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25日,廣東機場集團在白雲機場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白雲機場2020年旅客吞吐量以4376.8萬人次問鼎全球最繁忙機場。根據2019年度全球客運前20名機場已經公布的數據,就2020年機場旅客吞吐量表現,廣州白雲國際機場的旅客吞吐量目前高過世界範圍內其它機場。在全球爆發疫情的特殊情況下,廣州白雲國際機場2020年旅客吞吐量在全球機場的排位位居第一。
過往三年,廣州白雲國際機場運輸生產和樞紐建設取得了顯著進步,收穫了讓人振奮的成績:2018年,白雲機場旅客吞吐量6974.3萬人次,位居全球機場客運排名第13位;2019年,白雲機場旅客吞吐量7338.6萬人次,位居全球機場客運排名第11位;2020年,在極其特殊和艱難的情況下,白雲機場旅客吞吐量達到4376.8萬人次。
「這個『全球第一』,已經遠遠超越一個機場的運輸生產和運營管理,這背後透出了深刻內涵和巨大意義。」廣東機場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張克儉在儀式上感慨,這個成績是對各方齊心協力、共同抗擊疫情,積極復工復產,最終在疫情考驗下逆勢增長的最好褒獎。
黨建引領抗擊疫情
白雲機場獲兩項國家榮譽
作為中國內地三大機場之一和廣東外防境外疫情輸入的主陣地,在疫情發生以來,白雲機場上下齊心、精準施策,公司黨委帶領廣大黨員幹部衝鋒一線,壓實疫情防控責任,匯聚起抗擊疫情的強大合力。
2020年1月22日,白雲機場公司黨委在疫情發生後第一時間成立公司疫情防控領導小組,全面部署疫情防控工作,以最快速度啟動一級響應,在全國機場率先實現進出港旅客全面測溫、隨後又快速實施「亮碼(健康碼)通行」;與省、市衛健部門建立發熱旅客、密切接觸者的轉運及接收機制;對重點地區航班實行「三重測溫」管理和建立「四固定」工作標準,果斷切斷風險。隨著境外疫情蔓延,嚴防境外輸入工作成為重中之重,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為全面統籌應對防範新冠肺炎疫情境外輸入的各項工作,白雲機場構建了「『1+9』廣州市專班指揮部—白雲機場指揮部—航站樓現場指揮部」三級指揮體系,進一步提升了白雲機場防控工作指揮效能。
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白雲機場交出了一份滿意答卷,受到了國家最高榮譽嘉獎。2020年9月8日,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廣州白雲國際機場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榮獲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和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2項最高集體榮譽,也是廣東省內唯一同時獲得兩個國家獎項的民航單位。
復工復產成效顯著
主動出擊刺激市場復甦
新冠疫情蔓延以來,白雲機場始終聚焦「六穩」「六保」,主動求變、開拓市場,業務復甦和創新發展取得階段性的成果。2020年,白雲機場累計保障航班起降37.34萬架次,保障進出港旅客4376.8萬人次,成為疫情後復甦快、國內客流最大、起降航班架次最多的機場。
去年初,新冠疫情來襲,當年2月份白雲機場客流下跌至「冰點」,僅為96.7萬人次。但隨著國內疫情防控舉措取得良好成效,以及白雲機場推出系列復工復產復航專項行動,3月份以來連續9個月各項生產數據恢復持續向好。去年11月份,白雲機場的國內旅客吞吐量已經超過疫情前的水平,單月客流量501.4萬人次,成為疫情後全球唯一一家單月客流量突破500萬人次的機場。
這些成績背後,是機場、航空公司和駐場單位不懈努力的結果。
在加快形成新發展格局的大背景下,白雲機場積極與國內航空公司緊密合作,爭取民航局、管理局的大力支持,將疫情期間閒置的國際航班時刻轉換用於國內航班使用。據統計,2020年冬航季,白雲機場約1400個國際航班時刻轉為國內航班,每周國內航班量達到9046班,同比去年增長23%。
同時,白雲機場向40多家國外合作航企總部發送慰問信,表達白雲機場與外航共同攜手,共克時艱的決心和信心。民航局6月4日發布《民航局關於調整國際客運航班的通知》,允許有條件恢復國際航線。白雲機場馬上製作了恢復廣州航線的中英文指引發送給各航司,同時積極與地方政府協調爭取國際復航支持。截至12月,共26家航司獲得地方政府出具的保證能力確認函,允許恢復廣州航線,其中國際航司23家,國內航司3家。截止1月5日,白雲機場通航點已恢復至36個。
廣東機場集團採取積極舉措穩定航空物流產業鏈,與航空公司和貨代公司通力合作,積極拓寬航空貨運業務,在保障正常進出港貨物的情況下,開通綠色通道優先保障防疫物資運輸,為全球運輸生產、抗擊疫情貢獻「廣東力量」。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物流公司在白雲機場的進出港貨郵總量60.47萬噸(含保障防疫物資4.62萬噸),恢復到疫情前的84%。此外,白雲機場還加大對「客改貨」航班保障力度,2020年物流公司保障貨機航班(含全貨機、客改貨、包機)13552架次,運輸貨郵量約26.02萬噸。
打造疫情防控閉環
全力守護「平安空港」
作為中國民航的「南大門」,白雲機場在全球抗疫的關鍵時期擔當起「守門員」的重要職責,嚴格的常態化防疫措施打造閉環流程。
自從去年1月24日啟動一級應急響應以來,白雲機場就根據不同階段防控形勢和上級要求,先後制定了疫情防控處置流程、重點航班保障流程、員工防護、場所防控、清潔消毒等一系列防控指引和處置文件,確保各項防控措施科學有序落地。實現體溫監測和「健康碼」查驗全覆蓋,先後在航站樓所有出入口、重點航班停靠廊橋入口等關鍵點位設置了體溫監測點共79個,涵蓋出發、到達、中轉旅客;對國內航班採用分級響應措施,重點航班重點管控——設置固定機位或廊橋、固定保障車輛、固定測溫點、固定工作流程等「四個固定」管控措施,實現科學防治、精準施策。
進入疫情防控工作常態化階段以來,白雲機場不鬆懈、不麻痺,嚴格落實各項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全面推行「無接觸服務」,增加自助值機和託運設備的投入使用,增設電梯、洗手間等場所的無接觸服務措施,通過標識、現場引導與廣播等途徑提醒旅客保持「合理間距」,儘量減少人員接觸。
突出科技創新
提升機場服務「軟實力」
去年以來,白雲機場認真落實民航局「以新發展理念推進民航高質量發展」的總體要求和「真情服務」底線要求,以「春風服務」為工作主線,樹立起全國民航服務標杆。
特別是白雲機場成為民航局「智慧機場」建設首批示範單位後,信息化水平、自助設備部署規模及使用效率、新技術應用均走在全國前列。去年8月5日,白雲機場在T1航站樓推出國內航班「One ID」服務,成為全國機場中首家提供旅客出行全流程「One ID」服務的機場。旅客只要在自助值機或自助行李託運機器上註冊「One ID」後,無需出示身份證、登機牌或二維碼,通過刷臉即可辦理自助值機、自助行李託運、自助登機等業務,實現「一張臉」通行機場。該項創新只是白雲機場科技「助力」出行的一部分,2020年白雲機場最早推出系列科技抗疫舉措,先後研發「紅外感應無接觸」乘電梯服務,航站樓引進智能消殺機器人、紫外線手推車消毒機器人,服務提升方面還引進「智能指路牌」等系列「黑科技」。
在服務「軟實力」上,積極發揮白雲機場服務管理委員會和旅客服務提升委員會的作用,一年來,制定了涵蓋2516條服務標準、7項管理制度的服務管理體系;牽頭編制了《民用機場無障礙服務指南》標準,成為全國民航首個無障礙服務團體標準。為豐富旅客出行體驗,持續打造和優化「時空隧道」、「海天走廊」、「天空舞臺」等人文機場建設新地標,讓廣大旅客感受到城市之窗的獨特文化魅力。
助力經濟騰飛
灣區「引擎」作用凸顯
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和廣東省「5+4」骨幹機場布局中的一個重要機場,白雲機場對於區域經濟發展的「引擎」作用日益凸顯。
(本文由白雲機場供圖)
面對疫情考驗,白雲機場聚焦主業、攻堅克難、迎難而上。在國際航班客流受到明顯衝擊的情況下,採取多種措施積極拉動國內航班客流增長,實現客流增速持續攀升,對廣州、廣東及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社會發展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
面對粵港澳大灣區巨大的市場潛力和發展機遇,白雲機場也正加快推進三期擴建工程建設。白雲機場最終將實現5條跑道,2個航站區的規劃格局,匯聚航空、高速公路、高鐵、城軌等多種交通工具,天空、地面聯結成一個現代化的綜合交通體系。
依託強大的軟硬體設施優勢,白雲機場將加快推進廣州航空樞紐建設步伐,全力拓展國際網絡,加強「一帶一路」空中通道建設;大力提升中轉競爭力,用好144小時過境免籤政策紅利,促進國際樞紐功能進一步提升。隨著空域改革加快推進,白雲機場的國際樞紐競爭力將進一步提升,成為全球重要的航空綜合樞紐之一,為旅客出行和貨郵運輸提供更安全舒適、便捷高效的服務。(《中國民航報》、中國民航網 記者郭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