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戰役時德軍還有挽回戰局的可能嗎?

2020-12-15 阿成歷史說

其實不要說等到柏林戰役了,應該說只要是英美盟軍在諾曼第登陸成功後,德軍的敗局就已經註定了。因為當時德國和美英蘇三個大國相抗衡,一個美國的實力就超過了他。戰局是不可能改變的。

但如果假設德國在那時和某些納粹設想的一樣,和美英全面媾和,再調集全部的兵力抵禦蘇聯的進攻,戰局的挽回還是有可能的。

當時德國在義大利在捷克在丹麥和挪威都還有大量的部隊,中央集團軍群和B集團軍群仍然建制完整,德國大概還有三百萬人的軍隊,武器裝備也基本完好,完全還可以一戰,蘇軍雖然已經獲得了戰場的主動權,但自己也損失慘重,蘇聯雖然廣闊的遠東地區並沒有受到在火的蹂躪,但是人力的徵集也接近了極限。想想二戰中蘇聯共死亡了三千多萬人,就可以推算出蘇聯如果再戰下去也沒有多少可新增的兵力。沒有美英的牽制,北歐和南歐的德軍就可以趕來增援,這樣即使不能立即擊敗蘇軍,也將形成消耗戰的態勢。如果戰局膠著,德國在歐洲的佔領區經濟水準要高於蘇聯應該更能承受漫長戰爭的消耗。

最後蘇軍補給線過長的弱點必然要暴露出來,如果再加上在波蘭境內的德軍殘部的襲擾,蘇軍必然不能長久的消耗,最終可能提出和談,這樣德軍就成功改變戰局。

相關焦點

  • 通向柏林的敲門磚:維斯瓦河奧得河戰役,德軍回天無力
    1943年的庫爾斯克大會戰,蘇軍粉碎德軍的頑抗後,開始掌握蘇德戰場的主動權。德軍節節敗退,蘇軍乘勝追擊。到1944年底蘇軍解放了全部的國土,還解放了波蘭東部地區,戰線又回到了1941年德軍入侵蘇聯時的出發地上。末日餘輝籠罩在了第三帝國的頭頂上,東線德軍將承受蘇軍雷霆萬鈞的一擊。
  • 柏林戰役,德軍擁有百萬大軍,為何沒守住柏林城?
    二戰後期德軍全部兵力加起來差不多有三百萬(包括200萬德國國防軍,100萬德國黨衛軍)兵力多寡是由其軍工能力所決定的,但是在柏林戰役中卻組織不起來那麼多的人,因為德國深陷戰爭的泥潭,兵力無法集中在首都柏林。
  • 柏林戰役德國百萬大軍 為何打不過蘇聯:德軍不都是超人嗎?
    有網友問二戰柏林戰役德軍一百萬為什麼打不過蘇聯?其實這主要是因為大家以為德軍在素質、武器、戰術上都遠遠超過蘇軍。其實從1944年開始,基本上就是蘇軍在橫掃德軍了。從1944年以後那些大戰役,蘇軍的勝率早就超過了9成,橫掃式的戰鬥比比皆是。
  • 柏林戰役的德軍如何布防?戰鬥最後幾天,蘇軍老兵稱戰後不敢回憶
    阿登反擊戰是納粹德國的困獸之鬥,雖然德軍一開始佔據上風,但因為蘇軍提前發動維斯瓦河戰役,德軍只能分兵回防,阿登戰役終以德軍撤退結束。1945年的1月,德軍指揮部下令西線德軍撤退,阿登戰役結束。德軍在這場冬季反攻裡傷亡12萬人,而且消耗了大量寶貴的燃油,很多坦克和裝甲車被遺棄。至此,德國在軍事上已經徹底宣告失敗。
  • 什麼原因導致了德軍在柏林戰役中慘敗
    二戰期間,產生了很多可以改變當時世界格局的著名戰役。眾多戰役之中,我們今天了解的是一場影響十分巨大的戰役,他就是柏林之戰,也是一個轉折點。但是這個時候,我們就有一個疑問了,當時的德國可以說是本地作戰,輸的如此的徹底的德國,究竟是如何敗給蘇聯的,我們便有所好奇。
  • 柏林戰役,二戰中規模空前的一次,德軍在這次戰役得面對多少敵人
    面對這麼強大的蘇聯,德國自然抵擋不住,所以柏林快要被包圍了。這個時候,蘇聯的彈程都可以攻打柏林了,還有就是自己的部隊也是從路上即將到來。蘇聯的部隊已經從各個方向對德國展開包圍,雖然柏林此刻在蘇聯的包圍之下,情況很是危險,但是希特勒仍然不害怕。知道了柏林快要保不住了,所以希特勒也是讓統帥部隊先行離開,自己和其他作戰部隊留下來。
  • 怪不得德軍會打輸柏林戰役,原來蘇聯派了這麼多兵力
    就這樣的猛烈進攻之下,德軍的部隊也是抵擋不住,然後也是失去了這塊陣地。經過一段時間,蘇聯的部隊快要到了,第一集團軍也可以在一兩天後到達。與此同時,蘇聯的其他部隊也陸續前來,他們的彈程也是可以攻打柏林。柏林還不知道的是,他們已經快要被蘇聯給包圍了,蘇聯部隊已經快要對他們實行進攻了。
  • 難以置信:1945歐戰柏林戰役結束,德國還保有百萬大軍
    二戰開戰時,即德軍攻擊波蘭時兵力120萬,(有的說160萬),德軍攻擊法國時,兵力335萬,德軍進軍蘇聯巴巴羅薩行動時,兵力550萬,德國最強的1941年.全歐洲的納粹軍隊有1020萬,那麼二戰中即柏林之戰結束後,德國宣布投降時?德軍還保留有多少兵力呢?小編通俗歸類給大家數一數。
  • 蘇聯紅軍在柏林戰役之後的照片,戰役發生於1945年4月尾至5月初
    5月7日上午,德國十二軍的橋頭堡周邊防禦開始崩潰,德軍當天下午下穿過易北河,向美國第九軍投降戰役維持了大約1個月,直到德軍已經沒有士兵和補給再打下去。德軍的補給點都位於防線之外,柏林戰役開始不久就被蘇軍奪取了。
  • 盟軍為什麼沒有在柏林戰役結束之後進攻蘇聯
    柏林戰役中進攻的蘇聯紅軍,遇到了德軍拼死抵抗,紅軍傷亡超過三十萬。 柏林戰役紅軍傷亡三十萬,如果盟軍在一場戰役中傷亡三十萬,那麼對盟軍可以說是毀滅性的。
  • 柏林戰役,蘇聯軍隊最後的惡夢!
    柏林戰役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場的最後一場大戰,可以說,這一戰役已經沒有什麼軍事上的意義了,因為德軍的戰敗早就已經成了定局,唯有的是希特勒最後的倔強。然而面對已經窮途末路的德軍,為何這最後一戰蘇聯依舊付出高達30萬人的代價,才取得了這最後的勝利?
  • 二戰德國投降時,德軍還有多少兵力?數一數至少還有200萬精銳
    到1939年閃擊波蘭後,德軍已經有接近200萬人;在此戰後歐洲陷入全面戰爭,德軍的人數在1940年劇增到330多萬,1941年入侵蘇聯時德國發動了550萬軍隊。到了1942年二戰頂峰時,德軍和僕從國軍隊總人數就逼近千萬。在整個二戰,德國動員總兵力達到1070萬,堪稱傾國而出。
  • 最後的戰役柏林戰役
    荷蘭、挪威和義大利仍有部分領土在德軍控制下。不過,支撐德軍士氣的唯一因素只有柏林了。如果柏林失守,那麼德軍的士氣將轉眼間土崩瓦解,同時也意味著戰爭的結束。深知德國軍心民心殘存希望所在的盟軍和蘇軍,從東西兩面逐步往柏林壓進,最後大決戰即將到來。 或許是阿道夫·希特勒也看到了柏林是維繫「抗戰」的最後一絲希望,因此他力主包括自己在內死守柏林。
  • 柏林戰役75周年:德軍動物園防禦塔有多硬?25噸炸藥都沒炸塌
    為了攻克柏林,蘇軍集中了250多萬地面部隊以及數千輛坦克和上萬門火炮,與納粹德軍在柏林展開了殘酷的柏林戰役。  1945年4月初,蘇軍從兩個方向包圍了第三帝國首都,北方由喬治·朱可夫元帥指揮,南方由伊凡·科涅夫元帥指揮。柏林戰役於4月16日開始,如果當時納粹德國沒有建造大型防禦塔來抵擋進攻,那他們就會很快投降,讓外界印象最深刻的是動物園防禦塔。
  • 詳解柏林國會大廈殘酷攻防戰,如果你是一名德軍士兵該怎麼做?
    在柏林戰役中,蘇軍經歷了地獄般的殘酷巷戰,為奪取一座座象徵納粹至高權力的建築物付出了高昂代價,在這些目標中位於柏林市中心的國會大廈尤其受到重視,包括朱可夫元帥在內的蘇軍前線將領們希望在5月1日之前奪取國會大廈,作為國際勞動節的特別獻禮,圍繞國會大廈的殊死戰鬥就是整個柏林巷戰的縮影。
  • 1941年克裡特島空降戰役:首次大規模空降作戰,德軍傘兵損失慘重
    德軍必須儘快奪取馬裡門的機場,以方便後續的增援德軍能夠空運降落。可是,英軍在機場附近的107高地構築了陣地,能居高臨下俯瞰機場以及周邊的地區,這給德軍的進攻造成了很大的困難。下午3時,德軍同時向馬裡門機場和邊上的107高地發起進攻,不惜犧牲,攻佔了機場西邊和西北邊,雙方就這樣一直激戰到了黃昏,德軍還沒拿下機場。
  • 蘇聯猛攻柏林,駐紮它國的數百萬德軍,為何僅「觀戰」而不回援?
    因此,希特勒在盟軍大兵壓境逼近柏林之前,制定了西線全力防禦、東線防守反擊的戰略,根據這個方案,他開始了緊鑼密鼓部署:德軍在柏林方向的防禦是重兵密集的縱深防禦,包括奧得河——尼斯河地區及柏林防禦地域:奧得河——尼斯河地區構築三道防禦地帶,縱深20—40公裡。
  • 以兵威正盛對強弩之末,柏林一戰蘇軍為何折損三十餘萬?
    反觀承擔柏林防務的德軍,則顯得「兵微將寡」:海因裡希指揮的維斯杜拉集群55萬人,中央集群的部分兵力15萬人,以及衛戍部隊12萬人,甚至還將市民武裝起來組成突擊隊,共計80萬人。為保住柏林,德軍榨盡了最後一絲潛力。兩相比較,守方似乎盡落下風,蘇軍本應以碾壓之勢輕取柏林才對。恰恰相反,在為期16天的激戰中,蘇軍傷亡高達30餘萬,包含陣亡近8萬人。
  • 二戰德國投降時,歐洲各地還有多少德軍?能打的精銳至少有200萬
    到1939年閃擊波蘭後,德軍已經有接近200萬人;在此戰後歐洲陷入全面戰爭,德軍的人數在1940年劇增到330多萬,1941年入侵蘇聯時德國發動了550萬軍隊。到了1942年二戰頂峰時,德軍和僕從國軍隊總人數就逼近千萬。在整個二戰,德國動員總兵力達到1070萬,堪稱傾國而出。
  • 二戰時的柏林會戰究竟有多慘烈?攻克柏林的前夜,35萬蘇軍倒下
    在史達林格勒戰役失敗之後,德國人銳氣盡失。在戰鬥中,德軍腹背受敵。缺少糧食,沒有被褥。長達數千公裡的補給線嚴重拖累了德軍。看準時機,史達林將西伯利亞八十萬軍隊調集過來。終於,蘇聯人展開了冬季反攻。德國資源匱乏,十幾個奴僕國更是毫無戰鬥力。在前方戰線扭轉之後,德軍望風逃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