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經常聽到一些人下決心做事,說到「一不做二不休」這個詞,其意思是:指做事果斷,不做則已,既然做了就要做到底。這個歷史典故出自何處呢?
這個詞出自唐·趙元一《奉天錄》:「光晟臨死而言曰:『傳語後人,第一莫作,第二莫休。』」
唐德宗時,有支軍隊在長安叛變,擁立原盧龍節度使朱泚(cǐ)為皇帝。朱泚自稱大秦皇帝,拜張光晟(shèng)為副將。唐德宗命令李晟領兵討伐朱泚,逼近長安。
張光晟率兵駐紮在九曲,與李晟軍對陣。張光晟見李晟軍聲勢浩大,知道自己不是對手,暗中派心腹去與李晟聯絡。李晟表示歡迎他歸降朝廷,張光晟帶領部下投降。李晟為他向德宗上奏章,要求對張光晟減罪任用。李晟帶了張光晟參加宴會,華州節度使路元光怒道:「決不與反賊同席!」李晟只得把張光晟軟禁起來,聽侯朝廷處理。不久,德宗下旨,認為張光晟罪不赦,理應處死。張光晟臨死前說:「傳話後人:第一莫做,第二莫休。」
成語「一不做,二不休」由此而來,比喻不做則已,既然已經做了,就索興做到底。
一不做:不做壞事
從善如登,從惡如崩。
學習好的就像攀登高山一樣困難,學習壞的就像山崩一樣容易。
學好很難,學壞容易。不要對一時的惡行心懷僥倖,不要因為只是小惡而自我開脫。
人這一輩子,最大的悲劇就是作惡,多行不義必自斃,壞事做盡,早晚會報應到自己頭上。
二不休
1、休要異想天開
天上不會掉餡餅,想要什麼,靠的是自己的努力,而不是寄希望於運氣。
與其白日做夢,不如低頭耕耘。
你若盛開,清風自來。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踏踏實實,一點一點去做,才能抵達夢想的彼岸。
2、休要狂妄自大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永遠不要低估別人。
曾國藩說: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敗。
驕傲的人不知天高地厚,張牙舞爪,徒增笑柄。
有真本事的人反而不顯山不露水,謙遜低調。
海納百川,成其浩大。山聚土石,成其雄偉。
謙虛一點,總沒有壞處。
說到「一不做二不休」這個詞比較中性,比喻做一件事情,有了開頭,遇到任何困難,都要堅持做完!
一般指做壞事,果斷做事,壞事做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