拉丁舞,已達到專業水平,開班授課沒一點問題。當她說出自己的想法後,傅延旭說:「我想搞食品行業開一家品牌食品店。你想搞舞蹈培訓我不反對,開食品店滿身油煙味,跟你的出身顯然不符,搞藝術培訓適合你一些。」
「哈,你是小瞧我了。」鄧力花突然來了犟脾氣,「好,我就跟你一起搞食品店。我要徹底告別過去的輝煌,從零開始重新創業,再奪金牌。」丈夫認為妻子只是在賭氣。鄧力花莞爾一笑:「我是說正經的。開舞蹈班你是外行,幫不上忙,我們分頭搞力量就減弱了,不如兩雙手擰成一個拳頭。我決定和你一起搞食品行業。」
一天,鄧力花對丈夫說:「我考慮,就搞長沙的品牌食品臭豆腐,長沙臭豆腐在全國很有名氣,連毛主席都說『到長沙沒有吃過臭豆腐,就等於沒有來過長沙』。我們爭取在全國搞出名氣來。」
傅延旭有些為難:「炸臭豆腐要技術過硬,我不懂啊!」
鄧力花胸有成竹:「你熟悉食品原料行業,負責供貨。技術問題難不倒我們,你還記得通泰街的董大媽嗎?我去拜她為師,我保證學會,還要超過她。」
妻子的話引出了傅延旭的回憶。原來,鄧力花在懷孕期間特別喜歡吃臭豆腐,聽說通泰街董大媽的臭豆腐做得好,隔兩天就去吃,從此夫妻倆成了董大媽的老顧客。
董大媽做了25年的臭豆腐,是長沙一絕。
兩天後,鄧力花來到通泰街找到董大媽,拜她為師。
兩個多月後,鄧力花把技術全學到了手。此時傅延旭也在最熱鬧的黃興南路商業步行街找到了一個20多平米的門面。兩人東借西湊才付清了店面的費用。
7月8日,他們的臭豆腐店就正式開張營業了。但沒想到的是,開張第一個月便虧損了。傅延旭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妻子安慰他:「萬事開頭難。沒關係,我有信心。」從那時起,鄧力花一邊親自掌勺烹炸,一邊對著街頭吆喝。很快,嘗過一次的顧客都成了回頭客。
到第二個月就開始盈利了。到第三個月,店門口開始排長隊,生意火爆。鄧力花又增加一口炸鍋,此時傅延旭乾脆辭了職,在店裡給妻子打下手。粗略一算,第三個月的盈利達8萬元。鄧力花看到了事業發展的希望,每天只休息5個小時,近20個小時泡在店裡,金牌雜技演員搖身一變便成了地地道道的「臭豆腐皇后」了。
最近,兩口子又在江西南昌開了連鎖加盟店。
今日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