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簡史:從傳說到傳播,一顆紅色果實如何風靡全球

2020-12-12 魚羊秘史

文:辰風

衣索比亞的卡法省地勢險峻,人們通過牧羊來維持生計。一位名叫卡爾迪的牧民在放牧時遇上了怪事,他的羊群突然變得十分亢奮,難以控制。卡爾迪推測這件事可能與路邊的野果有關,於是親自品嘗這些紅色果實。果然,卡爾迪品嘗後感覺十分興奮,甚至與羊共舞。人們聽說這件事後,用地名卡法來稱呼這種果實。卡法後來演變為我們經常聽到的詞——咖啡。

01

咖啡起源於非洲的衣索比亞,至於是誰先發現這種果實,眾說紛紜。現在人們較為認同牧羊人的傳說。咖啡的發現充滿神話色彩,而它在世界的傳播過程中也不乏趣事。

衣索比亞的人們發現咖啡果後,並沒有將其作為一種重要的農作物。他們只是簡單地食用咖啡果實的果肉,用來提神。於是咖啡首先在醫學和宗教中得到應用,僧侶用來提神以便提高傳教效率,而醫生用來治病。

13世紀,衣索比亞人跨過紅海的曼德海峽入侵葉門。咖啡在這次戰爭中意外得到傳播,開始被阿拉伯人當作一種飲品。從13世紀到17世紀,阿拉伯人在葉門大量種植咖啡果樹,並通過貿易使咖啡傳入阿拉伯世界的其他地區。15世紀末,咖啡進入伊斯蘭聖地麥加與麥地那,在16世紀進入埃及開羅。

咖啡在阿拉伯世界被人們重新認識,逐漸變為一種飲品,可以說是必然事件。阿拉伯半島氣候乾燥,沙漠地帶廣闊。一些犯人在流放途中發現將咖啡煮沸後飲用十分解渴,同時還可以緩解疲勞。於是越來越多的阿拉伯人開始飲用咖啡。

不過,咖啡在阿拉伯半島流行後,有人認為這種飲品使人神經亢奮,應該禁用。好在埃及蘇丹覺得咖啡不違反教義,允許人們飲用。同時伊斯蘭教禁止喝酒,於是咖啡迅速成為阿拉伯人日常生活中的必備品,風靡伊斯蘭世界。可以說,衣索比亞人發現了咖啡果,而阿拉伯人發明咖啡這一種飲品。

葉門作為咖啡種植的佼佼者,成功地壟斷了咖啡的生產。著名的摩卡港就是古代葉門最大的咖啡集運地。今天的摩卡港已經不復當年的輝煌,但是摩卡咖啡作為最古老的咖啡仍在世界上大放異彩。

02

咖啡在伊斯蘭世界站穩腳跟後,開始向歐洲傳播。15世紀,奧斯曼帝國強勢崛起,成為歐洲基督教國家的強敵。奧斯曼帝國不斷向巴爾幹半島以及中歐地區進軍,咖啡也隨之傳播到歐洲。

1683年,奧斯曼帝國包圍了維也納,並與奧地利和波蘭展開大會戰。最後奧斯曼帝國戰敗撤退,留下大量的物資。一名波蘭士兵發現奧斯曼人留下的咖啡種子,於是在維也納開辦咖啡店,有人認為這就是歐洲第一家咖啡館。

實際上,這名波蘭士兵不是第一個利用咖啡種子獲利的人。1616年,一名荷蘭船長旅行到葉門,他知道咖啡在歐洲價格不菲,於是就打起偷盜咖啡種子的念頭。在當時,葉門為了壟斷咖啡生產,下令所有的咖啡種子必須煮熟後才能運走,嚴禁一切活體咖啡樹苗出口。然而這名船長還是成功盜取了咖啡樹苗,藏在船艙中運回荷蘭。

荷蘭的氣候不適宜咖啡的生長,咖啡樹苗只能在溫室中種植,這次偷盜行動的結果沒有船長想像中完美。不過,這名荷蘭船長的行為可以說是作了一個壞榜樣。咖啡以後的傳播方式中,偷盜行為佔據了很大一部分。

咖啡在歐洲同樣引起人們的追捧。但是,咖啡是從異教徒伊斯蘭世界傳入歐洲的,同時使人精神亢奮,因此被一些宗教人士視為「魔鬼飲料」。這些傳教士向教皇克萊孟八世提議禁止飲用咖啡。

教皇對這種新飲品十分好奇,於是自己親自品嘗。教皇飲用後覺得咖啡味道不錯,決定不禁止飲用,咖啡從此順利在歐洲得到推廣。

03

葉門禁止咖啡種子出口,實現了咖啡的壟斷,但是任何壟斷都會有被打破的一天。不過,令阿拉伯人沒有想到的是,這一次的偷盜者不是基督教徒,而是一名朝聖者。

1670年,一名來自印度的教徒前往麥加朝聖,離開時偷偷地吞下七顆咖啡果實,成功地將種子帶到印度。印度的氣候適合咖啡樹的生長,於是葉門的壟斷就這樣被打破了。今天印度有一部分咖啡樹就是這幾顆果實的後代。

17世紀,咖啡開始在歐洲流行,而這時碰巧是歐洲的大航海與殖民時代。咖啡被歐洲人視作重要的經濟作物,從此開始了它全球傳播的旅途。

1690年,荷蘭人再次前往葉門,盜取了幾顆咖啡樹苗。這一次荷蘭把種植地選在東南亞,將咖啡種植的任務交給荷屬東印度公司。與此同時,法國人把目光投向新大陸。法國將咖啡種植在海地和圭那亞等地區,咖啡在中南美洲得到廣泛種植。

咖啡最後來到巴西,使巴西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咖啡產區。事實上,這裡有一個小故事。巴西剛開始想要種植咖啡,但是法國人認為巴西不是他們的殖民地,提供種子給巴西將使自己增加競爭對手。

於是巴西利用與法屬蓋亞那談判的時機,派遣一名軍官前往圭那亞竊取種子。巴西軍官決定從圭那亞總督的妻子下手。他通過施展自己的魅力,成功吸引了總督妻子。在軍官將要回國時,總督妻子將幾顆咖啡種子藏在一束鮮花中,交給了軍官。於是咖啡成功來到巴西,成為巴西的一種重要的經濟作物。

咖啡蘊藏了巨大的商業價值,使得每一個國家都想壟斷貿易,卻也使得無數人想要竊取咖啡種子,這或許是咖啡的魅力所在。

04

講到咖啡,就不能不提到咖啡館。當咖啡開始流行後,咖啡館也隨之出現。因為煮咖啡需要笨重的的器皿,不利於流動販賣,於是咖啡館如同雨後春筍般出現在街頭巷尾。最初的咖啡館只是簡單地售賣咖啡飲品,同時作為宗教活動的地點。不過,隨著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喝咖啡,咖啡館逐漸增加新的功能。

人們在咖啡館中喝咖啡,同時一些人在進行唱歌、跳舞等演藝活動,使咖啡館成為一個休閒的好去處。人們經常在咖啡館裡聊天下棋,為自己的生活增添一絲樂趣。

當時人們聚集在咖啡館,使咖啡館成為了傳播新思想的重要地點。而咖啡館在迅速發展,封建國王們為了控制思想,下令關閉咖啡館,禁止人們喝咖啡。法國著名的文學家伏爾泰就是一名「最顯赫的咖啡癮君子」。巴士底獄暴動前夕,法國革命家卡米耶德穆蘭就在咖啡館門口向公眾發表演說。自由思想的傳播不利於封建君主的統治,於是咖啡館被迫關閉。

歐洲君主關閉咖啡館,而大洋彼岸的美國卻鼓勵人們喝咖啡。

1773年,波士頓發生了著名的傾茶事件,從此美國走向獨立戰爭。茶葉在美國成為了英國殖民剝削的象徵,於是咖啡就成為了愛國飲品。許多美國權貴推崇咖啡,美國人逐漸養成喝咖啡的習慣。到了今天,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咖啡消費國。

茶葉與咖啡文化都具有巨大的影響力,咖啡文化能夠後來居上的原因就在於價格。歐洲的咖啡消費量在18世紀出現暴增,從900多噸增加到5.5萬噸;而茶葉只從450噸增加到1.8萬噸。

咖啡在全球的廣泛種植,使咖啡的價格迅速走低,越來越多的普通人也能喝上咖啡。茶葉的種植區主要在東亞,當時清朝的茶葉貿易量有限,茶葉不能夠像咖啡一樣大量存在於外國人的生活中。

歐洲人率先完成大航海,於是將咖啡推向全球各地,讓人們習慣喝咖啡,使咖啡的銷售成績迅速戰勝茶葉。1969年,美國的咖啡售價僅為3美分,咖啡甚至在某些場合免費供應給公眾。在美國,沒有低廉的價格,咖啡僅憑愛國飲品的稱號無法達到今天的高度,也無法乘阿波羅11號登月的時機獲得人類在外星上喝的第一種飲品的殊榮。

咖啡從非洲走入人們的生活,為人們帶來另一種飲品文化,這既是上天的饋贈,也是人們不斷發明創新的結果。能夠喝上一杯美味咖啡,是人們勞苦工作後不錯的回報。

策劃:魚羊史記 監製:魚公子

撰文:辰風 製作:吃硬碟吧、發達蚊

本作品版權歸「魚羊史記」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歡迎轉發朋友圈。

相關焦點

  • 咖啡簡史:從傳說到傳播,一顆紅色果實如何風靡全球
    卡爾迪推測這件事可能與路邊的野果有關,於是親自品嘗這些紅色果實。果然,卡爾迪品嘗後感覺十分興奮,甚至與羊共舞。人們聽說這件事後,用地名卡法來稱呼這種果實。卡法後來演變為我們經常聽到的詞——咖啡。01咖啡起源於非洲的衣索比亞,至於是誰先發現這種果實,眾說紛紜。
  • 咖啡:紅色果實的浪漫與革命
    同年英國的海洋工程師羅伯奈畢爾發明虹吸式咖啡壺。1908年 德國的梅莉塔賓茲發明濾紙式咖啡壺。1960年 日本發明即溶咖啡。(資料來源:中國咖啡網)公元6世紀的非洲衣索比亞高原。牧羊人加爾第發現,每當羊群吃了一種野生灌木的紅色果實後,就會不由自主地興奮起來。
  • 咖啡的起源,傳說故事以及發展簡史
    有關咖啡起源的傳說各式各樣,不過大多因為荒誕離奇而被人們淡忘了。但是人們不會忘記,非洲是咖啡的故鄉。咖啡樹很可能就是在衣索比亞的卡發省(KAFFA)被發現的。後來,一批批的奴隸從非洲被販賣到葉門和阿拉伯半島,咖啡也就被帶到了沿途的各地。可以肯定的是,葉門在15世紀或是更早就已經開始種植咖啡了。阿拉伯雖然有著當時世界上最繁華的港口城市摩卡,但卻禁止任何種子出口!
  • 咖啡簡史:細說小黑豆的起源、傳播、發展與內涵
    咖啡是一種極具西方特色的飲品,象徵熱情、自由和開放。近些年來,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日漸開放,咖啡文化得以在中國本土生根發芽,在時尚、前衛的青年群體中體現出了鮮活的生命力。今天呢,二哥就來給大家簡要追溯一下咖啡的起源、傳播與演變,深入解一下其鮮為人知的「黑」歷史。
  • 咖啡的偉大故事:從傳說到歷史
    這名牧羊人被羊群奇特的行為勾起了好奇心,於是嘗了這種野果,發現果實極具興奮作用。柯迪因此展開漫長的旅程,前往位於阿拉伯半島南端葉門境內的Chehodet修道院,將他的發現告訴修士。一名神職人員表示:「這是惡魔在作怪!」便將這些紅色果實扔進火裡,果實立即散發出讓人垂涎的特殊香氣。他們隨即將這些豆子收集起來,磨成粉倒入裝滿熱水的容器裡,世上第一杯咖啡就此問世。
  • 知識|從咖啡苗到咖啡果實
    這一次就來給大家科普一下咖啡作為植物從幼苗到結果過程的相關知識吧。    咖啡為茜草科多年生常綠灌木或小喬木,是一種園藝性多年生的經濟作物。野生的咖啡樹可以長到5-10公尺高,但莊園裡種植的咖啡樹,為了增加結果量和便於採收,多被剪到2公尺以下的高度。
  • 人類簡史:為何這本燒腦書可以風靡全球?
    從只能啃食虎狼吃剩的殘骨的猿人,到躍居食物鏈頂端的智人,從認知革命、農業革命,到科學革命、生物科技革命,我們如何登上世界舞臺成為萬物之靈的?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的歷史系教授尤瓦爾·赫拉利的全球暢銷書《人類簡史》從一個宏觀的視角,將上述「好奇心」通通寫進了書裡,並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 牧羊人的咖啡傳說
    咖啡樹是屬山椒科的常綠灌木,日常飲用的咖啡是用咖啡豆配合各種不同的烹煮器具製作出來的,而咖啡豆就是指咖啡樹果實內之果仁,再用適當的烘焙方法烘焙而成。 古代中國有神農氏嘗百草,並一一加以記錄整理,使後人對許多植物能有系統的認識。西方世界沒有神農氏這樣的人,更沒有留下什麼有文字的記錄,因此關於咖啡的起源有種種不同的傳說。其中,最普遍且為大眾所樂道的是牧羊人的故事。
  • 咖啡傳奇與咖啡文化
    兩個迷人的傳說  一個近乎經典的傳說在咖啡愛好者之間廣為流傳:公元十世紀前後,在東非衣索比亞一個名叫「咖法」的地區,老牧人加爾第趕著羊群途經一個山崗,低矮的灌木叢生長著一種紅色的漿果,羊兒一見便爭搶著啃食起來。不一會兒,羊群竟歡騰跳躍,興奮異常地喧鬧不止。
  • 鐵皮卡品種傳播路線&咖啡樹生長過程 鐵皮卡藍山咖啡口感風味描述
    現在全球的阿拉比卡咖啡豆的產量佔了70%,作為阿拉比卡咖啡豆的古老的鐵皮卡,由其故鄉衣索比亞傳播到世界各地造就世界咖啡產國的發展,它是怎麼傳播到全球的?鐵皮卡又是如何種植的?前街本文就來說說鐵皮卡咖啡的傳播史和鐵皮卡如何從一顆咖啡豆成長到一顆咖啡樹。
  • 咖啡的起源與傳說
    有關咖啡起源的傳說各式各樣,不過大多因為其荒誕離奇而被人們淡忘了。
  • 一顆咖啡從咖啡種子到咖啡樹的生長過程!
    咖啡樹的成長從種子到發芽到成長為樹再到第一次開花,通常要經歷4~5年的過程。從種子播種到泥土中的那一刻起,美妙的過程自此展開。
  • 鐵皮卡品種傳播路線&咖啡樹生長過程 鐵皮卡藍山咖啡口感風味描述
    現在全球的阿拉比卡咖啡豆的產量佔了70%,作為阿拉比卡咖啡豆的古老的鐵皮卡,由其故鄉衣索比亞傳播到世界各地造就世界咖啡產國的發展,它是怎麼傳播到全球的?鐵皮卡又是如何種植的?前街本文就來說說鐵皮卡咖啡的傳播史和鐵皮卡如何從一顆咖啡豆成長到一顆咖啡樹。
  • 《咖啡簡史》:不緊不慢的咖啡時光裡,應該讀些什麼?
    所有名為XX簡史的書,總是能博得我的好感,感覺自己會從,認知,邏輯,思維方式,三觀都發生改變。然而不是所有的簡史,都一定要傳遞硬核知識,密集輸出,讀者也要滿懷求知若渴的心情,慎重地打開,認真品讀。它也可以如散文隨筆般自由靈動,如好友訴說般親切自然,生動地將細小知識點融入真情實感的日常感受,又有所得,又流暢舒適的閱讀體驗——《咖啡簡史》這是一本融合了咖啡歷史、咖啡文化、咖啡製作與品鑑技巧的咖啡學百科全書。
  • 全球最值錢的水果:曾一顆果實拍賣到55.5萬,如今怎麼樣了?
    普通人根本都吃不起,也只有一些真正有錢的人才捨得花55.5萬買一顆水果果實。聽上去是不是相當不可思議呢?然而事實卻真正如此。掛綠荔枝號稱全球最值錢的水果,就因為2002年掛綠荔枝在增城掛綠公園進行了拍賣。最終一顆掛綠荔枝王就被拍賣到了高達55.5萬的價格。那麼掛綠荔枝為何價格如此昂貴呢?
  • ...人類簡史》風靡全球首入中國,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好看的少兒歷史...
    昨晚睿寶看完,我又翻了一遍,你別說有學到一點兒新知識。邊翻邊想:要是我小時候有這樣的書,我歷史那得好成啥樣子......   再次推薦,如果你錯過了昨天的介紹,下面的再次分享給你哈! 元宵節快樂!   2016年, 帶給睿媽最大震撼的圖書,沒有之一,就是《未來簡史》。
  • 《咖啡簡史》:不緊不慢的咖啡時光裡,應該讀些什麼?
    所有名為XX簡史的書,總是能博得我的好感,感覺自己會從,認知,邏輯,思維方式,三觀都發生改變。然而不是所有的簡史,都一定要傳遞硬核知識,密集輸出,讀者也要滿懷求知若渴的心情,慎重地打開,認真品讀。它也可以如散文隨筆般自由靈動,如好友訴說般親切自然,生動地將細小知識點融入真情實感的日常感受,又有所得,又流暢舒適的閱讀體驗——《咖啡簡史》這是一本融合了咖啡歷史、咖啡文化、咖啡製作與品鑑技巧的咖啡學百科全書。
  • 一顆阿拉比卡咖啡豆的「流浪地球」
    在所有咖啡的產量中,阿拉比卡種咖啡佔據了70%-80%。正所謂,天下咖啡共一石,阿拉比卡獨得八鬥。它絕佳的風味和香氣,使其成為所有咖啡原生種中,唯一能夠直接飲用的咖啡。要成為一顆質量上乘的阿拉比卡咖啡豆,首先要源自衣索比亞高原優質的阿拉比卡咖啡樹種的純正血脈。
  • 全球咖啡日 | 咖啡,怎么喝才不會low
    而我只喜歡美式咖啡和濃縮,因為只有品嘗咖啡本身的味道,才能夠真正地體會到咖啡的精髓。喝了這麼多年的咖啡,感覺就像"品味"自己的人生一樣,雖然它苦澀無味但卻能把生活體現的淋漓盡致。如果你懷著囫圇吞棗的心態去品嘗它,只能嘗到咖啡的苦澀,唯有細細的去品味,方才能嘗到它無盡的香甜和一絲溫情。想想,人生不也是如此嗎?
  • 咖啡傳奇與咖啡文化
    兩個迷人的傳說  一個近乎經典的傳說在咖啡愛好者之間廣為流傳:公元十世紀前後,在東非衣索比亞一個名叫「咖法」的地區,老牧人加爾第趕著羊群途經一個山崗,低矮的灌木叢生長著一種紅色的漿果,羊兒一見便爭搶著啃食起來。不一會兒,羊群竟歡騰跳躍,興奮異常地喧鬧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