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基層醫師公社綜合整理
進入5月後,氣溫上升快,各種細菌病毒活躍,皰疹性咽峽炎進入高發期。
「上午還沒看到嘴裡有什麼,下午怎麼就有皰疹了。」據齊魯壹點報導,在山東省菏澤市立醫院兒科三病區病房,一位家長抱著生病的孩子,焦急地諮詢菏澤市立醫院小兒科三病區主任王翠華,經過檢查,患兒被確診為皰疹性咽峽炎。
圖片來源:齊魯壹點
據王翠華主任介紹,春節是傳染病高發季節,特別是皰疹性咽峽炎和手足口病。「最近這段時間,孩子班上每天都有因發燒等原因請假的小朋友,經常出勤率只有85%左右。」李女士說,自己5歲的兒子在牡丹區某幼兒園讀中班,她發現最近生病的孩子增多。
一些地區的醫生反映,因發熱、病毒感染患兒太多,有時候一天增至400人次接診量,兒內科醫生也不得不到急診加班增加人手。
面對來勢洶洶的皰疹性咽峽炎,有哪些知識我們必須得知道呢?一起來看看!
皰疹性咽峽炎是一種什麼病?
皰疹性咽峽炎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發熱和咽峽部皰疹潰瘍為特徵的急性傳染性咽頰炎;
以糞-口或呼吸道為主要傳播途徑,傳染性很強,傳播快,遍及世界各地,呈散發或流行;
夏秋季為高發季節,一般主要侵犯1-7歲的一個小孩,尤其是五歲以下三歲以下的孩子特別多見。
患病後有何表現?
★多以突發高熱開始,24~48小時可達高峰升至39~41°C;
★伴頭痛、咽部不適、肌痛等;
★咽部出現灰色小丘疹,24小時內發展為水皰和潰瘍;
★經1~5天潰瘍癒合,一般3天內退熱,症狀消失;
★要繼續隔離,期限為自發病之日起2周(14日),或皮疹結痂後7天。
皰疹性咽峽炎會發展成為手足口病嗎?
這是兩種疾病。雖然引起手足口病和皰疹性咽峽炎的病毒有很多是相同的,但發病機制不同,感染的部位也有所區別——皰疹性咽峽炎的出疹部位為咽部、扁桃體、軟顎等,一般不見於齒齦和頰黏膜;
手足口病的出疹部位為手、足、口,也可見於臀部,口腔出疹一般見於舌、頰黏膜和硬顎,較少波及咽部、扁桃體和軟顎。皰疹性咽峽炎較多為局部感染,而手足口病為全身性感染。
更主要的是手足口病可能引發嚴重的併發症,而皰疹性咽峽炎一般不會。
在手足口病發病的早期,如果只有口腔的表現,可能會診斷為皰疹性咽峽炎。在託幼機構和學校中,可以參照手足口病對皰疹性咽峽炎進行管理。
皰疹性咽峽炎應該如何治療?
目前無特異性治療方法,以對症治療為主,物理降溫,保持口腔清潔。絕大多數患者可自愈。
主要是多喝水,嚴重時可考慮補液和退燒,很少開中成藥。讓孩子多喝水,孩子不願喝可以喝適量涼開水。
因為孩子口腔裡有創面,細菌停留在這裡可能會繁殖,黏膜破了之後會滲出來一些液體,對細菌來說是有營養的,喝涼開水第一有鎮痛的作用,第二是可以把創面給衝刷乾淨,利於恢復,還可以吃點含片以減輕局部的疼痛。
如何預防皰疹性咽峽炎
1.注意個人手部衛生、不親吻孩子、為孩子提供獨立水杯和餐具;
2.當孩子患病時,家長應積極就診並配合學校和疾病預防控制部門做好隔離、採樣和消毒等工作;
3.患兒的隔離時間為被發現起至症狀消失後1周,隔離期間儘量不與其他孩子或成年人接觸,避免疾病傳播;
4.由於腸道病毒對外環境的抵抗力較強,建議將患兒使用過的玩具、床鋪等進行清洗和晾曬,餐具等進行煮沸消毒,生活環境勤通風換氣。
【活動來啦】
「護理創新我有一套」第二季火熱來襲!得益於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醫管局的指導,健康界搭平臺徵集全國護士的臨床創新技能,推出有趣有料的「我有一套」展示活動。戳此即刻參加活動