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天皇有多硬派?為打造一流海軍每年自掏30萬,每天僅吃一頓飯

2020-12-11 紀布說文化

文/紀布

古今中外,縱觀世界各國史,在封建時期無論哪個國家,但凡是出現輝煌一時的王朝,都會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最高統治者一定是一個明君。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一位日本的傑出統治者,可以說他改變了日本的命運,他就是明治天皇,日本史上最硬派的一位天皇。

說到這裡,也許許多朋友會產生疑問了,明治天皇到底有多「硬派」呢?接下來就給大家簡單地介紹一下,明治天皇為了日本的發展,到底「硬派」到了怎樣的程度。

對於很多比較熟悉日本發展歷史的朋友們一定都會知道,在19世紀60年代之前,日本是一個落後而貧窮的封建國家。日本能夠在幾十年裡迅速崛起,與明治天皇的大力改革和勵精圖治有著極大的關係。

明治天皇

明治天皇是日本歷史上第122代天皇,他是日本「倒幕運動」時期的核心與精神支柱,同時,明治天皇更是日本「明治維新運動」的大力推動者與促成者。

假設,日本史上沒有發生過這兩次至關重要的歷史事件的話,那麼,日本能夠在短短幾十年內一躍成為世界級強國是根本不可能的事兒。

作為當時日本的最高統治者,明治天皇可以說的確是一位有為之君。他在位期間所做的那些事情,各種改革,各種西方化,全都是為了日本的發展,目的就是讓日本變得更強。

日本改革

接下來,小編再給大家列舉兩個實例來證明明治天皇在位期間的勵精圖治與「硬派」。第一個例子,明治天皇為了加強日本的軍事力量,尤其是在海軍方面的建設,每年都會從自己的財產中掏出30萬元以支持建設。

大家都知道,日本國土面積匱乏,自然資源更是極其匱乏。因此,想要讓自己變強大,就必須得有一支足夠強大的海上力量,畢竟,倘若海上的力量不夠強大,那麼連自我防衛的能力都沒有,還何談其他方面的發展。

想要國家變強,沒有安全的保障,那絕對是無稽之談,一支世界級強大的海軍,自然也就成為了當時日本最迫切的需求。

日本戰艦

然而,理想永遠是美好的,但現實絕對是骨感的,日本想要打造一支足夠強大的海上力量,必須先解決硬體,那就是得有足夠數量而且先進的戰艦。再說得簡單點,就是必須擁有足夠多的金錢。

可是,對於當時貧窮而又弱小的日本來說,這筆打造一支世界一流的海軍經費開支的出處就成為了棘手的問題。不過,在面對這種困境之下,明治天皇並沒有選擇退縮,他毅然決然的在1887年的7月頒布了一條政令。

竭盡所能,務必要打造一支強大的海軍,並特意聲明,每年都會從自己的財產中貢獻出30萬元以資助日本海軍的建設。

明治維新下的日本

明治天皇以身作則同時也做出了表率,也正因為這齣好戲,感動了無數日本民眾。於是,一時間日本全國上下全都開始為打造一流海軍的建設捐款捐物,有錢出錢有力出力。

據說,不到半年日本海軍籌辦所收到的捐款已然達到200餘萬元,只要錢能到位,一切都好說了。直到中日甲午戰爭爆發之前,明治天皇每年都會自掏腰包捐出30萬元以資助海軍建設。

第二個例子,為打造一流海軍,明治天皇每天只吃一頓飯。除了每年固定的資助30萬元外,明治天皇為了實現目的更是「硬派」到了極致。據說,到了後期,明治天皇每天只吃一頓午飯,可見其決心。

擁戴明治天皇的子民

說到這裡,反觀同期的滿清,手握實權的慈禧,一頓飯就要吃不重樣的百多道菜。更有甚者,慈禧這玩意兒為了過個爛生日,竟然下令將海軍的建設軍費全都用來辦生日宴會,真是令人咋舌。兩相對比,真是高下立判。

正是因為日本有了明治天皇的以身作則與勵精圖治,日本才能順利地走上資本主義道路,綜合實力日益提高,日本也迅速開始崛起。不過,此時的明治天皇病入膏肓,時日已然不多。

1912年,明治天皇因心臟衰竭逝世,年僅60歲。拋開一些因素,咱們不談,這位用傾盡一生心血而成就日本崛起的明治天皇,的確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然日本從最底層的弱國,一躍成為世界一流強國,不愧被稱為日本人心中最偉大的天皇。

明治天皇

本文參考資料:《日本史》,《日本明治維新》,《日本是如何崛起的》,《百度百科相關詞條——明治維新,明治天皇,日本的資本主義道路,明治維新為什麼比洋務運動更成功等》

相關焦點

  • 甲午戰爭前日本如何瘋狂打造亞洲最強海軍?天皇一天只吃一頓飯
    在訪問橫濱期間,丁汝昌提出,「中日都是亞洲國家,理應聯合兩國海軍,阻止西方殖民勢力對亞洲的滲透。」向日本方面傳遞和平、友好的信號。但是,丁汝昌釋放的善意,沒有被日本接納。相反,日本社會對丁汝昌率領的「定遠」號、「鎮遠」號兩艘軍艦產生了極大的恐慌。日本軍國主義趁機挑起民族對立情緒,促使當時的日本明治天皇開始瘋狂地建造海軍艦隊。
  • 日本明治天皇一天只吃一餐 結果有了亞洲最強大海軍艦隊
    在訪問橫濱期間,丁汝昌提出,「中日都是亞洲國家,理應聯合兩國海軍,阻止西方殖民勢力對亞洲的滲透。」向日本方面傳遞和平、友好的信號。但是,丁汝昌釋放的善意,沒有被日本接納。相反,日本社會對丁汝昌率領的「定遠」號、「鎮遠」號兩艘軍艦產生了極大的恐慌。日本軍國主義趁機挑起民族對立情緒,促使當時的日本明治天皇更加瘋狂地建造海軍艦隊。
  • 甲午戰爭前,慈禧太后和明治天皇都在做什麼?怪不得清朝會輸
    很多人都將日本近代海軍發展,定義為彎道超車的典範。即便是最後輸給了美國,也不應由海軍本身要負擔主要責任的。僅以截止1942年年初的90年時間來看,日本海軍的發展是非常成功的。但這恰恰不是日本人追求什麼彎道超車的結果,而是他們非常明智的順應了歷史發展的大潮主流。
  • 日本明治天皇,當慈禧慶祝60歲生日時,人家已經打過來了
    在明治天皇為日本軍隊辛勤工作的故事中,有一件事被後人廣為傳頌。日本是個島國。要走出去意味著要建立一支強大的海軍,而建立一支強大的海軍需要船隻。 天皇自己都把錢拿出來了。日本人民感動得熱淚盈眶。在不到半年的時間裡,日本海防收到了近200萬捐款。1894年甲午戰爭前,明治天皇每年從自己內部中撥出30萬元用於海軍。
  • 吉野號:明治天皇寧可每天只吃一餐,也要購買的戰艦
    1875年,清朝建立了一支現代化的海軍艦隊:北洋水師,並投資大量資源將它打造成為世界第八、亞洲第一的艦隊。但在1894年的"甲午戰爭"中,北洋水師卻吃了大虧,而其中一艘重創它們的敵艦,竟是清朝訂製的!今天讓我們來看看這艘"吉野號"的故事。
  • 去看看明治天皇的餐桌吧
    明治天皇尤其注重海軍建設。早在1868年7月14日,明治天皇就諭令全國:「海軍之事為當務之急,應從速奠定基礎。」為此,日本制定了一項野心勃勃的海軍發展計劃,按照這個計劃,日本將在20年內擁有大小軍艦200艘,其中光是蒸汽鐵甲艦要裝備50艘。
  • 日本海軍嗜食牛肉的背後,有一段鮮為人知的天皇秘話
    時間飛逝千年,德川幕府第五代將軍德川綱吉又頒布了《生類憐憫令》(1687年)等一系列禁止殺生的法令,日本民眾進入了更為嚴苛禁食肉食的時期,並且持續到江戶末期。不過,到了幕府末期,閉關鎖國的狀態被打破,不斷有西方人來到日本,他們嗜肉的飲食習慣也逐漸為日本人所熟知。但是,日本人仍然忌諱大吃牛肉和馬肉。
  • 唐納德·基恩和他筆下的明治天皇
    同樣是在1941年,美國海軍在夏威夷創辦了日語學校,珍珠港事件爆發後很快關閉,重新在哈佛大學和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辦了兩所日語學校,作為精英教育的一環。1942年,基恩作為二期的學生入學。據他回憶,後來僅海軍就有兩千多人在學日語,陸軍也有一千五百多人,費用不成問題。而這些人中真正從事日本研究的不過二三十人,因此戰爭期間的日語教育可以說是一種非常奢侈的教育。
  • 日本天皇每天吃什麼?
    今天,我們就先從飲食角度來了解一下天皇制,看看日本天皇每天都吃些什麼。 ▍日劇《天皇的御廚》劇照 話說回來,天皇進膳的時候,一般都有多名女官來陪食和侍候,還有專人先試吃試毒
  • 老照片:明治天皇皇太子家的臥室與浴室
    皇帝當久了,有了點成就,免不得就會好大喜功。比如明治天皇。很多書裡、電視裡,都寫他曾被清朝的軍艦刺激,發誓每天減飯省錢,建設海軍。然,甲午戰爭5年後,他卻大興土木了。
  • 日本禁肉長達千年,明治天皇卻帶頭吃牛排,李鴻章:此乃大清之患
    2、在日本古代,畜牧業並不發達,很少有人以養牛為業,農民主要以農耕為主,農作物很多都是從大唐傳來的。農民一家最多只養一頭牛,牛是用來耕地的,馬更是稀少。誰也不可能將家中唯一的耕牛屠宰吃肉。日本實行「禁食肉」的這1200多年裡,日本人連蒼蠅、螞蚱肉都不敢吃。
  • 日本明治天皇睦仁
    睦仁(1852——1912年),生於嘉永五年,為日本第122代天皇。幼名祐宮,是孝明天皇第二子。萬延元年(1860年)9月立為太子,慶應三年(1867年)1月9日即位。1868年1月,以下級武士為領導的倒幕勢力發動政變,在「王政復古」口號下,將軍德川慶喜被迫將政權交還睦仁。8月,以明治天皇睦仁為首、由下級武士改革派掌權的明治政府成立,開始進行政治、經濟、軍事、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改革。明治二十三年(1890年)通過實施「帝國憲法」和開設「帝國議會」,建立起擁有內閣、憲法和國會的一整套君主立憲形式的近代天皇統治制度。  天皇睦仁具有至高無上的統治權利。
  • 甲午戰爭始末:明治天皇餓肚子補充造船經費,慈禧忙建園頤養天年
    而隨著海軍的興建,百事待舉,各處都在鬧嚷嚷叫喚沒錢。海軍經費一加再加,用於海軍建設的專門國債發行了,菸草稅、藥物稅都投到了海軍這個無底洞之中,最高時已達歲入的八分之一,還是缺錢。明治天皇東張西望,越過那些張手要錢的臣子的頭頂,他看到了另一番景象——權臣貴族極盡奢華的府邸,通宵達旦的宴飲,依紅偎翠的冶遊,一擲千金的豪賭,憤怒的明治天皇向他的臣子們揚起了無形的鞭子,發出了無聲的詔令:從即日起,天皇開始撙節內宮開支,進餐時的四碟八碗撤了,入夜的笙管笛簫停了,什麼錦衣玉帶,什麼鐘鳴鼎食,天皇不要享受,不要排場,只要海軍。
  • 明治天皇:在世間,神是不舒服的
    明治天皇   一、秘密   明治天皇睦仁的身高是一百六十七釐米。這個數字在他生前無人知曉。明治天皇統治的日本,是無聲的,克制的,符合「道德與公義標準」的,近乎無限透明的蔚藍,而他的內閣和將軍們所為之執行各種事務的日本,卻充滿喧譁與騷動,野心勃勃,窺他人之臥榻,鼓吞象之蛇腹,少不得也要演出一幕幕暗殺、背叛、陰謀、矯飾,內閣與軍方派系複雜,卻都打著效忠天皇一人的旗號行事,而天皇本人很少當眾表露自己的觀點。因為有無盡的曖昧嘛。你們都說聽朕的,可朕一無所示啊。
  • 明治天皇駕崩,各國都對其一生給予好評,中國給出了這樣的評價
    在日本天皇駕崩之後,他的人民深切悼念,沉浸在悲傷之中。各國記者也發表了自己的看法。陛下始終如一地關注國家事務的各個細枝末節。每天他都把自己沉浸在辦公室內,從清晨到深夜一直埋頭於政治事務當中。他了解各個部門的重要事項,尤其是對陸軍和海軍造成影響的事項……有時候,他了解民眾之間發生的種種事件,這讓(我們)感到吃驚。
  • 日本明治神宮博物館探秘:館藏竟有天皇和皇后曾用過的私人用品!
    明治神宮明治神宮(日語:明治神宮、Meiji Jingū,英語:Meiji Shrine)是一所專門供奉明治天皇(Emperor Meiji)和昭憲皇太后(Empress Shoken,明治天皇皇后)的神社。
  • 明治天皇的逆襲與日本軍隊的膨脹日本如何走向法西斯化
    伊藤博文是真的想建立一套不全是為封建統治,但是在憲法草案中肯定了天皇神聖不可侵犯的精神的地位,天皇仍然被賦予任命高級政府官員,直接領導軍隊立法否決法案,召開和解散議會等等超級權力,立法的過程則從側面體現了天皇的實際地位,備供立法的過程則從側面體現了天皇的實際地位,也就是虛看派告了風,首先,憲法是由
  • 日本裕仁天皇的導師,明治天皇的愛將,卻選擇切腹而死
    乃木希典,是日本明治天皇時期的重臣。1849年,乃木希典在日本東京出生,軍校畢業後成為了天皇的親兵。1904年的時候,為了爭奪太平洋航隊母艦,日本與俄國之間展開了激烈的鬥爭。乃木希典就是這場戰爭中的指揮官。
  • 北洋海軍號稱世界第四,為何慘敗於日本聯合艦隊?
    文/寂寞的紅酒北洋海軍,也叫北洋水師,是晚清時期由洋務派重金打造的一支新式艦隊。北洋艦隊總投資超過3000萬兩白銀,1888年成軍時,擁有主力艦25艘,其中性能先進、火力兇猛的鐵甲艦就有3艘,是當時亞洲最強大的海軍,世界排名第八,在國外甚至將北洋海軍排到了世界第四。
  • 《明治天皇》之天皇降生卷
    內容簡介  《明治天皇》再現了日本從幕未走向明治維新的歷史變革,以優美的文筆,宏大的場景,詳細描繪了日本近代決定國運的倒幕運動的整個過程。山岡莊八是位多產的作家,一生著述頗豐,共創作日本歷史小說20部,計100冊,為日本著名的歷史小說家。 1978年9月30日去世。  作  者: (日)山岡莊八 著, 胡曉丁 張宏 譯        出 版 社: 金城出版社       銷售電話:0531--85852795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齊魯網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