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從《中庸》裡,讀出了哪些被人忽視的大智慧?

2020-12-11 騰訊網

從何時起,「中庸」在中國成了罵人的詞。說一個人「中庸」,就是批評他做人模稜兩可、做事首鼠兩端,凡事鄉愿、投機、好好先生,喝兩杯茶。

事實上,被汙名化的「中庸」,與它的本來面目已經毫無關聯。要回到「中庸」的本來面目,不妨看李嘉誠懸掛的那副被引用得最多的左宗棠對聯:「發上等願、結中等緣、享下等福;擇高處立,就平處坐,向寬處行。」

左宗棠手跡

左宗棠作這副對聯時,傳達的核心價值觀正是「中庸」。

作為四書之一的《中庸》,是人修身後所能抵達的最高境界,「極高明而道中庸」。其「過猶不及」、「無過無不及」的方法論,放到任何時代也不過時。左宗棠事業、家庭雙成功,跟他將「中庸」運用進事業、家庭中的方方面面,有著較大的聯繫。

《中庸》一書,凡三十三章,3568個字。 它給左宗棠的啟發與教益,主要集中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 真我,不壓抑

中國古代推崇「以德治國」,其實質是「禮治」。

先秦儒學的禮教,本來是尊重人的自由與天性的。不獨孔子本人經常與學生在陽春三月一起踏春、遊泳,無拘無束,甚至想到帶學生去海上玩漂流。孔子之孫子思編寫《中庸》之時,仍將尊重人的天性與自由心性放到第一位:

「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

意思很明確,遵從人的天性與自由來生產知識、規範文化,是一切知識與文化的根源。

左宗棠是一個真正本色的「率性」之人。一方面因為天性,左宗棠從小生得「燕頷虎頸」,屬於智勇之人;另一方面也因為後天學習,左宗棠自小喜好孟子,內心蓄養「浩然之氣」,培植出了「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氣概。

先秦儒學經漢武帝「獨尊儒術」,到宋朝時已經異化為理學。理學的核心價值觀,是「存天理,滅人慾」。理學強制個人與自我私慾作鬥爭,雖然人的私慾一定程度被壓制住了,但人心的生機同樣也被壓抑了。人為營造出一個虛假的「低欲望社會」,人心口不一的情況驟增。清朝沿襲宋明理學,讀書人「偽性」蔓延,敢於「率性」以真面應世的人,日見寥落。

當越來越多的人喊著連自己都不相信的口號,喊得那麼自然,仿佛跟真的一樣,擊鼓傳花式的庸官便充斥了晚清時代官場。「率性」的左宗棠一反時代的慵懶暮氣,他以民間鄉賢身份步入仕途,便是用自己在草野民間生長蓄養的清氣、正氣,為幾乎完全癱瘓的大清帝國強骨換血。

陝甘總督時期的左宗棠

在培植家族元氣、教育子孫後代方面,左宗棠得益於《中庸》的:「和」:

「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

《中庸》的核心價值觀之一,是「中和」。

成年後的左宗棠,是一個個性剛直的人,同時也是一個內心蓄養了盛氣之人。如果不是修養到位,軍事統帥的職業,容易將工作作風帶進家庭、家族。

在戰場上指揮千軍萬馬英勇殺敵的左宗棠以「中和」齊家。他自製一張七弦琴,手把手教四個女兒從小學琴;他教育子侄輩,家庭以「和順」為尚,夫婦以「同心」為貴;他喚醒四個兒子的「親親之愛」,主張「兄弟天親,原本無隔」。

古話說,家和萬事興。家族內部惠風和暢,人丁自然興旺。左宗棠八個子女,直系後人今天近五百人,是曾國藩後人的四倍左右。

二 、真實,不虛偽

《中庸》之要,在一「誠」字。

為學、做人,為什麼要「誠」?《中庸》這樣闡述:

「唯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矣。」

「誠」的含義,接近於今人談的實事求是。

同時代的理學大家曾國藩推崇「誠」。他留下一句名言:「惟天下之至誠,能勝天下之至偽;惟天下之至拙,能勝天下之至巧。」他說的「誠」,站在理學的角度,兼具《大學》的「誠意」與當代人說的實事求是含義。

左宗棠則站在道家莊子的角度,將「誠」表達為「真實」。

什麼是「真實」?「真」就是保有人的天性與自由心性;「實」就是為人不虛妄,辦事尚實幹。

但左宗棠的「真實」,始終恪守儒家禮制,率性而不任性。因為孔夫子說過:「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

左宗棠統帥部下最多時達10餘萬人,手下謀士如雲,猛將如雨,從楚軍到西徵軍到恪靖定邊軍,之所以能無敵於天下,得益於左宗棠在部下面前真實、坦誠,用人以廉潔、能幹,凝聚人以公、明、信。

左宗棠一生事功彰著,一定程度上還得益於他站在全球化的高度,比較中西文化的異同,得出了自己獨特的外交思想:「論理亦論勢」。尊重契約精神,以合同文本說話,在道理上首先站住,以軍事勢力作後盾,給對方留有餘地,有理有節地讓談判國接受中國的條件。

比照之下,曾國藩晚年之所以卷身「天津教案」,弄得自己「外慚清議、內疚神明」,根本原因,他信奉純粹的「誠」字外交。他的邏輯是,外國人也是人,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只要我拋出自己一片心,外國也會拋出自己一片心,坦誠相待。他沒有想到,西方國家著眼於利,看重的是契約,迷信的是武力,不看重「誠心」。

山羊在灰狼面前拋出自己一片誠心,結局不外是將自己拋上餐桌。

外交「真實」需要輔以智慧,缺乏智慧的「真實」,只是單純。

三 、智慧,實幹家

古人判斷一個人的潛力、作為,看重根器,也就是天資。

左宗棠的根器偏重於智性。他自己早年就意識到了,所以以中國「智聖」諸葛亮自比。

智性的人,在個人修身與出山辦事時應該具備的個人素質、辦事方法,《中庸》一書也有詳細描述,概括為五個方面:

「唯天下至聖,為能聰明睿知,足以有臨也;寬裕溫柔,足以有容也;發強剛毅,足以有執也;齊莊中正,足以有敬也;文理密察,足以有別也。」

對照去看,左宗棠「寬裕溫柔」的容人之量,在1860年搭建楚軍班子時便運用出來了,劉典性格偏激,楊昌浚性格和順,兩種完全相反的性格,左宗棠同時將他們納於帳下。

「發強剛毅」的果斷風格與擔當精神,左宗棠在實踐中以成就感激勵將士,以法家的霹靂手段嚴肅軍紀,打造出了晚清第一常勝軍團隊,他本人也成為大清帝國最後的鷹派。

「齊莊中正」的處世原則與敬業精神,左宗棠運用進為官之中,為了堅持自我原則,實現理想,他不惜與跟自己在國事、兵略上存在較大分歧的曾國藩、郭嵩燾、李鴻章先後分道揚鑣,而不願充當好好先生,和光同塵,哪怕遭遇他人非議,也不放棄原則與理想。

「文理密察」則貫穿了左宗棠軍事全過程。從出山之初,他跟諸葛亮一樣事必躬親,士兵罰20軍棍以上,他一定親自主罰;每打一仗,左宗棠必事先周密計算,將全部可能性像列數學公式一樣全部推算出來;他凡事注重條理,大事不糊塗,小事也精明。他憑藉自己過人的精力與「惕勵」的智慧,創下了千年一見的事功,成為湖南自古及今的第一能人。

志頻說

《中庸》一書,是經過兩千多年時間檢驗的適合中國人修身、處世的價值觀與方法論。左宗棠的過人之處,在於他針對自身的特點,吸取其中的精華。今天去看,《中庸》的價值觀是建立在中國人的人心特點基礎之上的,所以歷百代而不過時;但《中庸》的方法論更多只是人自心把握的一把尺度,作用是用以規範自我的內心、言行標準,而不是用來應付社會的說辭,否則淪為「要別人中庸主義,對自己自由主義」。今人只要把握中庸原則自修,仍能從中獲得事業、家庭成功的智慧啟迪。

-

文:徐志頻

圖片來自《左宗棠:家書抵萬金》及網絡(侵刪)

相關焦點

  • 《中庸》10句格言,感悟聖賢智慧!
    四書五經,是儒家必讀經典,其中的四書,指的就是《論語》、《孟子》、《大學》、《中庸》。今天和大家學習《中庸》的10句格言,感悟一下古人的智慧。一、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中庸.第一章》點評:上天所賦予的人的智慧德能,就是人的「自性」;能夠順應自性去做人做事,就是「道」;能夠使人去遵循道的規律,就是「教」。二、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
  • 左宗棠這副對聯,懸掛在李嘉誠辦公室數十年,寫盡了為人處世智慧
    一個真正厲害人,往往都會深諳做人的「套路」,什麼「套路」,即是為人處世之道,當你能夠精通人情世故,通曉為人處世時,「好運」才會跟隨你。在著名香港首富李嘉誠的辦公室中,有一副懸掛了數十年的對聯,可謂是寫盡了為人處世的智慧。
  • 寸土必爭,守衛新疆的名臣——左宗棠
    身無半畝,心憂天下;讀破萬卷,神交古人在外國,中餐裡面有道很出名的菜「左宗棠雞」。這是彭長貴先生在款待美軍上將時,被問到菜名。彭先生作為湖南人希望說一個響亮又與湖南有關係的名字,這就是「左宗棠雞」的由來。
  • 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晚清名臣留下的輓聯,哀思悠悠,讓人淚下
    大家都知道,晚清有四大中興名臣:「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這些人名震一時,對後世的影響頗大,比如現在很多人還在學習《曾國藩家書》。其實這些名臣寫的輓聯,同樣很有韻味,充滿哀思,讓人情不自禁的淚下。關注小編,一起來欣賞吧。
  • 《中庸》著名的10句話,寓意深刻,讓人受益匪淺
    中庸之道就如同潤滑劑,將人與人之間的的摩擦的得以化解,擁有那寬廣的胸襟和「大智若愚」的智慧,能夠使人們在這莫測的世事滄桑面前處變不驚,這便是中庸的妙處所在。1. 道不遠人,人之為道而遠人,不可以為道。出自《禮記·中庸》遠:遠離。到並不能離開人,如果有人能夠實行大道,卻遠離了人,那就不可以實行大道了。2. 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於人,則無怨。出自《禮記·中庸》。
  • 晚清「樊燮案」,左宗棠因禍得福,宣告漢族勢力崛起
    此時,左宗棠擔任駱秉章幕僚(秘書),樊燮看不起他,沒有向左宗棠拜禮,直接將他忽視。如此,左宗棠怒不可遏,直接上去暴揍樊燮,將其打得滿地找牙,口吐鮮血。總兵大人樊燮倍受委屈,於是向鹹豐皇帝告狀,彈劾左宗棠。」 左宗棠公開毆打二品高官總兵大人,簡直就是天方夜譚,可能性為零。那麼,歷史上真實的「樊燮案」是啥回事呢?
  • 全美最火中國菜:左宗棠雞,國內很多人沒聽過,是左宗棠發明的?
    那個時候,美國的所有餐館都在模仿這一道菜的做法,從而使「左宗棠雞」在美國擴散開來。發展到如今,基本上在美國中的每一個餐廳中都會有這一道菜,而且只要是一個美國人,都點過,更有人開玩笑說,「在美國最有名的中國人就是左宗棠」,就是因為這一道菜的緣故。左宗棠雞是一隻什麼樣的雞?它是左宗棠發明的?還是左宗棠喜歡吃的的一道菜?
  • 左宗棠雞?李鴻章雜碎?國外流行的中國菜大盤點
    而在美劇裡,中餐也是不可缺少的元素。已經有些年頭的《老友記》,時不時就會出現中餐的鏡頭;而在《生活大爆炸》裡,幾位宅男已經抱著中餐外賣桶啃了整整九季。尤其是謝耳朵,他最愛的就是左宗棠雞和陳皮雞了。其實,何止是這兩道菜,很多美國人熟知並且喜歡的中餐,在中國根本就找不到。今天,小田就來盤點一下國外流行的中國菜。前文提到了謝耳朵的最愛,小田就先介紹左宗棠雞和陳皮雞。「左宗棠雞」,英文名叫做General Tso's Chicken,直譯過來其實是「左將軍的雞」,這道菜在美國可謂是家喻戶曉,不過在中國?根本就沒人聽說過。
  • 《大學》與《中庸》
    《大學》是「二本」,《中庸》是「一本」。 《大學》說:「是故君子有諸己而後求諸人,無諸己而後非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諸人者,未之有也」。《大學》區分一個人,先立己而後立人。而《中庸》則說:「唯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矣」。
  • 杯中釋公道,酒裡顯中庸:公道杯究竟藏著古人什麼樣的智慧?
    據說,當年景德鎮的官員為了討好朱元璋,集結瓷工之智慧與手藝,製作出了精美的「九龍杯」,獻給朱元璋。朱元璋得到後愛不釋手,經常用這種珍品盛酒宴請文武大臣。某次宴會上,朱元璋偏心,有意讓自己喜愛的幾位大臣多喝點,於是在他們的杯中倒滿了酒,其他大臣則倒了淺淺的酒。
  • 紫微觀人 左宗棠
    杯子裡的茶慢慢淡了,尾水的清淡一如他40歲的人生一樣。書房裡,只有他一個人,暖暖的陽光灑在積了厚厚的灰塵的書上,春秋、左傳、四書五經……他微微嘆了口氣,整個人慵懶頹廢,一如這個晚清的時代一樣,只等著時間的車輪碾碎眼前這些安寧,然後,化為灰燼,讓後人無法憶起半點。 「人生如茶,越喝越淡。」
  • 解讀歷史故事:左宗棠的「將軍肚」
    其中談到用人之道,須杜絕欺騙,那人還正色道:「受欺騙不受欺騙,在於本人自己。我看當今世上,像中堂(指曾國藩)這樣至誠盛德的人,人們自然不忍心欺騙您;像左宗棠那樣嚴氣正性的人,人們也不敢欺騙他;至於如某某諸公,則人們雖沒有欺騙他,他卻亂懷疑人們欺騙他,已經欺騙他了,他卻反而沒有省悟到已被欺騙,這種人比比皆是。」曾聽了這一席話,不禁大喜稱是,便對他說:「你可以到我營中去看一看我所用的人。」
  • 國寶大盂鼎的流傳故事:左宗棠將它作為禮物送給救命恩人
    在銘文中,周康王向盂敘述了周文王、周武王的立國經驗,告誡盂要恭敬辦政,莫違王命並賜予命服、車馬、邦司、人鬲、庶人等。盂製作了兩個鼎,即大盂鼎和小盂鼎,來祭祀祖父南公。小盂鼎已佚失,只有大盂鼎還保留至今。 大盂鼎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這也給它帶來了許多曲折的傳奇故事。
  • 左宗棠收復新疆的影響有多深遠?50年後蔣介石還在受他的好處
    海防之重,人盡皆知,但是,以左宗棠為代表的塞防派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們沒有反對構建海防,但是堅決主張要先行收復新疆。他們又是怎麼想的呢?最後,尚存理智的清廷執政者慈禧太后一錘定音,支持塞防派,全力收復新疆,派出左宗棠率領六萬大軍西進,左宗棠攜帶棺木出徵,擺出了決一死戰,不收復新疆毋寧戰死在新疆的姿態,上下同心之下,儘管有糧食補給、餉銀不濟等諸多困難,左宗棠還是僅用了一年時間就收復了除伊犁地區之外的新疆全部領土,而後,左宗棠迅速集結兵力,與沙俄軍隊在伊犁河谷對峙,絲毫不讓,大有沙俄不退,不收回伊犁河谷就要血拼到底的姿態
  • 左宗棠的對聯與人生:身無半畝,靠什麼心憂天下
    左宗棠雕塑「身無半畝,心憂天下;讀破萬卷,神交古人。」這是道光十六年(1836年),23歲的左宗棠入贅湘潭周家時,在新房裡寫下的一副對聯。下聯的意思是,只有博覽群書,學習古代先賢的智慧,才能大有作為。寥寥數語,將自己的理想和抱負展露無遺。左宗棠是湖南湘陰人,晚清政治家、軍事家、民族英雄,洋務派代表人物之一,與曾國藩等人並稱「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不過,寫這副對聯時,左宗棠還是一名窮小子。雖然出身於書香門第,但父親只是個秀才,並未入仕。
  • 晚清幕僚︱左宗棠:晚清幕僚的先驅
    竊謂宜再延一精曉例案之刑名幕友,專管諮題文案,而先生專管例外之奏摺及例案外之文批,則精力有餘,智慧更大,謀畫更鎮定而有餘。」就此而言,左宗棠在幕府中的身份不是幕友,充當的是前所未有的新角色。對於這個新角色,左宗棠無以名之,稱為「介於不紳不幕之間」。那麼如何扮演這個新角色,在清朝並無先例可循,左宗棠索性按自己的理解去做,「在所不計」,不「多作一想,多起一念」。
  • 「左宗棠雞」發明人逝世 全美國五萬家中餐廳都有賣
    說起湘菜,大家腦海裡第一想到的會是什麼呢?"辣椒炒肉,酸菜魚"估計是不少人最先想到的。一提到"左宗棠雞"國內的人們可能聽的比較少,而這道被列入湖南菜系的菜在美國可是名聲大噪。創造這道菜的是有「湘菜之神」、「湘菜祖師爺」之稱的湘菜連鎖餐廳創辦人彭長貴,不幸的是彭老卻在11月30日因病在臺灣辭世,享壽98歲。
  • 為什麼真正見過大世面的人都很謙卑?曾國藩:我鄙視群體智慧
    縱觀古往今來,我們不難發現能成大事的人身上會有一個規律,那就是——總是保持謙卑。真正有大本事見過大世面的人,不管是做人還是做事,都不顯山露水。反而是那種井底之蛙,一旦遇到點事情,就就嘰嘰喳喳說個不停,內心沒有一點格局,根本沉不了氣。
  • 晚清名臣左宗棠十句名言,被李嘉誠和馬雲奉為經典,值得借鑑收藏
    晚清四大名臣裡,最佩服的就是左宗棠,他是不折不扣的民族英雄,他的那句至理名言「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回顧左宗棠的一生,欣賞他那些充滿人生智慧的名句。作為晚清最為著名的大臣之一,左宗棠在軍事、工業、經濟、教育等方面貢獻卓著。
  • 那位被左宗棠罵的總兵後來怎麼樣了
    駱秉章的摺子是左宗棠寫的,這在湖南是公開的秘密,再加上之前兩人的過節,以及和知府黃文琛的矛盾(貪汙查帳肯定和黃文琛有關),所以樊燮就狀告永州知府黃文琛和左宗棠一起合謀陷害他。這就是樊燮京控。左宗棠的朋友圈左宗棠在湖南以一介布衣凌駕於眾多官員之上,早已經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滿,這些人就暗地支持樊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