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端康成:無言的死,就是無限的活

2020-12-18 獨目觀

年紀更小一點的時候讀不懂川端康成的作品,更別說他為何選擇自戕以結束自己的一生。所以那時讀《雪國》只感嘆男女之情令人陶醉,所以那時讀《伊豆的舞女》只嚮往伊豆的自然清新與恬靜,也就難怪《花的圓舞曲》裡鈴子的苦苦等候在那時的我看來只是一場無謂的自我勒索。

如今年紀漸長,仿佛對川端康成的作品有了一些不同的解讀和認識,所以今天要給大家分享我眼中的川端康成。

1、「有朝一日,對生命也心不在焉了。」

川端康成1899年生於大阪,兩歲那年父親因肺結核去世。一年後,母親同樣死於肺結核,自此便跟隨祖父生活。川端自14歲起便立志要做一名小說家,中學時博覽群書並嘗試寫作。16歲那年,祖父已去世一周年,孤兒川端在母親的娘家也已生活一年,他拾筆記錄祖父病逝前後的種種,作品取名《十六歲的日記》。

川端的性格任性孤獨又神經質,唯有文學的滋養能讓他勉強覺得這世間還有些許留戀。所以他讀書廣泛,無論是谷崎潤一郎(日本近代小說家,唯美派文學主要代表人物之一)還是芥川龍之介,又或是《源氏物語》和《枕草子》(《枕草子》與《源氏物語》,被喻為日本平安時代文學的雙璧),都是他的心頭好。除此之外,外國作家如陀思妥耶夫斯基、契訶夫、阿爾志跋託夫(俄國頹廢主義文學流派的最著名的作家之一),他也有涉獵。我想,這也就是為何川端的作品中既有西方新潮又有東方傳統吧。

1968年,川端以《雪國》、《古都》、《千隻鶴》三部代表作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日本首位。但如此崇高的成就並沒有給川端帶來任何文學方面的快感,反而十分厭惡獲獎後所帶來的榮譽和湧來的慕名者。

也許對川端獲得諾貝爾文學獎而感到厭惡的還有一位,那就是於1970年切腹自殺的三島由紀夫。在我看來,三島是川端孤獨一生中唯一的光亮,相差10幾歲卻感情深厚,三島對川端的崇拜如滔滔江水般洶湧。但研究三島的權威佐伯彰一認為:「川端先生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給三島君帶來了相當程度的衝擊。這是與作家的自尊心相關的微妙問題,三島君在暢銷書的問題上很介意,是一個非常爭強好勝的人。」

時隔三島去世17個月,川端在家含煤氣自殺,這一切也許在他看到三島遺體時便註定發生。他並沒有留下隻字片語,我並不覺得疑惑,因為他早在1962年便說過:「自殺而無遺書,是最好不過的了。無言的死,就是無限的活。」

2、「生存本身就是一種徒勞。」

「她的眼睛,同燈光重疊的那一瞬間,就像在夕陽的餘暉裡,飛舞的妖豔而美麗的夜光蟲。」這是川端在《雪國》裡的一段話,細膩的文字總能在不經意間觸動人內心最柔軟的部分。

有人說《雪國》是近代文學史上抒情文學的頂峰,也有人說它是頹廢和死亡的文學。但無論如何,川端隱晦複雜的創作方式賦予了這部文學作品無法超越的時代價值。

《雪國》的男主人公島村是一個在東京有家有室的舞蹈藝術研究家,在三次前往雪國的溫泉旅館過程中,與當地的藝妓駒子和少女葉子產生了微妙的感情糾葛。島村在去往湯澤的火車窗上看到了美麗的葉子,她擁有「近乎悲戚的聲音」和「如鏡子一般澄澈的眼睛」。如果說島村對葉子是初見水晶玻璃球的喜愛的話,那他對於駒子便是沙漠行者對於淨水的渴求。「她雖算不上是個美人,但比誰都要顯得潔淨。她的腳趾彎裡大概也是乾淨的。」

駒子愛上島村之後,風塵又不拘形跡,她難以自持,島村自己也知道。駒子為了給師傅的兒子行男治病不得不做了藝妓,即使她的心裡仍然留存對於美好愛情的渴望,但島村仍然認為,駒子對於愛情的追求甚至她生存的本身都是一種徒勞。他的內心對可望不可及的葉子一片傾心,葉子澄澈的像現實世界外的幻影,即使她在死去的那一刻,北島也覺得葉子仿佛是在自由自在的飛翔,生與死早已沒那麼重要。愛情讓他的內心在苦澀中久久浸泡,而他也在葉子生死的瞬間頓悟了生死這個永恆的話題。

正如川端在小說最後所說:「僵直的身體從空中落下來,顯得很柔軟,但那姿勢,像木偶一樣沒有掙扎,沒有生命,無拘無束的,似乎超乎生死之外。」

這也是川端本人對於死亡的看法吧。

3、「在這種地方寄生,並活下去。」

無論是哪一部作品,川端的結尾都是那麼的精細巧妙,《古都》也不例外。川端在這部末年之作裡人格、自然、環境與個性的思考。

《古都》的故事及其簡單,所以川端在作描寫日本傳統文化上下了很大的功夫。主角千重子年幼時被雙親拋棄,雖然養父母對她關愛有加,但她總是暗暗懷疑自己的身世。她的孿生妹妹苗子在遇到姐姐千重子的時候,姐姐穿著素淨透著一種隱隱的哀怨。她不明白,分明姐姐看起來生活更加富足,為何還要如此哀怨。可她深知,即使姐姐與自己情投意合,也無法改變她與姐姐身份的懸殊。再三考量之後,她在一個飄雪的早晨永遠離開的姐姐的生活。

川端把自己童年所有的悽涼孤獨都加諸千重子身上,但是他的哀傷既不誇張又能扣人心弦。只文章開頭的那一句「在這種地方寄生,並存活下去」便闡釋了川端這一生全部的堅持。

4、「在庸常裡沉睡,在倫常裡衰老。

「我思念你,為了同你分手,才來到這高原和父親的故裡。 我思念你,就難免糾纏著懊悔和罪惡,這樣就無法同你分手,也就不能開始新的人生。 請原諒,我來到這遙遠的高原,依然在思念著你。這是為了分手的思念。」

川端是一個如此神奇的人,即使這部《千隻鶴》描寫的是不倫之戀,但讀起來也是那麼的美好。說實話,這部作品至今我也沒有完全讀懂。太田夫人為何在昔日情人三谷逝去之後又移情他的兒子菊治?又為何在菊治接受了這段不倫之戀之後羞愧自殺?太田夫人的女兒文子在母親謝罪自殺之後究竟有沒有必要代替著母親繼續為菊治「奉獻」?千加子將自己純潔的弟子雪子介紹給菊治之後,菊治為何頗有好感卻遲疑與雪子的婚事?為何在這部作品裡只有左乳長著巴掌大黑痣的慄本近子仍按原來的生活方式生活下去?

沒有讀懂。只讀到了一種淡淡的憂傷。

沉淪於父子兩代而帶著羞愧走上絕路的太田夫人,純潔美好卻時刻壓抑情感的雪子,忍受背叛在嫉妒與怨恨中離世的菊治母親,柔弱無助只能與茶碗共生的文子,看似醜陋卻在自卑裡蘊藏剛強的近子。五個女人的身上或多或少都有令人悲憫之處。即使周閱女士在評價這部作品的時候說:「川端無意識地將自己男性的自私投射到了字裡行間。他極力保護男性的形象和地位,把女性的寬容、忍讓乃至依附性捧為美德。 」我仍覺得川端用他的方式表達了對女性地位的思考,至少我覺得文中的近子,剛強而偉大。只有她選擇了在庸常裡沉睡,在倫常裡衰老。

5、「也許凡人都是棄兒。」

川端康成說:「即使靠一支筆淪落於赤貧之中,我微弱而敏感的心靈也已無法和文學分開。」也許,在川端文字的背後,隱藏的是他內心深處最無法言說的的縹緲與孤獨。一生寡淡卻為我們留下了最無限的美妙,一生溫柔卻為我們帶來了最刻骨的思考。很難說川端眾多作品中到底哪一個人物是他,也許,都是他;也許,又都不全是他。

「昔日虛空把人吞沒,作為其報應,人又把虛空吞沒,也是這個道理。人把這種虛空吞沒,又把虛空呼出,這被呼出來的虛空,又把人呼了出來,同樣的事反覆循環。現在這樣談論或觀察事物,不知什麼時候會進入虛空而消失,然後又從虛空中出來或觀看或聽聞。誰能知道哪個是真的呢。」

是啊,誰能知道哪個是真的呢?

相關焦點

  • 川端康成口含煤氣自殺:人生是一場徒勞,死亡才是最高的藝術!
    原來,早在1962年,川端康成就曾對自己的死作出了預言:「自殺而無遺書,是最好不過的了。無言的死,就是無限的活。」除此之外,我們還能從川端康成的人生經歷、文學作品、精神信仰等三個方面探尋川端康成對於生命的獨特認識。
  • 諾獎得主川端康成死前慘狀:口含煤氣管躺在棉被上,臉頰憋得通紅
    而沒有話語的死,就是永無止境地活著。沒想到輪到川端康成躺在病床上,這個日本著名的文學巨匠,在他去世前的幾個小時,口裡含著煤氣管,因為憋不上氣,臉部漲得通紅,可見川端康成在去世前受到過多麼痛苦的經歷。其實早在1962年,川端康成就曾對自己的死作出了預言:「自殺而無遺書,是最好不過的了。無言的死,就是無限的活。」
  • 獲諾貝爾獎後吞煤氣自殺,身邊有酒瓶無遺書,川端康成有何苦衷?
    1972年4月16日,富士山的櫻花差不多落盡了,這一天,享譽世界文壇的川端康成,也如落下的櫻花一般,靜悄悄地走了。川端康成自殺的房子,是他三個月前剛花1000萬日元購下的。那一天下午三點,川端康成在和傭人說了一聲:「我出去會兒」後,就沒再回來,當晚十點,傭人隱約感到不安,便到新房子去找尋。
  • 川端康成初戀失敗的深層秘密
    作者:張石(騰訊·大家專欄作者,資深媒體人,著有《川端康成與東方古典》等。)當時川端康成與在一起住在第一高中宿舍裡的文科生同學鈴木彥次郎、石浜金作、三明永無等常到這裡來,而與千代熱熱鬧鬧談笑的總是三明永無和石浜,川端話很少,只在一旁靜靜地喝著咖啡聽他們談笑。千代雖然年齡很小,但是已經嘗盡人間的艱辛。她9歲喪母,被寄養在嬸娘的家裡,小小年紀就要幫助嬸娘家裡幹家務活,還要看孩子,據說當時她是背著孩子上小學的,為此她還受到了學校的表彰。
  • 跟隨川端康成 尋跡日本名勝
    正如川端康成早在1962年所言的那一句:「自殺而無遺書,是最好不過的了。無言的死,就是無限的活。」在1972年自殺離世的川端康成,未留下隻字遺書,卻一直因其傳世作品留在讀者心中,無限地活著。作為川端康成的忠實讀者之一,筆者此趟前往日本暢遊了鎌倉、伊豆、箱根,尋覓其在多部作品中曾提及的點滴足跡。讀《千隻鶴》與《山音》,遊鎌倉千年古城川端康成《千隻鶴》和《山音》這兩部作品故事背景主要都發生在鎌倉,於是這趟日本之行第一站,毫不猶豫便定在了這座神奈川縣的臨海城市。
  • 川端康成:諾貝爾獎得主,但卻有錢就花到一貧如洗
    川端康成的作品集「浪漫的物哀、幽玄、風雅」於一體,還熱愛寫死亡,悲觀又虛無。據統計,他在開頭五行裡含有死或與死直接相關的作品,佔所有作品的三成。受他作品的影響,在大家心中,川端康成本人給我們的印象也帶了些陰鬱、難以相處和不愛社交。
  • 川端康成:日本,生平和創作
    作為新感覺派的一員曉將,川端康成(1899-1972)可以說是日木現代派的開山祖師之一,與同時代的橫光利一(1898-1947)和中河與一,稍後的崛辰雄(1904-1953)等,成為日後各種現代派文學的先導。
  • 川端康成的雪國,因她而美
    從她們身上,映射出川端康成對女性始終深情注視的眼睛。DOZO這次跟大家一起跟隨川端康成的目光,去讀一讀他筆下的女性之美。除去肉體上的「清潔」之美,川端康成也十分關注心靈上的「純潔」之美,這種美體現在對待生活和愛情天真堅韌的態度。
  • 川端康成《雪國》,關於悽美的徒勞
    這就是川端康成小說《雪國》的開端。只是通過短短的兩句話,就將讀者帶入這個寧靜的與世隔絕的地點,從這一刻開始,故事就已發生。白茫茫的雪野一望無際,在其中,坐落著一個小小的溫泉旅館。《雪國》講述的就是發生在這個溫泉旅館中的故事。而這個小小的溫泉旅館就是「雪國」。
  • 川端康成「光臨」魯迅故鄉
    川端康成「來了」,一大批專家學者紛紛如約而至,掀起新一輪文學大師跨時空交流。他們中,有北京大學教授、北京語言大學教授、上海外國語大學教授、浙江大學教授、日本川端康成學會常任理事、原藏野大學教授、日本靜岡大學教授、北海道大學博士……記者注意到,研討會現場群賢畢至、專家雲集,中日雙方代表皆為川端文學研究方面的前沿學者。他們紛紛對這位日本文學界「泰鬥級」人物的作品進行深入解讀、剖析、闡釋、吸收、借鑑和批判式交流,進一步感知川端康成高超的敘事藝術和作品所展現的精氣神。
  • 走進川端康成的古都
    赤陽下的金閣寺提起京都,腦海中第一個浮現的就是川端康成。
  • 豆瓣8.2《千隻鶴》|好色、物哀、幽玄,川端康成的美學思想
    川端康成的文向來寫的極美,這一點在我早些年拜讀《雪國》時就已有所體會。昨日略有閒暇,又讀了《千隻鶴》,這部作品的名氣遠沒有《雪國》那般大,但同樣是川端康成一生的代表作品之一。1968年,此部作品與《雪國》、《古都》一同幫助川端康成斬獲了諾貝爾文學獎。
  • 川端康成筆下的危情少女和風情熟女
    文子:太田夫人的女兒,菊治因太田夫人的死產生負罪感,與文子結合獲得救贖。太田夫人就是川端推崇的成熟女性代表!四十五歲以上的中年女性,像母親一樣給予溫暖的完美女性。在作品中被賦予「非人類的女人」、「人類以前的女人」、「人類最後的女人」讚美的至高的女性。
  • 川端康成 孤獨和悲涼成就了他 也毀滅了他
    川端康成1899年6月14日生於大阪,畢業於東京大學。幼年父母雙亡,他跟著祖父母一起生活。7歲的時候,祖母去世;10歲,姐姐去世。親人相繼離世,只剩下他和爺爺。爺爺眼睛瞎了,耳朵背了,終日不語,總是默默流淚。他對幼小的川端康成最常說的一句話:「我們是哭著過日子的啊!」
  • 從沈從文與川端康成的命運看:《邊城》與《雪國》的死亡意識區別
    孤孤單單的身世,駒子在小說中,從一開始就是個悲劇人物。同樣,葉子也是默默地接受著她愛的人的離去,行男死後,葉子堅持去掃墓。葉子是川端康成心中美的象徵,她關心弟弟、照顧行男,善良美麗的她沒有怨恨,只是默默地接受著命運的安排。
  • 川端康成:人是不斷消失在過去的日子裡的
    1899年6月11日出生大阪北區此花町的川端康成,幼時孱弱多病,家人呵護備至,少跟外界接觸,導致生活封閉、性情孤僻。三歲前,雙親感染肺結核,先後辭世,由祖父母收養,寄居大阪三島郡豊川村舅父的黑田家。七歲時,祖母棄世;十歲時,唯一的姊姊芳子罹患熱病,並發心臟麻痺夭折,親人接踵過世,他的精神受盡折磨,難忍熬煎,僅能藉助閱讀加重生命能量。
  • 川端康成不僅在日本國內,在海外也是獲得認可的作家
    首先是川端康成下面簡單易懂地介紹一下是怎樣的人。1899年出生於大阪的川端康成。作為舊家長大的開業醫生的父親和作為資產家的女兒的母親之間的長子誕生。包括姐姐在內,一家四口在大阪市的北區此花町(現在的天神橋)生活。但是,川端康成的父親患了肺病,母親在當時也和父親患了同樣的病。因此,川端康成自己也是七個月的早產,身體又小又不成熟。並且,川端康成成為2歲之前父親,成為3歲之前母親由於病死了。
  • 川端康成《伊豆的舞女》中那些容易被忽略的細節
    川端康成為了大家閱讀方便,以下文 中的「我」會換成川端康成,而且這篇文章本身就是川端康成的自傳小說,是以他高中時代去伊豆旅遊為背景展開描寫的作品。川端康成和小薰彼此暗生情愫, 雖然表現出來的都很淡然婉轉,但其實川端康成的內心是火熱的。第一章川端康成獨自出來旅遊已經第四天了,分別在修善寺的溫泉住了一夜、湯島住了二夜。
  • 那是川端康成邂逅東山魁夷的京都
    在那序言裡,劈頭便說自己因為東山的畫特意去看了青蓮院的巨大樟樹,說京都正值紅葉燦爛的世界,那棵蒼古莊嚴的老樹卻還滿溢著嫩葉的顏色,地上盤根錯節的樹根、葉片間灑下的細碎陽光,令人感動於老樹散發出年輕的生命,那樣鮮綠的生命正是東山魁夷的畫色。川端康成有多喜歡青蓮院這棵樹呢?
  • 川端康成為何自殺?他22歲時,表妹便說:哥哥的衣服淨是墳墓味
    這位以「餘情美」蜚聲世界文壇的大作家,連自己的死亡也布置得如同一場儀式,似有無限意蘊,又似話已說完,總之充滿了說不盡的餘情之美。關於其死因,有說與17個月前三島由紀夫的自殺有關。全日本都知道,三島由紀夫已被他視為文學上的理想接班人,川端自殺之後,許多評論家都堅持認為是三島之死在他心上撕開了一道無法形容的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