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聖誕節在中國到底該不該過的爭論一直沒有結束。
相當一部分傳統的中國人提出聖誕節是西方的節日,基督徒為了紀念耶穌誕生而產生的節日,我們不是基督徒過什麼聖誕節!
還有一種說法是,八國聯軍侵略中國後每年都要在平安夜和聖誕夜狂歡。1946 年, 北平「沈崇事 件」就發生在聖誕夜。這個節日記載了中華民族的百年屈辱史,一個有良知的中國人就不應該過聖誕節。
還有一部分人認為,聖誕節是西方文化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一種侵略,是西方和平演變的一種手段,要堅決抵制過聖誕節。
當然還有一些人把聖誕節的流行歸結於是商人營銷的一個噱頭,利用聖誕節向中小學生和青年人推銷產品的一個手段,禁止不禁止都無關社會疼癢。
還有一種原因是改革開放後隨著我國大力引進外國人才和大批海歸現象的出現,一些外國專家和「海龜」習慣了過洋節,影響了家庭、親朋好友和社會對聖誕節的崇尚。
所以,對於中國人該不該過聖誕節?與其他絕大多數問題一樣,當今國內社會階層出現了多種不同的觀點。
積極推崇聖誕節的人還從許多節假日、現代科學技術、先進生活用品,甚至理論思想等方面大多數是從西方借鑑或引進為理由倡導中國人也要過聖誕節。他們認為,我國現在存在的元旦節、三八婦女節、五一勞動節、六一兒童節、禮拜天、周末雙休日,甚至父親節、母親節都是西方的,你要不要過?還有許多家用電器、辦公用具,例如電視機、電腦、手機、電冰箱、空調、複印機、傳真機以及各種現代醫療設備等等,這些都是西方人發明的,原創智慧財產權也都屬於西方,你要不要用?汽車也不要開,火車也不要坐,飛機也不要乘,電燈也不要用,因為這些都是西方的!甚至西裝也不要穿了!凡此等等。
他們還從缺乏邏輯思維、缺乏全球思維、缺乏政治思維、缺乏法律思維、缺乏歷史思維等方面對抵制聖誕節現象進行反駁。
當然這些觀點也不值得一駁:抵制聖誕節這並不影響相互的先進文化、科學技術和經濟建設經驗的交流、借鑑和引進。
不提倡過聖誕節的更是大有人在,
最近,有人在網上發起了「中國人該不該過聖誕節」的投票,結果91%的網友不主張過聖誕節。
去年聖誕節,安徽黃圩鎮中心學校利用周一升旗儀式對學生進行了「抵制洋節從我做起」為主題的思想教育。該校校長從中國屈辱的歷史開始,告訴同學們所謂的聖誕節、平安夜、狂歡日的來歷,也正是它帶給了中國奇恥大辱。要求全校師生端正思想,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正確對待外來文化。古為今用,洋為中用,既不崇洋媚外,也不固步自封,不忘國恥,砥礪前行。
這一行動贏得了一片讚揚聲,這篇報導也被網友紛紛點讚。
有網友說:支持!這才是孩子應該知道的。網上發表支持過聖誕節的很多都是海龜,他們在國外過慣了洋節,回來後提倡我們的後代跟著他們過洋節。商家也是利用聖誕節作為他們營銷的一個噱頭。
也有西方媒體對於我國壓制聖誕節的報導甚囂塵上。有西方媒體稱「聖誕老人將不會來到這個城市,因為中國禁止聖誕節」。繪聲繪色描寫了我國個別城市如何禁止銷售與聖誕節相關的商品。
那麼中國到底有沒有號召禁止聖誕節呢?
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最近一篇報導很能說明問題。
胡錫進說:我和我周圍的黨員幹部,都沒有收到禁止過聖誕節的禁令。
胡錫進還在微博中寫道:「很久以來,可以說我做環球時報總編的十幾年裡,在我的記憶中,宣傳聖誕節就一直不被鼓勵。但我也從來沒聽說過「抵制」聖誕節的指令。我不知道極個別地方「抵制」聖誕節的政策依據從何而來?抑或那些都是虛假報導?這兩天在人民日報西門的食堂裡,老胡看到如下情形。在有外國專家光顧的這個報社食堂裡,我覺得出現這些裝飾再正常不過了。」
謠言不攻自破!
那麼怎樣對待這個眾說紛紜的聖誕節呢?
綜合網友關於中國人到底該不該過聖誕節的爭論,主要有以下觀點:
1、 隨著社會的發展,中西文化交流勢不可阻擋,作為文化重要組成部分的節日文化的交流融合理所當然,自然而然。
2、 對待一系列西方洋節的正確態度,應該是堅持的原則是:既不能全盤否定,也不能照單全收,要運用馬列主義歷史地、辯證的哲學眼光和態度,去批判的吸收。要運用腦髓,放出眼光,不盲目崇拜,不迷失自我,取其精華,棄其糟粕!
3、千萬不要忘了弘揚中華民族悠久的、優秀的節日文化傳統,千萬不要在盲目崇拜中迷失了自我。尤其是我國許多傳統的節日文化,都積澱著厚重的傳統文化,彰顯了中華民族尊老愛幼、勤勞善良、勇敢智慧等傳統美德和古樸純正、博大精深的民俗文化。這些都是不可或缺的!
所以,對於外國節日,理應不主張,不宣傳,不弘揚的態度。國人應該清醒的意識到,只有把自家節日過好、傳承好,才花閒情去思考人家的節日,千萬別讓外國風把我們僅剩的傳統風都給吹走了。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