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舊中國三教九流的話題,特別是在藝人中極為有趣的文化現象。咱先說說「優孟衣冠」這則成語的由來。優孟衣冠,本義指古代表演樂舞、雜戲的藝人。宋元以後,比喻戲曲藝人、演員假扮古人或模仿他人,也指登場演戲。這則成語出自《史記.滑稽列傳》。
優孟,是中國戲劇界的始祖,「楚宮百戲」 就是他創造的。他是楚莊王、楚共王時期郢都人,是頗受歡迎的宮廷藝臣。為了紀念這位戲劇界的先師,後人修建了老郎店。廟中供奉優孟像,以供演藝界人士、梨園子弟前往祭拜。
崇拜祖師爺和行業保護神以及其他一些神靈是藝人群體中一個複雜但卻非常重要的社會文化現象。從事不同行業的人供奉著不同的祖師爺和行業保護神,如中醫行業祖師為華佗,木匠業祖師為魯班等等。在戲曲行業,則尊老郎神為祖師爺。藝人對老郎神頂禮膜拜,並堅信「祖師爺賞飯吃」如若開罪老郎神,就沒有飯吃。老郎廟是舊時藝人的精神寄託場所。
關於老郎廟裡供奉的尊神究竟是誰?除了優孟說,還有另一個版本——老郎乃是唐明皇李隆基。唐明皇愛江山更愛美人,他和楊貴妃皓首紅顏的愛情故事通過《長恨歌》得到千古傳誦。李隆基極富音樂才華,對我國的音樂發展有重大影響。他擅長作曲如《霓裳羽衣曲》等,他能親自演奏樂器如琵琶、二胡、笛子。李隆基登基後在皇宮「梨園」內設置教坊專門培養戲曲演員,這就是後來稱戲班為「梨園」的由來,也是戲曲藝人尊崇李隆基為祖師「老郎」的緣由。
四海為家是江湖藝人的生活特點之一,地方當局對他們雖然有一定的管理、控制,但是行業規定和行業組織對他們的約束力似乎更大一些。這與傳統社會中藝人地位低有關。舊時藝人地位低下,為四大賤民「皂卒倡優」之一。但藝人所尊奉的祖師爺地位卻不低,有借祖師抬高藝人自身地位的用意。
在神靈崇拜中,曲藝供奉的祖師爺是周莊王;而相聲供奉的祖師爺是有一綹鬍鬚的東方朔;表演戲法雜技的藝人供奉的祖師爺是呂洞賓;吹鼓手的祖師爺是是韓湘子。即使在同一種藝術表演形式中,表演不同曲種的藝人所供奉的祖師爺也不盡相同。
如戲劇演員供奉的祖師爺普遍是李隆基。而扮演不同角色和行當的藝人以及從事不同工種的人,所信奉的神靈也有一 定的差異。文角供奉翼宿星君,又叫三聖老郎;武行供奉「五昌兵大元帥」和白猿;管戲箱的供奉青衣童子;梳頭化妝的供奉觀世音,他們每次給藝人化妝的時候都要把觀世音的牌位放在化妝桌上。
藝人們深信祖師爺和行業保護神能夠保佑自己的表演順利、事業興旺。所以在拜神的時候都非常虔誠。表演前,藝人要進後臺向神像五大家(狐狸、黃鼠狼、刺蝟、長蟲、老鼠)及南海觀世音和祖師爺作揖致敬,然後再向舞臺的四周鞠躬行禮。祈求保佑演出成功,演出結束後,還要向祖師爺和行業保護神還願,以示感謝。
「日食千家飯,眼觀萬人喜,錦繡包窮骨,死無葬身地。」舊時藝人為了求生存,不得不請出風流皇帝唐明皇作為本行的保護神來裝潢門面,用以抬高自己的社會地位;不得不求行業保護神在冥冥之中保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