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聲作為傳統曲藝的一種表演形式,已經存在很長時間了。大家看電視經常會看到一些傳統曲藝藝人都會在一些表演開場之前,祭拜祖師爺,求的祖師爺庇護,能夠演出順利。
那麼相聲作為中國傳統的曲藝形式,當然也有行業的祖師爺了,至於是誰?作為觀眾知道的恐怕不多。這裡先簡單介紹一下。相聲,一種民間說唱形式的曲藝。它以說、學、逗、唱為形式,突出其特點。著名相聲演員有張壽臣,馬三立,侯寶林,劉寶瑞, 馬季,侯耀文,蘇文茂,郭德綱等。
中國相聲有三大發源地:北京天橋、天津勸業場和南京夫子廟。相聲藝術源於華北,流行於京津冀,普及於全國及海內外,始於明清,盛於當代。主要採用口頭方式表演。表演形式有單口相聲、對口相聲、群口相聲等,是紮根於民間、源於生活、又深受群眾歡迎的曲藝表演藝術形式。一般都認為是起源於清朝的同治年間,但是這種說法是不準確的。
據相聲泰鬥馬三立先生生前回憶,在拜周德山為師的儀式中,供奉著東方朔的牌位。這就說明相聲這種曲藝形式可以追溯到漢朝(東方朔和漢武帝時期的常侍郎、太中大夫)。
西漢的東方朔學識淵博,談吐幽默。因他號「曼倩」,過去有人稱相聲是「曼倩藝術」。不少學者一致認為「東方朔」早期的創作的「參軍戲」就是相聲的雛形。加上「馬三立「自述」拜師禮「曾給東方朔畫像行過跪拜之禮,所以由此可見相聲的祖師爺追溯到西漢時期,東方朔應該算相聲這個曲藝形式的祖師爺了。
說起東方朔,應該有很多的朋友都看過一部電視劇《漢武大帝》裡面的東方朔雖然看不到相聲的影子,但是東方朔在西漢時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
至於目前相聲界公認的祖師爺是朱紹文,中國近代藝人,相聲創始人,藝名「窮不怕」。隸漢軍旗。祖籍浙江紹興,世居北京,藝術活動主要在清同治、光緒年間。與醋溺膏、韓麻子、盆禿子、田瘸子、醜孫子、鼻嗡子、常傻子等七位藝人稱為第一波「天橋八大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