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強體育鍛鍊、提升身體素質、
改善生活方式、提高健康指數。
入夏以來,皰疹性咽峽炎的患兒增多。這種病傳染性強、傳播快,通過接觸、飛沫傳播,1-7歲的兒童普遍易感,特別容易在幼兒園流行。患兒會突然高熱,甚至反覆高熱並伴有咽喉紅腫、食欲不振等症狀,無法與普通感冒相區別。
聽說這種病比手足口病還兇殘?聽說手足口病和皰疹性咽峽炎分不清?
別急!讓北鎮市人民醫院兒科主任 主任醫師 李素霞來難給我們介紹一下,什麼是真正的「皰疹性咽峽炎」!
皰疹性咽峽炎:
1.有明顯的季節性,4-7月高發,傳染性較強,以呼吸道、消化道及密切接觸為為傳播途徑,多見於5歲以下兒童,常在幼託機構流行。
2.病原學:柯薩奇病毒多見,EV71少見。
3.臨床症狀:發熱、咽痛。皰疹常發生於咽鄂弓、軟顎、懸雍垂、扁桃體,有時見於舌,但不累及頰黏膜、齒齦。
皰疹形態:灰白色皰疹,周圍有紅暈。破潰後形成潰瘍。柯薩奇病毒分不同亞型,不同亞型之間不產生交叉免疫。所以可以反覆感染。
手足口病:有明顯季節性,5-9月份高發,11月份有小高峰。
病原以柯薩奇病毒A16及EV71多見。
臨床症狀:為發熱,手、足、口及臀部出現斑丘疹及皰疹,呈離心分布。根據病情輕重分為普通型和重症型,普通型以皰疹為主,全身症狀輕,以柯薩奇病毒16型感染多見,1周內痊癒,恢復期可出現脫甲,新甲1-2月長出。重症病例多見於EV71感染,皰疹少,以全身症狀表現為主,EV71有神經組織嗜性,可累及中樞神經系統。病情進展快,病程1-5天,可出現腦炎、腦膜炎、肺水腫及循環衰竭。致死主要原因是腦幹腦炎、神經元性肺水腫。
鑑別診斷:
1.皰疹性口炎為單純皰疹病毒1型所致,皰疹好發於頰黏膜、齒齦、舌、唇內黏膜及鄰近口腔皮膚,呈簇小水泡,透明壁薄,破潰後形成潰瘍。
2.潰瘍性口腔炎:常見陽性球菌感染,多發生於營養不良、免疫缺陷小兒,口腔廣泛充血水腫,可見大小不等、界限清楚的潰瘍面。外周白細胞及中性粒細胞增高。
3.水痘:有明顯季節性,冬春季節高發,傳染性強,多見於兒童。小於6個月少見,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感染。皮疹呈向心性,多種皮疹並存:紅色斑疹、丘疹、水泡、結痂,伴有癢感,稱「四世同堂。
治療:
(一)一般治療:
1.注意隔離,避免交叉感染,隔離2周。
2.清淡飲食、避免酸辣食物。
3.口腔及皮膚護理,飯後給予淡鹽水或生理鹽水漱口。
4.進食困難及高熱不退患兒給予補液。
(二)對症治療:控制高熱、止驚
(三)病因治療
不主張用更昔洛韋、阿西洛偉、阿糖腺苷。
無細菌感染證據,無需使用抗菌藥物。推薦使用幹擾素,可發揮局部抗病毒作用及免疫調節作用。
版面編輯:郭曉凝
北鎮市文化旅遊和廣播電視局
北鎮市文化旅遊體育服務中心
北鎮文旅
未經授權和許可,任何單位或媒體
不得對本公眾號的文章及其他信息資料非法予以複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