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意思是行業沒有高低貴賤,只要幹好了都能成為「狀元」。話雖如此,但是每個行業都在絞盡腦汁地找一位祖師爺,大多數祖師爺找得讓人啼笑皆非。
妓女供奉的祖師爺是誰?答案是管仲,因為他為了擴大齊國財源,繁榮齊國的貿易經濟,把這個行業做了一系列「規範化」管理,具體就不說了,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讀讀這位春秋戰國時的歷史人物。
丐幫的祖師爺是誰?不是洪七公,他們供奉的是明太祖朱元璋,這就有點意思了。丐幫的歷史太長久了,但是直到元朝末年朱重八(後改名朱元璋)光榮的有了一段討飯經歷,後來又成為明朝開國皇帝。
估計朱元璋也沒想到,因為自己的這段討飯經歷,成為了後來這些討飯人的偶像,並且成為這個行業的祖師爺,這實在是莫大的諷刺。
相聲行業也是如此,到今天為止,相聲行業有三位祖師爺,其中第一位祖師爺是漢武帝時期的名臣東方朔,史書記載東方朔性格詼諧,在遇到事情的時候不按常理出牌,總是在幽默中解決問題。
即使在漢朝的朝堂之上,當漢武帝和大臣們討論軍機大事的時候,東方朔也能用一些通俗易懂的家常小事,來闡述自己的觀點,不知不覺中達到說服漢武帝的目的。
為什麼相聲行業要尊東方朔為祖師爺,成為精神寄託?可能這就是原因所在。在很多大事上,用讓人意料之外的方式表達,這不就是相聲裡的現掛嗎?
第二位相聲行業公認的祖師爺是窮不怕朱少文先生,之所以朱少文先生成為公認的祖師爺,是因為他本身是一位學識淵博的文化人,創作了大量經典作品,並且樹立了後來很多相聲傳統。
按照現在流行的語言來描述,朱少文先生是把鬆散的相聲行業,做到了系統化規範化的人。正因為這個改變,才讓相聲傳承有了一定之規,創作的大量作品,讓後來的晚輩們有了吃飯的根本。
既然相聲行業公認朱少文先生是祖師爺,那麼張三祿先生又是怎麼來的呢?其實這是一條無解的直線。
就像郭德綱曾經說的那樣,朱少文先生肯定不是第一個說相聲的前輩藝人,很多人開始考證,後來考證出來了,在朱少文之前還有一位張三祿。這些人考證出來,朱少文曾經稱呼張三祿「老師」,因此認為朱少文的師父是張三祿先生。
這就有意思了,難道張三祿先生真的是第一位說相聲的前輩嗎?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在張先生之前肯定還有一些民間藝人,只是沒有名姓流傳下來罷了。
據說,相聲這個名字就是張三祿先生取得,而且他從八角鼓藝術中,提取出「說學逗唱」作為相聲演員的基本功。
儘管如此,張三祿先生到底能不能尊為相聲行業的祖師爺,至今都爭論不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