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播放 GIF 0.0M
點擊播放 GIF 0.0M
「黃河寧,天下平。」
在黃河「幾」字灣內蒙古段的
烏梁素海流域
一場以「山水林田湖草」
流域綜合治理為主題的生態修復行動
正在讓「塞外明珠」重現光環
烏梁素海流域介紹
由公規院和三公局承建的
烏梁素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
生態保護修複試點工程
是第三批國家級試點工程
圍繞礦山、湖水、林草
農田、溼地等生態要素
水環境問題、土壤沙化鹽鹼化
礦山過度開發
草原退化等生態環境問題
開展整體保護、系統修復、綜合治理
共計五大類14個重點項目整治
2020年是試點工程實施的關鍵年
從工程開工到如今的有序推進
央視、人民日報、人民網、學習強國等
多家主流媒體平臺持續關注報導
多家主流媒體持續關注報導
一
礦山地質環境綜合整治
帶動區域綠色發展
在烏梁素海流域上遊
巍峨挺拔的烏拉山
默默守護著流域中下遊的生態安全
曾經的她因礦產資源過度開發
變得千瘡百孔,滿目瘡痍
如今,隨著一處處遺留的採坑、廢渣
及廢棄工業場地的清理回填
地形地貌、土地資源得到恢復重塑
地質災害隱患得以消除
使中下遊牧民群眾的
生命財產安全得到保障
點擊播放 GIF 0.0M
礦山治理前後效果對比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烏拉山生態環境的持續改善
將帶動整個烏梁素海流域的
綠色可持續發展
二
「塞外明珠」為保衛黃河而戰
璀璨耀眼的「塞外明珠」烏梁素海
是全球荒漠草原地區
極為少見的大型湖泊
因調蓄淨化黃河水上遊來水
成為保護黃河水生態、水安全的
「自然之腎」
如今的烏梁素海總面積僅存293平方千米
為60年前1/4
湖區水動力條件差、內源汙染等
水環境問題亟待解決
01
水流暢通的秘密
烏梁素海蘆葦密集分布
湖底地形較平坦
平均水深僅1.5米
這些不利因素嚴重限制了
湖區內部水體的循環交換
點擊播放 GIF 0.0M
湖區兩人多高的密集蘆葦
今年,烏梁素海陸續迎來了
環保絞吸式挖泥船
水陸挖掘機、定位船+長臂挖機等
強力助手
在蘆葦密集分布的區域
打通一條條輸水通道
提升滯水區域的水動力條件
增強水體自淨能力
水道疏浚工程
02
內源汙染原位治理
水面輕盈流暢
水底暗藏危機
由於湖泊面積過大
水生植物收割速度
遠遠趕不上生長速度
「水下森林」的生物殘骸以
每年一釐米的速度
在湖底不斷沉積
成為了不可忽視的內源汙染源
如今,正在湖區風風火火地進行著
以生態系統自淨為主要手段
人為適當幹預的
內源汙染生態治理集成技術示範
內源汙染修復技術
03
生態補水通道輸送「活力水源」
為促進烏梁素海生態改善
黃河每年對烏梁素海進行生態補水
生態補水通道工程
對生態補水沿線渠道進行維修加固
新建改造配套水工建築物
助力增強生態補水效果
三
美麗鄉村變形記
01
人居環境綜合整治
在烏拉特前旗的村鎮牧區
一場場美麗鄉村變形記
悄然上演
修繕危舊牆體、破爛棚圈圍欄
整修保潔通村及村內道路
周邊造林綠化等「五堆清理」工程
一改村鎮牧區「破、舊、散、亂」的舊貌
如今這裡村容整潔、環境優美
基礎設施日益完備
農牧民的生產生活環境
有了顯著提高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
02
村鎮一體化汙水收集處理
為了加快補齊村鎮
水汙染防治攻堅戰短板
烏梁素海周邊9個鄉鎮規劃建設
一體化汙水處理廠站
及配套收集管網
實現汙水管網
全覆蓋、全收集、全處理
處理後水質可達到
國家一級A排放標準
村鎮新建汙水處理廠
四
鹽鹼地治理和經濟效益「雙贏」
受降雨量少、蒸發量大、地下水位高等
自然條件影響
河套灌區的旗縣嘎查存在大量
未經開發利用的鹽鹼荒地
點擊播放 GIF 0.0M
鹽鹼荒地
我們對其進行鹽鹼地綜合治理
讓廢棄地變為萬畝良田
同時可獲得耕地補充庫指標
實現鹽鹼地治理與經濟效益「雙贏」
五
濱岸帶生態資源保值增值
陽光照在沙灘上,一粒粒白沙晶亮剔透
白紙似的鹽鹼地上
倔強地生長著幾株低矮草本
遼闊無邊的荒漠草原
像是一塊天工織就的黃色巨毯
連綿不絕、高低起伏的沙丘裡熱浪襲人
村莊裡,萬畝金燦燦的向日葵田
組成了一幅幅美麗的畫卷
烏梁素海東側濱岸帶上
沙灘、鹽鹼地、草原、沙丘
農田多種生態資源關係密切
點擊播放 GIF 0.0M
項目組在湖濱帶偶遇駝隊
項目以「適地適樹、
宜林則林、宜草則草」為原則
因地制宜,分類施策
解決水土流失、土地沙化
及土地鹽鹼化、草原荒漠化等
複雜多樣的生態問題
01
烏梁素海東岸荒漠草原生態修復
採取撒播草籽、圍欄封育等措施
有效結合自然恢復與人工恢復措施
恢復荒漠草原植被
提高草原生產力
控制荒漠草原水土流失
使原本脆弱的草原生態系統
向良好方向發展
阿拉奔草原生態修復
02
汙染地塊治理生態修復
全面落實土壤汙染防治行動計劃
對遺留汙染地塊
進行場地調查及環境風險評價
以問題為導向,科學修復
做好輕度汙染地塊
土壤汙染風險防控及生態環境恢復
汙染地塊生態修復
03
湖濱帶生態攔汙工程
充分發揮湖邊帶各種地貌類型比較優勢
建設水源涵養林和經濟林
對生態脆弱的固定半固定沙丘
進行圍欄封育
有效防止在降水徑流的淋洗和衝刷下
泥沙及其攜帶的有害物質遷移至烏梁素海
築牢湖區東岸「水源涵養屏障」
固定半固定沙丘撒播草籽
新建取水泵站、加壓泵站
管網等配套工程
構建湖區東岸灌溉系統
最終實現生態系統保護
及生態資源的有效利用
取水泵站建設
讓山更綠、水更清、林更茂
田更沃、湖更澈、草更豐
共同抓好黃河大保護
中交人一直在行動!
來源
策劃
公規院
來源
公規院 | 三公局
歡迎轉載 註明出處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