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該不該過聖誕節?」,這從來就不應該成為一個問題

2020-12-12 清原羽沫

#聖誕節來了#又是一年雪花時節,聖誕樹下祝福你我。

聖誕節被普遍認為是耶穌出生的日子,在以基督教為主要宗教的西方,這是一個神聖而隆重的節日--家人團聚,互贈聖誕節禮物,吃火雞、樹幹蛋糕等等都是慶祝的方式。

十九世紀,聖誕節由國外傳教士引入中國。近年來,聖誕節在中國幾近家喻戶曉。前兩年,突然出現了一些抵制洋節的主張,聖誕節首當其衝,很多人紛紛跟風,甚至有人不惜編造謠言來擴大影響力……一時之間,中國人該不該過聖誕似乎成為一個上升到道德層面的大問題。

冷靜下來想一想,其實這個問題本來不應該成為一個問題。

聖誕節作為一種文化表現形式,本身不具有任何危害性。有人宣揚聖誕節是中國的恥辱節,就因為聖誕節是基督教的節日而當年侵華的八股聯軍有七國是信奉基督教的?假如這個理由站得住腳的話,那麼以此類推--美國的蘋果不要用了,菲律賓的香蕉不要吃了,日本的動漫也不要看了……這和當年的閉關鎖國有何區別?聖誕節本來是紀念耶穌降生,歷史的年輪轉到今天,聖誕節更多地成為了一個互贈祝福、消遣放鬆、圖個熱鬧的日子。本身並沒有任何不良含義在內。

聖誕節在中國的盛行實則是全球化的產物之一,不可阻止,也不必阻止。全球化對一個國家來說,是挑戰,也是機遇。聖誕節又何嘗不是一個機遇?留心觀察就會發現,聖誕節最「忙碌」的是年輕人和各大商店的員工。這一定程度商業反映了我國經濟水平的提高,只有經濟能力提升了,才會有更多的人關注精神層面的享受,比如在聖誕節全家人一起裝扮一棵聖誕樹或者為好朋友準備一份聖誕禮物。對於商家來說,這更是一次難得的商機。聖誕節契合了人們的精神需求和利益需求,盛行大勢所趨。不只是聖誕,隨著全球化範圍的不斷擴大,未來勢必會有更多新的東西湧進來。我們要做的,其實是順應歷史潮流,謀求更多的發展機會。

中華文化極大的包容性毋庸置疑,擔心文化入侵的人屬實杞人憂天。五千年走來,綿延不絕靠的可不只是「精深」,「博大」也不可或缺。文化的傳承是繼承和發展並存的過程,其中發展包括了摒棄舊的不好的不適應時代的東西和吸收新的順應時代潮流的東西。聖誕節到了中國,不是中國被「聖誕化」,而是聖誕節被「中國化」的一個過程。不相信?你大可以去對比一下中外過聖誕的方式。不過,聖誕的熱鬧和一些傳統節日的相對冷清也給了我們一些值得思索的方面。一直以來,我們對傳統節日是否不夠重視,對它們的宣傳是不是做得不夠到位?我們的節日還有很多尚待挖掘的潛力。多加「包裝」,相信它們不僅能在國內熱鬧起來,也能在異國一展風採。

如果一定要問一個「過不過聖誕」的問題,那麼這個問題也應該是「你想不想過聖誕節」,而不是「你該不該過聖誕節」。

你要知道,你是華夏兒女,你站立的土地經歷了五千年的時間洗禮;你要記得,你是炎黃子孫,你浸染的文化歷經了五千年的歷史潤澤。中國人,你要自信--

聖誕節,想過便過,不想過就不過!「該不該」從來就不應該成為一個問題。

相關焦點

  • 也說中國人到底該不該過聖誕節?
    關於聖誕節在中國到底該不該過的爭論一直沒有結束。相當一部分傳統的中國人提出聖誕節是西方的節日,基督徒為了紀念耶穌誕生而產生的節日,我們不是基督徒過什麼聖誕節!這個節日記載了中華民族的百年屈辱史,一個有良知的中國人就不應該過聖誕節。還有一部分人認為,聖誕節是西方文化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一種侵略,是西方和平演變的一種手段,要堅決抵制過聖誕節。當然還有一些人把聖誕節的流行歸結於是商人營銷的一個噱頭,利用聖誕節向中小學生和青年人推銷產品的一個手段,禁止不禁止都無關社會疼癢。
  • 中國人該不該過聖誕節?
    又到一年聖誕節,商場裡早已經擺上了聖誕樹,各個門店都貼上了各類聖誕活動海報,節日氣氛越來越濃,這時候總會出現一種聲音,中國人該不該過聖誕節?不應該過Merry Christmas有的人認為聖誕節,已然在中國走紅, 成了一個本土化的節日一般, 甚至有些傳統節日也難以望其項背,這是西方文化對中國的入侵,應該堅決抵制;況且中國也有自己的傳統節日,為什麼不好好地把自己的節日過好
  • 聖誕節到了,中國人到底該不該過聖誕節
    今天是聖誕節,對我來說好像也沒有什麼感覺,只是感覺周邊的不少商場都裝扮了一下符合聖誕節的氛圍,很多商家都在做節日的促銷。昨晚臨睡前看著朋友圈一些好友發的吃蘋果照片,想了想自己是不是也該象徵性的吃一個蘋果,可又不明白意義何在,不過最後還是拿出了一個蘋果吃了起來。
  • 2018聖誕節又來了!抵制合適嗎?中國人該不該過聖誕節?
    2018聖誕節又來了!抵制合適嗎?中國人該不該過聖誕節?(原創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時間進入2018年12月份,接近年尾了,西方的一個重要節日聖誕節也來了,於是,在網上又看到抵制聖誕節的活動。關於聖誕節的通知聖誕節是為了慶祝耶穌的出生而設立的,是一個洋節,過聖誕節在世界有廣域的人群,比中國人過春節的人還要多,這樣的形勢,我們拒絕得了嗎?
  • 中國人該不該過聖誕節?
    強烈的對比讓很多人開始反思,北大清華等名校博士甚至聯合發表了 「抵制聖誕節論」。聖誕節該不該過?年輕人認為,這是我們的自由,穿衣戴帽各有所好,只要是合法的事,不影響他人就可以;商家同樣是聖誕節的熱衷者,這是他們賺錢盈利的好機會;而反對者基本都是站在文化的角度去考慮,為傳統文化的處境而擔憂,文化是一個民族的象徵,如果我們自己的文化在外來文化的擠壓下逐漸消退,那後果是不堪設想的。
  • 聖誕節是外國人過年嗎?中國人該不該過聖誕節?
    大多數歐美家庭成員團聚在家中,共進豐盛的晚餐,然後圍坐在熊熊燃燒的火爐旁,彈琴唱歌,共敘天倫之樂;或者舉辦一個別開生面的化妝舞會,通宵達旦地慶祝聖誕夜是一個幸福、祥和、狂歡的平安夜、團圓夜。雖然聖誕節是從西方傳入的節日,但聖誕節在中國的火爆程度絕不亞於其他國家。 在中國,有在聖誕前夜平安夜給親朋好友送蘋果的習俗,而且這個習俗其實是中國人開創的。蘋果的「蘋」與平安的「平」同音,於是就有了平安夜送蘋果的習俗。連外國人都對中國人的腦洞佩服的五體投地。那麼,中國人到底該不該過聖誕節呢?
  • 中國人該不該過聖誕節?這本書給你答案
    聖誕節已然成為全民皆知的節日。藉此機會,說說一本書:《平天下 中國古典政治智慧》。這本書由「學習小組」編輯整理,將我國古代經典中蘊含的古典智慧,用典雅而生動的方式傳達給讀者。2010年以後,西方外來節日在中國的存在感與日俱增。情人節、感恩節與聖誕節等西方節日強勢席捲。
  • 中國人該不該過聖誕節?過洋節不再是崇洋媚外
    一年一度的聖誕節就要來臨,街頭上的各個店鋪都在摩拳擦掌,準備大幹一場,與火熱的商業街頭相比,虛擬網絡上的討論也是異常火熱,一場關於「中國人該不該過聖誕節」的話題討論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聖誕節持反對意見的一方認為,聖誕節是西方文化入侵的方式,過聖誕節還是崇洋媚外的表現。
  • 中國人到底該不該過聖誕節?
    一個月前,國內某高校宿管阿姨給同學發糖遭一同學言論威脅引發熱議,而今天又來到了聖誕節,作為中國人,我們到底該不該過這個洋節?科普一下聖誕節又稱耶穌節,東正教又稱之為基督降生節,很顯然是為了紀念耶穌降生。
  • 平安夜和聖誕節該不該過?
    相比起往年聖誕節和平安夜的火熱,今年似乎有所減退,但仍舊保持著一定熱度,賣蘋果的商家昨天的戰績應該不小,直到今天聖誕節真正到來的時候,該張貼的字樣,該舉辦的活動也一個不少。然而就在最近,長久被承認為中西文化交流的聖誕節開始被嘲諷與壓制,很多人表示聖誕節不應該過,當外國人都沒有如此瘋狂地慶祝這個節日的時候,中國人卻喜氣洋洋的肆意狂歡。
  • 聖誕節到底該不該聯名抵制?網友表示:中國人就應該過中國節!
    聖誕節已經過去了,很多網友紛紛議論表示:「作為中國人就應該過中國節,過什麼聖誕節,簡直就是崇洋媚外,太不像話了。」每年的聖誕節,在中國的一二線城市,慶祝聖誕場景都布置得特別隆重。其實,不就是過個節嘛,沒必要大驚小怪,大張旗鼓。甚至有人說:「在中國慶祝聖誕節的人,正在做西方傳教士100年以前沒有完成的事」,還有人對號入座,拿出當年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問題來說事,有必要嗎?當年清政府腐敗無能,滿清臣子不爭氣,閉關鎖國,故步自封,現在耿耿於懷過去有什麼用?落後就要挨打,這是鐵一般的事實,奮發圖強才是愛國最好的方式,但這跟聖誕節沒半毛錢關係。
  • 該不該過聖誕節?中國的網友吵起來了
    雖然聖誕節是一個西方的傳統節日,但在中國依舊有不少人會過這一個節日。2019年12月24日,聖誕節前一天,平安夜當日的上午,粉絲近千萬的"XX吃貨"在官方微博發文,科普起了"一年一度的聖誕節就要來了。作為西方傳統節日,國外的人在這一天要吃些什麼東西呢?
  • 中國人到底該不該過聖誕節呢?與歷史有什麼關係?
    說起聖誕節,相信大多數人並不陌生,但是中國人到底該不該過聖誕節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討論一下:聖誕節起源於西方,是基督教紀念耶穌誕生的重要節日,亦稱耶穌聖誕節、主降生節,他是西方最重要的節日之一,但是我國為什麼不能過聖誕節呢?
  • 我們該不該過聖誕節
    中國人該不該過聖誕節?我認為不該過。首先,聖誕節是基督教徒的節日,我們絕大多數人不信仰基督教,那麼聖誕節自然與我們無關。有人說,佛教傳入中國二千年,不也融入了中華文化嗎?基督教可步佛教後塵。這種說法似乎不對。因為基督教的排他性註定了了它的格格不入。很明顯的例子,一個滿腦子裝著「神」、隨時準備步入「天國」的人,其人際關係必定不佳。有以上四點,作為普通人的我們,當然有足夠的理由不過聖誕節。但是,不過聖誕節不代表要扭曲這個節日。
  • 聖誕節來臨,為何學校噤若寒蟬!中國人到底該不該過洋節?
    今晚就是平安夜,明天就是聖誕節。聖誕節,就是西方的春節,而平安夜則相當於除夕,雖然是一個帶有鮮明宗教特色的西方節日,但近些年在我國年輕人群體中越來越流行。今年和往年不同,與各大商場濃鬱的節日氛圍相比,學校卻顯得冷清的多。
  • 聖誕節前夕,平安夜蘋果翻倍漲價,中國人到底該不該為洋節買單?
    對於這種現象,很多網友都在討論,中國人到底該不該為洋節買單?在中國,一邊是張燈結彩,裝扮聖誕老人歡呼雀躍過聖誕節,然而還有一邊卻在強烈譴責這種「崇洋媚外」行為。認為洋節是對中國傳統節日的文化侵略,另外大部分中國人並不了解聖誕節,只是盲目跟風。因此,堅決抵制平安夜和聖誕節等洋節,不應該為慶祝洋節而買單。
  • 聖誕節快到了,我們該過還是不該過?
    冬至剛剛悄然而走,聖誕卻又匆忙趕來,又為這涼涼的冬天添加了幾分色彩。而作為新世紀的中國百姓們,該不該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融合於『世界』呢?接下來就讓小編帶你進入『聖誕』的世界。 聖誕節又稱耶誕節,西方傳統節日,是基督教為紀念耶穌誕生而規定的重要節
  • 抵制聖誕節從未停止過!到底該不該過聖誕?
    今天是西方傳統宗教節日聖誕節,相信有不少小夥伴還不了解聖誕由來!在大部分小孩子還活在想像裡,聖誕節不就是聖誕老人駕雪橇在天空行走,然後乘小孩子睡覺偷偷把禮物放在床頭,等孩子醒來就可以收到禮物了。不過這一方面也不用那麼考究了,等孩子長大些就知道,每年的聖誕禮物都是爸爸媽媽準備好的,大部分家長都是希望給小孩子一個美好的童年回憶吧!這幾天不就有網友吵著抵制聖誕節?然後該不該過聖誕節這個話題又火了,當然我本人中立,只是進行雙方的各自的理由進行解析。先說一下,為什麼要的抵制一方!
  • 又到聖誕節,中國人到底該不該過洋節日?你們怎麼看?
    圖片來自網絡中國人興起過洋節該有很多個年頭了。過去可能還會認為過洋節是中國人融入全球化的表現。可就在去年,洋節忽然收到了一些人的抵制。我所見所聞的就有這樣兩三件事。我生活在一個縣級市,本市教育局很早就下文件:不準洋節進校園,意思是所有幼兒園、中小學不準圍繞感恩節、復活節、萬聖節、聖誕節等洋節開展活動。臨近聖誕節時,微信群和朋友圈中又流行起轉發「我是中國人,我不過聖誕節」的文章和抵制洋節的籤名、宣誓活動。其中一個廣泛傳播的觀點是說應該紀念偉大領袖的誕辰(12月26日),而絕不該紀念那個子孫後代曾侵略蹂躪中國的洋人。
  • 聖誕節快要到了,中國人應該過聖誕節嗎?
    聖誕節是基督教的節日,譯名為「基督彌撒」,是為了慶祝「耶穌」的誕生而設立的節日,實際上「耶穌」並不是一個名字,他的意思為「救贖」,基督教是耶穌基督的一個泛稱,在中國習慣吧基督教的分支之一「新教」稱為基督教,這裡就不多講了,聖誕節的來歷和「耶穌」的事跡應該已經非常普及了,但是作為一個宗教性的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