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北「農村學生」越來越少,農村中學老師:64個學生59個帶手機

2020-12-12 跳跳媽媽談教育

文/跳跳媽媽談教育

高考是改變人生的捷徑,尤其是對於貧困的農村學生來說,通過高考可以讓清貧的生活得到改善,如若不然,農村學生可能永遠接觸不到高品質生活。

很多農村學生堅信,高考能改變命運,所以拼了命地抓住這次機會,每天都挑戰體力極限在學習,但還有一部分學生卻不明白這個道理,抓不住這個機會,在其他人學習的時候盡情地玩,最終「玩回了家」,與大學擦肩而過。

近幾年關於「寒門難出貴子」的言論喧囂塵上,這主要是因為,高校新生中越來越難看到農村學生了。985、211高校學生60%父母也是大學生,家庭經濟條件不錯的城市孩子,農村學生少之又少。

清北「農村學生」越來越少

清北是我國兩所最高學府,莘莘學子夢寐以求的殿堂,但近幾年來越來越難在清北看到「農村學生」了。

以19年和20年清華和上海交大農村學生佔比來看,基本在10%左右,其他北大、浙大、復旦也都差不多,其實在90年代初期農村學生進入清北浙復交的農村學生,新生比例還在30%左右,近年來也是越來越少了。

清華大學2019年總共有3400名新生,其中農村學生有656人,而這656人中有379人是通過強基計劃進來的,也就說只有277個農村學生是通過高考考進來的。

這些數據應該引起我們的思考,「為什麼各大高校越來越少看到農村學生?」

農村中學老師:一個班64個學生59個帶手機來班級

「手機」是學生學習路上最大的絆腳石,智慧型手機普及以後,形形色色的消息都能網上看到,裡面不乏一些擾亂未成年心智的東西,就拿遊戲來說,玩上就上癮,不僅浪費學習時間,還影響注意力,上課下課都想著手機裡的遊戲。

所以各個高中也都是明令禁止學生把手機帶上課堂,住宿生可以將手機放在宿舍,但絕對禁止帶進課堂,重點高校的學生都很有學習自覺性,幾乎沒有帶手機進班級的。

但農村中學的學生,卻把「玩手機」當作一件稀疏平常的事,一位農村中學老師在網上發文,抨擊學生玩手機的現象。

從這位老師發的微信群截圖可以看到,這是一個初二班級,班裡一共有64名學生,帶手機去班級的就有59人,只有5人沒有手機。老師表示,經常沒收學生手機,沒收後學生哭著鬧著求老師還給他,老師教給家長,沒幾天手機又回到學生手裡。

分析:

可以從話裡話外看到,這位農村中學老師對於學生玩手機一事感到很無奈,自己想把學生教好,滿身本事卻無處可用的感覺。

農村教學資源本就有限,跟城市中學無法相比,學生本身自制力又差,不把學習當回事,肯定是考不出好成績,這也是211、985校園裡越來越少看到農村大學生的主要原因吧

「農村學生」怎樣學習才能考上好大學?

1、努力考上重點高中

農村學生想要考上985大學,唯一的辦法就是先考上市裡重點高中,像上述農村中學,班級裡90%的學生都玩手機,是很難考上重點高中的,中考的時候無外乎是去鄉鎮高中,或者去職高,與重點高校絕緣了。

而進入重點高中,就相當於一隻腳邁進了一本大學,離進入985大學更近了一步。

2、時刻告訴自己,比城市孩子要更努力一點

所謂「條條大路通羅馬」,但有人就住在羅馬,城市孩子從小接觸的教育,就是比農村孩子高一個等次,想要改變這種情況,就需要比城市孩子付出得多,而學習是改變這種境況的唯一捷徑,所以農村只有努力學習才可改變。

3、摒棄手機

智慧型手機普及開來,對人們的生活大多是便利,但是對學生這個身份壞處遠遠大於好處,成年人都把持不住手機的魔力,玩手機玩到半夜,養成熬夜的習慣,導致脫髮,身體健康出現問題,成年人自控力更差,完全阻擋不住手機的魅力。

所以說最好的辦法就是不用手機,考上大學後有的是時間讓你玩手機,而初中高中6年不接觸手機,帶給你一生的益處。

對於初中生玩手機這事你怎麼看?歡迎留言交流分享。

專注教育那些事!每天分享小、初、高、大學生的日常,解讀教育中遇到的點滴瑣事,如果你也對教育那些事感興趣,請關注我,把我的文章分享給更多喜歡研究教育的人,一起探索教育的秘密。

(以上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江蘇教育:老師離家越來越遠,學生離家越來越近
    這位被學生私下裡喊作「媽媽」的老師,一年前到離家40公裡開外的江蘇省南京市湯山中心小學交流。一年後,她竟捨不得走。    為了讓更多的孩子享受到優質教育,2012年,江蘇省開始全面推進義務教育學校教師和校長的流動工作。從最初的「不願去」到現在的「想要去」,越來越多的老師發現了交流的價值。    美術老師陳楠在靖江市西來鎮土橋小學交流時發現,美術教育在農村小學得不到重視。
  • 一起中學與老師、學生共建「三角同盟」,成為鄉村學生「自學神器」
    曹惠琳老師所在的班級中,孩子們多數來自中西部地區。她發現,皮格馬利翁效應在農村甚至偏遠地區英語教學中尤為明顯。英語並非我們的母語,對於教學資源貧乏、家庭輔導環境缺失的學生來說,當堂聽不懂,張嘴不會讀,拼讀無語感,「英語成為世界上最難學的一種語言」。
  • 周南雨花中學:三個「走進」,點燃學生、老師和家長的激情
    ……11月23日中午,周南雨花中學綜合樓一樓會議室,校長劉靈松與9名高一學生代表一邊吃飯一邊交流,學生們紛紛向校長提建議。這是該校校長接待日——「與校長面對面」活動的一幕,也是該校推進「行走的教育」的一個真實縮影。  「我們學校的『行走的教育』,不是指一般意義上的走出課堂、走出校園的研學教育。」
  • 中學老師拿鐵錘砸學生手機,網友:損壞個人財產必須要賠
    12月22日,湖南邵陽武岡市田家渡中學,發生了這樣一幕,引發網友熱議:該中學某教師直接拿鐵錘將班級上「一位學生」的手機砸爛,當時全班的學生都在場,看著老師砸手機,面面相覷。 視頻一經發布到網絡,迅速引發網友熱議,褒貶不一。
  • 寒門如何出貴子:農村學生考上北大的因素分析
    而這些因素,正是我們分析向上流動渠道的關鍵所在,也是外界乃至於農村學生自己所忽視的。本文將從個人天賦、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關係幾個方面入手,分析農村學生考上北大的因素。此處先對個案情況做個簡要的敘述。
  • 雲南一老師強迫多名學生摔手機,原因:懲罰她們把手機帶到學校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越來越多地電子設備(電腦、平板、手機等)走進千家萬戶,而家庭裡也有越來越多的孩子們,使用電子產品玩得不亦樂乎,甚至於有些學生上學都隨身攜帶。前幾日在雲南一中學,3名學生帶手機進校,被老師發現後,強逼摔毀手機的視頻引起網民的熱烈討論。
  • 清北畢業生當高中老師的越來越多,是鳩佔鵲巢,還是自降身份
    近日,杭州名校學軍中學的一份教師聘用名單引發了社會關注,在聘用的35名教師中,33人是清北畢業生,且其中不乏碩士、博士。一時間,關於清北畢業生當中學老師到底是鳩佔鵲巢,還是自降身份的討論甚囂塵上。反對者有之,贊同者也不少。
  • 第31個教師節 傾聽紮根農村教育老師的心聲
    只要一有時間,歐興德便帶著學生們深入田間地頭採風。 市教委供圖 華龍網 發華龍網9月10日17時38分訊(記者 周夢瑩)農村教育有多難?也許那裡的老師最有發言權。今(10)日是教師節,我們選擇了兩位紮根在重慶農村教育一線的老師,聽他們講講那些過去的歲月以及如今的「蝶變」。
  • 宜豐欲撤併9鄉鎮中學遭質疑 家長指此舉將迫使學生進城讀書
    與此同時,該縣將規模較小或離縣城較近的鄉鎮農村學校進行合併,涉及橋西、石市、雙峰、澄塘、棠浦、天寶、芳溪、同安、花橋9個鄉鎮,其中後5個鄉鎮距縣城均超過20公裡,持反對撤併意見人數最多的為天寶鄉村民。  記者走進天寶中學,校長鄒解生告訴記者,目前該校學生有300餘人,老師40餘人。
  • 老師要求學生砸手機,被教育局停職,網友卻為老師感到不平!
    以前的教師可以說是權威者,對學生可以提出各種苛刻的要求,也可以體罰學生。但是如今時代發生變化,教師一切的做法都變得更加的謹慎,體罰學生已經成為過去式。因此,現在越來越多的老師都變得更加的「佛系」,只完成教學任務,對於學生品德方面基本沒有教育,不敢體罰學生,也不敢罵學生,害怕學生做出各種出格的行為。這樣的教師形象一直都存在著巨大的爭議,老師能不能管學生?
  • 老師勒令學生自行砸手機被停課調查,網友為此吵翻了
    來源 |人民日報客戶端、紅網、網友評論12月1日,雲南省紅河州蒙自市「鳴鷲鎮中學3名學生在教室講臺被勒令自行砸手機」的視頻引起網民熱議。通報全文如下:蒙自市教育體育局關於「鳴鷲鎮中學3名學生在教室講臺被勒令自行砸手機」事件的情況通報2020年12月1日,「鳴鷲鎮中學3名學生在教室講臺被勒令自行砸手機」視頻在各網絡平臺引起網民熱議。蒙自市教育體育局及時進行核實,網傳視頻屬實。
  • 缺寬帶少電腦,調研發現近半農村學生不能按時上網課
    調研顯示僅一半農村學生能按時上網課,擁有電腦的農村學生不足一成;農村信息化教學普遍缺乏家庭支持,疫情期間的居家在線學習或將拉大城鄉教育差距。但對於網絡條件欠佳且多數孩子沒有手機、電腦的農村來說,學習幾近陷入「泥沼」。日前,來自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下稱「基金會」)的一份報告揭示,居家信息化學習或將拉大城鄉教育差距,尤其在畢業班,學生的學業焦慮情緒加劇。 「過去關於教育信息化,大家的關注點在學校和老師。這次疫情體現了家庭對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同時也暴露出農村在這方面的短板。」
  • 為學生著想,山西這所中學設置安檢門和探測儀,阻止手機進學校
    開學本來是件很尋常的事情,可山西省某所中學的做法卻引起了網友的熱議。這所學校名叫範亭中學。在開學這天,該校在學校門口設置了安檢門和金屬探測儀兩重關卡,以確保學生無法帶手機入校。關於就「帶手機入校」這個問題,很多中小學都有相關規定,不允許學生帶手機進入校園。
  • 衡水中學作息表曝光,獲家長認可:不愧「數百學生進清北」的學校
    不過很多家長不知道的是,衡水中學最為看重的並不是文理科狀元等拔尖人才,而是它高達92.44%的一本升學率,和「數百學生進清北」的傲人數據。沒錯,以2019年高考為例,衡水中學考入中國最高學府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的學生總數為275人,是河北省其他重點中學的數倍,再創了衡水中學的輝煌。
  • 清北錄取農村學生超1300人,古代有多少寒門子弟能進「最高學府」
    考入北大、清華的農村學生越來越多近年來,很多人都在質疑北大、清華對「北京本地學生」照顧過多,對省外學生的錄取、尤其是對農村學生的錄取率普遍較低,那麼真實情況是這樣的嗎?清華大學對農村學生及貧困學生的錄取率呈逐年上漲趨勢,2018年的比例是17.9%,到了2020年,這一比例提升到20.2%。這就相當於,在3500名錄取新生當中,有超過707名農村學生或貧困學生錄取。
  • 河南最「窮」縣城中學,卻連續7年被清北錄取217人,全國第一
    省內的重點大學就一所,本科一批招生的大學也非常少,省外優秀學校招生人數又非常少,所以對於河南考生想要考上一所大學,可見競爭之大。不過在河南小縣城一所中學卻很霸氣,每年高考有半數考生能過一本,並且考上清華北大的學生也有幾十個,多年高考河南第一,這所中學就是鄲城一高。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河南最「窮」縣城中學,卻連續7年被清北錄取217人,全國第一。
  • 考上清華北大的農村學生能成為社會精英嗎
    不論是城市還是農村的,都有成功的,也都有失敗的,我覺得不要標籤化。在清華北大畢業也一定有混的不好的,我們也不必拿出那樣的例子,就說是由於出身農村等造成的這種片面的想法。一般的大學也會出金鳳凰,比如馬雲和馬化騰。生活是你自己的,你想把生活變成什麼樣,它就反饋給你什麼樣。
  • 2019年重慶北新巴蜀中學學生家長反饋情況
    2019年重慶北新巴蜀中學學生家長反饋情況   小升初對於需要擇校的家長來說,裡面的心酸與難以割捨只有自己才知道,我在五年級下期就開始了擇校準備,厚厚的自薦書,各種獎狀都成為了我每天需要翻閱的必備物品。
  • 超級中學的崛起,必然導致縣中的沒落,這對農村普通學生並非好事
    一流的生源幾乎全部去了超級中學,縣一中再無拔尖的學生,這種差距並不僅僅體現在高考,而是正在向中考乃至小學蔓延。這反映出了一個極大的問題,義務教育的差距已經開始拉開,並越來越明顯。l 優秀教職員工被挖走,師資成了很大問題超級中學的師資強嗎?很強!但這種強並不是超級中學自身造血能力強悍,而是通過各種手段兼收並蓄的結果。
  • 13歲女孩志願為農村學生募書 半年獲贈三千冊
    得知廣西巴馬農村娃缺少課外圖書,閘北區初一女生陳彥穎四處「化緣」——  知心姐姐半年募書三千冊  廣西河池地區,距上海1800多公裡的深山,有一群農村娃「讀書難」,更嚴重缺少課外書籍。13歲的閘北區青雲中學初一女生陳彥穎從未想過,有一天自己會為這些貧窮的農村娃四處「化緣」「討書」。從夏到冬,她為孩子們共募得書籍3000多冊。  昨天(7日)開學第一天,她和志願者爸爸媽媽、叔叔伯伯們來到閔行區花園小學,希望發動更多的學生和家長加入捐書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