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是相聲界最後的寶藏,碩果僅存的相聲寶字輩藝人

2020-12-16 相聲小品電影電視

相聲,曾經是一個口口相傳的行業,因此特別講究師承。

相聲,又是一個跑江湖的行當,因此也講究輩分。

如今的相聲界師徒制已經逐漸轉向僱傭制或者契約制,相聲創作也逐漸從「跟師父學」變成「向網絡學」。

現在已經難以在相聲舞臺上聽到正經的相聲,因此我們越來越懷念相聲老前輩。

隨著時間的流逝,如今的相聲界在世的前輩已經不多了,這其中最珍貴的無疑是屈指可數的寶字輩藝人。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相聲界還在世的寶字輩藝人只有不到二十位了,這其中比較知名的有以下十位。

一,楊寶璋

1925年生,原名楊雲貴,著名相聲前輩陶湘九的徒弟,河南相聲的代表人物。

楊寶璋是目前在世的年齡最大的寶字輩藝人,比常寶豐等人要大二十多歲,他擅長文哏,曾和侯寶林同臺,還在央視錄過長篇單口相聲《劉羅鍋傳奇》。

楊老九十歲壽辰時,郭德綱曾經去探望,戲稱「推了一個八千萬的商演來的。」

等到德雲社二十周年時,楊寶璋應邀參加,回了一掛:「推了一個一億六的堂會來的,侯寶林組的,沒敢去。」

二、姜寶林

姜寶林有很多資料在網絡上都是錯誤的,比如他實際出生於1928年,但很多資料都寫他出生於1938年。他早年跟陳紫荃和吉坪三以及李潔塵學藝,不是跟著陳子貞學藝。

此外,馬三立曾在1988年公開收姜寶林為徒,這是有駱玉笙等前輩在場見證的情況下正式的收徒儀式,還有錄音為證,但總有些人質疑姜寶林的師承。

此外,姜寶林晚年收徒裘英俊和於丹等人也經常被人詬病,實際上,裘英俊於丹比起馬小川馬六甲兄弟以及謝金來,也配得上一個文字輩身份。

姜寶林還是侯寶林晚年的最後一位相聲搭檔。

三、陳湧泉

1932年生於北京,外祖父鍾子良和父親陳子貞都是清門相聲的代表,像《八大改行》《賣五器》等經典相聲都是鍾子良的作品。

陳湧泉一直被議論的事情就是他的「降輩分」之說,他和高鳳山的降輩還不屬於同一類情況,陳湧泉進入相聲行業較晚,是自己選擇了拜師壽字輩譚伯儒的,因此從他進入相聲行業就是寶字輩,也可以說沒降過輩分。

陳湧泉也算大器晚成的一位相聲演員,通過和徒孫輩的李金鬥合作,他在退休前成為全國聞名的相聲藝人。

同時,陳湧泉也是清門相聲最純正的繼承人。

四、楊少華

1932年生於北京,12歲開始在啟明茶社打雜,並在這裡口盟拜師郭榮啟。

楊少華也是一位經常被議論輩分的老藝人,不過目前來看,他的寶字輩早已經是相聲界公認的,之所以之前有議論,還是由於他和少馬以及趙偉洲的一些恩怨引發的。

楊少華成名比陳湧泉更晚,可以說他是趙偉洲一手捧紅的,然後一發不可收拾。

五、田立禾

1935年生於天津,著名中醫田寶琛的兒子,常寶堃的粉絲,結果卻成了常寶堃師父張壽臣的關門弟子。

但是,張壽臣收田立禾此舉在天津相聲界遭到非議,最後田立禾主動和幾位文字輩的師侄結拜為兄弟,平息了這場爭論。

有意思的是,田立禾的妻子張文霞也是自己的師侄。

此外,田老爺子還是曹雲金的啟蒙老師。

六、楊振華

1936年生於瀋陽,早年愛好藝術,1957年他拜師楊海荃進入相聲行業。

楊振華也有一些關於輩分的爭議,有人說他應該屬於文字輩等等。其實東北馮家門由於傳承比較慢,因此比起關門的同行來確實普遍輩分顯得大,但沒辦法,馮家門也是根正苗紅的相聲世家,馮振聲(和馬桂元徒弟馮寶華重名)就是德字輩,會用法語說相聲的楊海荃就是壽字輩,楊振華金炳昶就是寶字輩。

楊振華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紅極一時,在全國是和馬季不相上下的相聲明星,其相聲諷刺辛辣大膽,颱風還非常新潮,著名的吉他相聲就是楊振華給帶起來的。

現在據說楊老爺子也開始「抖」起來了,人老心不老。

七、張立林

1945年生於天津,張壽臣的兒子,趙佩茹的代拉師弟,也就是焦少海的徒弟。

張立林經常合作的是耿寶林兒子耿伯春,比較擅長說的都是一些非常老又非常罕見的段子,堪稱家學深厚。只是張先生一向比較低調,因此天津之外的關注度不高,但只要是做關於張壽臣的節目,張立林必定是首選嘉賓。

八、常寶慶

1944年生於天津,常連安的第五個兒子(不計夭折的),大排行第八位,因此被大家稱為常八爺。

可能是他常年在福州軍區文工團工作的原因,常寶慶居然一直沒有相聲師承,他退休後回到天津,直到2018年才由田立禾代拉進門成為張壽臣的徒弟。他大概也是寶字輩裡最後一位拜師進門的。

九、馬志明

1945年生於天津,回族,馬三立的大兒子。

少馬的相聲啟蒙老師是周蛤蟆周德山,師父是朱闊泉,但他真正的相聲老師還是他父親馬三立,因此少馬也是最正宗的馬家相聲傳人。

少馬的活瓷實,大氣,關鍵是他會的也多,一曲白派京韻乃是相聲界的高手。此外,他還精於相聲創作,一段《糾紛》堪稱哏都市歌。

十、常寶豐

1947年生於北京,滿族,常連安第六個兒子,大排行第九,因此被大家稱為常九爺。常寶豐和三哥常寶霆八哥常寶慶乃是一母所生,和大哥常寶堃二哥常寶霖以及四哥常寶華乃是同父異母的兄弟。

1985年常寶豐拜師馬三立,成為馬家相聲弟子,不過他這也是屬於帶藝投師,真正的相聲還是在常家學的。常寶豐還是馬志良兒子馬小川的師父。

當然,常寶豐現在經常被提起的另一個身份就是郭德綱的開蒙老師。

此外,常九爺現在也是與時俱進開始玩兒直播了。

以上就是十位在世的相對最知名的寶字輩藝人。

除此之外,於俊波的兩位公子於連仲是郭啟儒的徒弟,於春藻是侯一塵的徒弟,他們也是寶字輩藝人。

還有,著名相聲女藝人張寶珠,原名張玉妹,她是焦少海的徒弟,因此她也是在世的寶字輩藝人。

還有,馬德祿的徒孫,高桂清的弟子,長期紮根山東的劉廣璽也是寶字輩藝人。

此外,侯一塵的兒子,張壽臣的徒弟侯少塵,據說也在世,但筆者搜集不到他的信息,有知道的讀者不妨分享一下。

像石富寬、崔琦等人由於師父高鳳山的降輩已經是事實上的文字輩,因此不能算寶字輩。

薛永年先生的徒弟如範志強、賈靜美子、劉雄等人也不能算,因為薛永年雖然名義上是壽字輩,但他一直以文字輩行走江湖,因此他的徒弟也是以明字輩進入相聲行業的。

最後,寶字輩藝人普遍相聲功底深厚,掌握的相聲也多,堪稱我國相聲界最後的寶藏,在此祝福老先生們健康長壽。

相關焦點

  • 相聲界輩分趣聞:八零後文字輩藝人各有奇葩
    還有一種就是按字排輩,比較通用的是「德壽寶文明」,或者是「德壽立仁義」,另外馬三立先生的徒弟是笑字輩,所以也有德壽笑的說法。另外德雲社張文順用家譜的德字收徒,給相聲界輸出了一堆德字輩藝人,跟第四代撞車,這也是一大奇觀。就因為這種等級森嚴的師承制度,讓相聲界抱團成風,為了輩分到處拜師認爹,弄得烏煙瘴氣。
  • 姜昆和郭德綱都要喊他們師叔,盤點五位相聲界年輕大輩
    隨著相聲行業的發展,「輩分」這個詞幾乎註定在不久的將來變成文物。現在好歹還有一個「德壽寶文明」的傳承在,以後估計沒幾個人會去記什麼相聲第十代第十一代藝人,不好記不說,還不好聽,弄得跟丐幫似的。就因為「輩分」即將遠去,我們才更珍惜現在已經為數不多的帶字輩的相聲演員。
  • 相聲界中的相聲八德分別指誰?他們對相聲有何特殊貢獻?
    相聲八德,是指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初活躍於京津一帶著名的八位相聲大師。他們分別指誰? 相聲八德: 1、馬德祿 馬德祿,原名馬恩祿,出生於1882年,相聲演員。他是相聲大師馬三立的父親,相聲八德」之一。
  • 郭德綱的師兄楊進明,被主持人介紹為相聲界的新人,怎麼回事呢?
    12月9日,德雲社相聲演員楊進明通過社交平臺發布了一則視頻,雖然視頻拍的有些晃動,但是還是能夠看出老先生內心的歡喜,在視頻中,楊進明參加了《男人世界》這一綜藝節目,主持人介紹他的時候卻稱是相聲界的新人,怎麼回事呢?
  • 當今相聲界輩分最高的幾個人,個個身有絕活,實力不比郭德綱差
    就在今年,眾多大家所熟悉的名人相繼離世,尤其是相聲界走了常寶華、師勝傑、謝天順等相聲名家,不知不覺,給我們帶來諸多歡聲笑語的老藝人們,都已人到晚年,歲月催人老,相聲界最高輩分的「寶字輩」,還有哪些人呢?
  • 現今相聲界的輩分是怎麼樣子?師承有多重要?
    輩分的強調,我感覺就是近十年的事情,舊中國我們不聊,進了新中國後,新一代相聲演員強調的是師承,對輩分並沒有那麼強調,舉個例子,于謙拜師石富寬,他在節目裡說非常感謝李金鬥,一開始他是經常到李家玩,後來李金鬥說你看你喜歡誰,想拜誰為師我給你介紹,于謙就說石富寬,李金鬥找了石富寬,石富寬開始是說不收徒弟的
  • 相聲界輩分漫談,有人拿它當命有人不屑一顧
    而五兄弟裡面的姜寶林,原本有個師父吉平三,高聞元的徒弟,等於是德字輩,那麼姜寶林就是壽字輩了。但姜寶林後來又拜了李潔塵為師,等於降到文字輩。後來跟李潔塵處得不好,馬老又在燕春樓公開說姜寶林是自己徒弟,那就等於姜寶林成了寶字輩。但姜寶林從來不以寶字輩自居,姜寶林的徒弟裘英俊於丹等,也不可能喊李伯祥魏文亮師哥,畢竟這種大輩兒頂著沒用,而且招人恨。
  • 相聲拜師軼事,父親不能收兒子為徒,孫子卻可以是爺爺的徒孫
    相聲界在拜師話題上經常被津津樂道的一件事是,同為相聲藝人,一家子的父親是不能收兒子為徒的。這是為什麼呢?其實,這本不是相聲行業獨有的規矩,所謂「易子而教」的典故在我國歷史上已經存在兩千多年了。此外,有意思的是,相聲界還存在一種特殊的情況,那就是父親雖然不是兒子的師父,可爺爺卻是孫子的親師爺。能出現這種情況也是有嚴苛條件的,最關鍵一點就是必須是曲藝世家,至少有兩輩人從事相聲行業,另外爺爺這一輩還得有徒弟,最好是爭氣的徒弟。雖然這種現象極其少見,但還是有的,我們捋一捋。
  • 他是東北相聲領軍人物 傳說他收自己兒子為徒 這可是欺師滅祖的事
    中國相聲界有馬、常、侯三大家,其實東北的馮家、濟南的孫家也都是鼎鼎有名的相聲大家庭。這一篇蕭陶就來說一說東北的馮家。侯寶林(左四)在東北,左二為薛寶琨東北的馮家說相聲是從馮昆志開始的。馮昆志是地道的北京人。《相聲大詞典》稱,馮昆志拜朱紹文為師,成為第二代相聲藝人。朱紹文外號「窮不怕」。
  • 相聲門最純血脈?馬三立回憶相聲祖師爺,當時要拜長鬍子唐明皇
    細算起來,德雲社的班主郭德綱是相聲門「明」字輩,而張雲雷等人目前還沒有相聲門的大排行字輩。相聲起於哪朝哪代?有人考證,春秋戰國時代的宮廷小丑俳優,就是相聲界的老祖宗;也有人說,漢朝善於講笑話的東方朔是相聲界的祖師;還有人說,相聲是清鹹豐年間,落魄北京的文人朱紹文(綽號「窮不怕」)創始的。
  • 侯寶林與馬三立先生,的相聲藝術造詣,誰更高一籌!
    侯寶林是通過自學、偷藝等方式才慢慢進入相聲行業的,等到他有一定水平之後才被朱闊泉收入門下,不然他天天挨同行的欺負。侯寶林闖關東失敗後差點病死,病好以後1940年得到機會到天津演出,在燕樂戲院一炮而紅,隨後又進入五檔相聲之列,可謂紅遍天津。即使在他回到北京後的1947年,天津報紙搞相聲藝人評選,侯寶林力壓郭常寶堃和郭榮起奪得首席位置。
  • 你如何看待《相聲有新人》相聲演員姬天語被淘汰?
    當最具人氣的女相聲藝人賈玲演小品、拍影視、當老闆之後;當相聲界最會說相聲的藝人張文霞先生過世之後,當相聲界最美的藝人姬天語在《相聲有新人》淘汰之後,可以說中國相聲界的女藝人,已經沒有了以後!昨晚的姬天語真的好美,一身淡雅別致的旗袍裝非常驚豔,不愧是中國相聲界的第一美女藝人。昨天的姬天語也發揮出了自己的水平,搭檔劉喆更是豁出去了老命。可是這都無法阻止她們被淘汰出局的命運,儘管她們對戰的是實力、名氣都略遜一籌的大魔王郭陽郭亮。
  • 一百年的笑聲:談相聲界的輩分(三)
    今天咱們再說相聲界和輩分有關的故事。今兒說誰呢,咱們就說一回相聲演員中的父子吧。有兩對一定要放在開頭提,那就是北京的侯寶林侯耀文和天津的馬三立馬志明。這幾位大夥應該都比較熟悉,在相聲界,隨便拿出來一個都是大名鼎鼎的人物。侯寶林幼時學戲,後拜師朱闊泉改說相聲。這就奠定了侯寶林的相聲以柳活見長的特點,比如《戲劇與方言》、《失空斬》都是經典的相聲段子。特別是他對相聲進行了改編,去除了很多相聲中的糟粕,使相聲真正變成了老少鹹宜的藝術。
  • 真正的侯門相聲弟子,賈玲王迅姬天語都是,沒有侯震郭德綱
    所謂侯門相聲,一般意義上指的是侯寶林門下,為啥不是侯耀文門下呢,因為侯寶林江湖地位和藝術修為更高啊,侯耀文沒有超過他父親也沒超過他師父,自然侯門相聲要從侯寶林算起。侯寶林屬於寶字輩藝人,從他以下,侯門相聲目前已經傳了四代,筆者將這四代正宗侯門相聲弟子中的代表人物列以下。
  • 津人津事一相聲藝人獲稱藝術家的 他是第一人 中南海都有他的身影
    11歲拜師閻澤普學習京劇,後改行拜師朱闊泉學說相聲。不同於出身藝人世家幼年登臺,年少成名的寶字輩相聲藝人常寶堃,趙佩茹等人,侯寶林算是大器晚成。由於專業學習過京劇,侯寶林的相聲加入了大量的京劇學唱,行腔韻味俱佳,周信芳大師評價其水準超過了很多專業京劇演員,受歡迎程度空前。
  • 相聲界兩大師門成敗,粉絲對師父評價成亮點,但說相聲我只佩服他
    暖暖的陽光,暖暖的心情,今天又是周六,給粉絲們繼續昨天的話題,最近的相聲界也是風生水起的,說起這個相聲我們首先想到的是東北趙本山,北京郭德綱,兩個都是北方最有名的,還可以說是相聲界的排頭兵,而兩個不同師門卻迎來了不一樣的感受,德雲社的相聲最近最火的要屬嶽雲鵬的最為搞笑,劉老根下邊最火的是宋小寶
  • 《洛桑學藝》裡的洛桑,他也是相聲演員嗎?屬於什麼輩分?
    曾經有一個藏族小夥子,他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一度紅遍全國,他的出現讓整個相聲界為之一振,他和老師一起表演的節目《洛桑學藝》曾經被譽為相聲界的一股清流。 他就是洛桑,一顆划過相聲天空的璀璨流星。
  • 相聲史上的擺知儀式,馬三立的拜師禮可謂典型,馬季拜師禮很隆重
    擺知,也有人寫作擺枝,是曲藝界的一種儀式,並不為相聲所獨有。到底是擺知還是擺枝?其實第一種說法比較妥切,進行一個儀式,廣而告之。與之相對的情況叫「口盟」,顧名思義是師父口頭承認弟子,但有名無分,不能入相聲的家譜。像是郭德綱將歐弟列入《德雲家譜》口盟弟子的行列,雖有師徒的名分,但並不為相聲界所承認。
  • 相聲界的祖師爺原來是他
    相聲作為傳統曲藝的一種表演形式,已經存在很長時間了。大家看電視經常會看到一些傳統曲藝藝人都會在一些表演開場之前,祭拜祖師爺,求的祖師爺庇護,能夠演出順利。那麼相聲作為中國傳統的曲藝形式,當然也有行業的祖師爺了,至於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