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宮「點亮」中軸線 太和殿裡首度亮燈

2020-12-25 中國新聞網

北京故宮「點亮」中軸線 太和殿裡首度亮燈

2016-05-18 14:10:45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中新社北京5月18日電 (記者 應妮)18日是第40個「國際博物館日」,北京故宮當天啟動「點亮歷史」原狀展陳照明方案,包括前三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後三宮(乾清宮、交泰宮、坤寧宮)在內的中軸線六大宮殿幾百年來首次亮燈。

  原狀陳列是故宮博物院深受觀眾喜愛的展覽類型。幾十年來,鑑於相關技術不甚成熟,特別是國際上也沒有可以參考的案例,出於文物保護的考慮,故宮原狀陳列的大殿裡一直少有照明設施,觀眾在門外聚集參觀,狹窄的空間和內部較差的光線讓參觀效果大打折扣。如何讓觀眾既能較好地欣賞原狀陳列,又能平衡文物保護和展陳效果之間的關係,是故宮面臨的巨大挑戰。

  故宮博物院常務副院長王亞民說,故宮博物院專門成立課題組,研究原狀陳列宮殿照明效果的提升問題。經過兩年多的實驗、論證、多輪專家組的評審,並在養心殿樣板區試驗成功基礎上,故宮正式開始推動中軸線宮殿照明改造工程,最終確定包括前三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後三宮(乾清宮、交泰宮、坤寧宮)在內的中軸線六大宮殿的原狀展陳照明方案。課題組通過對2014年全年「日光數據」與「殿內光數據」的採集與分析,結合每個宮殿建築特點及功能,多次進行現場試驗及論證,提出最大限度貼近自然光照射效果的設計方案。

  王亞民說:「安全性是首要考慮的。照明是中國古建開放中面臨的普遍問題,故宮這次沒有動管線、沒有鑿牆打洞,儘可能避免燈具設施與建築立面接觸的弊端和安全隱患,成功解決照明問題,為中國其他古建、遺址的照明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參考。」

  同時,定製化燈具擁有良好的可逆性、可移動性以及隱蔽性,設計上綜合參考了華表、旗杆基座、宮燈、宮殿建築立柱等元素。

  記者在現場看到,亮燈後的太和殿,殿前的匾額、臺階上的金鑾寶座、寶座後的屏風、階前分立兩邊的瑞鶴與香爐等文物,以及頭頂的藻井等,顯得更加金碧輝煌;帝後大婚的坤寧宮洞房在光照下,紅色雙喜、龍鳳呈祥的地毯和座墊等顯得越發喜慶。

  太和殿裡安裝了38盞照明燈,坤寧宮安放了48盞,此次中軸線六大宮殿一共裝置了128盞照明燈。

  同日,「故宮博物院教育中心」啟動,崑曲《牡丹亭》亦首次「唱響」故宮,在慈寧門前上演。(完)

相關焦點

  • 最美中軸線丨故宮:中軸線上的中軸線
    編者按丨最美中軸線一條中軸線,一部中國古代史。南起永定門、北至鐘樓,全長達7.8公裡的北京中軸線是世界上現存最長、最完整的古代城市軸線,被譽為北京老城的靈魂和脊梁。本欄目將帶領讀者遊走這最美中軸線,一起了解北京中軸線的歷史變遷、建築遺蹟,以及其背後所蘊含的深厚文化。
  • 最美中軸線丨故宮:中軸線上的中軸線
    編者按丨最美中軸線一條中軸線,一部中國古代史。南起永定門、北至鐘樓,全長達7.8公裡的北京中軸線是世界上現存最長、最完整的古代城市軸線,被譽為北京老城的靈魂和脊梁。本欄目將帶領讀者遊走這最美中軸線,一起了解北京中軸線的歷史變遷、建築遺蹟,以及其背後所蘊含的深厚文化。
  • 思窩花臉說北京中軸線:故宮
    北京故宮是中國明朝(1368—1644年)和清朝(1644—1911年)兩代二十四位皇帝的皇宮,舊稱紫禁城,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北京故宮以南京故宮為藍本,始建於明成祖永樂四年(1406年),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佔地面積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有大小宮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餘間。三大殿北京故宮外朝中心三大殿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是國家舉行大典禮的地方。三大殿左右兩翼輔以文華殿、武英殿兩組建築。
  • 北京故宮周一閉館 太和殿「撣塵」珍寶館將迎新
    中新社北京1月6日電 題:北京故宮周一閉館 太和殿「撣塵」珍寶館將迎新  中新社記者 應妮  1月6日是北京故宮正式實行全天閉館的第一天。當天的故宮內,適時而降的小雪花亦來湊趣,在忙碌氛圍中平添一股新年喜氣。
  • 嘉德日曆丨肆月捌日 • 北京故宮太和殿再次改建竣工
    1695年4月8日(康熙三十四年二月二十五日),故宮太和殿再次改建竣工,
  • 聚焦故宮太和殿
    太和殿盛裝迎客六大亮點     ☆太和殿重新開放 推出10個重量級展覽       修繕一新的北京故宮博物院太和殿日前重新向遊客開放,並推出陶瓷展、書畫展、清宮民族語文辭書展、典籍展、捐獻文物展5大精品展。
  • 故宮太和殿是紫禁城裡最彰顯皇帝至高無上皇權的「金鑾殿」
    故宮裡大小房間號稱9999間半,據考證8000間左右,能叫宮殿的有70多間,其中最大最高最重要的一間,就是太和殿。位於前朝三殿之首,建於明永樂18年(1420年),先後被稱為「奉天殿"、"皇極殿」,順治二年(1645年)改為太和殿。
  • 聚焦故宮太和殿
    >太和殿盛裝迎客六大亮點     ☆太和殿重新開放 推出10個重量級展覽        修繕一新的北京故宮博物院太和殿日前重新向遊客開放,並推出陶瓷展、書畫展、清宮民族語文辭書展、典籍展、捐獻文物展5大精品展。
  • 北京的中軸線有多長?
    大家好,本期和大家聊的是北京的中軸線~元明清的北京城,布局呈東西對稱分布,而中軸線就是對稱軸。但是,要說到北京的中軸線的長度?轉化為古代單位約為15裡。說到這,一定有人會問,這個15裡有什麼寓意?因為在中國傳統的易學中,奇數為陽,古人喜陽不喜陰,而15剛好是1,5,9三個陽數之和。接下來咱們由南向北,快速認識下北京的中軸線!
  • 故宮太和殿是紫禁城裡最彰顯皇帝至高無上皇權的「金鑾殿」
    故宮裡大小房間號稱9999間半,據考證8000間左右,能叫宮殿的有70多間,其中最大最高最重要的一間,就是太和殿。位於前朝三殿之首,建於明永樂18年(1420年),先後被稱為「奉天殿"、"皇極殿」,順治二年(1645年)改為太和殿。
  • 故宮太和殿比太廟高出兩米,為何說太廟要高三尺?答案振奮人心
    它位於北京故宮南北中軸線上最顯眼的位置,始建於永樂十八年。起初,這裡叫奉天堂。嘉靖四十一年改為皇極堂。清順治二年改為今名。太和殿是北京故宮規模最大,等級最高的建築。它反映了中國古代建築的最高水平。然而,如此高規格的太和殿,卻被另一座建築「超越」。北京自古就有「太廟比太和殿高三尺」的說法。祠堂是明清兩代皇帝祭祖用的家廟。
  • 故宮太和殿蟠龍金柱上的神秘「釘眼」
    走進北京故宮外朝,宏偉的「三大殿」令人震撼(圖01),站在太和殿前丹陛「御道」上,通過「明間」大槅扇,都想看看昔日的金鑾寶殿(圖02),人們更多地關注須彌金臺上的九龍椅(圖03),雕龍髹金七扇屏和方圓藻井中央懸掛的「軒轅鏡」,也還會注意乾隆御筆的楹聯金匾,也許也會注意金臺四周的六根「蟠龍金柱」……圖01&
  • 故宮中軸線宮殿引入人工照明
    故宮博物院首次在中軸線宮殿中引入人工照明,今後「前三殿」「後三宮」都將被一一「點亮」,以營造更好的參觀效果。最大限度貼近自然光照射效果昨天是第40個國際博物館日,故宮博物院舉辦了一系列文化活動。作為重頭戲之一,「點亮歷史」中軸線原狀展廳室內照明啟動儀式啟動。
  • 故宮太和殿比太廟高出兩米,為何說太廟要高三尺?答案振奮人心
    它位於北京故宮南北中軸線上最顯眼的位置,始建於永樂十八年。起初,這裡叫奉天堂。嘉靖四十一年改為皇極堂。清順治二年改為今名。太和殿是北京故宮規模最大,等級最高的建築。它反映了中國古代建築的最高水平。然而,如此高規格的太和殿,卻被另一座建築「超越」。北京自古就有「太廟比太和殿高三尺」的說法。祠堂是明清兩代皇帝祭祖用的家廟。
  • 你看懂北京故宮太和殿了嗎?
    太和殿是故宮建築的中心,自明代起,太和殿就是皇帝登基、壽辰、大婚、冊立皇后的場所,每年元旦、冬至都在此舉行慶典禮儀。因太和殿內外有眾多雕龍、龍紋的裝飾,人們就將太和殿稱為「金鑾殿」。太和殿的總面積達2000多平方米,有72根楠木大柱支撐,太和殿內外裝飾的富麗堂皇,在整個太和殿內外雕刻和彩畫著眾多龍紋,這是封建社會最高等級的建築形式。
  • 京華鈔譚 | 故宮(一)太和殿
    位於北京紫禁城(故宮)南北主軸線的顯要位置,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稱奉天殿。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稱皇極殿,清順治二年(1645年)改今名。建成後屢遭焚毀,多次重建,今殿為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後的形制。上承重簷廡殿頂,下坐3層漢白玉臺階,採用金龍和璽彩畫,屋頂仙人走獸多達11件,開間11間,均採用最高形制。
  • 故宮太和殿大修竣工重開放 首次放「鎮物」(圖)
    昨天,隨著殿內寶座除塵完畢,太和殿大修圓滿結束,遊人終於可以再一次近距離欣賞這座金碧輝煌的大殿。  從2006年1月5日起,太和殿就被保護罩團團包圍,停止對外開放。歷時2年半的修繕時間裡,在高達35米的保護罩下,太和殿有什麼變化?  外簷彩繪原樣「拷貝」內簷  彩繪是此次太和殿大修的重頭戲。
  • 閒遊故宮(二)故宮的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冰封的金水河    朝陽初升,漢白玉欄杆的影子倒映在冰面上,光影推移,講述著故宮600年古老的故事。    再往前,太和門前的這對銅獅子,是鑄造於明代故宮裡最大的一對,盡職地把守著皇城外朝的大門,從沒有請過病假、事假。
  • 故宮太和殿屋頂的角落裡藏著什麼?
    故宮太和殿在明清時期是帝王舉行國家重要典禮的場所,其建築技術、藝術及文化是我國古代宮殿建築的典型代表。太和殿有著諸多不為人知的秘密,位於屋頂裡的鎮殿符板就是其中之一。符板位於藻井之上,與帝王寶座上下呼應。
  • 現存木結構古建築單體體量排名,故宮裡的太和殿只能屈居第三
    你一定會自豪地回答:故宮。如果再問你現存木結構古建築單體體量排名第一的是哪個?你一定會再次自豪地回答:太和殿。作為東方三大殿之首,太和殿體量確實是國內最大的,咱們可以用數據說話。北京故宮太和殿東方三大殿分別是北京故宮太和殿、曲阜孔廟大成殿、泰山岱廟的天貺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