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幾字灣,國家風景道
黃河大峽谷,漫瀚準格爾
依黃河擁沙漠的鄂爾多斯市,素有「三面黃河一面城」之稱,黃河「幾字灣」流經全市長達728公裡,佔黃河全長的1/8、內蒙古段的4/5,為黃河流經全國第二長的地級市。千百年來,奔騰不息的黃河入沙漠、進平原、穿溝壑,孕育了悠久燦爛、多元融合的鄂爾多斯地域文化。
隨著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的實施,保護黃河文化遺產資源,挖掘黃河文化時代價值,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加快黃河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實施黃河文化遺產保護和文化旅遊融合發展「兩大工程」,推出「十項工作」,成為鄂爾多斯融入黃河保護開發的重要舉措。鄂爾多斯全力打造「中華母親河 亮麗幾字灣」文化旅遊品牌,推動文化旅遊高質量發展。
黃河幾字灣 國家風景道
據了解,從舊石器時代古「河套人」在此繁衍創造的「薩拉烏蘇文化」(薩拉烏蘇為蒙古語,漢意為黃色的水),到新石器時代的朱開溝文化、「鄂爾多斯青銅器」文化,農耕文明與遊牧文明在此碰撞交匯,留下了戰國長城、秦直道、阿爾寨石窟、成吉思汗陵等一批載入史冊的歷史文化遺址,流傳著昭君出塞、隋煬帝巡遊、成吉思汗駐足遺鞭等耳熟能詳的史實故事,形成了鄂爾多斯婚禮、漫瀚調、古如歌等極具魅力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為改善黃河中段的荒漠流沙治理問題,鄂爾多斯市上下將生態建設作為最大的基礎工程,先後創造了綠色毛烏素、「牧區大寨烏審召」等奇蹟,庫布其(漢意為黃河弓上的弦)沙漠治理模式被聯合國認定為「全球治沙樣本」,庫布其沙漠億利生態示範區被評為全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論實踐創新基地,鄂爾多斯市政府所在地康巴什區獲評第三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黃河文化與生態建設的有機融合,為地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動力和活力。
2019年,鄂爾多斯市地區生產總值為3605.03億元;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49768元和20075元;共接待遊客1736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50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9.4%和15.1%。主要經濟指標居內蒙古首位、中西部城市前列,正在向底蘊深厚的文化之城、綠色發展的生態之城、守望相助的幸福之城、轉型發展的現代名城邁進。
黃河大峽谷 漫瀚準格爾
黨的十八大以來,鄂爾多斯市深入貫徹生態文明思想,大力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走出了一條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綠色發展之路。
鄂爾多斯市主動融入黃河流域「一盤棋」,真正讓黃河造福人民。深層次參與到沿黃城市群建設,深度挖掘鄂爾多斯市的河套文化、青銅文化,保護傳承弘揚黃河優秀文化,講好黃河鄂爾多斯故事。
鄂爾多斯市副市長劉建勳說:「我們將全面落實文化和旅遊部的工作部署,在內蒙古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的指導下,主動融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堅持『大保護、大治理』,與沿黃各兄弟城市守望相助,守正創新,守護好黃河文化寶貴遺產,創新挖掘黃河文化蘊含的時代價值,講好新時代『黃河故事』,打造亮麗黃河『幾字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