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杏樹是現存種子植物中最古老植物,更被稱為植物活化石,是我國特有的珍稀植物。在我國黑龍江、吉林、內蒙古、寧夏、新疆、青海、西藏等20多個省區都有銀杏樹分布。
銀杏樹集果樹、林木、食用、藥用、觀賞於一體,按照不同的用途,可將銀杏樹栽培品種分成核用品種、葉用品種、雄株品種、觀賞品種和材用品種五大類。銀杏樹苗木質量直接影響栽植成活率的高低和建園的成敗,還影響到樹勢強弱、結果早晚以及產量和品質的高低。因此,發展銀杏生產必須重視優質銀杏苗木的培養。
一、實生苗培育
實生苗即播種苗,它的生長發育過程較長,前期生長緩慢,後期生長較快,根系發達,材質好,還有抗性強、壽命長等優點。但是實生苗結實晚、後代容易產生變異,不易保持品種的優良特性。因此,可用於用材林品種的苗木栽培。
1.選擇母樹及採種時間:選擇品種優良,並且無病蟲害的健壯樹種為採種母株。多在果實外種皮出現白霜和軟化以及由青色變為橙黃色或青褐色時進行採種。
2.種子的貯藏:由於銀杏種子為生理後熟種子,所以種子採集後需要經過一定時期(40~50天)的貯藏,達到生理成熟後才能用於育苗。貯藏方法對種子的發芽率有很大的影響,目前常用的方法有三種。
(1)沙藏法:種子採收後,堆積或泡在水裡數天,使外種皮爛熟後,淘洗乾淨,陰乾3~5天後與乾淨的溼沙(黃沙或河沙均可)混在一起,種子與溼沙的體積比為1:3~4,堆放在室內通風處,高度不超過50釐米。沙的溼度以握在手裡成團,水不從指縫中滲出,手放開後沙團散開為適宜。貯藏中每月要翻動1~2次,定期檢查防止高溫和沙過幹或過溼,並注意防鼠害。
(2)溼藏法:此法可帶種皮貯藏,也可去種皮貯藏。前者以1份種子4份溼沙混勻後放於室內,常翻動,立春去種皮後播種;後者採收後去種皮,洗淨,晾乾,種子含水量保持在40%左右,並與粗溼沙按1:10的比例沙藏,定期檢查,發現黴爛及時處理。
(3)窖藏法:此法可用於大面積育苗的種子貯藏,選背陰、地形較高、排水良好的地方挖地窖。窖深、寬各0.8米,長度隨種子數量而定。窖底鋪10釐米乾淨溼河沙,窖中每隔1米應插入高粱稈或玉米杆草把以便通氣,至離地面20釐米處,蓋上溼沙,再填細土堆成尖頂,蓋上草簾。窖的四周挖好排水溝,防止雨水流人。氣溫高於—5℃,封凍前每隔7~10天扒開檢查1次,封凍後每隔2~3周扒開檢查1次,撿出黴爛的種子。
3.催芽方法:催芽方法分層積催芽和發酵增溫催芽兩種。
(1)層積催芽:驚蟄前3~5天,將種子用篩子去沙,用40~45℃的溫水浸泡24小時,讓水溫自然冷卻,同時剔除空粒、破種等。然後將吸飽水的種子撈出,混溼沙,按沙種2:1的比例拌勻層積催芽,一般厚度為20~30釐米,用塑料薄膜封嚴。在催芽期間注意觀察,避免種子過幹或過溼,同時注意檢查發芽情況,大約經20~25天,種子開始發芽,當種子胚根伸出達0.5~2釐米長時即可揀出待播。
(2)發酵增溫催芽:發酵溫床增溫催芽,是在背風向陽處,挖一條深0.4~0.5米,寬0.8~1.2米,一定長的溝,溝底鋪新鮮牛馬糞或碎草20釐米,澆水使牛馬糞或碎草吸足水,發酵增溫,上蓋10~15釐米的細沙,在溫床上用竹篾彎成高0.5~0.6米的拱棚架,蓋上塑料薄膜。6~7天後,棚內溫度升高到25℃以上,將種核鋪放在沙上,上蓋5釐米細沙。早晚加蓋草簾保溫,白天掀開草簾增溫,及時噴水保溼,但不能過溼。10~15天後,種殼破裂,胚根長出,即可播種。此法一般在2月底進行。
4.播種時間及方法:春季是銀杏播種的最佳時節,採用開溝點播的方式進行播種。具體做法是播前開好播種溝,乾旱地區可在播種前在溝中澆水,待水滲透,方可播種。播種行距為20~25釐米,深4~5釐米,然後把發芽種子播於溝內。種子株距為10~15釐米,芽尖朝上,胚根朝下,覆土3釐米左右即可。每畝約播發芽種子1500粒左右。秋播適用於冬季無凍害的地區,秋季播種,有出苗率高,苗木生長整齊的優點,還可以節省冬季貯藏種子的費用,但是受到氣候的影響,一般僅南方少數地方進行。
5.苗期管理技術:苗期管理要注意做好施肥工作,科學地施肥,是苗木正常發育生長的基本保證。苗期可先施用有機肥料,每667平方米約10000公斤豬牛廄肥即可。此外,在苗木生長期間還要適當追肥3~4次,為加快苗木的生長,還可用0.5%的磷酸二氫鉀進行葉面噴肥,一般在上午10點前和下午4點後噴施。第一次施肥時間在5月上旬進行,施用標準氮肥10~15千克;第二次施肥時間在6月上旬,施用氮肥15~20千克;第三次施肥時間在8月初,施用複合肥40~50千克。播種後採用地膜覆蓋能夠保持土壤溼度,增加地溫,效果較好。待幼芽快出土時,將地膜劃破確保幼苗整齊出土。該措施使幼苗出土早,根系發育好為苗木生長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根際覆草對苗木生長有同樣的促進作用。銀杏提前播種,並在生長期內對葉面噴施九二零(12微克/克)能顯著促進苗木生長;銀杏雖然屬於喜光樹種,但幼苗有一定的耐蔭性。適當遮陰能降溫、保溼,不僅減少直射光的照射,還能緩和高溫對高生長的抑制作用、促進光合強度增加土壤含水量、降低地表溫度,提高出苗率。銀杏幼苗生長慢,與雜草競爭能力差,還要及時鬆土除草。鬆土除草還可防止土壤板結,使土壤通氣良好,促進幼苗生長。一般第一年鬆土除草的次數多些,之後可適當減少,出土深度前期宜淺,後期可深些;銀杏幼苗根系發育尚不充分,不耐旱澇,一定要注意及時澆水排澇。一般在幼苗大部分出土後,及時灌透水一次,之後以保持土壤適當溼度為宜。
6.苗木移植:銀杏幼苗至第三年開始,生長逐漸加快,為了培育大苗,需將一年生實生苗移裁。可採用小苗疏移或保留原圃地培育。為了確保移栽苗木的成活率,起苗時要保持完整的根系,做到邊起、邊運、邊栽。並適當地修剪過長或受傷的根,保留12~20釐米長為宜。穴植或溝植後及時洗透水,並松士保墒。移栽後科學、合理的管理有利於苗木的恢復,要適時施肥、澆水和排水、防治病蟲害。
二、銀杏樹的扦插苗培育
扦插繁殖方法簡單,容易掌握,能擴大苗木來源和保持優良品種特性。因此,銀杏扦插苗的培育對銀杏樹種植和生產具有重要的意義。扦插育苗一般有兩個插穗來源,即嫩枝插穗和硬枝插穗。一般情況下,硬枝插穗生根率較高。下面將兩種扦插方法都作簡單介紹。
1.嫩枝扦插:嫩枝扦插是用當年生未木質化的新梢作插穗進行扦插育苗,這種育苗方式具有操作簡單、繁殖快、周期短、育苗成本較低、成活率高的特點。嫩枝扦插在6月上旬至8月上旬剪取插穗,在樹冠中上部外圍剪取未木質化的長枝梢作插穗,扦插時剪成長10釐米左右,插穗上部保留2~3個葉片,下部葉片去掉,下端剪成馬耳形。嫩枝扦插前,插穗用ABT生根液浸泡1小時,扦插上面留1~2個芽,其餘全部插入土內,株行距6釐米x9釐米。嫩枝扦插都是在高溫天氣進行,因此,要搭棚遮陰,在蔭棚下覆蓋弓行塑料薄膜,防止失水。
2.硬枝扦插:硬枝扦插主要採用1年生或半木質化的枝條作插穗進行扦插。硬枝扦插插床應選擇土壤通氣性強的沙壤土,土壤黏重的,在經過充分深耕細耙後,可以混入適量細沙。作床後用0.1%的高錳酸鉀溶液或每667平方米10千克硫酸亞鐵溶化成30%水溶液進行土壤消毒。苗床搭棚遮陰。自樹木落葉後到芽萌動前,選擇開始結實的25~40年生生長旺盛的優良品種母樹進行採條,採集枝條必須是樹冠外部或上部的1年生枝條。暫時不插的可以進行低溫沙藏或沙壤土貯藏備用。扦插時,插穗長度為15~20釐米,要有1~2個飽滿芽,插穗上端剪成平口,下端斜剪成馬耳狀削麵,用奈乙酸溶液浸泡下端24小時後立即扦插,也可用ABT生根粉溶液浸泡1小時。扦插時間應在樹液開始流動之前,一般在3月上旬到4月上旬進行,太早土壤溫度過低,影響根系形成,太遲高溫易造成芽苞萌發而消耗大量養分影響成活。扦插後澆水,加蓋薄膜與蔭棚。扦插的株行距為5釐米×10釐米。硬枝插後,扦插的行間覆草。用噴壺進行澆水,每次要澆透,每天2~3次。成活後逐漸減少澆水。扦插成活後或半個月後就要進行追肥。隨著苗木的展葉和抽梢,要逐步增加光照強度,當年11月中旬可以進行移栽培養大苗。
3.扦插苗木移栽:插穗生根後、苗木移栽前,要對扦插苗進行煉苗,即逐步增加光照強度,減少苗床溼度,來鍛鍊幼苗抗旱、抗溫的能力,一般7~15天即可。移栽有帶袋移栽和裸根移栽兩種方式。帶袋移栽和裸根移栽均適用於春季;秋季選用帶袋移栽成活率較高。移栽技術和移栽管理與實生苗相同。
三、銀杏樹的嫁接苗培育
銀杏樹壽命長,生長周期也長,通過兩種嫁接,不僅能夠提前結果,還能提高果實產量。一般情況下,嫁接苗木能夠使銀杏樹結果期提前10年左右,並可以改變樹體結構,實現銀杏樹的早產、豐產。
1.接穗準備:接穗的質量是影響成活的主要因素。接穗應採自健壯、無病蟲害的成年樹,發育充實,芽子飽滿的1~3年生枝條作接穗。雄株嫁接苗接穗選擇30~40年生的樹木;雌株嫁接苗接穗選擇30~40年生早實、豐產、抗逆性強的品種。從樹冠外圍中、上部採集。
(1)春季嫁接:結合冬季修剪採集接穗,必須在樹體進入休眠期後,把剪下來的枝條收集起來,蠟封貯藏。枝條上每兩個芽剪成一段,約7~10釐米長,分清上下擺放。將蠟液溫度升高到80~90℃時,用接穗快速蘸蠟後每50根紮成捆,掛上標籤,低溫溼沙貯藏。嫁接前將接穗取出,在5~10℃條件下放2天後進行嫁接
(2)秋季嫁接:可在發芽前10~20天採集接穗,最長可提前一個月。嫩枝接穗要立刻去掉葉片,僅保留葉柄,並將條的基部放入水中以防枯於。採集後及時捆好,系上標籤,同樣可以用蠟封貯藏。此外,還可以用地膜包紮,也有很好的效果。
2.嫁接時期:春季在清明前10天至清明後5天,樹液已經開始流動,是銀杏嫁接的最佳時期,有利於成活。春季嫁接適宜的方法有插皮接、劈接、插皮芽接、腹接、帶木質芽接、插皮舌接等;夏季嫁接在6月中旬至9月上旬均可進行,此間以6月中旬至7月中旬的成活率最高。此時嫁接適宜的方法有劈接、切接和芽接等;秋季嫁接在7月下旬至10月中上旬,各地可根據具體情況選擇。此時嫁接適宜的方法有帶木質部芽接、劈接、插皮接、切腹接等。
3.嫁接方法
(1)劈接法:此法用於2年生以上的實生苗,選擇有2~3個飽滿芽的粗壯接穗,在最下端的芽兩側削成楔形,在上芽上方05~1釐米處剪斷。在適宣的嫁接部位上先截幹,用劈接刀在本橫斷面往下劈縱切口,然後輕輕將穗插入,再用薄膜條包緊砧木與接穗之間的傷口,以防雨水的侵入和過量的蒸發而影響成活率。
(2)插皮舌接法:砧木和接穗離皮後即可進行嫁接的一種方法。根據所需要高度,在砧木平直處將砧木鋸斷,削平鋸面,用刀削去老皮長約5釐米,深達嫩皮見白。接穗上保留2個飽滿芽,削麵成馬耳形,然後將接穗木質部向內徐徐插入砧木的木質部和韌皮部之間,直至微露接穗為止,然後用塑料薄膜綁縛牢固,封緊接口。
(3)插皮接法:適用於砧木已離皮而接穗未離皮進行的嫁接方法。先將接穗削成楔形,每穗留2芽。在砧木適宜部位剪斷,削平切口,在光滑的一側輕輕橫削一刀,再縱切一刀深達木質部,然後將砧木刀縫兩側皮層輕輕撬開。將接穗削麵朝向砧木木質部,徐徐插入接穗,待接穗斜面在剪口上呈半圓形為止,上部露白0.3釐米,然後用塑料條綁縛即可。
(4)切接法:削接穗時,從接穗下端一側削一個長約2.5釐米的平滑長斜面,背面再削一個長約1釐米的短斜面,使下端呈扁楔形。剪斷砧木,在斷面一側與接穗接口寬度大小相同處,垂直下切,深度2~2.5釐米,將接穗長削麵向內,短削麵向外,插入切口,使砧木和接穗形成對接或一側對齊,再進行包紮。
(5)帶木質部芽接法:削砧木時在砧木距地面3~5釐米處,向下斜削一刀,由淺入深,達木質部1/3處;第二刀在前一刀刀ロ下1:5釐米處,與砧木呈30°角,削到第刀刀口底部,取下帶木質部的切片,使砧木苗上留下一個2釐米長短的嵌槽。將從接穗上切下的薄芽片,嵌入砧木上的嵌槽,使接芽與砧木的形成層對齊,上端微微露出一線砧木的皮層(俗稱露白),這樣有利於癒合。如砧木較粗,必須保證接芽與砧木有一側形成層對齊。最後用塑料條綁縛。
(6)腹接法:接穗削剪方法與劈接法相同,砧木先不剪斷,選近地面平滑一側向下斜切一刀,切ロ與砧木呈30度左右的角,深度是腹接部位砧木粗度的1/3~1/2,然後接穗插入砧木切口內,使砧、穗形成層對齊,然後用塑料布條綁緊包嚴。
5.嫁接後管理:兩周後檢查成活率,以手碰葉柄一角即落或芽新鮮為成活。檢查同時進行鬆綁,並抹掉嫁接部位以下30釐米的萌芽。未成活的及時補接。薄肥勤施,適時澆水,及時噴藥,並注意防治病蟲害。
四、銀杏樹的分櫱育苗
利用銀杏樹的根際萌櫱進行。分櫱育苗是一種常用的傳統的方法。根櫱繁殖苗木生長快,並能保持母株的優良特性。但是繁殖能力較小,出苗量小,難以滿足較大規模的需要。方法是在母株選用20~40年生樹本,其中以20~24年生樹木為優,其根系發達,雌雄易辨,優良品種還可以直接定植。分櫱育苗可採用兩種方法。一是利用原有根櫱切離繁殖,二是挖溝斷根促發新櫱繁殖。
利用原根櫱切離繁殖是最簡便的一種方法,即每年七八月間,在根莖部先進行環形剝皮後培土,經過一個多月後環剝處就能發出新根,第二年春天就可切離母體直接定植。挖溝斷根促發新櫱,是在秋季進行,這時在大銀杏樹附近適當的地方,挖深寬各50釐米的環狀溝,切斷側根,再填入混有肥料的土壤,生長一年即可切離形成新苗。利用分櫱繁殖的小苗,可以直接定植,不需在苗圃裡再進行培育。
對生長不整齊的根櫱苗可進行分批移栽。移栽時根櫱苗上一定要帶有根段和鬚根。如鬚根不多,可在基部或根部環狀刻傷,栽人圃地促發新根,待第二年再移栽即可。
【我是鄂硒農科,點擊右上角關注按鈕加關注,可進入我的主頁免費學習更多種植技術和病蟲害防治方法,你們的點讚,就是我寫作的動力!】
文/鄂硒農科
圖/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