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5日上午,廣州白雲機場舉行新聞發布會,官宣2020 年旅客吞吐量以4376.8 萬人次躍居全球第一,這也是中國機場首次問鼎全球最繁忙機場。
根據2019年度全球客運前20名機場已經公布的數據,就2020年機場旅客吞吐量表現,廣州白雲國際機場的旅客吞吐量目前高過世界範圍內其他機場。在全球爆發疫情的特殊情況下,廣州白雲國際機場2020年旅客吞吐量在全球機場的排位位居第一。
過往三年,廣州白雲國際機場運輸生產和樞紐建設取得了顯著進步,收穫了讓人振奮的成績:2018年,白雲機場旅客吞吐量6974.3萬人次,位居全球機場客運排名第13位;2019年,白雲機場旅客吞吐量7338.6萬人次,位居全球機場客運排名第11位;2020年,在極其特殊和艱難的情況下,白雲機場旅客吞吐量達到4376.8萬人次。
廣東機場集團表示,這份榮譽屬於中國民航,屬於廣東省,屬於廣州市,是在國家民航局和省市領導的親切關懷、親自推動和大力支持下,是對各方齊心協力、共同抗擊疫情,積極復工復產、恢復信心士氣,最終在疫情考驗下逆勢增長、取得佳績的最好褒獎。
這是一份「特殊的成績單」,是因為在疫情的影響下,國際航班受到嚴重影響,甚至多次被熔斷。全球各機場的旅客吞吐量較往年都有大幅度下降。這也真實反映了疫情對全球經濟的嚴重影響。但由於中國疫情防控得力,成為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各行業復工復產效果明顯,國內市場迅速恢復,讓中國的機場成為全球機場業中成績最亮眼的一個群體。
這個「全球第一」,已經遠遠超越一個機場的運輸生產和運營管理,這背後透出了深刻內涵和巨大意義。這個「全球第一」得到的並不輕鬆,這是在我國克服疫情影響的基礎上拼搏來的;這個「全球第一」,得益於我國正在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充分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和內需潛力的效應逐步顯現;得益於民航局、廣東省和廣州市持續加大對廣東民航建設的投入,對全省機場規劃建設發展的親力親為和鼎力支持;是廣東機場集團按照上級工作部署,緊扣高質量發展主題,在疫情防控大考之下體現國企擔當的具體體現。
作為中國內地三大機場之一和廣東外防境外疫情輸入的主陣地,在疫情發生以來,白雲機場上下齊心、精準施策,公司黨委帶領廣大黨員幹部衝鋒一線,壓實疫情防控責任,匯聚起抗擊疫情的強大合力。
2020年1月22日,白雲機場公司黨委在疫情發生後第一時間成立公司疫情防控領導小組,全面部署疫情防控工作,以最快速度啟動一級響應,在全國機場率先實現進出港旅客全面測溫、隨後又快速實施「亮碼(健康碼)通行」;與省、市衛健部門建立發熱旅客、密切接觸者的轉運及接收機制;對重點地區航班實行「三重測溫」管理和建立「四固定」工作標準,果斷切斷風險。隨著境外疫情蔓延,嚴防境外輸入工作成為重中之重,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為全面統籌應對防範新冠肺炎疫情境外輸入的各項工作,白雲機場構建了「』1+9』廣州市專班指揮部—白雲機場指揮部—航站樓現場指揮部」三級指揮體系,進一步提升了白雲機場防控工作指揮效能。
白雲機場各級黨組織依託「五強五化」示範黨組織創建活動,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公司170個黨支部、1722名黨員在疫情防控中聞令而動、忘我奮戰。一批批黨員先鋒崗、黨員突擊隊、青年先鋒隊火速成立、主動請戰。「我是黨員,我先上!」「我是團員,我頂上!」鮮紅的黨旗始終在機場防疫一線高高飄揚,成為這次抗擊疫情中白雲機場盡銳出「戰」、衝鋒「疫」線的縮影。特別是航站樓內跨單位聯合機場、公安、急救力量成立的2個「聯合檢疫站臨時黨支部」,承擔了大量一線急難險重的戰「疫」任務,取得了重要攻堅成果。期間,兩名在戰疫中表現突出的人員經審批「火線入黨」,在基層一線中起到了很好的激勵和帶動作用。截至目前,白雲機場依然堅守著「三個不發生」目標,沒有發生一名員工被感染、沒有發生有症狀旅客在機場漏檢、沒有發生物流運輸過程中帶來的傳染事故。
由於白雲機場在疫情防控工作中交出了一份滿意答卷,受到了國家最高榮譽嘉獎。2020年9月8日,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廣州白雲國際機場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榮獲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和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2項最高集體榮譽,也是廣東省內唯一同時獲得兩個國家獎項的民航單位。
新冠疫情蔓延以來,白雲機場始終聚焦「六穩」「六保」,主動求變、開拓市場,業務復甦和創新發展取得階段性的成果。2020年,白雲機場累計保障航班起降37.34萬架次,保障進出港旅客4376.8萬人次,成為疫情後復甦快、國內客流最大、起降航班架次最多的機場。
去年初,新冠疫情來襲,當年2月份白雲機場客流下跌至「冰點」,僅為96.7萬人次。但隨著國內疫情防控舉措取得良好成效,以及白雲機場推出系列復工復產復航專項行動,3月份以來連續9個月各項生產數據恢復持續向好。國慶中秋假期,白雲機場八天共接送旅客133.13萬人次、飛機起降1.01萬架次,其中出港航班4740架次居全國第一;日均接送旅客16.64萬人次、起降航班1260架次(其中10月6日運輸旅客17.42萬人次,創下疫情以來單日新高)。經過駐場單位和航空公司的共同努力,到去年11月份,白雲機場的國內旅客吞吐量已經超過疫情前的水平(從9月起,白雲機場國內旅客量已超過去年同期,其中9月份同比增長0.7%,10月同比增長1.3%,11月同比增長4.8%,12月同比增長2.2%)。白雲機場11月單月客流量501.4萬人次,成為疫情後全球唯一一家單月客流量突破500萬人次的機場。
這些成績背後,是機場、航空公司和駐場單位不懈努力的結果。
國內航空市場方面。在加快形成新發展格局的大背景下,白雲機場積極與國內航空公司緊密合作,爭取民航局、管理局的大力支持,將疫情期間閒置的國際航班時刻轉換用於國內航班使用。據統計,2020年冬航季,白雲機場約1400個國際航班時刻轉為國內航班,每周國內航班量達到9046班,同比去年增長23%。與此同時,白雲機場開通了廣州-巴中、廣州-文山等新航線。白雲機場方面表示,在全球航空市場仍被疫情籠罩的情況下,國內機場異軍突起,彰顯出國家防控力度以及機場緊跟國家要求、大力開拓國內市場的成效。
國際和地區航空市場方面。疫情爆發階段,白雲機場向40多家國外合作航企總部發送慰問信,表達白雲機場與外航共同攜手,共克時艱的決心和信心,其中有9家外國航司在疫情期間始終堅持運營。民航局6月4日發布《民航局關於調整國際客運航班的通知》,允許有條件恢復國際航線。白雲機場馬上製作了恢復廣州航線的中英文指引發送給各航司,同時積極與地方政府協調爭取國際復航支持。截至12月,共26家航司獲得地方政府出具的保證能力確認函,允許恢復廣州航線,其中國際航司23家,國內航司3家。截止1月5日,白雲機場通航點已恢復至36個。
航空物流方面。廣東機場集團採取積極舉措穩定航空物流產業鏈,與航空公司和貨代公司通力合作,積極拓寬航空貨運業務,在保障正常進出港貨物的情況下,開通綠色通道優先保障防疫物資運輸,為全球運輸生產、抗擊疫情貢獻「廣東力量」。同時,廣東機場集團積極參與構建新發展格局,創新貨運業務流程,多措並舉提升效率,力爭促進航空物流業務從疫情影響中儘快恢復。廣東省機場集團物流有限公司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物流公司在白雲機場的進出港貨郵總量60.47萬噸(含保障防疫物資4.62萬噸),恢復到疫情前的84%。其中國內貨郵總量28.70萬噸,恢復到疫情前的88%;國際和地區貨郵總量31.77萬噸,恢復到疫情前的81%。此外,白雲機場還加大對「客改貨」航班保障力度,2020年物流公司保障貨機航班(含全貨機、客改貨、包機)13552架次,運輸貨郵量約26.02萬噸。
作為中國民航的「南大門」,白雲機場不僅在我國抗疫時期見證了廣東醫護人員馳援湖北的堅定與勇敢,見證了英雄回歸和激情熱淚,更在全球抗疫的關鍵時期擔當起「守門員」的重要職責,嚴格的常態化防疫措施打造閉環流程。
自從去年1月24日啟動一級應急響應以來,白雲機場就根據不同階段防控形勢和上級要求,先後制定了疫情防控處置流程、重點航班保障流程、員工防護、場所防控、清潔消毒等一系列防控指引和處置文件,確保各項防控措施科學有序落地。實現體溫監測和「健康碼」查驗全覆蓋,先後在航站樓所有出入口、重點航班停靠廊橋入口等關鍵點位設置了體溫監測點共79個,涵蓋出發、到達、中轉旅客;對國內航班採用分級響應措施,重點航班重點管控--設置固定機位或廊橋、固定保障車輛、固定測溫點、固定工作流程等「四個固定」管控措施,實現科學防治、精準施策。
在國外疫情持續蔓延的形勢下,自去年2月27日起,白雲機場疫情防控工作進入重點「防境外輸入」階段,先後制定並發布了9個版本的國際航班旅客的專項處置指引,設置旅客臨時集中點、臨時檢疫採樣區、旅客緩衝區以及旅客集中觀察區等,對入境航班實施全流程、全範圍管控。對於一些臨時重要航班保障任務,按照「一包機一方案」的原則以及「五個專用」保障標準,全力做好航班保障工作。
進入疫情防控工作常態化階段以來,白雲機場不鬆懈、不麻痺,嚴格落實各項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去年4月27日起,在航站樓等公共場所的入口設置了健康碼查驗專區,7月29日起執行《國內進港旅客健康碼查驗工作指引》,10月17日起在國內航班到達口設置健康碼查驗專區。對於航站樓內的服務設施,全面推行「無接觸服務」,增加自助值機和託運設備的投入使用,增設電梯、洗手間等場所的無接觸服務措施,通過標識、現場引導與廣播等途徑提醒旅客保持「合理間距」,儘量減少人員接觸。
去年以來,白雲機場認真落實民航局「以新發展理念推進民航高質量發展」的總體要求和「真情服務」底線要求,以「春風服務」為工作主線,健全服務管理體系,加強服務文化培育,搭建創新服務平臺,積極推進民航局「民航服務質量重點攻堅」專項行動落地實施,全方位提升服務、運行、環境、人文等品質,在服務體系建設、航班正常性、無紙化出行、投訴管理、服務創新、人文機場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效果,樹立起了全國民航服務標杆。
特別是白雲機場成為民航局「智慧機場」建設首批示範單位後,信息化水平、自助設備部署規模及使用效率、新技術應用均走在全國前列。去年8月5日,白雲機場宣布在T1航站樓推出國內航班「OneID」服務,成為全國機場中首家提供旅客出行全流程「OneID」服務的機場。旅客只要在自助值機或自助行李託運機器上註冊「OneID」後,無需出示身份證、登機牌或二維碼,通過刷臉即可辦理自助值機、自助行李託運、自助登機等業務,實現「一張臉」通行機場。該項創新只是白雲機場科技「助力」出行的一部分,2020年白雲機場最早推出系列科技抗疫舉措,先後研發「紅外感應無接觸」乘電梯服務,航站樓引進智能消殺機器人、紫外線手推車消毒機器人,服務提升方面還引進「智能指路牌」等系列「黑科技」。
在服務「軟實力」上,積極發揮白雲機場服務管理委員會和旅客服務提升委員會的作用,建立和優化內外部「服務監督員隊伍」,為服務提升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一年來,制定了涵蓋2516條服務標準、7項管理制度的服務管理體系;牽頭編制了《民用機場無障礙服務指南》標準,成為全國民航首個無障礙服務團體標準。為豐富旅客出行體驗,持續打造和優化「時空隧道」、「海天走廊」、「天空舞臺」等人文機場建設新地標,結合各類傳統節日開展系列文化體驗活動,今年白雲機場還首次開放航站樓演出平臺,邀請公益團隊舉辦系列「公益音樂節」,讓廣大旅客感受到城市之窗的獨特文化魅力。
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和廣東省「5+4」骨幹機場布局中的一個重要機場,白雲機場對於區域經濟發展的「引擎」作用日益凸顯,在增加經濟收入、創造就業機會、促進旅遊發展、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等方面均起到了十分積極的作用。
據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去年完成的一項研究表明,在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推動下,除了直接帶動臨空經濟產業發展外,白雲機場對廣州市的商貿、旅遊、酒店、文化、教育等產業也有明顯的帶動作用。據測算,白雲機場業務量發展對廣州市產業經濟的投入產出比達到1:9.7、對廣東省產業經濟的投入產出比達到1:8.2。每增加100萬人次旅客吞吐量,可拉動廣州市GDP值29.9億元、廣東省GDP值增長120億元;可為廣州市新增2823個間接就業機會、為廣東省新增6123個間接就業機會。每增加10萬噸貨郵吞吐量,可拉動廣州市GDP值87億元、廣東省GDP值356億元。
面對疫情考驗,白雲機場聚焦主業、攻堅克難、迎難而上。在國際航班客流受到明顯衝擊的情況下,採取多種措施積極拉動國內航班客流增長,實現客流增速持續攀升,對廣州、廣東及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社會發展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
面對粵港澳大灣區巨大的市場潛力和發展機遇,灣區內各機場正加快提升基礎設施保障能力。白雲機場也正加快推進三期擴建工程建設。三期擴建工程建成,有利於提升白雲機場綜合保障能力和服務水平,完善綜合交通集疏運系統,滿足持續增長的航空運輸需求。白雲機場最終將實現5條跑道,2個航站區的規劃格局,匯聚航空、高速公路、高鐵、城軌等多種交通工具,天空、地面聯結成一個現代化的綜合交通體系。
依託強大的軟硬體設施優勢,白雲機場將加快推進廣州航空樞紐建設步伐,全力拓展國際網絡,加強「一帶一路」空中通道建設;全面加強戰略協同,天地融合強化樞紐建設;大力提升中轉競爭力,用好144小時過境免籤政策紅利,促進國際樞紐功能進一步提升。隨著空域改革加快推進,白雲機場的國際樞紐競爭力將進一步提升,成為全球重要的航空綜合樞紐之一,為旅客出行和貨郵運輸提供更安全舒適、便捷高效的服務。
民航資源網專家綦琦指出,廣州全球第一是我國疫情防控成效顯著,廣東省和廣州市疫情防控得當的應然收穫。廣東作為內貿和外貿大省,在疫情爆發後及時調整,第一時間啟動內循環也是一個重要因素。此外,白雲機場及時協調航司,調整因國際停航帶來的機場時刻使用,果斷加密航班和增加航線。全球第一,是白雲機場與時俱進,因勢利導,主動作為的必然成績和結果。
民航資源網專家林智傑也表示,廣州白雲機場成為全球第一,既有外部的大環境,也有自身的努力。首先,外部的環境就是整個疫情防控,國內做得比美國要好,所以美國的航空客流遲遲無法恢復,國內的疫情從2月份基本控制之後,逐步復甦的力量很強勁。第二,就是白雲機場自身的努力,此前在國內,首都機場是排第一的,但是廣州的疫情防控控制得要更好一些,疫情的壓力相對也沒有那麼大,所以航班恢復的態勢也比較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