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陸芳 發自上海
7月25日,隨著第二十三屆上影節正式開幕,中國電影也在長達半年的「冬歇期」後逐步復甦。
在這個開局之始,燈塔專業版聯合北鬥星智庫發布了主題為「大幕重啟,砥礪前行」的2019-2020中國影視行業報告,詳細梳理了過去一年間的影視行業的發展走勢,並對當下的電影市場進行剖析與展望,以期對影視行業未來的復甦路徑做出探索。
2020年以來突發的疫情,給電影行業帶來重創。
據燈塔專業版的報告估算,在無疫情的假設下,2020年國內院線電影票房將保持約4.4%的增速,整體票房可達671億元人民幣。然而結合目前實際情況進行估算,2020年整體票房損失將達到近500億元。
不過重創之下,也蓄積著反彈。
觀眾對於進入電影院觀影的願望還是十分迫切。燈塔研究院曾對電影購票人群就行了大規模調研,數據顯示,超過八成的用戶把「去電影院觀影」列入了最想做的事情。超過四成用戶表示,疫情後去影院觀影的頻次將較疫情前有所提升。從長期來看,觀眾對院線電影市場恢復期待強烈。
除去疫情的影響,近兩年來,我國院線電影整體票房增速已經呈現逐步遞減的趨勢,從2017年22.8%的增長率,跌至2019年的5.4%。
燈塔專業版的報告中也提到,近兩年來中國觀影用戶結構趨於固化,用戶下沉放緩,市場需要新動能來激發觀影用戶增長。
疫情催生了「線上全媒體營銷」,包括「雲路演、雲首映、雲觀影」等模式逐漸成熟,豐富了傳統的「線下漸進式點映」,新的營銷模式不僅可以輕鬆登上各大話題熱搜榜,還與觀眾間形成了更密切的互動。
上海大學上海電影學院副院長程波認為,影視宣發的本質是在「引流」後的「變現」,網際網路宣發使得數據可回流、效果可量化,未來影視宣發線上化會是一個常態。
報告也引用了相關例證。2019年電影《受益人》率先選擇線上直播賣票的網際網路宣發模式,主播薇婭及演員大鵬、柳巖在淘寶直播限時售賣優惠電影資格券,20分鐘聚集超800萬用戶,6秒售空11.6萬張。影片線上售票期間,主辦方與觀眾間形成了超高頻次的互動,預熱物料收穫了高曝光度。
此外,線上全媒體營銷還可實現對目標觀影人群的精準觸達。網劇《重生》上線前,燈塔通過用戶畫像將該劇的核心人群定位在了25歲以上的成熟用戶,以「直播安利+組團追劇」的組合方式,為《重生》完成了有效的用戶導流及首輪高口碑沉澱。
與此同時,網絡電影的迅猛發展也為電影行業注入了新動力。據報告顯示,2020年1-4月新晉上線的網絡電影中,優酷、愛奇藝和騰訊視頻三家頭部內容分帳超1000萬的影片數量達20部,佔比67%,平均分帳票房超過1400萬,較去年同期增長33.1%。
「後疫情」時期,復甦成為我國電影行業的關鍵詞。
在內容方面,專家指出目前觀眾迫切需要心靈方面的撫慰,從「熱血」裡尋找認同感,從歡樂中排憂,因此醫療、軍旅和喜劇類型的影視作品可能將在「後疫情」時期爆發。
但同時,也應注意避免盲目跟風推出「抗疫」題材影片。抗疫題材要找到合適的類型載體,經過嚴格打磨,成為適應市場消費的文化產品。
在放映端,院線對設施、運營及服務能力的提升,也是助力行業恢復十分重要的一環。
專家建議,影院應首先完成放映技術與服務系統的更新換代,滿足並提升觀眾觀影需求與觀影體驗。
其次,影院應豐富運營手段,挖掘經營潛力,通過提高管理效率的方式改善影院經濟效益。最後是從片源質量著手,開掘檔期潛力,提高單塊銀幕產出和影廳上座率。
燈塔專業版報告指出,近兩年來,我國城鎮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和娛樂消費支出正在逐年上升。
在這樣的整體消費趨勢下,在片方、宣發與影院多方積極配合下,未來一年中國電影行業票房回歸正軌並非難事。
同時,合理運用「線上全媒體營銷」與觀眾進行深度親密互動,利用專業營銷團隊實現受眾的精準觸達,也將進一步加速中國電影行業的復甦。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