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誕節,顧名思義,就是聖人的節日。西方的聖人主要是耶穌,為了紀念耶穌誕生,故有聖誕節。其實,「聖誕節」不應該叫「聖誕節」,叫「耶誕節」才合適。由於基督教在西方具有極大的影響力,西方人崇拜耶穌,把耶穌稱為「聖」,也很自然。中國人信奉耶穌的其實並不多,在中國傳統的聖人裡面,並沒有耶穌。可是,這個「聖誕節」從西方傳過來,人們倒是忘了「聖誕節」最初是為了紀念誰,也忘了「聖誕」背後的意義了,「聖誕節」轉而變成了一種夾雜著濃濃商業氣味的狂歡節。
梁文道曾經在《一千零一夜》中說「聖誕節真正的精神並不是讓大家買名牌,吃大餐,而是讓我們看到這個社會還有多少人需要我們關注,要讓我們懂得感恩,同時照顧好那些比我們更小的兄弟。」這其實是梁文道站在西方聖誕節的立場上追溯這個節日的意義,我卻以為「聖誕節」在中國應該擁有它自己的內涵。
中國有沒有屬於自己的「聖誕節」呢?當然有。既然聖誕節是聖人誕生的節日,中國自然有聖人,便自然有聖誕節了。中國的聖人還不少,代表性的至少有三個:孔子,老子和釋迦摩尼(釋迦摩尼雖然是位印度人,但是佛教傳到中國後被中國化了,儒釋道在中國歷史上並稱三聖,歷史上信佛的遠比信耶穌的要多)。於是就有孔子的生日——9月28日,老子的生日——2月15日,釋迦摩尼的生日——4月8日。為紀念他們的誕生,這就是中國的聖誕節。悲哀的是,有多少人記得中國歷史上聖人的生日呢?
我還在讀大學時,校園裡面有一尊石頭雕刻的孔子像,孔子生日那天,不知道是誰在孔子像前擺了一束鮮花,雖然那是個冷冷清清的早晨,卻讓我莫名感動。其實,我們少去追捧一點西方的「聖誕節」,多慶賀慶賀中國自己的「聖誕節」,這不是很好嗎?我以為一個讀書的地方,在孔子生日這天擺一束鮮花,是最好不過的了。我們的傳統文化需要繼承,我們不能忘根,紀念孔子或紀念老子或紀念釋迦摩尼,我以為遠比追捧西方「聖誕節」的意義更大,大家是怎麼看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