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小石頭
來源丨小石頭侃升學
(ID:xiaoshitoushengxue)
最近,除北上廣以外的城市公開「搶人」落戶政策一直是這些「漂兒」們最關心的,畢竟北漂做了好多年也沒混出名堂的是大多數,一線城市擁擠的資源和自身經濟能力及家庭現狀的矛盾與日增加。
5月16日上午,在第二屆世界智能大會上,天津市發布「海河英才」行動計劃:
你以為和其他熱點二線城市搶人一樣,天津這次政策發布後,也不會有太大的波瀾?但事實是,就在第二天,據新聞報導,30萬人申請落戶!導致系統癱瘓。
有家長看到新聞,當天深夜就提交了申請,早上接到了簡訊,第二天就趕往天津辦理手續。有的家長覺得忙完工作再弄,遲了兩天,系統已經收不到驗證碼了。
短短4天內天津落戶政策經歷了4次變化,從零門檻到「重磅補丁」,調檔函成部分人「生死劫」,「三無」人員必須先調檔,外地工作單位」人員 落戶天津無望。
從天津申請落戶人員情況來看,他們的平均年齡大約在32歲左右,落戶人群中有四分之三來自在北京工作的非戶籍人口,大多數落戶人員都將子女高考問題作為申請落戶天津的最大動因。
一、為什麼說天津是「高考天堂」?
一個省市能否成為「高考天堂」,主要由以下三個因素決定:
1.該省人數較少
2017年天津高考報名人數5.7萬,山東考生58.3萬,北京也有6萬多。
2.高校教育資源豐富
該省或市高校多,就會向本地傾斜,招收的學生自然就多。天津共有2所985大學,4所211大學。985大學招生本地化率16.3%,全國第一。
天津的985大學每招100個學生裡面有16個學生都是天津人,而北京的大學每招100個學生只有6個是北京人。
3.名額分配數量
教育部每年都會根據全國高校在各省招生人數分配招生名額,名額多了,就能有更大比例的人上大學。
天津2017年一本的錄取率約為25.02%。這個比例,從理論上講,就是每4個天津考生,就有1個能被一本院校錄取。對比高考大省河南9.48%的一本錄取率,天津的一本錄取率可以說是有逆天優勢。
以上三個因素對天津來說都是有利的,所以天津的高考錄取率非常高,有人測算,和河南、山東等高考大省相比,在天津考大學等於直降50—60分,這麼一看,天津確實是「高考天堂」。
究其原因,高等教育機構分布不均是造成各省高考錄取率巨大差別的直接原因,而高校的分布,又和歷史、一個省對高校的財政支持等因素有關。
天津本地高校本地招生比例大部分在30%上下浮動,再加上天津考生本來就少,人口並不多,考大學的壓力自然就小了。
4.北京&天津對比
清北錄取率:
北京 0.91% VS 天津 0.28%
北京清北錄取率0.91%,天津清北錄取率0.28%,北京完勝。
這部分全國人民關注的最密切,但數以百萬的全國家長把矛頭指向北京,說北京上清北容易的同時,其實大家都不知道實情,現在在全國的大部分省份包括北上廣,想上清北八成都不是通過所謂高考的。
自主招生是最關鍵的,而走這條路的孩子基本上都是很早就開始規劃廝殺的,高考裸分上清北的孩子已經少之又少。
你從比例上看好像是北京優勢,實則是北京在競賽培訓以及教育資源配備上的優勢決定的,並不是國家給的名額多。
在北京上清北真的不是隨隨便便,一樣都是真刀真槍,本地的普通老百姓依然很難看到孩子去清北的一條清晰的路。
985錄取率:
北京 5.7% VS 天津 5.9%
2016年據澎湃新聞統計,天津雖然只有2所985大學,但是985大學錄取率高達5.9%,也就是說每100個考生中,有6人能錄取到985,排在中國985大學錄取率的第一名。
相比之下,北京有8所985大學,985大學錄取率是5.7%,每100個考生中,有4個能錄取到985大學。
這方面也是全國人民最不滿意的點,其實受輿論的影響,北京已經貢獻給全國大量的名額了。
在眾多一線城市,現在北京升學已經算是最難的地方了,而全國人民總喜歡用每個省的總人數當分母去算985錄取率,這麼算下來,一線城市永遠是優勢的。
因為分母受到戶籍的管理控制,但如果你用各省省會的情況計算下,你會發現,北上廣跟省會的數據差不多。
211大學錄取率:
北京 13.99% VS 天津 12.68%
北京13.99%,天津12.68%,北京勝。
一本錄取率:
北京 30.5% VS 天津 24.1%
北京是30.5%,天津24.1%,北京勝。
從上面四點可以總結,天津確實有其高考中的優勢,比如985錄取率比北京更強,而北京因為本地大學眾多,211和一本大學眾多,對本地孩子的升學本地化率一定存在影響。
所以所謂的北京考大學容易,也只是考一本容易,而很多高考大省考大學難的本質也是因為本地沒有好大學,名額自然少。
當然很多家長也不滿意北上廣天的高考試卷「簡單」,這方面我們也可以分析下:
硬難度:
單純看硬難度,北上廣天的高考難度確實比全國卷低。
靈活創新度:
北上廣天的試卷其實是更高的,創新題目和高考改革都從這些地方開始,全國卷雖然難,但是套路多,不見得這套所謂「簡單」的試卷你就能拿高分。
試卷難度跟錄取關係沒那麼大:
錄取的本質是排名,只要本地所有考生答一套試卷,就是公平的。
考生少註定競爭壓力低嗎?
其實也不然,據多年觀測,北上廣天的優質考生數量一點不比高考大省的少,高考大省雖然人多,但因為教育資源分布和家庭教育情況的落後,真正優質考生多數集中在省會,規模跟北上廣天差距不大。
二、天津的教育資源也嚴重不足,升學一樣是打仗
遠看天津高考簡單,近看天津上學全是坑:
1.上幼兒園跟其他大城市一樣很難
最好的幼兒園花錢都很難進得去:
2.上好小學一樣超級難
天津全市(含各區縣)小學學校的數量將近一千多所(含公立/私立),其中重點小學大概不到30所。
2017年天津市重點小區的招生數量不足一萬人,可天津如今幼升小的人數接近12萬人。
上好小學和上好初中的差距有多大呢?
從下圖(2014年)天津市家長整理出來的39個重點小學中我們可以看出:
耀華學校從前十小學錄取76人,而從後面十所小學錄取人數僅為4人,足足相差19倍!而那些排不上這top35的小學更可能連名校的門都摸不到!
3.上好中學一樣更加難
天津的中學裡面:南開中學,耀華中學,實驗中學,新華中學,市一中這一般稱為天津市5所,是天津人民心中的最好的初中和高中。其中,初中每年共招生2700左右,高中招生每年在2500人左右。
這5所初中畢業的學生,每年升入這五所高中的高中部近1000人,佔到40%的高中部名額。
天津市每年差不多共85000名中考考生,會共同爭奪剩下的1500個名額。
也就是說如果初中上了市五所,那麼1000/2700=37%,有接近四成的機會能上最好的高中。
而如果初中上了其他的初中,那麼1500/(85000-2700)=1.8%,僅剩下不到2%的機會,足足差了22倍!
下圖是坊間流傳的部分初中考入市五所高中部人數統計表:
這樣一看,為了上好高中,不上這市五所基本都沒機會了。
這市五所都是公立校,天津和北京一樣,實行公辦初中劃片入學,所以就要靠學區房了。
天津的教育資源短缺並且失衡,大家早就搶起了學區房。
天津的優質學區和平區目前大部分學區房價格在5-6萬/平米左右。學區房的溢價率將近30%。
但是在2017年末和2018年初的時候開始發燒,14萬/平米的天價出現在和平區進德裡小區,總價200萬僅能買13平米的房子。
因為教育資源嚴重不均,天津政府為了平衡各區,又規劃了4所市重點,現在和原來的市五所合稱為市九所,雖然這四所含金量不如原來的市五所,不過也都還不錯。但是如果連這市九所都上不了,那就只能拼民辦校了。
天津的民辦初中實行網上報名、面談錄取等招生辦法,競爭非常激烈。
以2017年天津優質民辦南開翔宇為例,南開翔宇小升初的時候,兩天的面談總人數兩千多名,最終錄取180多名,錄取比例小於1:10。
家長在朋友圈調侃,南開翔宇面試只看三好學生證書和數學陳,華,希望三杯證書,其他證書根本不看;問為啥,人家說我們要數學牛娃;
據考完試的孩子普遍反映,英語比數學要難,都是大段的閱讀,有不少生單詞;而數學基本考察的都是六年級較難的知識及部分奧賽題。
下圖為2017年面談實拍,7點30左右等待面談的學生家長排隊長度已達近200米。
4.天津的中考比高考難太多
天津市每年差不多共85000名中考考生, 天津高中錄取率在近幾年一直穩定在62%左右,這也意味著將近四成,3多萬名考生面臨步入職校甚至社會,失去了進入普通高中和同齡人競爭更高層次大學的機會。
而天津本科錄取人數為41540人,高考生共有57015人,73%的天津人都能上本科,比高中錄取率62%高了11%,所以說中考難於高考絕非聳人聽聞,中考是升入高中進而考入大學的非常重要的一塊跳板。
5.高考成績兩級分化嚴重,天津北京都一樣
因為2017年教育局嚴控高考信息,我們查不到近兩年的各校高考數據。
不過根據前兩年的數據可以經過計算發現,市五所的985錄取人數1008人,985大學錄取率高達40%,而每年天津985大學錄取人數總共在3400左右,那麼其他高中共錄取2392人,其他高中共有57000-2500=54500,得到其他高中985錄取率為4%。
市五所才佔全市4%的人數,但是佔了所有985錄取人數的3成。
這個數據跟北京幾乎是差不多的,基本上90%的985都來自北京東西海朝四個核心區,而這麼多985也並不是均分在東西海朝四個區的所有學校,在每個區內,985基本集中在前20%不到的學校,而且越接近頭部集中的越狠。
人大附中的中考錄取分數線已經超過560分,中考滿分才580,在北京天津這樣的城市,高考根本不是最關鍵的一戰,小升初、中考才是關鍵。
進不去名校高中基本也等於跟名校大學say goodbye了。
三、天津留不住人才?這樣的落戶對教育系統有多大衝擊?
天津2018年第一季度,天津GDP增速1.9%,全國倒數第一。
有在天津讀完大學選擇離開天津的人說,班裡面天津本地人全部留津,外地人全都沒留。
他覺得天津這種「大城市」出來的人就沒有特別好的精神面貌,大部分喜歡在寢室窩著,打打遊戲,睡睡覺,就連參加社團的人天津人都很少參與,他們經常說「有嘛用」,「怪累的」,問他們畢業有什麼打算,大部分也是說「畢業?當然是回家呀!介還用問麼。」
天津辦事要「託關係」,這個問題現在還很嚴重,天津人辦事很少看規章制度,能走後門就走後門,能託關係就託關係。
天津人創業最火的是開飯館!當地叫勤行,大街上十個說自己有買賣的,7個是乾飯館的,1個是幹工程的,1個是二道販子(也叫騎驢的)最後那個是賣衣服的。
天津文化產業不行,金融不行,IT也不行,你跟很多人聊網際網路,一般都給你來句:哦,不揍似上網嘛。
天津曾經好不容易自貿區要成立了,還來了個爆炸,徹底把城市的希望炸沒了。
現在的高新產業,都是北上廣深首選,然後是杭州,然後甚至成都武漢也加入了後起之秀,天津的發展並不算快的。
而如此的落戶政策,會給本來就不算教育資源富足的天津深沉的一擊。
天津參加高考需要至少三年學籍,最早一波能參加高考的也是三年之後了。所以暫時對高考錄取率沒有影響,不過對基礎教育的衝擊很大。
下圖是近10年天津、山東和北京每萬人享受的教育費用,從下圖可以看出天津的教育投入是比不上北京的,北京目前的基礎教育資源都嚴重不足,向外清理外地人,許多學校入學審核五證越來越嚴,天津投入不如北京就更不用說了。
所以有天津人十分牴觸放開戶籍:
可以預見到的是,為了沾上天津高考的「福利」,大量的落戶會直接導致學前教育、幼兒園、小學、初中資源的嚴重衝擊,從今天的北京來看,這方面做得嚴重不足。
小升初一定成為困境,不監管就一定變成瘋狂補課瘋搶名額,嚴格監管就變成關係戶橫行老百姓只能含淚搖號;
中考一定成為最難的戰場,只要你沒有保送籤約,名校高中的錄取分數線一定高破天際;
而只有你把上面的所有關都過了,你才能享受到所謂高考「福利」。
這就是今天的北京,也只是考一本和211更容易的北京,這算「福利」嗎?
2017年清華大學教授李宏斌在《從投資回報率看中國教育》演講中提到,在剔除掉學生的先天能力、家庭背景因素以後,中國大學教育的平均回報率是10%,而高中教育回報率幾乎是0。
李宏斌教授還測算出,畢業於名牌大學、211大學,比普通高校的回報高28%,而985大學的回報率,是211大學的1倍,所以在中國讀好大學是有回報的,也是為什麼大家都要擠破頭進入好大學的原因。
平均10%的教育回報率並不算高,但已經讓大部分中國家庭瘋狂。
據2017中國家庭教育消費白皮書調查:
教育支出佔中國家庭年支出的50%以上,許多一線城市家庭每月為孩子報上萬的輔導班非常常見。
中國多地出現天價幼兒園現象每年學費近20萬元,都要搶著報。
同樣的,這次天津開放落戶,父母為了讓孩子高考得到優勢,懶癌都治好了,不惜投入時間經歷請假去天津為孩子辦戶口,落好戶口馬上又排隊在天津購房。
雖然等著他們的會是上文提到的種種升學難題,但是他們不在乎。
一群受過高等教育的程式設計師家庭因為生活在西二旗和回龍觀,活生生的幫助締造了新名校昌平二中;
一群努力的非京籍因為搞不定北京戶籍,活生生的推火了天津武清區的楊村一中。
一線城市教育資源不足是矛盾中的矛盾,是解不開的結。
而這些當年追夢而來的父母,現在也要替孩子追這個夢。
看看每年小升初結束後,眾多家長的辛酸便知,一線城市對於教育資源的拼殺豈是外地家長口中的「優待」和「容易」?
天津只是相對溫和了一點,我們所要面對的困難,從未減少。
end
歡迎在下方評論留言,別忘了點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