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太和殿完成修繕重開放 閉關兩年殿外長荒草

2020-12-14 搜狐網

  墩接修補腐朽木柱 更換破碎琉璃瓦 故宮太和殿完成修繕今天重新開放

  閉關兩年太和殿外長荒草

  本報訊(記者李潔陳斯)今天上午,故宮太和殿在經過歷時兩年半的修繕後,恢復清朝鼎盛時期的面貌,重新向遊客開放。因為兩年多沒接待遊客,太和殿外石階上長出不少荒草。

  今天上午,完成300年來首次大修的太和殿,終於拆除了全部圍擋和警戒線。遊客可以登上漢白玉三臺近距離欣賞這座紫禁城乃至全國現存的最大、最高、最尊貴的宮殿。

  故宮古建修繕中心李永革主任介紹,此次對金鑾寶殿的修繕旨在「修舊如舊」,保持原結構、原樣式、原材料、原工藝。大修工程歷時兩年半、動用大約人力150人,還特意請故宮院內70多歲的老專家把關。

  此次太和殿的保護維修工程的具體項目有:揭露檢查屋頂兩個山(側)面發現的結構嚴重下沉歪閃,進行加固維修,消除建築隱患;墩接、修補腐朽的木柱;更換破碎琉璃瓦、恢復瓦面釉色,清洗加固裝飾構件;復原外簷彩畫等。

  記者上午在故宮看到,從午門一路向北,明顯有較多的遊客在太和門、太和殿聚集。太和門內兩處圓形諮詢臺已經開放,一名外籍志願者以及兩名故宮內的工作人員為遊客提供服務。

  在太和殿前記者看到,保潔人員正在拔去臺階磚縫間的雜草,一位工人說:「兩年多沒什麼人走,荒草都長出來了。」步入大殿正門,不少遊客扎堆在此,舉起相機、手機拍攝殿內的寶座屏風、內簷彩畫等。

  據介紹,太和殿還將進行內部的修繕。目前,殿內牆壁修複方案已上報國家文物局待批。

  今天上午,保潔人員在太和殿外清理荒草 攝/記者付丁

(責任編輯:李彬)

相關焦點

  • 故宮太和殿大修竣工重開放 首次放「鎮物」(圖)
    此次隨著太和殿大修,工作人員才按照歷史圖片原樣復原了這些書法,並按照原位置懸掛起來。「幾乎可以以假亂真。」李永革說。  修繕內簷彩繪將不影響開放  太和殿大修過程中,不僅整體進了保護棚,而且殿內也處處都被罩起來。「寶座、柱子都被細細包裹起來,保證不會被碰上,地面的金磚上鋪了好幾層苫布和三合板,工人即使在殿內搬東西也不會留下劃痕。」
  • 故宮養心殿維修還開放嗎 要到2020年才會修繕完成
    這幾天宮廷劇大火也帶火了故宮裡的一些景點,比如延禧宮,不過在宮廷劇裡出境最多的養心殿卻不開放,其實已經關閉兩年多了,而最近正式開始動工。   歷經文物搬家、古建築測繪、建材準備後,已「閉關」休養兩年零8個月的養心殿,將下周正式動工修繕,土木工程預計持續一年多的時間。
  • 聚焦故宮太和殿
    太和殿修繕歷程回顧     俗稱「金鑾殿」的故宮太和殿,將於2006年年初啟動它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一次修繕工程。 據悉,目前太和殿大修工程的論證工作已完畢,修繕方案也已獲得國家主管部門批覆。     據介紹,「落架大修」是中國古建修繕工程常用的工序,但此次大修卻不會採用整體落架的方式,即不會採取將建築各部件按照嚴格順序拆下,然後再按拆時順序逐一「組裝」。     此次修繕工程會肩負一項調查任務,即將太和殿建築打開,查看各部件的損失情況。「這相當於為太和殿做一次外科手術。」
  • 故宮太和殿重建300年來首次大規模保護修繕(圖)
    故宮太和殿「穿上」防護外衣  本報訊 (記者 黃濤) 昨天,故宮博物院副院長晉宏逵宣布,太和殿重建300年來的首次大規模保護修繕工程正式進入探察階段。  從1月6日起,故宮太和殿開始閉門謝客。截至昨天,整座大殿已經被錯落有致的鐵架子圍了個嚴嚴實實。
  • 故宮修繕時在太和殿天花板發現一物,竟意外揭開了雍正篡位之謎!
    2005年3月15日,《故宮總體保護規劃大綱》得到了國家文物局的批覆,故宮迎來了自1911年後第一次整體大修。這次修繕包括了故宮整個宮殿建築群。故宮的修繕工作正在有條不紊的進行中,當修繕到故宮三大殿之一的太和殿時,一個意外的事情發生了。
  • 故宮太和殿將開始300年來首次大修 計劃工期兩年
    記者日前從故宮博物院獲悉,舉世矚目的太和殿保護維修工程即將進入實施階段。    此次工程,既有採用傳統古建維修的部分,也有現代科技的保護。    下月初,太和殿將被一座中國迄今為止最大的古建保護棚罩起來,這也意味著太和殿300年來的首次大規模修繕工程正式開始。預計今年冬天上凍前將完成屋頂部分的維修,明年底結束傳統維修部分,雖然室內部分的保護還需延續一段時間,但不影響開放。
  • 故宮院刊 | 王子林:清代太和殿的兩次重建
    [21]是因為漏雨造成太和殿構架糟朽損毀,「一併鳩工重修」,故藉此對整個太和殿進行了落架修繕,使用了從四川採伐的大木,《大清會典》記:「康熙六年修造太和殿,令江西、浙江、湖廣、四川督撫訪有採就大楠木或山中見產大楠木,將長徑尺寸、根數並所需錢糧確估報部。」[22]更換梁柱,意味著要把太和殿揭頂,各種構件要拆下,壞的更換,然後再重裝,故而耗時兩年。
  • 故宮養心殿動工修繕 將於2020年全面竣工
    人民網北京9月4日電 故宮養心殿研究性保護項目古建築維修保護工作3日起正式開工。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和前任院長鄭欣淼一同在現場將位於養心殿正脊正中脊筒內的寶匣請出來。本次修繕範圍佔地面積約7707平方米,建築面積約2540平方米。
  • 北京故宮養心殿正式開工修繕
    當日,故宮養心殿研究性保護項目古建築維修保護正式開工,本次修繕範圍佔地面積約7707平方米,建築面積約2540平方米,修繕內容包括遵義門內的養心殿、工字廊、後殿、梅塢等13座文物建築及其附屬的琉璃門、木照壁等。修繕項目將於2020年完工。中新社記者 張宇 攝   9月3日下午,故宮養心殿正式啟動古建修繕工程,預計在2020年故宮600歲「生日」時重新開放。
  • 養心殿即將開工修繕 2020年故宮整體開放面積將擴大到80%
    2016年,養心殿研究性保護工程啟動。而至今,故宮的施工隊伍卻遲遲沒有「進駐」養心殿。那麼,這兩年8個月的時間裡,故宮人在做什麼呢?讓我們來聽聽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怎麼說。  比如,故宮文物醫院的『開張』,在動工修復文物本體之前,項對文物進行分析、檢測、探傷,建病例、出診斷、研究修複方案,徹底『體檢』之後再下手修復。」  單霽翔表示,古建築的修復也要借鑑這方面的成功經驗。過去,古建築修繕工程的流程是:古建部參與設計,工程管理處負責管理,修繕技藝部進行修繕,完工後轉給展覽部進行布展,之後再交由開放部組織開放展示。
  • 故宮養心殿大修正式開工 2020年重新對公眾開放
    8月27日,這些通過考試的工匠拿到上崗證;9月3日,養心殿大修正式開工。  三問:大修為什麼稱「研究性保護項目」?  養心殿維修保護工程,在故宮古建築維修保護歷史上,可能算不上大事,僅近年來,故宮博物院就有午門-雁翅樓、太和殿、慈寧宮等大體量古建築維修保護工程竣工。相比較來說,養心殿的規模和體量要小得多。
  • 故宮太和殿蟠龍金柱上的神秘「釘眼」
    走進北京故宮外朝,宏偉的「三大殿」令人震撼(圖01),站在太和殿前丹陛「御道」上,通過「明間」大槅扇,都想看看昔日的金鑾寶殿(圖02),人們更多地關注須彌金臺上的九龍椅(圖03),雕龍髹金七扇屏和方圓藻井中央懸掛的「軒轅鏡」,也還會注意乾隆御筆的楹聯金匾,也許也會注意金臺四周的六根「蟠龍金柱」……圖01&
  • 北京故宮「點亮」中軸線 太和殿裡首度亮燈
    北京故宮「點亮」中軸線 太和殿裡首度亮燈 2016-05-18 14:10:45「點亮歷史」原狀展陳照明方案,包括前三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後三宮(乾清宮、交泰宮、坤寧宮)在內的中軸線六大宮殿幾百年來首次亮燈。
  • 京華鈔譚 | 故宮(一)太和殿
    位於北京紫禁城(故宮)南北主軸線的顯要位置,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稱奉天殿。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稱皇極殿,清順治二年(1645年)改今名。建成後屢遭焚毀,多次重建,今殿為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後的形制。上承重簷廡殿頂,下坐3層漢白玉臺階,採用金龍和璽彩畫,屋頂仙人走獸多達11件,開間11間,均採用最高形制。
  • 故宮太和殿金鑾寶座 十年首次「搓澡」
    場景二:金鑾寶座 十年首次「搓澡」  在太和殿內,十餘名文保人員在為金漆雕龍寶座除塵。由於寶座採用透雕工藝,雕刻精緻,九條龍造型複雜,龍身轉折部位以及龍鱗、龍鬚等部位不易操作,需要對其進行初步的物理性除塵,使用軟毛刷和吸塵器將表面塵土去除,在部分角落使用棉籤去除塵土,這樣才能讓「龍椅」恢復其金光燦燦的原貌。
  • 五問故宮養心殿大修
    9月3日,故宮博物院養心殿大修正式開工。記者還清晰地記得,2015年12月18日,「養心殿研究性保護項目啟動儀式」在故宮博物院舉行,此後養心殿進入「閉門謝客」的狀態。為什麼時隔兩年才開工?這兩年時間故宮都在幹什麼?此次修繕與之前的古建築大修有什麼不同?
  • 故宮養心殿正式啟動修繕 2020年6月有望迎客進殿
    原標題:故宮養心殿正式啟動修繕 本報記者 李繼輝攝   藍天白雲下,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與老院長鄭欣淼相攜,攀上養心殿屋頂,小心翼翼地將一個寶匣從正脊中央取出,交給故宮古建部副研究館員徐超英。顧不上摘下白手套,單霽翔就興奮地宣布:「這是故宮發現的第一個有彩繪的寶匣。」   取寶匣,意味著這處住過8位清代皇帝的宮殿正式開啟百年大修。預計2020年6月30日前,養心殿將重煥昔日風採,迎客進殿。
  • 故宮養心殿今起動工修繕 2020年開放面積將超8成
    待2020年修繕完工後,其開放面積將擴大至8成兒以上。觀眾可走進室內,獲得身臨其境的參觀感受。   2018年9月3日午,「故宮養心殿研究性保護項目修繕開工儀式」在養心門前舉行。隨著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請出養心殿正脊內的寶匣,養心殿正式進入古建築研究性保護修繕工作的實施階段。
  • 世界現存最大的木建築——故宮太和殿,是怎麼建成的? || Chin@美物
    因著文物保護的需要,我們去故宮玩時,最多只能湊到太和殿大門口,遠遠地使勁往裡面瞅兩眼。  因此,我敢打包票,你肯定沒有見過這樣的太和殿↓    這些難得一見的圖片,皆出自一本叫做《太和殿》的書。  它從專業的建築視角,把故宮第一大殿——太和殿,來了個裡裡外外、上上下下的透徹分析。
  • 故宮養心殿正式啟動修繕 首次發現的彩繪寶匣正脊現身
    本報記者 李繼輝攝  藍天白雲下,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與老院長鄭欣淼相攜,攀上養心殿屋頂,小心翼翼地將一個寶匣從正脊中央取出,交給故宮古建部副研究館員徐超英。顧不上摘下白手套,單霽翔就興奮地宣布:「這是故宮發現的第一個有彩繪的寶匣。」  取寶匣,意味著這處住過8位清代皇帝的宮殿正式開啟百年大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