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開戰時,即德軍攻擊波蘭時兵力120萬,(有的說160萬),德軍攻擊法國時,兵力335萬,德軍進軍蘇聯巴巴羅薩行動時,兵力550萬,德國最強的1941年.全歐洲的納粹軍隊有1020萬,那麼二戰中即柏林之戰結束後,德國宣布投降時?德軍還保留有多少兵力呢?小編通俗歸類給大家數一數。
首先是西部軍團,德軍西部軍團的任務是抵擋西線盟軍。西部軍團兵力在1944年末德軍發動的阿登戰役中達到100萬左右。主要原因是:由於東線蘇軍在1944年冬季剛剛打完波蘭戰役解放了華沙,加之冬季的到來蘇軍暫時停止發起全面攻勢,轉而去攻擊東普魯士柯尼斯堡等要塞據點,為1945年開春的全面攻勢掃清一些障礙。
德軍就利用這個間隙,從東線調動了大量兵力發起聖誕節攻勢的阿登戰役,阿登戰役後期在盟軍要求下東線蘇軍看準時機提前發起全面攻勢,東線德軍防守不利受到慘重打擊,柏林方向受到了嚴重威脅。阿登反擊戰的德軍被盟軍反擊打回出發點後,又不得不調動回東線戰場去對付蘇軍。此時德軍在西部預留20-25萬左右部隊,蘇軍發起柏林戰役同時,西方盟軍也發起西線攻勢。西線除了少數機動兵力被調回柏林,依然有20多萬軍隊被西方盟軍死死的粘住!
北部軍團:又叫北歐軍團,最可笑保持建制最好的就是北歐軍團。從佔領北歐丹麥與挪威之後,德軍在北歐駐軍13—15個齊裝滿員德國師,主要任務就是防守北歐並且保證瑞典鐵礦石的供應,德軍在北歐部隊兵力25萬左右,到戰爭結束都沒有大規模調動,是建制最全也是最閒置的部隊。二戰結束後幾年,在北歐地區北冰洋小島上還有未投降還在運作的德軍觀察站與駐軍!
東線德軍1945年有三支部隊。當然最多就是保衛柏林一線東線駐軍有100萬左右。還有一支就是奧地利兵團,蘇軍在東線發起奧地利戰役時候希特勒不顧當時參謀總長古德裡安的強烈反對將本來防守柏林一個裝甲師與幾個步兵師派遣至奧地利,但是也沒守住維也納,還間接減少柏林的防禦力量。奧地利軍團自維也納戰敗後,殘餘部隊大概還有10萬左右,被迫退卻至巴爾幹地區,被徹底切斷與柏林聯繫,也沒能參加柏林戰役。
這裡有必要說一下捷克斯洛伐克,很多人把捷克人當做德軍對待。雖然捷克至二戰前被德國吞併後雖然一直跟隨德國作戰,但是由於納粹在捷克國內實行的是高壓統治。事實上捷克本就是多民族體系國家,其中黨衛隊頭子海德裡希在種族清洗中表現尤為突出,使得很多捷克人嗤之以鼻,恨之入骨最後他被英國支持下的捷克地下抵抗人員刺殺。納粹事後對捷克展開的更多高壓瘋狂報復已經徹底導致捷克人民對德國統治的不滿。1945年德軍自維也納戰敗後,捷克仍保留有40多萬本地軍民組成的地方防禦部隊,看到德軍慘敗捷克在當時對德國態度實際已經「反水」。德軍維丟失後被迫撤至巴爾幹地區,捷克態度是不接應,同樣柏林之戰也不參與。1945年德國宣布投後捷克立馬宣布:自治獨立。捷克態度有點類似於被佔領的法國,只不過捷克沒有被「解放」,而蘇軍當時集中兵力打擊柏林於柏林之間的障礙,而捷克地理位置當時並不在通往柏林道路上,如果捷克被蘇軍在柏林之戰前提前「解放」,捷克也會像波蘭那樣直接加入蘇軍對德國開戰。因此小編不把1945年柏林之戰後,捷克地方武裝部隊編入德軍系列。
還有兩支部隊就是東線北海部隊與東普魯士部隊。北海部隊由鄧尼茨率領原德國海軍北海艦隊,他們主要由海軍官兵與地方老百姓組成,兵力15萬左右,分散防守在德國北海地區重要的軍港城市。蘇軍發起柏林戰役時候也是直接切斷他們與柏林的聯繫,鄧尼茨是個標準的納粹軍人主動拍電報至柏林表示帶領他的水兵組成部隊增援柏林,但是他的部隊都缺乏重型陸地單位,根本無法突破蘇軍防禦防線。也許正是由於鄧尼茨的忠心,希特勒最終選定他作為接班人!柏林之戰後鄧尼茨率部隊向西方靠攏,最終向英軍投降。
東普魯士部隊在蘇軍發起的東普魯士戰役後還保留大概10萬左右殘餘勢力。但是他們都在本地防守,而蘇軍發起東普魯士戰役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掃清通往柏林的道路,其它一些小城鎮包括也懶得去分兵攻取了。柏林戰役結束之後,德軍已經投降這些小城鎮也就不戰而降了。
因此,1945年德軍柏林戰敗後留下部隊大概是:除去捷克斯洛伐克民兵與地方武裝。西線20萬左右,北歐丹麥與挪威25萬,奧地利戰役敗退下來10萬。鄧尼茨海軍與民兵15萬在加上東普魯士地區一些城市還保留的隊伍大概也有10多萬!德軍柏林戰役投降以後,留下全部有建制兵力疊加起來大概也就是70-80萬之間左右(不包括被俘虜)!!
如果在把柏林戰役結束後,主動逃亡至西線投靠盟軍接近20萬德軍也算一起,那麼總共還約100萬左右兵力。這批剩下德軍中保留建制最好只有北歐軍團,其他德軍大部分都是普通老百姓,與少量的原部隊組成 ,與1942年建軍時的選拔出來的國防軍與黨衛軍比起來戰鬥力實在是差得實在太多了!
小編手動創作不容易,希望能得到你的一個點讚與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