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相聲界這麼講究師承輩分?

2020-12-20 明哈說娛樂

個人覺得吧,相聲乃至曲藝這玩意,跟唱歌拍戲不一樣,你唱歌拍戲可能是講運氣,有可能是你天賦異稟或者人脈神通,一不小心你就自學成才進去入門了,然後還混的挺好,比如唱歌的超級男生女生,演戲的星二代,或者路人星探的千裡馬,只有你一不留神進去了,然後碰巧混的好,都能稱為前輩或者老師。

但相聲和曲藝這門藝術,很需要師傅領進門,不是說你買幾本書看幾年理論知識或者整箱子光碟研究幾年視頻,出來你就會說了,不是。

拿相聲為例,很多包袱和技巧都是師傅跟弟子口口相傳言傳身教,外人根本學不會也學不到,所以師傅很重要,或者是師承何人很重要。

兒徒兒徒,師傅跟父親都差不多,地位很高,這就跟古時候各大門派一樣,師兄師弟師叔師伯,門兒清著呢,幾代弟子和幾代弟子地位和待遇就是不一樣,所以,相聲這門藝術輩分覺得不能亂,嶽雲鵬名氣大不大,但還得給為他捧哏的孫越叫師叔。

爭輩分,講門戶,是相聲界早有的弊端,但也是特點,改不了,也沒法改,不管是主流還是非主流相聲,誰亂輩分誰死,不騙你。

相關焦點

  • 現今相聲界的輩分是怎麼樣子?師承有多重要?
    輩分的強調,我感覺就是近十年的事情,舊中國我們不聊,進了新中國後,新一代相聲演員強調的是師承,對輩分並沒有那麼強調,舉個例子,于謙拜師石富寬,他在節目裡說非常感謝李金鬥,一開始他是經常到李家玩,後來李金鬥說你看你喜歡誰,想拜誰為師我給你介紹,于謙就說石富寬,李金鬥找了石富寬,石富寬開始是說不收徒弟的
  • 張國立在相聲界有什麼輩分?
    當然,張國立在相聲圈並沒有輩分,也沒有師承,不過他會不少相聲段子,和相聲圈的不少知名大腕也有不少交情,這就為他和相聲搭了個橋梁!要說張國立和相聲的關聯,還得從他的早年經歷說起。這就是張國立和相聲界的關係,相比於演戲,說相聲的張國立也許沒有特別專業,但他還是會些曲藝表演的。只是關係歸關係,張國立在相聲界其實是沒有輩分的,因為輩分不是說說相聲或是和相聲界大咖是兄弟就有的,它還需要一個拜師儀式。
  • 屬於什麼輩分?
    如果是的話,他又屬於相聲界什麼輩分呢? 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相聲界內部雖然還有一些人講究什麼拜師、擺知、引保代這樣的老規矩,但在整個相聲行業這些東西都逐漸淡化了,所以很多說相聲的人都沒有師承也沒有拜師,也沒人會追究洛桑師父是誰
  • 他們是相聲界最後的寶藏,碩果僅存的相聲寶字輩藝人
    相聲,曾經是一個口口相傳的行業,因此特別講究師承。相聲,又是一個跑江湖的行當,因此也講究輩分。如今的相聲界師徒制已經逐漸轉向僱傭制或者契約制,相聲創作也逐漸從「跟師父學」變成「向網絡學」。此外,馬三立曾在1988年公開收姜寶林為徒,這是有駱玉笙等前輩在場見證的情況下正式的收徒儀式,還有錄音為證,但總有些人質疑姜寶林的師承。此外,姜寶林晚年收徒裘英俊和於丹等人也經常被人詬病,實際上,裘英俊於丹比起馬小川馬六甲兄弟以及謝金來,也配得上一個文字輩身份。
  • 相聲界輩分趣聞:八零後文字輩藝人各有奇葩
    相聲界的輩分的排法有兩種,一種是按照幾代進行排列,比如張三祿是第一代,朱紹文第二代,馮昆治第三代,李德鍚第四代,張壽臣第五代,侯寶林第六代,馬季第七代,郭德綱第八代,再往下就無法統計了,比如郭德綱的一眾徒子徒孫們。
  • 一百年的笑聲:談相聲界的輩分(三)
    今天咱們再說相聲界和輩分有關的故事。今兒說誰呢,咱們就說一回相聲演員中的父子吧。有兩對一定要放在開頭提,那就是北京的侯寶林侯耀文和天津的馬三立馬志明。這幾位大夥應該都比較熟悉,在相聲界,隨便拿出來一個都是大名鼎鼎的人物。侯寶林幼時學戲,後拜師朱闊泉改說相聲。這就奠定了侯寶林的相聲以柳活見長的特點,比如《戲劇與方言》、《失空斬》都是經典的相聲段子。特別是他對相聲進行了改編,去除了很多相聲中的糟粕,使相聲真正變成了老少鹹宜的藝術。
  • 姜昆和郭德綱都要喊他們師叔,盤點五位相聲界年輕大輩
    隨著相聲行業的發展,「輩分」這個詞幾乎註定在不久的將來變成文物。現在好歹還有一個「德壽寶文明」的傳承在,以後估計沒幾個人會去記什麼相聲第十代第十一代藝人,不好記不說,還不好聽,弄得跟丐幫似的。就因為「輩分」即將遠去,我們才更珍惜現在已經為數不多的帶字輩的相聲演員。
  • 相聲界輩分漫談,有人拿它當命有人不屑一顧
    如果把對相聲輩分的心態整理一下,大概可以分為以下四類:對輩分完全不看重型代表人物:田立禾,高鳳山石富寬于謙一支田立禾先生主動降輩在相聲界也被傳為美談,他身為張壽臣的關門弟子,年齡比師兄們小出去十幾歲甚至幾十歲,像文字輩的蘇文茂都是他老大哥一級
  • 相聲界的拜師有什麼講究嗎?郭德綱當初,收曹雲金拜師費了嗎?
    我們知道相聲界是十分講究輩分的一個圈子,在相聲界講究先學藝再效力,徒弟需要給師父禮金,並且負責各種禮儀儀式的費用,在還是學徒期間,徒弟的吃穿住行都是由師父給的,並且不再繳費,在這期間的收入則全部都歸師父所有,逢年過節、師父師娘過生日等有儀式感的日子,徒弟要給師父師娘買禮物,同時,在學有所成折後,徒弟還需要給師父效力,這叫謝師恩。
  • 當今相聲界輩分最高的幾個人,個個身有絕活,實力不比郭德綱差
    當今相聲界輩分最高的幾個人,個個身有絕活,實力不比郭德綱差。就在今年,眾多大家所熟悉的名人相繼離世,尤其是相聲界走了常寶華、師勝傑、謝天順等相聲名家,不知不覺,給我們帶來諸多歡聲笑語的老藝人們,都已人到晚年,歲月催人老,相聲界最高輩分的「寶字輩」,還有哪些人呢?
  • 相聲界輩分等級劃分嚴格嗎?看了嶽雲鵬的表現就知道了
    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是德雲社輩分問題。不知道大家對於相聲有多少了解。在相聲界,有什麼東西是分場合的呢?我想就算是不怎麼了解相聲的人也能回答上來這個問題:輩分。但是輩分這種東西只有在臺下才會有很明顯的表示,在臺上表演的時候是不會拘泥於這些小節。
  • 黃磊的輩分這麼高?整個娛樂圈,只有他敢這麼稱呼郭德綱!
    郭德綱是現如今相聲界有名的人物,德雲社就是在郭德綱的帶領下發展的很輝煌,甚至至今德雲社已經完全的壟斷了相聲行業。郭德綱在娛樂圈裡面的地位很高,是德高望重的一位人物,很受大家的尊敬,他不僅有不少的徒弟,圈內的不少的人也都尊稱他一聲郭老師。
  • 馬東跟姜昆之間的關係是怎麼樣的,為什麼馬東從小管姜昆叫叔叔?
    說有關係呢,姜昆先生師從馬東的父親馬季先生,是相聲界的「明字輩」(馬季先生師從「寶字輩」的侯寶林先生、屬於「文」字輩)。說起來,姜昆先生在相聲界的輩分其實並不算高,跟德雲社的「班主」郭德綱先生平輩,比「侯二爺」和「侯三爺」要低一輩、比「少馬爺」更是要低上兩輩!馬東作為馬季先生的公子,與馬季先生的徒弟姜昆先生自然是有關係的。可說沒關係呢,也不是完全沒有道理。
  • DWG隊員向Theshy低頭打招呼,韓國電競圈和娛樂圈對輩分太講究!
    可能是他沒有看到也可能是不需要,看到這樣的狀況很多網友也是感嘆道:「韓國電競圈輩分真的是太講究了。」雖然說Theshy的年齡不大,甚至可能還要比nuguri和canyon小一些,但是因為出道太早,再加上去年總決賽上的超神發揮,現在是「世界第一上單」最熱門人選,相對於nuguri和canyon,Theshy在韓國電競圈的輩分真的是超出太多了。
  • 常寶豐喜收高徒,天津相聲界老前輩集體亮相,高峰的出現意義非凡
    就在8.22日相聲界發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郭德綱的開蒙恩師常寶豐先生喜收高徒。與此同時,常寶豐先生也獲得了天津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相聲」代表性傳承人的身份。這是繼常寶霆獲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之後,常氏家族又喜獲殊榮。在當天的收徒儀式上,可以說相聲界「大咖」雲集。
  • 德雲社之「三代目」劉筱亭,明明輩分最低,卻成為大家的「二哥」
    嶽雲鵬都這麼火了,每次在臺上還是非常謙遜,自稱是相聲界的一名「小學生」。雖然他和張九泰等人都是同批學員,年紀也差不多,可按照輩分來說,劉筱亭見到昔日同窗都要喊一聲「師叔」。一開始大家都挺彆扭的,正好欒雲平的徒弟高筱貝是劉筱亭的表弟,平常總是「二哥」叫著,乾脆大家也都跟著叫開了。
  • 淺談一下農村的輩分,小編人生的稱呼前後反轉,哭笑不得
    文:二妮 圖:網絡搜集輩分,顧名思義:家族、親友之間的世襲次第。而農村過去對輩分的強調,源於儒家文化幾千年來的影響。中國是一個禮儀之邦,更注重輩分的講究。為什麼這些村子叫這些名字。村裡有一個大姓,勢必涉及到同族同姓宗親的輩分的高低,彼此見面行禮的稱謂。在我們村,我們姓朱的有四支傳承下來,俗稱老四門,我所在一支的祖先曾是四門中的老大。所以,傳下來的代數比其他幾支要多。很不幸,小編的輩分在村裡屬於低的,老家的話說,輩分賊免,免到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