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的對聯與人生:身無半畝,靠什麼心憂天下

2020-12-13 讀史館
左宗棠雕塑

「身無半畝,心憂天下;讀破萬卷,神交古人。」這是道光十六年(1836年),23歲的左宗棠入贅湘潭周家時,在新房裡寫下的一副對聯。上聯的意思是,雖然家中無半畝土地,心裡卻牽掛著天下的前途和命運。下聯的意思是,只有博覽群書,學習古代先賢的智慧,才能大有作為。寥寥數語,將自己的理想和抱負展露無遺。

左宗棠是湖南湘陰人,晚清政治家、軍事家、民族英雄,洋務派代表人物之一,與曾國藩等人並稱「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不過,寫這副對聯時,左宗棠還是一名窮小子。雖然出身於書香門第,但父親只是個秀才,並未入仕。而且,在左宗棠20歲之前,由於父母相繼病逝,導致家道中落。所以,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左宗棠連父親生前替他訂下的婚約,都遲遲無力兌現。所幸女方家庭是湖南湘潭的名門大戶,女方父親與左宗棠的父親又有同窗之誼,最後決定讓左宗棠入贅周家,當了上門女婿。

那時的湖南民風保守,當上門女婿容易被外人瞧不起,但左宗棠自恃才高,不僅沒有自卑感,反而很自信,甚至有點自負。除了「心憂天下」之外,左宗棠還寫過另外一副對聯:「文章西漢兩司馬;經濟南陽一臥龍。」意思是,寫文章要像西漢時期的司馬遷和司馬相如,治國要像三國時期的諸葛亮,頗有「治國平天下,捨我其誰」的膽識和豪邁。後來,左宗棠乾脆自詡為當今的諸葛亮,簡稱「今亮」。再後來更狂妄,宣稱「今亮或勝古亮」,意思是他比諸葛亮還厲害。

左宗棠柳莊書房對聯

不過,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自結婚的前一年取得了舉人功名之後,左宗棠在科舉方面再無建樹。自道光十三年至道光十八年(1833-1838年),左宗棠三次赴京會試,每次都名落孫山。志存高遠的左宗棠,發奮讀書20餘年,從老家湘陰到省城長沙,從湖南鄉試到京城會試,爬過層層階梯之後,發現目標依然遙不可及,自此心灰意冷,止步科場。人生理想化成了肥皂泡,心中的苦楚恐怕只有親身經歷者才能體會。

道光十七年(1837年),左宗棠受聘擔任湖南醴陵淥江書院主講。期間,他通過一副對聯意外結識了兩江總督陶澍。當時,陶澍告假回家鄉湖南安化掃墓。途經醴陵時,在下榻處看到左宗棠寫的一副對聯:「春殿語從容,廿載家山印心石在;大江流日夜,八州子弟翹首公歸。」陶澍認為這副對聯意境貼切高雅,書法壯麗舒美,頗為欣賞,便讓知縣邀請左宗棠相見。見面後,兩人縱古論今,十分投機,不知不覺暢談一個通宵,於是結成忘年之交。後來,陶澍還主動提出與左宗棠結為了兒女親家。陶澍病逝後,左宗棠又遵照他的遺願,在安化陶家任教八年,並協助料理陶家事務。陶澍家中豐富的藏書,使得左宗棠有機會博覽群書,知識更加淵博,特別是在地理、兵法、農學方面鑽研很深。這些科考之外的知識,在他後來的職業生涯中發揮了極大作用。

如果不是太平天國運動興起,左宗棠「心憂天下」的理想,可能永遠是一個縹緲的夢。事實上,左宗棠已於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在湘陰樟樹港柳家衝購置了70畝田產,準備專事農業。第二年,新居「柳莊」建成後,他結束上門女婿生涯,將全家遷回了湘陰。務農期間,他自號「湘上農人」,還寫了一本《樸存閣農書》,總結自己的務農經驗。然而,隨著鹹豐二年(1852年)太平軍進入湖南,埋藏在左宗棠心底的「心憂天下」理想,重新被激活。於是順應湖南巡撫張亮基之邀,入其幕府,輔佐軍務。張亮基調任山東巡撫後,又入新任湖南巡撫駱秉章幕府。

左宗棠抬棺出徵

左宗棠在駱秉章幕府六年,殫精竭慮為鎮壓太平軍出謀策劃,內清四境,外援五省,籌餉備械,整飭吏治,成效顯著。由於深受巡撫駱秉章倚重,左宗棠在湖南權威甚高。當時,駱秉章除了巡撫實職外,還掛有右副都御史頭銜,故湖南人都戲稱左宗棠為「左都御史」,意思是宗棠的權力比駱秉章還大。

然而,幕府師爺權力過大也容易招人忌恨。鹹豐九年(1859年),左宗棠因湖南永州鎮總兵樊燮事件,差點性命不保。事情的起因連左宗棠自己都深感意外。樊燮因事被駱秉章兩道奏摺參劾,而這兩道奏摺都出自左宗棠之手。樊燮是湖廣總督官文的親信,官文為反擊駱秉章,便向朝廷告狀,說左宗棠有把持湖南軍政大權之嫌。鹹豐皇帝一聽很惱火,令官文調查此事,若情況屬實就將左宗棠就地正法。

當時,左宗棠的同鄉郭嵩燾在朝廷擔任翰林院編修,便想方設法營救左宗棠。因自己在朝中失寵,郭嵩燾向翰林院侍讀學士潘祖蔭求助。潘祖蔭聽了左宗棠的事跡,挺身而出仗義執言,先後三次向鹹豐皇帝上疏,以「國家不可一日無湖南,湖南不可一日無左宗棠」為由,力保左宗棠。此外,湘軍領袖曾國藩、胡林翼也千方百計為左宗棠脫罪。鹹豐皇帝於是改變主意,赦免了左宗棠,並授以四品京堂候補,隨同曾國藩襄辦軍務。樊燮事件峰迴路轉,讓左宗棠因禍得福。48歲的左宗棠,人生從此開掛。

左宗棠墓

此後,左宗棠經歷了平定太平天國運動、興辦洋務運動、平定陝甘同治回亂、收復新疆以及推動新疆置省等重要歷史事件。期間歷任閩浙總督、陝甘總督、兩江總督,官至東閣大學士、軍機大臣,封二等恪靖侯。光緒十一年(1885年),自請督辦福建軍務的左宗棠在福州病逝,享年73歲。清廷追贈太傅,諡號「文襄」,併入祀昭忠祠、賢良祠。

左宗棠一生都在踐行「心憂天下」的理想和抱負。他當年吹過的牛,後來全都實現了。同治五年(1866年),左宗棠重書本文開頭的那副對聯於家塾,並加以解釋:「三十年前作此語以自誇,只今猶時往來胸中。試為兒輩誦之,頗不免慚赧之意。然志趣固不妨高也,安得以德薄能鮮,謂子弟不可學老夫少學之狂哉。」可見左宗棠對這副對聯的喜愛。

那麼,當年「身無半畝」的左宗棠,究竟靠什麼來「心憂天下」呢?靠的是經世致用思想。經世致用是明末清初時期的思想家王夫之、黃宗羲、顧炎武等提出的理念,意思是讀書人做學問必須有益於國事。這種理念後來對湖南人影響很深,成為了湖湘文化的重要特徵。近代湖南人才輩出,根本原因就在於普遍推崇經世致用學風,形成了一種「以天下為己任」的濟世情懷。所以,「心憂天下」不僅是左宗棠個人的理想和抱負,更是近代湖南人才群體共同的追求。(文/謝志東)

經世致用

相關焦點

  • 左宗棠為見林則徐掉進水裡,兩人卻成好友,晚年屋裡都掛著林的字
    隨即二人又談論人物,左宗棠痛責當時自稱左宗棠的人很多,林壽圖拍案說道:"此葛亮之所以為諸(豬)也。"左宗棠以為林壽圖是在說自己,從此就與林結怨。左宗棠雖然喜歡自誇,但是他也知道自己有缺點,知道自己氣質粗鄙,他曾經說過"寡言,養靜二條實下功夫,強勉用力",他也知道自己應該在不足的地方多下功夫。
  • 寸土必爭,守衛新疆的名臣——左宗棠
    身無半畝,心憂天下;讀破萬卷,神交古人在外國,中餐裡面有道很出名的菜「左宗棠雞」。這是彭長貴先生在款待美軍上將時,被問到菜名。彭先生作為湖南人希望說一個響亮又與湖南有關係的名字,這就是「左宗棠雞」的由來。
  • 左宗棠這副對聯,懸掛在李嘉誠辦公室數十年,寫盡了為人處世智慧
    人生在世,都喜歡講求運氣。不錯,運氣的確對一個人的人生走向,有著不容忽視的作用。其實運氣的好壞,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拼,最終決定權還是在我們自己手中。一個真正厲害人,往往都會深諳做人的「套路」,什麼「套路」,即是為人處世之道,當你能夠精通人情世故,通曉為人處世時,「好運」才會跟隨你。在著名香港首富李嘉誠的辦公室中,有一副懸掛了數十年的對聯,可謂是寫盡了為人處世的智慧。
  • 抬棺出徵戰沙俄 清代名將左宗棠曾矢志收復新疆
    道光六年(公元1826年),左宗棠參加湘陰縣試,名列第一。次年,他應長沙府試,取中第二名。  道光九年,18歲的左宗棠開始讀顧社禹的《讀史方輿紀要》、顧炎武的《天下郡國利病書》和齊南的《水道提綱》。  這些學問為左宗棠日後的成功奠定了知識基礎。  1830年,左宗棠進入長沙城南書院讀書,次年又入湖南巡撫吳榮光在長沙設立的湘水校經堂。
  • 鐵骨錚錚的左宗棠名言名句11句!
    左宗棠簡介: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1885年9月5日),漢族,字季高,一字樸存,號湘上農人。晚清重臣,軍事家、政治家、著名湘軍將領,洋務派首領。官至東閣大學士、軍機大臣,封二等恪靖侯。左宗棠名言名句1、奇書已聚五千卷,此墨足支三十年。  2、身無半文,心憂天下;破書萬卷,神交故人。  3、自奉寧過於儉,待人寧過於厚。一切均從簡省,斷不可浪用。此惜福之道,保家之道也。
  • 左宗棠這副對聯,句句在理,字字入心,不愧是五百年來第一偉人!
    在晚清歷史上,有一個人被梁啓超稱讚為「五百年來第一偉人」,此人就是左宗棠。左宗棠是晚清朝廷的四大名臣之一,他以舉人身份入仕,卻是文武雙全之才,太平天國、收復新疆、洋務運動等重要事件中,都能看見他的身影。
  • 身為舉人的左宗棠掌摑二品武官,這是真的嗎?
    左宗棠畫像在鹹豐八年(1858年)開始,鹹豐九年發酵,並於年末達到高潮的「左宗棠樊燮案」,雖然很快在鹹豐十年初平息,案件以樊燮被革職,左宗棠獲勝結束,但此案可以說是左宗棠人生的第一個重大轉折身無半畝,心憂天下:左宗棠落榜之後這樣自勉!
  • 倚妻窩龍:屌絲左宗棠入贅豪門12年
    對左宗棠這樣一個抱負遠大,心氣高傲,才華高超,又狼狽之極的人,當時的遭遇,可用一句古話:「龍入淺灘遭蝦戲」。人會隨機應變,到什麼山唱什麼歌,進什麼水做什麼龍。不能做臥龍,那就做蝸龍。但蝸龍並不好做,這不單是「蝸居之龍」,更是「窩囊之龍」。「窮困潦倒之時,不被人欺;飛黃騰達之日,不被人嫉」,左宗棠用這個標準要求自己,此時的他,在努力爭取做到前面一句。
  • 10副堪稱千古絕對的對聯,精闢深刻,富有哲理!
    10副堪稱千古絕對的對聯,精闢深刻,富有哲理。 1. 天心當復見; 人道此幾希。 此聯為顯諸仁聯,做人要寬厚仁愛,為政要有仁慈的政治措施,故曰「顯諸仁」。 2.
  • 曾國藩七副對聯,說盡人生大智慧
    關注善智人生,閱讀更多人生感悟、情感、哲理、勵志文章 ,都凝聚了人生的大智慧,一代文學家曾國藩是對聯大家,他的對聯包含著儒家為人處世的原則,下面就一起來學習一下曾國藩的對聯大智慧吧。
  • 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晚清名臣留下的輓聯,哀思悠悠,讓人淚下
    1、左宗棠寫的輓聯。在曾國藩死後,左宗棠送上了輓聯:謀國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輔;同心若金,攻錯若石,相期無負平生。左宗棠是靠著曾國藩的舉薦,才一步步走向輝煌。不過後來兩個人之間關係曾經鬧僵過,左宗棠也一直認為自己比曾國藩有才。
  • 左宗棠去世後,他的4個兒子什麼狀況?子孫後代裡出了不少名人
    父親是馳名天下的大元帥,手握十多萬大軍,威震四方。可最中意的長子左孝威,卻只是個不入流的主事。就算沒有左宗棠這一層關係,舉人出身的左孝威也不至於如此吧? 周詒端去世後,左孝威在前往新疆報喪,他的身體本來就不好,西北那時候環境也比較惡劣,所以回來沒多久他就去世了。
  • 左宗棠去世後,子女後代都是什麼情況?後人中多有各方面專家學者
    父親是馳名天下的大元帥,手握十多萬大軍,威震四方。可最中意的長子左孝威,卻只是個不入流的主事。就算沒有左宗棠這一層關係,舉人出身的左孝威也不至於如此吧?周詒端去世後,左孝威在前往新疆報喪,他的身體本來就不好,西北那時候環境也比較惡劣,所以回來沒多久他就去世了。
  • 林則徐與左宗棠收復新疆及家訓
    20多年後,左宗棠收復新疆與林則徐有關係嗎?有。這是鮮為人知的,還有林則徐的家訓等,更應宣揚、銘記和學習。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八月二十四,一位年近花甲的老人,踏上了前往新疆流放的徵程。這位老人,因清廷的軟弱無能,「第一次鴉片戰爭」的失敗,再加上小人的誣陷,曾貴為欽差大臣的他被革職流放至新疆。等待他的是什麼!漫漫長路,黃沙漫天,生死兩茫茫。
  • 從釋道儒三幅對聯簡說三家思想
    儒家對聯: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明代顧憲成撰江蘇無錫東林書院聯。儒家最有代表性的一句話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講究入世的,要求積極的入世,大丈夫生在天地間,應當「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死後名」。作為大儒是要「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不管身處何地都要以天下蒼生為念,是國為重,哪怕粉身碎骨也要精忠報國。
  • 左宗棠從《中庸》裡,讀出了哪些被人忽視的大智慧?
    要回到「中庸」的本來面目,不妨看李嘉誠懸掛的那副被引用得最多的左宗棠對聯:「發上等願、結中等緣、享下等福;擇高處立,就平處坐,向寬處行。」 左宗棠手跡 左宗棠作這副對聯時,傳達的核心價值觀正是「中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