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不要說等到柏林戰役了,應該說只要是英美盟軍在諾曼第登陸成功後,德軍的敗局就已經註定了。因為當時德國和美英蘇三個大國相抗衡,一個美國的實力就超過了他。戰局是不可能改變的。
但如果假設德國在那時和某些納粹設想的一樣,和美英全面媾和,再調集全部的兵力抵禦蘇聯的進攻,戰局的挽回還是有可能的。
當時德國在義大利在捷克在丹麥和挪威都還有大量的部隊,中央集團軍群和B集團軍群仍然建制完整,德國大概還有三百萬人的軍隊,武器裝備也基本完好,完全還可以一戰,蘇軍雖然已經獲得了戰場的主動權,但自己也損失慘重,蘇聯雖然廣闊的遠東地區並沒有受到在火的蹂躪,但是人力的徵集也接近了極限。想想二戰中蘇聯共死亡了三千多萬人,就可以推算出蘇聯如果再戰下去也沒有多少可新增的兵力。沒有美英的牽制,北歐和南歐的德軍就可以趕來增援,這樣即使不能立即擊敗蘇軍,也將形成消耗戰的態勢。如果戰局膠著,德國在歐洲的佔領區經濟水準要高於蘇聯應該更能承受漫長戰爭的消耗。
最後蘇軍補給線過長的弱點必然要暴露出來,如果再加上在波蘭境內的德軍殘部的襲擾,蘇軍必然不能長久的消耗,最終可能提出和談,這樣德軍就成功改變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