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當你端詳著早餐時的一杯咖啡,聞著它迷人的香氣,恭喜你,你正處在一個無比複雜的流程的收尾階段,可以坐享其成。咖啡這件「普通」的農產品,跨越數千裡,幾經轉手才最終變成你喜歡的飲品。你的享受建立在許多基礎之上,首先是咖啡樹品種,其次是種植園的地理位置、經營模式以及管理人員,然後是咖啡豆接受的處理方式。每一個因素都會極大地影響你手中這杯咖啡的品質。這些都還只是前奏,決定咖啡香醇與否的是最後兩步——烘焙和衝泡。而如果你只能專注於咖啡世界的一個方面,那就去了解咖啡種植戶吧。種植戶是龐大的咖啡經濟的起點,如果他們得不到有力的支持,消費者就喝不到好咖啡。
咖啡樹是多年生植物,成年後每年都會結咖啡果,咖啡果裡的種子就是我們所說的咖啡豆。咖啡豆經過脫膠、水洗和乾燥之後,成為顏色發綠的咖啡生豆,可進一步用於烘焙,最終用來製作飲品。
一方水土養一方咖啡
不同種類的咖啡樹,需要的生長環境與土壤類型不同,進而形成的風味也有細微差別。通常,選擇種植哪一種咖啡樹,首先要考慮它是否適應當地的土壤條件,其次才是風味。然而現在的情況是,為精品咖啡市場供貨的咖啡種植戶越來越傾向於優先考慮風味,再努力利用當地環境種植這種咖啡。
大多數咖啡樹都能長到幾米高,但通常會被修剪得矮一些,以方便採摘。也有矮小的品種,而且有些矮小品種是為了增強抗蟲、抗病、耐旱等特性專門培育出來的。
所有我們了解並喜愛的咖啡風味,都來自咖啡豆成熟過程中合成的糖分和其他化合物。咖啡因主要存在於果實中,但也有少量存在於樹葉裡,有人認為咖啡因特有的苦味可能是一種天然驅蟲劑。
如今,我們只喝由烘焙過的咖啡豆衝泡的咖啡,但一些非洲國家和中東地區的人們,會用烘烤過的咖啡樹葉像煮茶一樣煮一種叫「誇瓦」(qahwa)(許多語言中的「咖啡」一詞都以「qahwa」為詞源)的飲料。
咖啡樹的生長得益於精心養護
咖啡樹的一生從苗圃開始,在那裡,前一季留下來的咖啡豆被埋進一個個小盆裡,一般6~8周後可萌發。萌發後,細細的莖會將豆粒頂出土,隨著子葉漸漸從豆粒裡展開,豆粒會脫落。
這個時期的植株被稱為「小兵」(littlesoldiers)。為了保護柔嫩的新芽,「小兵」們會被擱在盆裡,置於庇蔭處長達6~12個月。這之後,長到灌木大小的咖啡樹會被移植到地裡繼續生長,一般3~4年後開始結果。
咖啡樹的壽命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開始結果後受到了怎樣的照料。常見的做法是把樹修剪到剩下3根枝幹,每年輪流剪短其中1根,留下其他2根結果,這樣可以保證咖啡的產量。照顧得當的咖啡樹可以在15~20年間持續高產,之後就需要重新進行栽種了。實際上,咖啡樹可以活100年左右,但後期過低的果實產量意味著植株對種植戶來說已經沒有了商業價值。
雨水能刺激咖啡樹開花,在葉基(葉柄聯結樹枝的基部)處有一簇簇小花蕾,開純白色的花朵,花朵小而密,直徑大約1釐米(0.5英寸),有濃重的茉莉花香味,經常可以看到蜜蜂忙著從花蕊採蜜,不過咖啡樹是自花授粉植物,其實並不需要蜜蜂的幫忙。在一些地區,養蜂和蜂蜜已經成了咖啡種植者的第2大收入來源,在咖啡收穫的間隙,他們可以先賣賣蜂蜜。
咖啡花期持續1~2周,花謝後花託上冒出小小的種莢,它們會在之後的9個月裡慢慢長成咖啡果。
咖啡果雖小,內裡有乾坤
每一顆咖啡果裡面有兩顆咖啡豆在同時生長。受到果實大小的限制,逐漸長大的兩顆咖啡豆彼此接觸的那一面,會在擠壓下變得扁平,這就是咖啡豆獨特形狀的成因。
偶爾,果實裡只有一顆咖啡豆,因為沒有另一顆豆限制其生長,這顆咖啡豆會長成圓形。在西班牙語裡,這種豆子叫「蝸牛」(caracol)。在英語裡,我們叫它「珠粒」(peaberries)。珠粒數量佔總產量的5%?10%,一些人認為珠粒有不同尋常的滋味(有人說更甜,有人說更柔和),因此珠粒通常會在乾燥完成後,經由機器挑揀出來,用比「普通豆」更高的價格單獨銷售。我們覺得,只要種植園打理得當,珠粒衝泡出的咖啡和普通豆衝泡出的咖啡喝起來沒有明顯區別。
咖啡果成熟時,外皮顏色會由綠變紅,不過有些品種的咖啡果成熟時是黃色的。熟果的顏色並不代表某種特性,不過要從由綠變黃的咖啡果中挑出成熟的黃色果實較為困難,如果採摘過程不夠細緻,可能會導致咖啡品質不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